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模具设计 > 如何建造模具加工与制造企业

如何建造模具加工与制造企业

发布时间:2022-03-09 06:18:05

㈠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怎么样

我从事模具设计该有9年了,所以针对模具设计和该行业的现状还算有一丢丢见解:

做模具设计所需要了解的东西还是挺多的:2D,3D软件的运用;模具的基础知识;机械加工工艺。个人而言一个好的模具设计这三点是必须要掌握的。我是做塑胶模具设计的,我需要了解的还有一个塑胶材料的特性。

我算运气不错,待在一个专业做模的公司,而且都是出口模,好处就是能见到各种各样的产品,换句话是能见到各种各样的模具结构,个人建议不要去小厂,多接触出口模,别做单一的产品,一个好的平台对你技能水平的提升和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模具这个行业短时间绝对不会衰退,好比我做的塑胶模具需求还是很大的,太多东西要用到塑胶了啊,以前做诺基亚外壳,后来的打印机部件和相机外壳(尼康佳能奥林巴斯都是我们客户),现在公司开始接汽车模具,天窗,水箱,仪表盘之类的。一个行业没落总会有另一个行业兴起,只要这个行业有用到塑胶,就会需要开模,会需要模具设计师。

但是模具设计比较有局限性和瓶颈,如今内卷也极其严重,我所接触过的设计师基本也就是七八千的月薪,如果有条件,接点外单过万也不是问题,就是有点辛苦。但是模具行业分布比较多的是在深圳、中山、东莞、苏州、无锡、上海等一二线城市,就算月收入一万,对于那些地方的物价房价也是有点杯水车薪吧?所以选择城市有时候比选择行业重要的多。

想要做好这行,我觉得有两条路可行,一是死钻技术,当一个产品给到你,别人都一筹莫展,你能画出又省成本又能成功开模的模具3D,公司几个老大都是做这行十几年了,后来开了个设计工作室。这条路比较艰难,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积累经验,对各种软件运用的造诣也需要很高,我觉得年轻一辈的人肯定都很少有这种专研和吃苦的精神了吧。第二是学一门外语,英语日语都行,看你接触的什么客户群,积累人脉,跳槽转行做项目,轻松点,而且有机会有油水。以前坐我旁边的同事就是,现在待在法国公司,每天在家上班就行,邮件往来,五天八小时,还有暑假!还能经常去法国!偶尔有些外发设计或者模流分析的,可以拿点回扣,美滋滋。

模具这行业还是可以的,有点枯燥有点磨人,但是走了这条路就好好走吧,尽量做一行爱一行,只要不停下脚步,总会遇到艳阳天!加油!!!

㈡ 怎样开发新客户(模具加工)

可以通过网上模具B2B电子商务贸易平台 http://www.351234.com 开发新客户!你注册个帐号,而是要专注册那些已被网络收录的B2B平台,否则只是蓝子打水, 现在利用网络B2B平台进行销售的有越来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相反网络营销竟争也日益加剧,网络订购信息一日不如一日。一些网站随着用户的增多

