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铸件进行焊补前必须进行预热热补焊的温度一般为多少度
铸件进行焊补前必须进行预热一般的预热温度为600度左右,焊后保温缓冷。
对于有些重要的铸件可以采用冷焊的工艺焊接则不需要做预热处理和焊后的保温,比如铸钢件就可以采用WEWELDING600的合金钢焊条焊接,冷焊工艺,而铸铁则可以采用WEWELDING777的铸铁焊条焊接,但是焊接规范要参考WEWELDING777的使用规范操作。
B. t91管焊接要求
T91管全称为:SA213T91,是一种高铬耐热钢,通常为小口径管φ<60mm,其对接焊一般采取全氩弧焊,即氩弧焊打底\氩弧焊中间层和盖面,如管壁厚度超过6mm,通常采用电焊盖面.氩弧焊采用ER90-S焊丝,电焊采用E9015焊条.
该类焊接焊前须对焊口左右各150mm内预热到200℃左右,焊后需要保温半个小时,温度150℃[通常焊后直接用保温棉包裹即可].如此则可避免出现裂纹等不良后果.
C. 15crmo与p91焊接需要预热多少度
15crmo按照标准来说预热温度不低于120℃。P91是马氏体耐热钢,预热温度200℃以上。
所以两种材料焊接的预热温度200~250℃。
D. T91合金钢管的T91钢的焊接工艺
4.1 预热温度的选择
T91钢的Ms点约为400℃,预热温度一般选在200~250℃。预热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接头冷却速度降低,可能在焊接接头中引起晶界处碳化物析出和形成铁素体组织,从而大大降低该钢材焊接接头在室温时的冲击韧性。预热温度的下限从哈尔滨锅炉厂所做过的插销试验可得到很好的说明。
插销试棒采用T91钢,直径8 mm,深0.5 mm,底板采用13CrMo钢,厚20 mm,试验在不预热、预热150℃、预热200℃、预热250℃条件下进行。焊条采用J707。焊接电流为165~170 A,电弧电压为21~267 V,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T91插销试验结果
试验
条件 试样
号 应力水平
/MPa 断裂时间
/min
不预热 1 303.8 9 9
2 186 8 237
3 176.4 8.3 1440未断
预热150℃ 4 421.4 8.1 1260
5 354.8 120未断
预热200℃ 6 465.2 8.6 1440未断
7 482.7 8.1 438
8 539 7.9 313
预热250℃ 9 539 8.2 1440未断
10 600 8.0 1440未断
由上述试验结果知,在不预热条件下,T91钢焊接接头的临界应力为176.4 MPa;预热150℃时,临界应力为354.8 MPa,为T91钢常温屈服极限415 MPa的85.4%;预热200℃以上时,临界应力大于460 MPa,超过了T91钢常温屈服极限。由此,为避免T91钢焊接时产生冷裂纹,预热温度必须不低于200℃,德国规定预热温度为180~250℃,美国CE公司规定预热温度为120~205℃。
4.2 层间温度的选择
层间温度不得低于预热温度下限,但如同预热温度的选取一样,层间温度也不能过高。T91焊接时层间温度一般控制在200~300℃。法国规定:层间温度不超过300℃。美国规定:层间温度可位于170~230℃之间。
4.3 焊后热处理起始温度的选择
T91要求焊后冷却到低于Ms点以下并保持一定时间再进行回火处理,焊后冷却速度为80~100℃/h。如果未经保温,接头的奥氏体组织可能没有完全转变,回火加热会促使碳化物沿奥氏体晶界沉淀,这样的组织很脆。但是T91焊后也不允许冷却到室温再进行回火,因为其焊接接头冷却到室温时就有产生冷裂纹的危险。对于T91来说,最佳起始温度为100~150℃,并保温1h,可基本确保组织转变完毕。
4.4 回火温度、恒温时间、回火冷却速度的选择
T91钢冷裂倾向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产生延迟裂纹,故焊接接头必须在焊后24 h内进行回火处理。T91焊后状态的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经过回火可变为回火马氏体,其性能较板条状马氏体优越。回火温度偏低时,回火效果不明显,焊缝金属容易时效而脆化;回火温度过高(超过AC1线),接头又可能再次奥氏体化,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重新淬硬。同时,如本文在前面所述,回火温度的确定还要考虑接头软化层的影响。一般而言,T91回火温度为730~780℃。
