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铁侠的推进器和盾牌怎么做
钢铁侠的推进器和盾牌是其标志性装备。推进器的制作步骤如下:首先,创建一个小型喷气背包装置,可以使用塑料或金属材料作为外壳,内部则需安置喷气机构。其次,确保背包有足够的燃料或压缩空气储存空间。接着,在装置上安装可调节喷嘴,用于控制推力的方向和速度。最后,将喷气背包装置连接至用户的手臂或其他身体部位的外部装甲。
而盾牌的制作则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选择合适的轻质材料,如聚碳酸酯板或塑料板,确保其尺寸符合需求。接着,利用模板或工具将材料裁剪成圆形,以形成盾牌的基本形状。之后,强化盾牌边缘,可采用软垫材料或塑料边框进行包裹,增加防护效果。最后,在盾牌背面装配一个手柄,方便钢铁侠握住并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制作步骤的参考,实际操作中需根据个人技术和资源进行调整和改进。特别是在涉及喷气背包和其他装备时,务必确保安全。专业的制作团队和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建议将尤为重要。
2. 钢铁侠的所有武器的名字
一、手套
钢铁侠用来将灭霸的手封住的武器,当然好像也只有这个效果。
二、骑士盾
钢铁侠穿好mk50之后,面对蛮力型的反派黑矮星的猛击便以骑士盾防御。当然在泰坦星战场上,钢铁侠同样用此盾抵御灭霸力量宝石的攻击。其出场率还挺高。
三、浮游炮
这个据说有点瓦坎达科技的意思,自瓦坎达开放之后,不知道钢铁侠是不是已经与黑豹有合作。但是这个浮游炮倒是真的挺有感觉,一下子将黑矮星射出老远。
四、掌心炮
这个作为钢铁侠战衣的基础功能,mk50当然也不能少了它。不管怎样,掌心炮是托尼使用得较为娴熟的武器之一,电影中用它挡走乌木喉的”汽车攻击“、发射激光束、激光炮等。
五、长刀
钢铁侠与乌木喉对战时候,快速突击乌木喉的过程中而用到了长刀。当然,并没有打到对方,且被黑矮星的特殊武器给送到百米开外。
六、手背炮
钢铁侠手背上的武器,可以发射炮弹、镭射激光等,是比较常见也比较方便使用的武器。
七、小手炮
对付黑矮星的武器之一,双手都持有,估计是大手炮的简单版。
八、圆盾
钢铁侠用这个圆盾挡住了黑矮星的锤击。看到这个圆盾有没有美国队长的感觉?当然啦,圆盾的材料和美队的振金盾显然是不同的。
九、加速推进器
脚部加速推进器是钢铁侠在追击乌木喉飞船的过程中让星期五帮忙开启的,能够极大限度地提升飞行速度。而在泰坦星上打灭霸的过程中,加速推进器又可以变成打击的武器,可谓用途丰富。
而像翅膀一样的背部加速器则是用于辅助飞行的。
十、吸盘和抓地器
吸盘首先出现在钢铁侠准备进入飞船内部的时候,用于附着在飞船上。实际上后来打灭霸使用的脚部抓地器也是同类武器(辅助同类就不分开介绍了),用于辅助,本身可能并无攻击能力。
十一、肩炮
这也是钢铁侠常用到的武器之一,常常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杀死乌木喉的计划就是用肩炮发射的一枚炮弹而开始。
十二、纳米喷雾
钢铁侠mk50上用来修补装备的辅助型武器,在关键时候可以修补漏洞的飞船,甚至在打完灭霸之后能够修补自己身上的装备,可谓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十三、大手炮
钢铁侠和奇异博士、蜘蛛侠与银河护卫队的部分成员不打不相识,那时候威胁毁灭者的武器便是钢铁侠的大手炮。似乎与瓦坎达苏睿的豹型手炮相似。
十四、腕刀
钢铁侠在对付灭霸的过程中用到的武器之一,两边都有刀刃。但并未对灭霸造成有效伤害。
十五、音爆弹
可能是mk50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武器之一,这些从钢铁侠背后发射出去的音爆弹按理说威力不容小觑,可惜遇到的是灭霸,看不出它伤害的大小。
十六、大手锤
钢铁侠双手变成双锤,奋力对准灭霸攻击,灭霸确实被飞并撞到了后面的石堆智商,不过这种程度的攻击对灭霸来说还是微弱了一些。
十七、小手锤
这个武器便是拿到了灭霸一血的武器,钢铁侠用尽全力才对灭霸造成一滴血伤害。不过小手锤因此也算”名留青史“,它那么多同类,只有它打出了一点曙光。
十八、手中剑