㈢ 模具制造业如何推行精益生产

步骤一:意识引导,培训先行
精益生产方式把生产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都视为浪费。强调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以持续改善来消除浪费。因此,在实施的第一步,应进行多全员的意识培训,培训对象应上至总经理、副总经理,下至作业员、搬运员,培训内容应包括"竞争情况"、。浪费的观念"、。拉动生产"、"5S"、"团队改善"、"全员设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只有建立在全员对精益生产的了解和基本认同的基础上推动才能顺利进行。
步骤二:成立项目领导和推行小组
很多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的时候,都会建立一个精益生产组织,有的叫"精益生产委员会",有的叫"改善组织"。一般来说,总经理应是精益组织的负责人,有些企业也把工厂负责的副总经理列为负责人,组织应包括生产管理部门、制造部门、生产技术郎门、品质部门的等相关部门的主管,要确立负责人的改善职责。
实施精益生产应做好计划,包括系统的实施计划、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计划应该包括项目、分析、责任人、完成时间等,并按照PDCA的方式进行记录。
步骤三:示范线改善,体现成果,建立改善样板区域
任何改善都是建立在对美好的期望基础上的,要让员工真正的接受变革,必须让员工看到实际的成果,并且很多精益的工具也需要在实际的实施过程才能诠释它的优点。精益生产的实施开始3到6个月,当5s取得初步成果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条生产线进行示范改善。有的企业把示范线改善,叫做"对象线改善"或"小范围改善",改善的内容要尽可能的运用精益的工具,选择示范线进行改善的时候,应该选择流水作业的线,要认真确认好改善前的状态,包括:成品及使用零件清单、现状平面布置Layout图、现状物与情报流程图、现行各工程C/T时间调查、线边库存状况调查、送货频率及数量等。改善应该循序渐进,并落实每个事情的责任人,还应注意多运用头脑风暴的方法、集思广益。改善的信息应及时的向改善小组内的成员发布,确保同步进行,合作顺畅。改善小组的负责人,要每日对改善的进度进行确认。改善要即使做好成果统计和成果发布,让全员感受到精益生产的好处。
步骤四:现场改善,5S开始
5S是改善现场环境的5个步骤,具体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实旌精益生产,先从现场环境改善入手,通过整理,清理掉现场的一些不要品,减少空间的占用;通过整顿,让现场的物品按秩序摆放,方便拿取;通过清扫,让现场变的干净,设备得到及时的保养;通过持续的检查、整改,让员工养成维持的习惯,并及时的更新各种表格,从而保持现场良好的环境,提高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精益生产从5s开始,一方面,在5S的活动下,让现场走向有序化,减少一些比较显现的浪费现象;另一方面,通过领导的参与,让员工明白管理层对改善的决心,提高全员的改善意识。
步骤五:选择要改进的关键流程
精益生产方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强调持续的改进。首先应该先选择关键的流程,力争把它建立成一条样板线。
步骤五:画出价值流程图
价值流程图是一种用来描述物流和信息流的方法。在价值流程图中,方框代表各生产工艺,三角框代表各个工艺之间的在制品库存,各种图标表示不同的物流和信息流,连接信息系统和生产工艺之间的折线表示信息系统正在为该生产工艺进行排序等等。
在绘制完目前状态的价值流程图后,可以描绘出一个精益远景图(Future Lean
Vision)。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图标用来表示连续的流程,各种类型的拉动系统,均衡生产以及缩短工装更换时间,生产周期被细分为增值时间和非增值时间。
步骤六:开展改进研讨会
精益远景图必须付诸实施,否则规划得再巧妙的图表也只是废纸一张。实施计划中包括什么(What),什么时候(When)和谁来负责(Who),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设立评审节点。这样,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全员生产性维护系统中。
在价值流程图、精益远景图的指导下,流程上的各个独立的改善项目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使员工十分明确实施该项目的意义。
改进生产流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
如果产品质量从产品的设计方案开始,一直到整个产品从流水线上制造出来,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证,那么质量检测和返工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余之举。因此,必须把“出错保护”(Poka-Yoke)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也就是说,从产品的设计开始,质量问题就已经考虑进去,保证每一种产品只能严格地按照正确的方式加工和安装,从而避免生产流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消除返工现象主要是要减少废品产生。严密注视产生废品的各种现象(比如设备、工作人员、物料和操作方法等),找出根源,然后彻底解决。
(2)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动
生产布局不合理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动的根源。在按工艺专业化形式组织的车间里,零件往往需要在几个车间中搬来搬去,使得生产线路长,生产周期长,并且占用很多在制品库存,导致生产成本很高。通过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布局,把生产产品所要求的设备按照加工顺序安排,并且做到尽可能的紧凑,这样有利于缩短运输路线,消除零件不必要的搬动及不合理的物料挪动,节约生产时间。
(3)消灭库存
在精益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因为库存会掩盖许多生产中的问题,还会滋长工人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占用大量的资金,所以把库存当作解生产和销售之急的做法犹如饮鸩止渴。
减少库存的有力措施是变“批量生产、排队供应”为“单件生产流程”(one-piece-flow)。在单件生产流程中,基本上只有一个生产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流动,整个生产过程随单件生产流程的进行而永远保持流动。
理想的情况是,在相邻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库存。当然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在某些情况下,考虑到相邻两道工序的交接时间,还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库存。精益生产中消灭库存的理念和方法与准时生产JIT的理念和方法类似,请参见上一章的相关内容。
(4)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从生产管理的角度上讲,平衡的生产计划最能发挥生产系统的效能,要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和工作人员,避免一道工序的工作荷载一会儿过高,一会儿又过低。
在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流程里,还必须平衡生产单元内每一道工序,要求完成每一项操作花费大致相同的时间,使每项操作或一组操作与生产线的单件产品生产时间(Tact
time)相匹配。单件产品生产时间是满足用户需求所需的生产时间,也可以认为是满足市场的节拍或韵律。在严格的按照Tact
time组织生产的情况下,产成品的库存会降低到最低限度。
(5)减少生产准备时间
减少生产准备时间一般的做法是,认真细致地做好开机前的一切准备活动,消除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隐患。它包括:
①列举生产准备程序的每一项要素或步骤;
②辨别哪些因素是内在的(需要停机才能处理);哪些是外在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就能处理)
③尽可能变内在因素为外在因素;
④利用工业工程方法来改进技术,精简所有影响生产准备的内在的、外在的因素,使效率提高。
(6)消除停机时间
消除停机时间对维持连续生产意义重大,因为连续生产流程中,两道工序之间少有库存,若机器一旦发生故障,整个生产线就会瘫痪。消除停机时间最有力的措施是全面生产维修(Total
Proctive Maintenance,TPM),包括例行维修、预测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和立即维修四种基本维修方式。
①例行维修:操作工和维修工每天所作的维修活动,需要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
②预测性维修:利用测量分析技术预测潜在的故障,保证生产设备不会因机器故障而造成时间上的损失。其意义在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③预防性维修:为每一台机器编制档案,记录所有的维修计划和维修纪录。对机器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做好彻底、严格的保养,适时更换零部件,保证机器不发生意外故障。全面生产维修的目标是无停机时间。要达到此目标,必须致力于消除产生故障的根源,而不是仅仅处理好日常维修任务。
④立即维修:当有故障发生时,维修人员要召之即来,随叫随到,及时处理。
(7)提高劳动利用率
提高劳动利用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二是提高间接劳动利用率。
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的关键在于对操作工进行交叉培训,使一人能够负责多台机器的操作,使生产线上的操作工可以适应生产线上的任何工种。交叉培训赋予了工人极大的灵活性,便于协调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问题。
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的另一种方法是在生产设备上安装自动检测的装置。生产过程自始至终处在自动检测装置严密监视下,一旦检测到生产过程中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便发出警报或自动停机。这些自动检测的装置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质量检测工人的活动,排除了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返工现象也大大减少,劳动利用率自然提高。
间接劳动利用率主要是消除间接劳动。从产品价值链的观点来看,库存、检验、返工等环节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并不能增加产品的价值,因而这些劳动通常被认为是间接劳动,若消除了产品价值链中不能增值的间接活动,那么由这些间接活动引发的间接成本便会显著降低,劳动利用率也相应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的措施同样也能提高间接劳动率。
步骤七:营造支持精益生产的企业文化
虽然在车间现场发生的显著改进,能引发随后一系列企业文化变革,但是如果想当然地认为由于车间平面布置和生产操作方式上的改进,就能自动建立和推进积极的文化改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其实文化的变革要比生产现场的改进难上十倍,两者都是必须完成并且是相辅相成的。许多项目的实施经验证明,项目成功的关键是公司领导要身体力行地把生产方式的改善和企业文化的演变结合起来。公司副总裁级的管理层持之以恒地到生产现场聆听基层的声音,并对正在进行之中的改进活动加以鼓励,这无疑是很必要的。
传统企业向精益化生产方向转变,不是单纯地采用相应的“看板”工具、及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就可以完成,而必须使全体员工的理念发生改变。精益化生产之所以产生于日本,而不是诞生在美国,其原因也正因为两国的企业文化有相当大的不同。
步骤八:全员改善,重点实施。
精益生产实施的过程,既是各种精益工具的不断的学习运用的过程,也是全员不断的参与持续改善的过程,以及全员改善习惯的养成过程。因此,精益生产的推进,应该是让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主动的学习并配合运用和精益生产的工具,如:生产管理、制造和物流部门应配合做好拉动生产,设备部门推动全员设备管理、快速换线换模,品质部门推动全面质量管理,等等。负责推动精益生产的部门应根据系统的计划,做好示范线改善的同时,做好重点改善的指导和支持。
步骤九:推广到整个公司
精益生产利用各种工业工程技术来消除浪费,着眼于整个生产流程,而不只是个别或几个工序。所以,样板线的成功要推广到整个公司,使操作工序缩短,推动式生产系统被以顾客为导向的拉动式生产系统所替代。
步骤十:持续改善
精益生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精益求精的过程,它致力于改进生产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尽最大可能消除价值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提高劳动利用率,消灭浪费,按照顾客订单生产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
由传统企业向精益企业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且有时候还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让那些热衷于传统生产方式而对精益生产持怀疑态度的人,能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反驳。但是,那些坚定不移走精益之路的企业,大多数在6个月内,有的甚至还不到3个月,就可以收回全部改造成本,并且享受精益生产带来的好处。