T91焊后回火恒温时间不少于1 h,才能保证其组织完全转变为回火马氏体。
为了降低T91钢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必须控制其冷却速度小于5 ℃/min。T91钢的焊接工艺可用图3表示。
①预热200~250 ℃;②焊接,层间温度200~300 ℃;③焊后冷却,速度为 80~100 ℃/h;④100~150 ℃保温1 h;⑤730~780 ℃回火1 h;⑥以不大于5 ℃/min速度冷却
5 T91钢在广东省内火电厂应用实例
广东省电力局第一焊接培训中心曾作过Φ42 mm×5mm的T91小径管对接的焊接工艺评定。采取的预热温度为200℃,焊后冷却到150℃,保温1h后进行回火,回火温度为750~780℃,保温1h,升降温速度均小于5℃/min。焊后对试样进行外观检查、断口检查、无损检测、拉伸和弯曲试验,结果均合格,这也说明上述焊接工艺是行之有效的。
上述焊接工艺已成功应用在沙角A厂、梅州市梅县区电厂高温再热器外圈。T91钢在这些电厂应用后,由于超温等造成的事故频率大大降低。
6 结论
①T91钢靠合金化原理,尤其是添加了少量铌、钒等微量元素,高温强度、抗氧化性较12 Cr1MoV钢有较大的提高,但其焊接性能较差。
②插销试验表明,T91钢有较大冷裂倾向,选取预热200~250 ℃,层间温度200~300 ℃,可有效防止冷裂纹产生。
③T91焊后热处理前,必须冷却至100~150 ℃,保温1 h;回火温度730~780 ℃,保温时间不少于1 h。
④以上焊接工艺已应用于200 MW、300MW 锅炉制造生产实践中,取得满意效果,并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钢管是一种具有中空截面、周边没有接缝的长条钢材。钢管具有中空截面,大量用作输送流体的管道,如输送石油、天然气、煤气、水及某些固体物料的管道等。钢管与圆钢等实心钢材相比,在抗弯抗扭强度相同时,重量较轻,是一种经济截面钢材,广泛用于制造结构件和机械零件,如石油钻杆、汽车传动轴、自行车架以及建筑施工中用的钢脚手架等。用钢管制造环形零件,可提高材料利用率,简化制造工序,节约材料和加工工时,如滚动轴承套圈、千斤顶套等,目前已广泛用钢管来制造。钢管还是各种常规武器不可缺少的材料,枪管、炮筒等都要钢管来制造。钢管按横截面积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圆管和异型管。由于在周长相等的条件下,圆面积最大,用圆形管可以输送更多的流体。此外,圆环截面在承受内部或外部径向压力时,受力较均匀,因此,绝大多数钢管是圆管。合金管重量计算公式:[(外径-壁厚)*壁厚]*0.02466=kg/米(每米的重量)
E. sa-213t91与sa-213tp321h焊接口热处理工艺温度是多少
1、sa-213t91预热150-200度,处理每小时升150度,升到750-780后恒温7小时后降温,速度150度每小时。
2、碳钢、不锈钢或者合金钢产品在与其它生产或者施工时,与其它的另一件产品用焊条连接到一起。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焊条连接的缝,叫做焊口。也叫做焊缝。
3、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F. 接头 如何焊接T91钢
T91/P91钢焊接工艺导则
关于颁发《T9l/P91钢焊接工艺导则》的通知
各省(市、区)电力公司:
近几年来引进机组主蒸汽管道及再热热段管道普遍采用了P91钢,国内300MW及以上机组也普遍开始采用了这种钢材。为了指导施工,保证火力发电设备安装、检修的焊接工程质量,我部以国家电力公司原火电建设部颁发的T91/P91钢焊接工艺暂行规定为版本,结合近年来的实践经验进行了修订,定名为《T91/P91钢焊接工艺导则》。现予以颁发,请各单位遵照执行。
附件:T91/P91钢焊接工艺导则
国家电力公司电源建设部
焊接工艺
