A. 焊缝的预热,后热和焊后热处理是什么(特别是后热是什么意思)
预热是焊前将坡口及坡口两端100mm区域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工序,主要用来降低焊缝的冷专却速度和焊接应力,属一般用于厚板或淬硬倾向较大的材料。
后热是指焊接后立即对焊件的全部进行加热或保温,使其缓冷的工艺措施。
后热的目的是降低焊接接头特别是热影响区中扩散氢的含量,所以又称去氢处理,是焊接某些低合金结构钢预防产生延迟裂纹的重要工艺措施,后热温度一般为200~350℃,时间不少于30分。
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诸物理量(例如,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线能量等)的总称为焊接工艺参数。工艺参数对焊缝形状的影响如下:
焊接电流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加焊接电流,焊缝厚度和余高都增加,而焊缝宽度则几乎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
电弧电压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电弧电压增大,焊缝宽度显著增加,而焊缝厚度和余高略有减少焊接速度当其它条件不变时,焊接速度增加,焊缝宽度、焊缝厚度和余高都减少。
B. 焊接预热标准
需要预热时,宜采用电阻预热法。预热留量为1mm~2mm,预热次数为1次~4次;毎次预热时时间应为1.5S,间歇时间应为3S~4S。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C. 什么是钎焊钎焊的方式有哪些
钎焊就是采用比母材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焊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母材熔化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
钎焊的方式有:高频感应钎焊、火焰钎焊、电阻钎焊、炉中钎焊、与相钎焊、烙铁钎焊、超声波钎焊等。
D. 什么是焊接预热
焊前预热就是焊前将焊件局部和整体进行适当加热的工艺措施。其目的是减小焊接接头的冷却速度,避免产生淬硬组织和减小焊接应力与变形,它是防止产生焊接裂纹的有效方法。
焊前预热的方法主要包括火焰加热、加热炉加热和远红外加热。预热时,应采用表面接触式温度计在待焊区域两侧30~50mm范围内测量温度。
E. 求钎焊的焊接操作规程
钎焊是一个很泛泛的概念,根据钎料的选择不一样,还有焊接母体的材料不一样,及焊接的产品的结构和尺寸不一样焊接的方法都不一样的。
如果是铝焊接的话,给你如下几种钎焊方法:
1、低温的M51配合M51-F焊丝焊接在工作温度179度的环境下操作,对于1、2、3、4、6系的焊接材料的亲和性比
较好,多用于对变形控制要求特别严格,或者特别薄的情况下的焊接
2、WE53低温铝焊条对于7个系列的铝合金的焊接,焊接工作温度在380-400度,优势在于焊接的时候不需要辅助
任何的助焊剂焊接,这样防止在焊接的过程中产生一些钎剂残留,而且焊接强度非常高,可以解决3系铝合金与
铸件,或者压铸件的焊接。
3、Q303低温铝焊丝对于1、2、3、4、6系的铝合金焊接性也体现出一些特殊的优势在于角度不太好的狭小间隙焊
接
如果是铜焊的话可以采用如下几种钎焊方法:
1、VOD201焊丝配合VOD201-F焊剂焊接,焊接出来颜色呈现黄铜颜色,工作熔点比较高
2、VOD203高银焊丝,工作熔点比较低,操作性好,但是价位相对比较高
3、WE46用于替代高银的焊丝来焊接的,解决蒙乃尔,白铜,碳钢,不锈钢,及上述金属之间的异种焊接,强度
非常高,但是熔点相对也比较高
4、采用VOD204用熔焊的焊接方式焊接
F. 钎焊焊接预热的五个要点是什么
两母材均加热;
将焊材加热至焊材溶解温度;
火力、火焰的调整;
火焰位置角度;
肉眼确认。
G. 钎焊是什么焊接方法 钎焊的相关知识
1、钎焊,是指低于焊件熔点的钎料和焊件同时加热到钎料熔化温度后,利用液态钎料填充固态工件的缝隙使金属连接的焊接方法。
2、钎焊时,首先要去除母材接触面上的氧化膜和油污,以利于毛细管在钎料熔化后发挥作用,增加钎料的润湿性和毛细流动性。根据钎料熔点的不同,钎焊又分为硬钎焊和软钎焊。
3、钎焊变形小,接头光滑美观,适合于焊接精密、复杂和由不同材料组成的构件,如蜂窝结构板、透平叶片、硬质合金刀具和印刷电路板等。钎焊前对工件必须进行细致加工和严格清洗,除去油污和过厚的氧化膜,保证接口装配间隙。间隙一般要求在 0.01~0.1毫米之间。
H. 钎焊的工艺特点及常用的钎焊材料
钎焊是采用比焊件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焊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焊件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母材,填充接头间隙并于母材相互扩散,实现连接焊件的方法。按照钎料的熔点来分有:软钎焊,即钎料的熔点低于450℃;硬钎焊,即钎料的熔点高于450℃。按照钎焊温度的高低来分有:高温钎焊;中温钎焊;低温钎焊。对于不同材料钎焊而言,其分类温度均有差异。按照加热方式来分有:火焰钎焊;炉中钎焊;感应钎焊;电阻钎焊;烙铁钎焊等。