㈣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啊

模具设计是一个很好的专业,特别是在就业方面。
我们国家的工业快速的发展,人才的瓶颈就出来了。当然现在也很多院校有这个专业,但是院校出来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只有理论知识,缺少动手能力,跟不上市场的需求,所以你要是会设计,就业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且待遇也会相对比较好。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面向模具行业,能满足产品检测、造型、成型,模具设计、加工、装配、调试、生产与管理等工作需要,掌握产品检测与成型工艺、模具设计、制造与生产管理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具备“模具设计师”、“模具制造工”等职业技能资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及测绘、计算机绘图(AutoCDA)、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模具CAD/CAM、模具材料与热处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等、UG数控自动编程。 技能与考证:模具设计师(高级)、模具制造工(高级)、模具钳工(高级)、数控铣操作工(中/高级)、数控车操作工(中/高级)、UG(CAD/CAM)技术(中级)、AUTOCAD制图员(中级)等。 实践环节:数控车(铣)加工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UG注塑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模具拆装实训、模具数控自动编程与加工实训、模具综合制造实训、特种加工实训等。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该专业培养模具设计与制造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从事企业生产所需模具及其工装的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企业经营与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基础、冷冲模设计与制造、注塑模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与编程、模具加工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动传动、金属切削原理、机械CAD/CAM等。
从广州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模具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3左右,但模具工缺口已经超过10万。模具工业是机械制造的主要产业之一,也是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一大产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模具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 广东省模具工业协会有关人士指出,全省模具企业已有60000家以上,对模具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高级的模具专业人才需求很大。如熟悉设计、加工、造型整个操作过程的高级技术人才月薪高达5000元以上,而技能突出的月薪超过万元也是常见。