6.1 T91/P91钢必须严格执行经评定合格的工艺所编制的作业指导书规定进行施焊。为使焊接作业指导书严格实施,强化工艺纪律,必要时.应对该类钢材焊接全过程进行完整的监控,以保证焊接质量。
6.2 T91钢管及P91小径簿壁钢管推荐采用全氩弧焊方法;P91钢大径厚壁管采用氩弧焊打底、焊条电弧焊填充及盖面的组合焊接方法。
6.3 氩弧焊(WS)打底焊接
6.3.1为防止根层焊缝金属氧化,氩弧焊打底及焊条填充第一层焊道时,应在管子内壁充氩气保护。
6.3.2充氩保护可参照下列要求进行:
a.充氩保护范围以坡口中心为准,每侧各200~300mm处,以可溶纸或其它可溶材料,用耐高温胶带粘牢,做成密封气室。
b.采用“气针”从坡口间隙或“探伤孔”中插入进行充氩,开始时流量可为10~20L/min,施焊过程中流量应保持在8~10L/min。
6.3.3氩弧焊打底时,焊接规范参数推荐如下:
焊丝选用φ2.5mm,钨极为φ2.5mm,氩气流量为10~15L/min。
焊前预热温度为100~150℃,焊接电弧电压为10~14V,焊接电流为80~110A,焊接速度为55~60mm/min。
6.3.4氩弧焊打底的焊层厚度控制在2.8~3.2mm范围内。
6.4焊条电弧焊(DS)填充、盖面焊接
6.4.1施焊前的预热温度推荐为200~300℃。宽度以坡口边缘算起每侧不少于壁厚的3倍,预热力求均匀。对于壁厚大于10mm的管子应采用电加热方法进行。
6.4.2小径薄壁管最低焊接层数为2层,大径厚壁管应采取多层多道焊接。
6.4.3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层间温度的保持,推荐的层间温度为200~300℃。
6.4.4为保证后一焊道对前一焊道起到回火作用,焊接时每层焊道厚度的控制约为焊条直径。
6.4.5焊条摆动的幅度,最宽不得超过焊条直径的4倍。
6.4.6大径厚壁管水平固定焊盖面层的焊道布置,焊接一层至少三道焊缝,中间以有一“退火焊道”为宜,以利于改善焊缝金属组织和性能,焊道布置见图2。
6.4.7焊条电弧焊各层焊道的主要工艺参数参考值见表2。
表2各层焊道的焊接工艺参数
焊层数 焊条直径 (mm) 焊道数 焊接电流
(A) 电弧电压 (v) 焊接速度
(mm/min) 每层填充金 属厚度(mm)
2~3 2.5 1 75~90 20~24 70~160 2.O~3.0
4~6 3.2 1~3 100~125 20~24 70~160 2.5~3.2
其它 4.0 1~3 135~160 20~24 120~180 3.0~4.0
6.4.8为减少焊接应力与变形,直径>194mm的管道和锅炉密集排管(管子间距≤30mm)的焊口,宜采用两人对称焊接。同时,注意不得两个同时在一处收头.以免局部温度过高影响施焊质量。
6.4.9焊接中应将每层焊道接头错开1O~15mm,同时注意尽量焊得平滑,便于清渣和避免出现“死角”。
6.4.10焊工操作技术要熟练,认真观察熔化状态,注意熔池和收尾接头质量,以避免出现弧坑裂纹。
6.4.11每层每道焊缝焊接完毕后,应用砂轮机或钢丝刷将焊渣、飞溅等杂物清理干净(尤应注意中间接头和坡口边缘),经自检合格后,方可焊接次层。
6.4.12焊缝整体焊接完毕,应将焊缝表面焊渣、飞溅清理干净,自检合格后,做出代表焊工本人的标记,并应按工艺规定要求进行焊后热处理。
7.焊后热处理
7.1当焊缝整体焊接完毕,对T91钢和P91钢小径薄壁管的焊接接头可冷却至室温,而对P91钢大径厚壁管的焊接接头冷却到100~120℃时,应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
7.2当焊接接头不能及时进行热处理时,应于焊后立即做加热温度为350℃,恒温时间为1小时的后热处理。
7.3焊接接头的焊后热处理,应采用高温回火。
7.4焊后热处理的升、降温速度以≤150℃/h为宜,降温至300℃以下时,可不控制,在保温层内冷却至室温。
7.5 T91/P91钢焊后热处理加热温度为760±1O℃。对于T91/P91钢与珠光体、贝氏体钢的异种焊接接头,加热温度应按两侧钢材及所用焊丝、焊条等综合确定,不应超过合金成分含量低材料的下临界点Ac1。
7.6恒温时间:P91钢焊接接头按壁厚每25mm,1小时计算,但最少不得少于4小时。对T91钢焊接接头可按壁厚每毫米,5分钟计算,且不小于0.5小时。
7.7为保证焊后热处理质量,热处理的加热宽度、保温层宽度和厚度应符合DL/T819-2002的规定。