钢铁侠最后的挣扎使用的手中剑,没想到反而被灭霸拿去并刺中了他!想想妄图用剑刺杀灭霸的人都比较惨,比如电影开头的洛基。
3. 钢铁侠飞起时用的推进器原理是什么
推进器(助推器)一般用来提供动力,提高速度的。在航天航空,船舶,汽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它是通过旋转叶片或喷气(水)来产生推力的。
广义上可以指所有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推进器,狭义上一般指飞行器上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推进器。简而言之,推力矢量技术就是通过偏转发动机喷流的方向,从而获得额外操纵力矩的技术。我们知道,作用在飞机上的推力是一个有大小、有方向的量,这种量被称为矢量。然而,一般的飞机上,推力都顺飞机轴线朝前,方向并不能改变,所以我们为了强调这一技术中推力方向可变的特点,就将它称为推力矢量技术。
不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发动机的喷流都是与飞机的轴线重合的,产生的推力也沿轴线向前,这种情况下发动机的推力只是用于克服飞机所受到的阻力,提供飞机加速的动力。
采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则是通过喷管偏转,利用发动机产生的推力,获得多余的控制力矩,实现飞机的姿态控制。其突出特点是控制力矩与发动机紧密相关,而不受飞机本身姿态的影响。因此,可以保证在飞机作低速、大攻角机动飞行而操纵舵面几近失效时利用推力矢量提供的额外操纵力矩来控制飞机机动。第四代战斗机要求飞机要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即大迎角下的机动能力。推力矢量技术恰恰能提供这一能力,是实现第四代战斗机战术、技术要求的必然选择。
普通飞机的飞行迎角是比较小的,在这种状态下飞机的机翼和尾翼都能够产生足够的升力,保证飞机的正常飞行。当飞机攻角逐渐增大,飞机的尾翼将陷入机翼的低能尾流中,造成尾翼失速,飞机进入尾旋而导致坠毁。这个时候,纵然发动机工作正常,也无法使飞机保持平衡停留在空中。
然而当飞机采用了推力矢量之后,发动机喷管上下偏转,产生的推力不再通过飞机的重心,产生了绕飞机重心的俯仰力距,这时推力就发挥了和飞机操纵面一样的作用。由于推力的产生只与发动机有关系,这样就算飞机的迎角超过了失速迎角,推力仍然能够提供力矩使飞机配平,只要机翼还能产生足够大的升力,飞机就能继续在空中飞行了。而且,通过实验还发现推力偏转之后,不仅推力能产生直接的投影升力,还能通过超环量效应令机翼产生诱导升力,使总的升力提高。
装备了推力矢量技术的战斗机由于具有了过失速机动能力,拥有极大的空中优势,美国用装备了推力矢量技术的X-31验证机与F-18做过模拟空战,结果X-31以1:32的战绩遥遥领先于F-18。
使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不仅其机动性大大提高,而且还具有前所未有的短距起落能力,这是因为使用推力矢量技术的飞机的超环量升力和推力在升力方向的分量都有利于减小飞机的离地和接地速度,缩短飞机的滑跑距离。另外,由于推力矢量喷管很容易实现推力反向,飞机在降落之后的制动力也大幅提高,因此着陆滑跑距离更加缩短了。
如果发动机的喷管不仅可以上下偏转,还能够左右偏转,那么推力不仅能够提供飞机的俯仰力矩,还能够提供偏航力矩,这就是全矢量飞机。
推力矢量技术的运用提高了飞机的控制效率,使飞机的气动控制面,例如垂尾和立尾可以大大缩小,从而飞机的重量可以减轻。另外,垂尾和立尾形成的角反射器也因此缩小,飞机的隐身性能也得到了改善。
推力矢量技术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它包括推力转向喷管技术和飞机机体/推进/控制系统一体化技术。推力矢量技术的开发和研究需要尖端的航空科技,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俄罗斯掌握了这一技术,F-22和Su-37就是两国装备了这一先进技术的各自代表机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