以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有需要模具设计学习资料的 可以私聊我领取。

㈤ 浅析如何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 周永泰[摘要] 近年来,模具制造成本不断攀升,所以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总会讨论一些如何才能降低模具成本的话题。因此本文试从模具制造各环节入手进行分析,以望能降低模具制造成本。 质量、价格、周期、服务,这是模具的生产者和使用者都十分关心的四大要素。近年来主要是由于人工费用的不断增加和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致使模具制造成本也不断攀升,而与之成反比的是模具制造企业的利润率却在不断地下降。曾有一些模具制造企业反映,目前生产的部分模具的质量和水平反而比五年前要差了。这乍一听确实令人费解:五年间技术进步了不少,怎么质量水平反而下降了呢?他们解释说:由于有些用户(或模具采购人员)片面地、单纯地要求压价,而对模具质量水平则漠不关心,所以只好被迫选用低价材料、低档模具标准件、不合理地简化模具结构和采用缩减工艺及加工成本的办法来对付了。所以这并不是企业制造不出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模具来,这实在是企业的无奈之举。这一现象在行业中虽然存在,但这种不正常的低成本制造不但不能提倡,而且应该进行疏导、抑止,所以我们要提倡在保证和提高模具质量及水平前提下进行低成本制造。一、分析可制造性,合理确定模具类型和结构,并按需选材。现在多数用户订购模具时都会向模具企业提供产品的数字信息,但由于使用模具的产品企业往往对模具不太熟悉,设计时并未考虑到可制造性,因此在工艺上考虑不周甚至根本制造不出来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避免在模具设计制造过程中造成反复和浪费,所以模具企业在模具设计开始前就应该进行可制造性分析,以保证设计制造成功。此后接着就应确定模具类型与结构。从降低成本出发,在能够满足用户要求的情况下,快速经济模具、铝合金模具、铸铁模架等都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内。巧妙的结构有时能大幅降低模具制造的成本。此外正确选材也十分重要,所以除了用户指定以外,我们应遵循材尽其用的选材原则。高档材料用于制造中低档模具会增加成本造成浪费,相应的热处理应与技术要求和材料结合起来考虑。所以在能够满足用户要求下,有时选用低融点合金、铝材或加工塑料及树脂等来制造模具也是可取的。二、从各个环节来缩短模具制造周期。缩短模具制造周期不但是用户的要求,而且也是模具企业所共同追求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对模具企业来说,模具制造周期的缩短就意味着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模具生产一般可分为设计、加工、装配与调试等几个主要阶段,所以我们必须抓住每个阶段的关键环节,这样才能有效缩短整个模具的生产周期。1.努力缩短模具设计时间。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已经普及的今天,因此选好软件、用好软件以及逐步普及3D软件是关键。所以积累经验,将知识电子化,及建设数据库已变得十分重要。采用CAD快速设计技术和优化技术并与计算机辅助分析(CAE)技术相结合以及采用模具专用软件,并尽量将设计工作往前推移等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提前介入和参与产品开发,与模具用户一起进行设计,不但能将模具设计工作前移,使模具生产技术准备时间大为缩短,而且能使模具及其制品更加合理化,避免由于模具用户对产品的修改及其产品工艺性不好造成生产反复的现象。2.实现数字化制造和信息化管理。用高新技术和信息化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搞好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CAD/CAE/CAM一体化技术,C3P、C4P、KBE技术,模具柔性制造(FMS)和自动化加工技术等都无不依赖于数字化。逆向工程、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包括虚拟设计、虚拟加工、虚拟装配乃至组成虚拟企业及虚拟现实等)同样要依赖于数字化。因此,数字化是模具制造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关键。实现数字化制造不但能缩短制造周期、降低成本,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模具的质量、精度和可靠性。搞好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是模具企业又一重要课题。模具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从过去的财务管理发展到工艺管理、产品数据管理、项目管理、生产制造过程管理、知识库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成本管理、电子商务和资源管理等,先进而便捷的条形码和芯片技术以及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管理软件已被应用于模具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中。信息化管理应用得好不但能大幅度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和降低成本,而且能提高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现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应用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智能化、集成化和网络化也已成为信息化的发展方向。3.先进技术和细节同时并举。包括高速切削和高速电加工在内的高速加工是模具行业公认的缩短模具生产周期的有效方法。有统计资料表明,高速切削结合CAD/CAM技术可使模具制造周期缩短约40%,CNEDM附设机器人可提高生产率50%、减少成本30%。用机械手安装工件,选用合适的高质量刀具和夹具,选用合适的切削液、电加工介质、润滑液,使用耐腐蚀低损耗的电极材料,基于RP技术结合特种加工工艺快速制造电加工电极,电火花混粉加工,以及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和快速制模技术等都可有效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光整加工和装配调试对模具制造周期的影响也很大。努力减少光整加工和装配调试时间,逐步提高机钳比(即机加工工时与钳工工时的比例),逐步发展数控自动化抛光技术和数字化模拟试模调试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柔性加工、自动化及智能化加工技术等,都可有效缩短模具生产周期,而且还有利于模具质量水平的提高。4.标准化与标准件。有统计资料表明,搞好模具标准化工作,广泛采用模具标准件,可使模具生产周期缩短30%~40%。在标准方面,除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之外,对广大模具企业来说,建立自己的企业标准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标准是基础,数字化制造、标准化自动化生产都离不开乃至依赖于标准。许多企业的实践也证明了标准化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缩短模具生产周期。因此,搞好标准化工作,建立各种标准化体系,对模具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三、“专、精、特”,社会协作与企业文化。按照国家对工业企业类型的划分标准,模具生产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大型企业不足千分之一。对于广大中小型企业来说,做精、做特、做新、做强、做活,做出效益来至关重要。国家也在大力支持“专、精、特”企业。“专、精、特”能降低成本出效益,“专、精、特”能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专、精、特”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专、精、特”能推动技术进步和行业发展。专业化分工是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而不断细化的。随着专业化分工不断细化,社会协作就越来越广泛深入。对模具制造来说,专业化分工细化和社会协作的广泛深入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效益,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关键是如何作为。除了以前的零部件外协和加工工序等外协之外,产学研用相结合、组建各种产业联盟、技术外包和利用公共服平台正在逐渐兴起。只要运用得好,这些也都能降低模具制造成本。针对特定用户单独设计、单件制造是模具生产的特点之一。由于不同模具的要求各不相同,必须有不同的工艺和不同的装备与之适应,所以即使已经注意并进行了社会协作,但模具生产企业某些设备利用率低,某些环节变成了“瓶颈”的现象还仍旧比较普遍。这时,企业的管理者就要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来尽量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尽快消除“瓶颈”。借助信息化管理对平衡负荷,搞好均衡生产十分有效。设备利用率提高了,“瓶颈”消除了,模具制造成本也就降下来了。一个好的企业必然会有好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应该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好的企业文化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就能提出许多好意见、好建议来。小到小改小革和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大到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人人都关注,人人都动脑子想办法,模具制造成本自然就能降下来,企业自然就能不断发展壮大。传统的模具制造主要依靠工人的技能,所以调试必不可少,所以交货期也会延长。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在和今后,要逐渐做到不依靠技能也能制造出好模具来;模具制造逐步实现高度自动化;只装不配省去试模工程将变成可能;模具交货期越来越短,模具成本也将越来越低。最后,我认为还应再分析一下关于模具的低成本制造与模具用户的低成本生产之间的关系。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一般情况下都能降低模具用户的生产成本,这两者之间应该是一致的,但这里不但有一个度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两者合理匹配的问题。所谓“度”,就是降低模具制造成本要有度,切不可过度,即如本文一开始说的那样,降低模具制造成本必须要在不降低模具质量水平和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关于两者之间合理匹配的问题其核心是要综合考虑,应该使模具能给用户带来最大的效益。产品要求低或者是批量小,那么模具就更要成本低,但是如果产品要求高或者是批量很大,那么就不能单纯追求模具的低成本了。这就产生了合理匹配的问题。例如一套常规模具和一套热流道模具都能满足用户生产出一定量的合格注塑件的要求,单从模具成本来说,常规模具价格低于热流道,好像是占有优势的,但是如果从用户生产的总成本来看,由于使用热流道模具不但产品质量更有保证,而且生产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都可以大幅度提高,因而从用户全面核算总成本来看,使用比常规模具贵得多的热流道模具反而更能降低生产成本。这里的关键就是合理匹配。这样的例子很多,高效、多功能模具多有类似情况,因此模具企业应该在努力降低模具制造成本的同时,多从用户企业的利益着想,提出合理匹配的建议,多与用户沟通与协商,大家都全面考虑,共同来决定最合理的方案。