焊丝用ER90S-B9 如果用焊条就用E9018-B9
G. 铸件进行焊补前必须进行预热热补焊的温度一般为多少度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3
H. T91是什么样的钢种什么样的性能
改良型9Cr-1Mo钢,即T91/P91钢,这类钢是7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在早期的9Cr-1Mo钢基础上研究成功的。90年代中期出现在国内安装的进口机组中,现在已经在我国的大型电站锅炉上较普遍采用。这类钢可以说是热强钢的第三代产品,其主要特点是降低了含碳量,同样是多元复合强化,但各合金元素含量控制极严格,从而改善了钢的塑韧性和焊接性,提高了钢的高温稳定性,其600℃时的持久强度比F11和F12提高了近70%。在电力行业焊接此类钢的过程中,通过接触国外更高层次的技术资料和几十年的焊接,使焊接人员观念发生了重要转变,即:焊接工艺与操作工艺不是一回事,在此类钢的焊接中,焊工操作工艺的重要性已经退居其次;使用的焊接工艺必须经过评定,评定的依据不再是一系列常温力学性能,而把重点放在验证焊接接头能否获得预期的塑韧性和金相组织;焊接此类钢应该在焊接工艺的全过程严格受控。此类钢对焊接工艺的严谨性要求与早期的9Cr-1Mo钢相比更高,焊接热输入量要求更严格,焊后热处理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焊接接头的韧性有很大影响,必须给予足够重视。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电力工业飞速发展,电厂锅炉向大容量、高参数发展。按照国家电力公司的布署,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初,将逐步限制和取消中小型燃煤机组,300 MW机组将成为各大电网的主力机组。300 MW机组的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的最高实际壁温已超过了600℃,原先广泛应用于这些高温部件的12Cr1MoV钢高温强度、抗氧化性等均不能满足要求。T91钢以其优良的高温性能,在电站高温过热器、高温再热器乃至主蒸汽管道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焊接性较差,焊接时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探讨一套比较合理的焊接工艺十分必要。
2 T91钢的有关性能
2.1 合金化原理
T91钢是美国国立像树岭实验室和美国燃烧工程公司冶金材料实验室合作研制的新型马氏体耐热钢。它是在9Cr1MoV钢的基础上降低含碳量,严格限制硫、磷的含量,添加少量的钒、铌元素进行合金化。根据ASTM213/A213M-85C,T91钢的化学成份见表1。
与T91钢对应的德国钢号为X10CrMoVNNb91,日本钢号为HCM95,法国则为TUZ10CDVNb0901。
表1 T91钢的化学成份%
元素 含量
C 0.08-0.12
Mn 0.30-0.60
P ≤0.02
S ≤0.01
Si 0.20-0.50
Cr 8.00-9.50
Mo 0.85-1.05
V 0.18-0.25
Nb 0.06-0.10
N 0.03-0.07
Ni ≤0.40
T91钢中各合金元素分别起到固溶强化、弥散强化和提高钢的抗氧化性、抗腐蚀性能,具体分析如下。
①碳是钢中固溶强化作用最明显的元素,随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短时强度上升,塑性、韧性下降,对T91这类马氏体钢而言,含碳量的上升会加快碳化物球化和聚集速度,加速合金元素的再分配,降低钢的焊接性、耐蚀性和抗氧化性,故耐热钢一般都希望降低含碳量,但含碳太低,钢的强度将降低。T91钢与12Cr1MoV钢相比,含碳量降低20%,这是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而决定的。
