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钢结构支撑的设置
钢结构支撑的设置应根据房屋高度、设防烈度、房屋重要性等因素综合确定。以下是对钢结构支撑设置的详细分析:
中心支撑:
类型:中心支撑具有多种类型,包括交叉支撑、人字支撑、V形支撑等。
优点:抗侧刚度大,加工安装相对简单。
缺点:变形能力相对较弱,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容易产生侧向屈曲,导致受压承载力急剧下降,并对结构产生冲击性作用力。
适用情况:适用于多层框架结构及高度不很高的高层框架结构,特别是当房屋高度不是很高(如8度区不超过150m)且结构较为规则、没有明显薄弱层时。
偏心支撑:
类型:偏心支撑同样具有多种类型,通过改变支撑斜杆与梁的先后屈服顺序来耗能。
优点: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具有很好的变形能力,能够保护支撑斜杆不屈曲或屈曲在后。
缺点:抗侧刚度相对较小,加工安装相对复杂。
适用情况:当房屋高度很高时,应采用偏心支撑结构。此外,对房屋高度超过50m的不规则结构及有明显薄弱层的结构,也宜采用偏心支撑结构。
其他支撑形式:
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适用于房屋高度较高的钢结构房屋,特别是当抗震设防烈度为8、9度时。这种墙板能够承担水平荷载产生的水平剪力,不承担竖向荷载产生的压力,在罕遇地震时能够产生裂缝并起到抗震耗能作用。
内藏钢板的混凝土剪力墙板:以钢板支撑为基本支撑,外包钢筋混凝土的预制板。这种墙板能够提高结构的初始刚度,减小水平位移,并在罕遇地震时起到抗震耗能作用。
钢板剪力墙墙板:采用厚钢板,并在钢板两侧焊接纵向及横向加劲肋以增强稳定性和刚度。这种墙板能够承担沿框架梁、柱周边的剪力,不承担框架梁上的竖向荷载。
阻尼器及阻尼器支撑:通过在结构中设置阻尼器来耗散地震能量。阻尼器作为结构的分灾子系统,能够在大震时最大限度吸收地震能量,保护主体结构的安全。
总结:
钢结构支撑的设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选择支撑形式时,应根据房屋高度、设防烈度、房屋重要性等工程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对于高度较高的钢结构房屋,特别是当存在不规则结构或明显薄弱层时,应优先考虑采用偏心支撑结构。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其他支撑形式如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板、内藏钢板的混凝土剪力墙板、钢板剪力墙墙板以及阻尼器及阻尼器支撑等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贰』 钢结构中水平支撑布置在梁上还是柱上
在钢结构设计中,水平支撑的布置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水平支撑通常用于钢屋架的上弦或钢梁上,起到保持结构稳定的作用。具体来说,水平支撑应当固定在钢屋架的上弦或钢梁之上,而不是安装在柱上。这是因为,如果将水平支撑布置在柱上,会导致支撑与结构之间的连接不够直接,进而影响到整个结构的受力情况。
此外,将水平支撑布置在钢屋架的上弦或钢梁上,可以更好地传递荷载,减少柱子的受力,从而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在实际应用中,水平支撑的位置和数量需要根据具体的建筑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人员需结合现场条件,考虑风荷载、雪荷载等外部因素,确保水平支撑布置得当,以保障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水平支撑的布置还需遵循相关建筑规范和标准,确保其设计和安装符合要求。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采用特定类型的水平支撑,比如交叉支撑或斜撑,以适应复杂的设计需求。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这些规范和标准,确保设计的合理性与安全性。
总之,水平支撑的合理布置对于钢结构工程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钢屋架的上弦或钢梁上布置水平支撑,能有效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确保水平支撑布置得当,从而保障整个钢结构工程的质量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