㈥ 模具设计与制造前景

从技术角度来看,模具技术(包括设计、加工、制造)大致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手工操作阶段、手工操作加机械化(普通通用机床与工具)阶段、数字控制阶段、计算机化阶段和CAD/CAE/CAM信息网络技术一体化阶段,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罗百辉日前接受某杂志专访表示,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模具设计加工和制造技术正在赶超国际水平,企业管理技术接轨于国际水平,但中国模具行业企业全体职工必须努力学习,牢牢掌握世界模具技术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脚踏实地、充满信心地创造美好的未来。

一、模具设计技术的发展趋势

模具设计长期以来依靠人的经验和机械制图来完成。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发展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以来,这项技术已获得认可,并且得到来快的发展。九十年代开始发展的模具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技术,现在也为许多企业应用,它对缩短模具制造周期及提高模具质量有显着的作用。据模具网CEO、深圳市模具技术学会专家委员罗百辉分析,近年来模具CAD/CAM技术的硬件与软件价格已降低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程度,为其进一步普及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基于网络的CAD/CAM/CAE一体化系统结构初见端倪,其将解决传统混合型CAD/CAM系统无法满足实际生产过程分工协作要求的问题;CAD/CAM软件的智能化程度将逐步提高;塑料制件及模具的3D设计与成型过程的3D分析将在我国模具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罗百辉认为,就大多数模具制造企业而言,今后的发展方向应以提高数控化和计算机化水平为主,积极采用高新技术,逐步走向CAD/CAE/CAM信息网络技术一体化。模具无纸化制造将逐渐替代传统的设计和加工。

模具设计技术及CAD和CAE软件,今后应提高在下列几方面的水平:

*模具设计资料库和知识库系统;

*模具工程规划及方案设计;

*模具材料和标准件的合理选用;

*模具刚性、强度、流道及冷却通路的设计;

塑料模具塑料成形过程的各种模拟分析(注塑成形,包括塑料充模、保压、冷却、翘曲、收缩、纤维取向等模拟分析)、热传导和冷却过程的分析、凝固及结构应力分析等。计算浇注系统及模腔的压力场、温度场、速度场、剪切应变速率场和剪切应力场的分布并分析其结果,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这一模拟技术已从中面流技术发展到双面流技术,不久即可发展到既正确又快速的实体流技术,产生满足塑料件虚拟制造要求的三维注塑流动模拟软件;