②T91钢中含微量氮,氮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起固溶强化作用,常温下氮在钢中的溶解度很小,T91钢焊后热影响区在焊接加热和焊后热处理过程中,将先后出现VN的固溶和析出过程:焊接加热时热影响区内已形成的奥氏体组织由于VN的溶入,氮含量增加,此后常温组织中的过饱和程度提高,在随后的焊后热处理中有细小的VN析出,这增加了组织稳定性,提高了热影响区的持久强度值。另一方面,T91钢中还含有少量A1,氮能与其形成A1N,A1N在1 100℃以上才大量溶入基体,在较低温度下又重新析出,能起到较好的弥散强化效果。
③加入铬主要是提高耐热钢的抗氧化性、抗腐蚀能力,含铬量小于5%时,600℃开始剧烈氧化,而含铬量达5%时就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12Cr1MoV钢在580℃以下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腐蚀深度为0.05 mm/a,600℃时性能开始变差,腐蚀深度为0.13 mm/a。T91含铬量提高到9%左右,使用温度能达到650℃,主要措施就是使基体中溶有更多的铬。
④钒与铌都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加入后能与碳形成细小而稳定的合金碳化物,有很强的弥散强化效果。
⑤加入钼主要是为了提高钢的热强性,起到固溶强化的作用。
2.2 热处理工艺
T91的最终热处理为正火+高温回火,正火温度为1040℃,保温时间不少于10 min,回火温度为730~780℃,保温时间不少于1h,最终热处理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2.3 机械性能
T91钢的常温抗拉强度≥585 MPa,常温屈服强度≥415 MPa,硬度≤250 HB,伸长率(50 mm标距的标准圆形试样)≥20%,许用应力值〔σ]650℃=30 MPa。
2.4 焊接性能
按照国际焊接学会推荐的碳当量公式算得T91的碳当量为
可见T91的焊接性较差。
3 T91焊接时存在的问题
3.1 热影响区淬硬组织的产生
从图1可以看出,T91的临界冷却速度低,奥氏体稳定性很大,冷却时不易发生正常的珠光体转变,从而冷却到较低温度时发生了马氏体转变。正由于此,T91的淬硬和冷裂倾向很大。
图1 T91钢的连续冷却曲线
由于热影响区的各种组织具有不同的密度、膨胀系数和不同的晶格形式,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必然会伴有不同的体积膨胀和收缩;另一方面,由于焊接加热具有不均匀和温度高的特点,故而T91焊接接头内部应力很大。
对于T91,奥氏体十分稳定,要冷却到较低温度(约400℃)才能变为马氏体。粗大的马氏体组织脆而硬,接头又处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同时,焊缝冷却过程中氢由焊缝向近缝区扩散,氢的存在促使了马氏体脆化,其综合作用的结果,很容易在淬硬区产生冷裂纹。
3.2 热影响区晶粒长大
焊接热循环对焊接头热影响区的晶粒长大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紧邻加热温度达到最高的熔合区。当冷却速度较小时,在焊接热影响区会出现粗大的块状铁素体和碳化物组织,使钢材的塑性明显下降;冷却速度大时,由于产生了粗大的马氏体组织,也会使焊接接头塑性下降。
3.3 软化层的产生
T91钢在调质状态下焊接,热影响区产生软化层不可避免,而且比珠光体耐热钢的软化更为严重。当用加热和冷却速度均较缓慢的规范时,软化程度较大。另外,软化层的宽度和它离熔合线的距离,不仅与焊接的加热条件及特点有关,还与预热、焊后热处理等有关。哈尔滨锅炉厂曾做过试验得出T91焊接热影响区硬度曲线,见图2。
图2 T91焊接热影响区硬度曲线
①730℃回火;②750℃回火
由图2可以看出,T91钢焊缝热影响区产生的软化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接头的回火温度越高,软化程度越严重,接头强度利用系数大大下降。
3.4 应力腐蚀裂纹
T91钢在焊后热处理之前,冷却温度一般不低于100℃,如果在室温下冷却,而环境又比较潮湿时,容易出现应力腐蚀裂纹。德国规定:在焊后热处理之前必须冷却至150℃以下。在工件较厚、有角焊缝存在及几何尺寸不好的情况下,冷却温度不低于100℃。如果在室温下冷却,严禁潮湿,否则容易产生应力腐蚀裂纹。
