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塑进胶口流痕怎么解决
料流痕是塑胶件在模腔内受注射压力和料流速度的影响在表面产生看得见的料流痕迹。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模温和料温过低
2、注射速度和压力过小
3、流道和浇口尺寸过小
解决方法:
1、注塑时增大模温和料温
2、增加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延长保压时间。
3、增加注射速度
4、适当增加流道和浇口的尺寸
5、缩短主流道尺寸,改用热流道。
2. 塑料模具产品是水壶手柄胶位很厚有3公分左右,注塑进胶老是有花纹。望那位大师指点迷津,应该如何进胶。
因为你的胶位太厚,注射后螺杆要继续向前保压,胶位越厚收缩越严重,在保压段挤进去的料越多。因为开始填充进去的料打满型腔了与保压后挤进去的料有一个时间差,先进去的料已经冷却,而后保压慢慢进去的就变成一圈一圈的花纹形状。(不知是否如你描述的问题?)
如果是,建议你1,尽量去缩小胶位厚度,比如做出防缩孔。2,不可以减薄的话,只能适当加大进胶点。按30mm的胶厚,不管什么工艺都是非常困难注塑的。3,分段注射,1段慢速填充料柄,2段快速填充型腔,3段慢速填充型腔,射胶时间尽量短一些,保压压力要大。(仅供参考用,实际调机是根据情况来定方案的)
3. 塑胶模具的进胶方法有哪些
1盘形浇口沿产品外圆周而扩展进料,其进料点对称,充模均匀,能消除结合线.有利于排气.水口常用冲切方式去除。
2扇形浇口从分流道到模腔方向逐渐放大呈扇形,适用于长条或扁平而薄之产品,可减少流纹和定向应力.扇形角度由产品形状决定,浇口横面积不可大于流道断面积。
3环形浇口沿产品整个外圆周扩展进胶,它能使塑料绕型芯均匀充模,排气良好,减少结合线.但浇口切除困难,它适用于薄壁长管状产品。
4点浇口是一种截面积小如针状之浇口,一般用于流动较好之塑料,其浇口长度一般不超过其
直径,所以脱模后浇口自动切断,不须再修正.而浇口残痕不明显.在箱罩,盒壳体及大面积产品中应用相当广泛,它可以使模具增加一个分模面,便于水口脱模.其缺点因进浇口较小易造成压力损耗,成型时产生一些不良(流痕,烧焦,黑点其形状有菱形,单点形,双点形,多点形等。
5侧浇口一般开设在模具一边,分模面上由内侧或外侧进胶,截面多为矩形,适用于一模多穴.
6.直接浇口直接由主流道进入模腔,适用于单穴深腔壳形,箱形模具.其流道流程短,压力损失少,有利于排气,但浇口去除不便,会留明显痕迹。
7潜伏浇口其浇口呈倾斜状潜伏在分模面一方,在产品侧面或里面进胶脱模时可自动切断针点浇口,适用自动化生产。
4. 塑胶模从模具侧面进胶怎么搞
侧面进胶可以直浇口,也可以潜伏式浇口。
潜伏式进胶比较好,从动模分型面斜着进胶到型腔,产品出模后浇口被切掉。
5. 塑胶模具的进胶方式有哪些
1、盘形浇口: 沿产品外圆周而扩展进料,其进料点对称,充模均匀,能消除结合线,有利于排气。
2.扇形浇口:从分流道到模腔方向逐渐放大呈扇形,适用于长条或扁平而薄之产品,可减少流纹和定向应力。
3.环形浇口: 沿产品整个外圆周扩展进胶,它能使塑料绕型芯均匀充模,排气良好,减少结合线。
4.点 浇 口: 是一种截面积小如针状之浇口,一般用于流动较好之塑料,其浇口长度一般不超过其直径,所以脱模后浇口自动切断,它可以使模具增加一个分模面,便于水口脱模。其缺点是因进浇口较小易造成压力损耗,成型时产生一些不良(流痕,烧焦,黑点)其形状有菱形,点浇口有:单点形,双点形,多点形等。
5.侧 浇 口:一般开设在模具一边,分模面上由内侧或外侧进胶,截面多为矩形,适用于一模多穴。
6.直接浇口: 直接由主流道进入模腔,适用于单穴深腔壳形,箱形模具.其流道流程短,压力损失少,有利于排气,但浇口去除不便,会留明显痕迹。
7.潜伏浇口:其浇口呈倾斜状潜伏在分模面一方,在产品侧面或里面进胶脱模时可自动切断针点浇口,适用自动化生产。
6. 怎么处理好模具进浇口处
塑料模具的进胶口的球型坑一定要和进胶嘴R贴合好,如果配合的不好的话,就会形成毛刺,影响进胶料头的脱模,另外进胶口里面的锥度一定要光滑,锥度平顺,小头口部分不能形成倒锥,不能有R,局部形成腰鼓状,这样也影响料头的脱出,如果有倒锥的话,从大头部分将小头部分的倒锥修顺了。我说的这些是进胶口的一般的常见的现象。这两个问题解决了,一般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7. 塑胶模具产品较大、胶位较薄难以打满胶,应当如何处理
1,壁厚过薄,塑胶在型腔内的流动性会比较差,需要最快的速度流动才能填满,没有比较快的速度,材料在流动过程中就冷却了,很难打满,其次,因为需要高速注射,型腔内的空气来不及排出,更容易打不满和烧焦。2,薄壁不能低于多少,这没有一个定数,要看材料和模具结构了,一般0.3以下都很难成型了。3,大水口即敞浇口,进胶流量大,保压效果好。但一般在侧面,材料流动方向不均匀。点浇口可以在产品中心表面进胶,材料流动可以均匀分布,更易于薄壁的注射流动。
8. 塑胶模具进胶口阴影怎么回事
以我的经验来判断:问题的产生应该是由于料没有完全融合,而形成。
处理办法可能参考:1,加大流道,加大进浇口
2,提高射嘴温度。
3,加快一段的注塑速度
9. 注塑模具镶块进胶要怎么处理
让模具钳工把模具拆卸下来,把模具清理干净再安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