*压模金属成形过程的模拟、起皱及破裂分析、应力应变和回弹分析等;

*压铸模压铸件成形流动模拟、热传导及凝固分析等;

*锻模锻件成形过程模拟及金属流动和充填分析等;

*提高设计和分析软件的快速性、智能化和集成化水平,并强化它们的功能,以适应模具的不断发展。

除了模具CAD/CAE技术之外,模具工艺设计也非常重要。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技术已开始在中国模具企业中应用。由于大部分模具都是单件生产,其工艺规程有别于批量生产的产品,因此应用CAPP技术难度较大,也难以有适合各类模具和不同模具企业的CAPP软件。为了较好地应用CAPP技术,模具企业必须做好开发和研究。虽然CAPP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难度比CAD和CAE为高,但也必须重视这一发展方向。

基于知识的工程(KBE)技术是面向现代设计决策自动化的重要工具,已成为促进工程设计智能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重视,将对模具的智能、优化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模具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罗百辉把中国的模具分为10大类46小类。不同类型的模具有不同的加工方法,同类模具也可以用不同加工技术去完成。模具加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模具型面加工、表面加工和装配,加工方法主要有精密铸造、金属切削加工、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激光及其它高能波束加工,以及集两种以上加工方法为一体的复合加工等。数控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它们在许多模具加工方法中得到来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产品品种多样化及个性化日益明显,产品更新换代来快,市场竞争来激烈的情况下,用户要求模具制造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带动模具加工技术向以下几方面发展。

1、高速铣削技术

近年来中国模具制造业一些骨干重点企业,先后引进高速铣床和高速加工中心,它们已在模具加工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当前国外高速加工机床主轴的最高转速已超过100000r/min,快速进给速度可达120m/min,加速度可达1-2g,换刀时间可提高到1-2s。这样可大幅度提高加工效率,并可获得 Ra≤1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可切削60HRc以上的高硬度材料,给电火花成形加工带来挑战。随主轴转速的提高,机床结构及其所配置的系统及关键部件和零配件、刀具等都必须配合,令机床造价大为提高。中国进口的高速加工机床主轴最高转速在短期内仍将以10000-20000r/min为主,少数会达到 40000r/min左右。虽然向更高转速发展是必然方向,但目前最主要的还是推广应用。

高速加工是切削加工工艺的革命性变革,从技术发展角度看,高速铣削正与超精密加工、硬切削加工相结合,开辟了以铣代磨的领域,并大大地减轻了模具的研抛工作量,缩短了模具制造周期,在中国模具企业的应用将会来多。并联机床,又称虚拟轴机床,和3D激光6轴铣床的诞生,及开放式数控系统的应用更为高速加工增添光彩。

2、电火花加工技术

电火花加工(EDM)虽然已受到高速铣削的严峻挑战,但是EDM技术的一些固有特性和独特的优点,是高速铣削所不能完全替代,例如模具的复杂型面、深窄小型腔、尖角、窄缝、沟漕、深坑等处的加工。虽然高速铣削也能满足上述部分加工要求,但成本比EDM高得多。较之铣削加工,EDM更易实现自动化。复杂、精密小型腔及微细型腔和去除刀痕、完成尖角、窄缝、沟漕、深坑加工及花纹加工等,将是今后EDM应用的重点。为了在模具加工中进一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以下是EDM今后的发展方向:

* 不断提高EDM的效率、自动化程度和加工的表面完整性;

* EDM设备的精密化和大型化;

* EDM设备的加工稳定性、容易操作及优良的性能价格比;

* 满足不同要求的高效节能及反电解等新型脉电源的研发,电源波形检测及其处理和控制技术的发展;

* 高性能综合技术专家系统的研发及EDM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多轴联动控制、电极自动交换、双线自动切换、防电解作用及放电能量分配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 混粉加工等镜面光亮加工技术的发展;

* 微细EDM技术的发展,包括三维微细轮廓的数控电火花铣削加工和微细电火花磨削及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等;

* WEDM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走丝系统和穿丝技术的改进等;

* 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及机床和EDM加工中心(包括成型机和线切割机)将得到发展;

* 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绿色EDM新技术是未来重要发展趋势。

3、快速原型制造(RPM)和快速制模(RT)技术

模具未来的最大竞争因素,是如何快速地制造出用户所需的模具。RPM技术可直接或间接用于RT。金属模具快速制造技术的目标,是直接制造可用于工业化生产的高精度耐久金属硬模。间接法制模的关键技术是开发短流程工艺、减少精度损失、低成本的层积和表面光整技术的集成。RPM技术与RT技术的结合,将是传统快速制模技术(如中低熔点合金铸造、喷涂、电铸、精铸、层、橡胶浇固等)进一步发展的方向。RPM技术与陶瓷型精密铸造相结合,为模具型腔精铸成形提供了新途径。应用RPM/RT技术,从模具的概念设计到制造完成,仅为传统加工方法所需时间的1/3和成本的1/4左右,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进一步提高 RT技术的竞争力,需要开发数据和加工数据生成更容易、高精度、尺寸及材料限制小的直接快速制造金属模具的方法。