4 T91钢的焊接工艺
4.1 预热温度的选择
T91钢的Ms点约为400℃,预热温度一般选在200~250℃。预热温度不能太高,否则接头冷却速度降低,可能在焊接接头中引起晶界处碳化物析出和形成铁素体组织,从而大大降低该钢材焊接接头在室温时的冲击韧性。预热温度的下限从哈尔滨锅炉厂所做过的插销试验可得到很好的说明。
插销试棒采用T91钢,直径8 mm,深0.5 mm,底板采用13CrMo钢,厚20 mm,试验在不预热、预热150℃、预热200℃、预热250℃条件下进行。焊条采用J707。焊接电流为165~170 A,电弧电压为21~267 V,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T91插销试验结果
试验
条件 试样
号 应力水平
/MPa 断裂时间
/min
不预热 1 303.8 9 9
2 186 8 237
3 176.4 8.3 1440未断
预热150℃ 4 421.4 8.1 1260
5 354.8 120未断
预热200℃ 6 465.2 8.6 1440未断
7 482.7 8.1 438
8 539 7.9 313
预热250℃ 9 539 8.2 1440未断
10 600 8.0 1440未断
由上述试验结果知,在不预热条件下,T91钢焊接接头的临界应力为176.4 MPa;预热150℃时,临界应力为354.8 MPa,为T91钢常温屈服极限415 MPa的85.4%;预热200℃以上时,临界应力大于460 MPa,超过了T91钢常温屈服极限。由此,为避免T91钢焊接时产生冷裂纹,预热温度必须不低于200℃,德国规定预热温度为180~250℃,美国CE公司规定预热温度为120~205℃。
4.2 层间温度的选择
层间温度不得低于预热温度下限,但如同预热温度的选取一样,层间温度也不能过高。T91焊接时层间温度一般控制在200~300℃。法国规定:层间温度不超过300℃。美国规定:层间温度可位于170~230℃之间。
4.3 焊后热处理起始温度的选择
T91要求焊后冷却到低于Ms点以下并保持一定时间再进行回火处理,焊后冷却速度为80~100℃/h。如果未经保温,接头的奥氏体组织可能没有完全转变,回火加热会促使碳化物沿奥氏体晶界沉淀,这样的组织很脆。但是T91焊后也不允许冷却到室温再进行回火,因为其焊接接头冷却到室温时就有产生冷裂纹的危险。对于T91来说,最佳起始温度为100~150℃,并保温1h,可基本确保组织转变完毕。
4.4 回火温度、恒温时间、回火冷却速度的选择
T91钢冷裂倾向较大,在一定条件下,容易产生延迟裂纹,故焊接接头必须在焊后24 h内进行回火处理。T91焊后状态的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经过回火可变为回火马氏体,其性能较板条状马氏体优越。回火温度偏低时,回火效果不明显,焊缝金属容易时效而脆化;回火温度过高(超过AC1线),接头又可能再次奥氏体化,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重新淬硬。同时,如本文在前面所述,回火温度的确定还要考虑接头软化层的影响。一般而言,T91回火温度为730~780℃。
T91焊后回火恒温时间不少于1 h,才能保证其组织完全转变为回火马氏体。
为了降低T91钢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必须控制其冷却速度小于5 ℃/min。T91钢的焊接工艺可用图3表示。
图3 T91钢焊接工艺
①预热200~250 ℃;②焊接,层间温度200~300 ℃;③焊后冷却,速度为 80~100 ℃/h;④100~150 ℃保温1 h;⑤730~780 ℃回火1 h;⑥以不大于5 ℃/min速度冷却
5 T91钢在广东省内火电厂应用实例
广东省电力局第一焊接培训中心曾作过Φ42 mm×5mm的T91小径管对接的焊接工艺评定。采取的预热温度为200℃,焊后冷却到150℃,保温1h后进行回火,回火温度为750~780℃,保温1h,升降温速度均小于5℃/min。焊后对试样进行外观检查、断口检查、无损检测、拉伸和弯曲试验,结果均合格,这也说明上述焊接工艺是行之有效的。
上述焊接工艺已成功应用在沙角A厂、梅县电厂高温再热器外圈。T91钢在这些电厂应用后,由于超温等造成的事故频率大大降低。