钎焊的适应性广,可焊接大部分金属和部分非金属;钎焊的可达性好,对于空间不可达的焊缝,可用钎焊完成;钎焊的精确度高,对于高精度,复杂的零部件,多焊缝,可一次焊接完成,效率高;钎焊加热温度相比熔焊温度要低很多,对母材组织和性能影响较小;焊件的变形小,特别是采用均匀加热的钎焊,焊接变形可减小到最低程度,容易保证焊件的尺寸精度。钎焊也有其缺点,主要有:强度偏低;耐热性较差;由于大多是叠加型(搭接)接头,增加母材耗量,接头笨重。
钎料就是在钎焊时用于形成钎缝的填充金属。按熔点分为软钎料(低于450℃)、硬钎料(高于450℃)、高温钎料(高于950℃);按化学成分(金属元素)分有:称其为“×”基钎料,如镍基钎料、锡基钎料、银基钎料等。钎剂,也称助焊剂,其作用是去除母材和液态钎料表面上的氧化物,保护母材和钎料在加热过程中不被进一步氧化以及改善钎料在母材表面的润湿性能。同样,配合钎料钎剂也分软钎剂和硬钎剂;按用途还可分为:铝用钎剂;粉末状钎剂;液体钎剂;气体钎剂;膏状钎剂;免清洗钎剂等。
钎焊大部分是钎料与钎剂配合进行施焊,但也有不需要钎剂直接进行钎焊。钎焊时前缝的强度比母材低,为了增加强度,常采用搭接接头形式,一般搭接接头的长度为板厚的3~4倍,但不超过15mm。管材大多采用套接进行钎焊。钎焊前使用机械或化学方法清理焊件表面的氧化膜及脏物,为防止液态钎料随意流动,常在焊件表面涂阻流剂。装配时间隙过大过小,都会影响毛细管的作用,使钎缝强度降低,钎缝过大会浪费钎料。
钎焊的工艺参数主要是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钎焊温度,一般高于钎料熔点25~60℃,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保证钎缝质量。钎焊保温时间应使焊件金属与钎料发生足够的作用,钎料与基本金属作用的取短些;间隙大的、焊件尺寸大的则取长些。焊后,钎剂残渣大多数对钎焊接头有腐蚀作用,也妨碍对钎缝的观察,故而必须清理干净。
I. 焊接前预热有什么作用
焊前预热这件事是针对的碳钢和低合金钢这些钢材的焊接工艺。为什么是这些材料,是因为它们在不同的温度区间会有相变产生。而奥氏体不锈钢就不用预热,也不用焊后热处理,因为它没有相变。相变是啥,就是高温时是一种晶体结构,低温时又是另一种。而不同的晶体结构有不同的组织性能。
预热能产生什么效果,主要就是缓解冷却速度。搞焊接的应该知道碳钢低合金钢焊接产生延迟裂纹的三要素: 扩散氢,淬硬组织和拘束度。那么我们控制冷裂纹就是从这三方面入手的。
扩散氢: 这个不用多说,打磨清理表面杂物,使用碱性焊材,烘干焊条焊剂等。
淬硬组织: 这个就是开篇说的快速冷却时,由于不均匀相变,晶格畸变产生的脆硬马氏体组织。它的产生与化学成分和冷却速度有关,其中化学成分决定了材料的碳当量,碳当量又决定了淬硬倾向。控制冷却速度,就是为了避免产生淬硬组织,冷却速度有几个因素决定: 预热温度,焊接热输入,焊接方法和母材厚度,说白了,就是焊接时工件上的热量要保持住,不能让它散走了。
拘束度: 这个文绉绉的词,简单说就是焊接完后能不能自由收缩,不能的话,那焊件中的内应力必然就很大。俗话说的好,只要有焊接,那不产生变形就产生应力,二者必有其一。
简单说,预热就是为了防止冷裂纹的产生,但要明白一点,预热温度的制定是与化学成分,扩散氢含量,焊接热输入,焊接方法,母材厚度和拘束度都有关系的,这是个综合性的因素。不是说我做了焊接工艺评定,定了个预热温度,试验合格了就完事了,不能所有接头都用这个温度。你也许要跟我提什么连续冷却转变温度CCT曲线,这玩意也仅供参考而已,工程上不实用。举个例子,筒体开孔接管插入的焊接,即使是Q235这种低碳钢,在打底焊时就可能会裂,因为拘束度高,预热即可预防。
焊接接头预热温度的确定常用的有两种标准方法,一种是EN1011,一种是AWS D1.1方法,两种都是考虑了各个影响因素,后一种比前一种要保守,就是计算出来的预热温度偏高些
J. 钎焊焊接有多少种方法
钎焊焊接通常是以所应用的热源来命名的,其主要作用是依靠热源将工件加热到必要的温度,随着新热源的发展和使用。
钎焊方法有:
1、 火焰钎焊:火焰钎焊是利用可燃气体(包括液体燃料的范汽)吹以空气或纯氧点燃后的火焰进行加热。
2、 浸渍钎焊:浸渍钎焊是将工件局部或整体浸入熔态的盐混合物(称盐浴)或钎料中而实现加热和钎焊的方法。
3、 电阻钎焊:电阻钎焊又名接触钎焊,他是依靠电流通过钎焊处电阻产生的热量来加热工件和熔化钎料的。
4、 炉中钎焊:炉中钎焊可广泛地用于可以预先将钎料放于接头附近或内部的工件。该方法适用于高生产率的钎焊。
5、 感应钎焊:感应钎焊是依靠工件在交流电的变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电阻热来加热的钎焊方法。由于热量由工件本身生产,因此加热速度、工件表面的氧化比炉中钎焊少,并可防止母材的晶粒长大和再结晶的发展,还可实现对工件局部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