4、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和复合加工技术

随模具向精密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和集电、化学、超声波、激光等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加工将得到发展。目前超精密加工已稳定地达到亚微米级,纳米精度的超精密加工技术也被应用到生产。电加工、电化学加工、束流加工等多种加工技术,已成为微细加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更有用波长仅0.5 纳米的辐射波制造出的纳米级塑料模具。在一台机床上使激光铣削和高速铣削相结合,已使模具加工技术得到新发展。

5、先进表面处理技术

模具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能否充分发挥模具材料性能的关键。真空热处理、深冷处理、包括PVD和CVD技术的气相沉积(TiN、TiC等)、离子渗入、等离子喷涂及TRD表面处理技术、类钻石薄膜覆盖技术、高耐磨高精度处理技术、不沾粘表面处理等技术已在模具制造中应用,并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模具表面激光热处理、焊接、强化和修复等技术及其它模具表面强化和修复技术,也将受到进一步重视。

6、模具研磨抛光

模具的研磨抛光目前仍以手工为主,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质量不稳定。中国已引进了可实现三维曲面模具自动研抛的数控研磨机,自行研究的仿人智能自动抛光技术已有一定成果,但目前的应用很少,预计会得到发展。今后应继续注意发展特种研磨与抛光技术,如挤压珩磨、激光珩磨和研抛、电火花抛光、电化学抛光、超声波抛光以及复合抛光技术与工艺装备。

7、模具自动加工系统

随各种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外已出现模具自动加工系统。模具自动加工系统应有以下特征:多台机床合理组合;配有随行定位夹具或定位盘;有完整的夹具和刀具数控库;有完整的数控柔性同步系统以及有质量监测控制系统。也有人称同时完成粗加工和精加工的机床为模具加工系统。这些今后都会得到发展。

8、模具CAM/DNC技术及软件

随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CAM/DNC技术已在中国模具企业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众多软件中,针对模具加工特点而开发的专用软件不多,针对高速加工的软件也少。适应模具加工特点、具有高水平数控加工能力和后处理程序、有完善的精密加工和高速加工功能、界面友好、简单易学、备有多种数据格式转换功能和能为系统集成准备条件的软件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除上述发展方向,还有切削加工刀具的正确选用。据统计,刀具占模具生产总成本的3-5%,如果能正确选用刀具,可提高生产效率20%以上。

三、模具制造综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模具制造中,模具设计和模具加工往往不能分割。因此,除了设计技术和加工技术之外,还必须重视一些综合技术,其发展方向将对模具制造产生重大影响。目前,以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为核心,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正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社会各个领域,传统制造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1、模具CAD/CAE/CAM一体化技术

模具CAD/CAE/CAM技术已发展成为比较成熟的共性技术,硬件和软件的价格已降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水平,再加上微机的普及和应用及微机版软件的推出,模具行业普及CAD/CAM的条件已经成熟,今后必将迅速发展。模具CAD/CAE/CAM一体化及软件的宜人化、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有条件的企业应积极做好CAD/CAE/CAM技术的深化应用工作,即应用KBE技术和开展企业信息化工程。可以从 CAPP→PDM→CIMS→VM逐步深化和提高,也有不少人认为推行C3P CAD/CAE/CAM/PDM)技术可能更有效。

2、精密测量和高速扫描及数字化系统

随高精密模具的发展,模具测量技术显得来重要。模具应力、磁力测量技术和三维测量技术及R部位形状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等都是模具测量技术的重点所在。面世不久的4D激光测量机可以自标定,不但能进行3D测量,而且可以得出质量指标,说明每个测量点的精确性。数控加工过程的在线激光测量,不但有助于保工件的加工质量,而且大大提高NC机床的运转安全。高速扫描机和模具扫描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多项功能,可大大缩短模具制造周期。逆向工程和并行工程将在今后的模具生产中,发挥来重要的作用。

3、模具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

正确合理地选用模具标准件和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可以有效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因此,模具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4、虚拟技术将得到发展

计算机和信息网络的发展,使虚拟技术成为现实。虚拟技术可以形成虚拟空间环境,既实现企业内模具虚拟装配等工作,也可在企业之间实现虚拟合作设计、制造、合作研究开发,以致建立虚拟企业。

5、管理技术迅速发展

机械行业中常说的“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说明了管理的重要性。模具企业中现代企业制度和各项创新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既是管理技术的核心,也是模具制造成功和企业发展的保。模具制造管理信息系统(MIS)、产品信息管理(PDM)、建立因特网平台作为企业沟通和联系的手段及模具制造电子商务系统(EC)虽然不是本文的讨论围,但它们也是模具企业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受到业界的重视。 另:请给个满意答案,我做任务