6 结论
①T91钢靠合金化原理,尤其是添加了少量铌、钒等微量元素,高温强度、抗氧化性较12 Cr1MoV钢有较大的提高,但其焊接性能较差。
②插销试验表明,T91钢有较大冷裂倾向,选取预热200~250 ℃,层间温度200~300 ℃,可有效防止冷裂纹产生。
③T91焊后热处理前,必须冷却至100~150 ℃,保温1 h;回火温度730~780 ℃,保温时间不少于1 h。
④以上焊接工艺已应用于200 MW、300MW 锅炉制造生产实践中,取得满意效果,并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I. 焊前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的范围、目的和方法
焊前预热和后热是为了降低焊缝的冷却速度,防止接头生成淬硬组织,产生冷裂纹。焊前预热温度一般在100-200度,
后热不属于热处理,也是一种缓冷措施,后热的温度在200-300度,有的单纯是为了缓冷,有的是针对消氢处理的,一定的后热温度,能使焊缝中氢扩散出来,不至于集聚导致裂纹。后热保温时间要根据工件厚度来确定,一般不会低于0.5小时的。
焊后热处理的就多了,主要分为四种:
1低于下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消除应力退火,温度一般在600-700之间,主要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
2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的焊后热处理,如正火,温度在950-1150之间,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再如不锈钢的固熔、稳定化处理,温度在1050左右,提高不锈钢的耐蚀性能。尤其是抗晶间腐蚀的能力。再如淬火,不同的淬火工艺能得到不同的效果,提高钢的耐磨性,硬度等。
3先高于上转变温度进行处理再进行低于下转变温度下的热处理。比如正火加回火,淬火加回火等。
4在上下转变温度之间进行的焊后热处理。750-900之间,一些材料的实效强化重结晶退火等。
想详细的了解,建议找些书看看。不好讲的太详细。
错误之处,大家多多批评。
J. 焊接的适宜温度
焊接的温度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得2000℃以上。
焊接的时候有一个温度需要控制,那就是层间温度,多层焊接的时候,层间温度不能过高,不锈钢控制在120℃以下,普通的低碳钢控制在300~350℃以下。
(10)焊接91材质的预热温度多少度扩展阅读:
焊接的方法:
1、焊接技术主要应用在金属母材上,常用的有电弧焊,氩弧焊,CO2保护焊,氧气-乙炔焊,激光焊接,电渣压力焊等多种,塑料等非金属材料亦可进行焊接。金属焊接方法有40种以上,主要分为熔焊、压焊和钎焊三大类。
2、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工件接口加热至熔化状态,不加压力完成焊接的方法。熔焊时,热源将待焊两工件接口处迅速加热熔化,形成熔池。熔池随热源向前移动,冷却后形成连续焊缝而将两工件连接成为一体。
3、压焊是在加压条件下,使两工件在固态下实现原子间结合,又称固态焊接。常用的压焊工艺是电阻对焊,当电流通过两工件的连接端时,该处因电阻很大而温度上升,当加热至塑性状态时,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连接成为一体。
4、钎焊是使用比工件熔点低的金属材料作钎料,将工件和钎料加热到高于钎料熔点、低于工件熔点的温度,利用液态钎料润湿工件,填充接口间隙并与工件实现原子间的相互扩散,从而实现焊接的方法。
5、焊接时形成的连接两个被连接体的接缝称为焊缝。焊缝的两侧在焊接时会受到焊接热作用,而发生组织和性能变化,这一区域被称为热影响区。焊接时因工件材料焊接材料、焊接电流等不同,焊后在焊缝和热影响区可能产生过热、脆化、淬硬或软化现象,也使焊件性能下降,恶化焊接性。这就需要调整焊接条件,焊前对焊件接口处预热、焊时保温和焊后热处理可以改善焊件的焊接质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