㈦ 如何建造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模具加工与制造企业

首先,需要企业建立环保观念
其次,将环保观念应用到生产中
最后,坚持环保理念

㈧ 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后发展前景如何

那要看你是从事模具制造还是模具设计,我以前是富士康里的模具制造工程师,底薪2500 每个月连加班能拿4500左右。 据我了解,模具行业中模具制造是工资最高的,模具设计相对来说就要低点,因为制造人员也就是技术员之类的 他们都是干现场的 拥有最权威的技术 而且比那些设计人员要辛苦 所以工资高。你如果吃不了苦的话建议你做设计。
至于你说的有没有前途,这样回答你吧,大家都知道模具是工业之母,只要这个地球还有工业那就一定有模具,所以说相比其他行业来说还是稳定的多,但是你要记住 做这一行是靠技术吃饭的 没技术你什么都不是。如果你技术好 绩效高的话升职就快,总的来说这个行业还不错,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就是不喜欢这一行所以辞职了。如果你做模具制造 那我要告诉你 这个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 因为会在发展 所以客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不管是在精度方面 还是工艺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当然要看你在哪个公司 一般的小公司的 他们的产品都没有什么精度 都是给那样不知名的客户代工的 像富士康这样的大公司就不一样了,我们以前的客户都是像诺基亚 摩托罗拉 三星 苹果 宝马 戴尔 惠普这样的知名告诉 所以客户要求很严的 表面都要镜面抛光的 我做的是精密研磨 精度要求0.001mm 所以说面对这样的要求 你只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技术才可以在公司立足。这个工作需要你有足够的抗压能力 和工作激情 自己加油吧!

㈨ 模具设计与制造

1冲裁:指利用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使板料沿着一定的轮廓形状产生分离的一种冲压工艺 2落料:从板料上冲下所需形状的零件 3排样:指冲裁件在条料,带料或板料上的布置方式 4搭边:冲裁件之间,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的工艺废料 5压力中心:指冲裁力的合力作用点 6弯曲件主要有:弯裂,回弹,滑移 7滑移:弯曲过程中,毛坯凹模口滑动时由于两边所承受摩擦阻力不同而出现的毛坯向左或向右移动的现象,使弯曲件的尺寸精度达不到要求。 8回弹:材料在弯曲过程中,伴随着塑性变形总存在着塑性变形,弯曲力消失后,塑性变形部分保留下来,而弹性变形部分要恢复,从而使弯曲件与弯曲模的形状并不完全一致、 9拉深:指利用模具将平板毛坯冲压成各种开口的空心零件,或将已制成的开口空心件压制成其他形状和尺寸空心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10拉深系数:指拉深后的工作直径与拉深前的工件直径之比(起皱,破裂) 11胀型:在冲压生产中,利用模具强迫平板坯料的局部凸起变形和强迫空心件或管状件沿径向向外扩张的成形工序 12翻边:利用模具将工序件的孔边缘或外边缘翻成竖直的直边 13缩口:将管坯或预先拉深好的圆筒形件通过缩口模将其直径缩小的一种成形方法 14热塑性塑料: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15热固性塑料:初次受热时变软,可以制成一定形状,但加热到一定时间或加入固化剂后就硬化定型,再加热则不软化也不溶解的塑料 16分型面:注射模中用以取出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 17浇注系统:指熔融塑料从注射机喷嘴进入模具型腔所留经的通道 18推出机构:把注射成形后的塑件及浇注系统凝料从模具中脱出的机构 19嵌件:在塑料中嵌入其他零件形成不可拆卸的连接,所嵌入的零件称为嵌件(镶件) 20注射吹塑成形:先用注射机将塑料在注射模中注射成形坯,然后将热的塑料形坯移入中空吹塑模具中进行中空吹塑成形 21注射拉伸吹塑成形:将注射成形的有低型坯置于吹塑模内,先用拉伸杆进行轴向拉伸后再通入压缩空气吹胀成形的加工方法 22压缩空气成形:借助压缩空气的压力,将加热软化的塑料板压入型腔而成形的方法 23快速原型制造技术(rpm)一种典型的材料累加法加工工艺,由计算机对产品零件进行三维造型,然后完成平面分层处理,再由计算机控制成型装置从零件基层开始,逐层成形和固化材料,最后完成成形零件的技术 24逆向工程(RF):指应用计算机技术由实物零件反求其设计的概念和数据并复制出零件的整个过程。 CAE:板料成形数值模拟技术,解决圆锥形、盒形制件设计计算等问题。你如果要学习的话,也可以点击链接加入群【模具设计交流学习群】:http://jq.qq.com/?_wv=1027&k=cS6OTR晚上有大型的模具公开课。你可以进群找群主要听课地址哟。

㈩ 如何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模具制造与加工企业论文

写论文首先要有提纲,不会写可以问我。。从我自己的经验来说,首先你要确定题目,选题很重要,要觉得自己有话好说,有自己的观点可以阐述,我个人比较喜欢热点、焦点的东西,不喜欢那种被写烂了的题目。

阅读全文

与如何建造模具加工与制造企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锈钢的门怎么样出油 浏览:126
钛镁合金粉末掉在瓷砖缝里怎么办 浏览:746
腿下钢板多久不拍血水 浏览:897
太仓什么是金属货架焊接 浏览:917
钢材的物理性能rm是什么意思 浏览:547
不锈钢快插接头如何安装 浏览:823
钢筋焊接什么方法最好 浏览:167
不锈钢方管橱柜框架图 浏览:119
不锈钢飘窗如何弯管 浏览:465
铝合金桶装水多少钱一个 浏览:842
20公分直径的螺纹钢一米多少斤 浏览:727
系统窗铝合金断桥铝区别在哪里 浏览:479
钢材腐蚀对钢材有什么影响 浏览:653
5寸模具多少面团 浏览:141
不锈钢弹弓怎么使用 浏览:386
100钢板密度多少 浏览:354
钢锅怎么去黑渣 浏览:545
生铁用什么办法可以焊接 浏览:965
不锈钢材料抛光怎么抛 浏览:405
钢管用什么传动好 浏览: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