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钢硬100亿倍,宇宙“最硬”物质是什么此“硬菜”来自中子星
硬度是人类对材料的极致追求,因此在人类 历史 上,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最后到铁器时代,变化的是材料的硬度。而后,人类 又陆续发现 金刚石、鲁珀特之泪 等坚硬的物质 。 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最硬的物质是 碳炔 。
如果还不满足这些物质的硬度,那就将目光放向宇宙,寻找比地球的碳炔还硬的物质。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地球这些物质的硬度全部都是弟弟。宇宙中的物质硬度都高得离谱,动辄得咎就是地球物质的上亿倍。想象一下这些东西撞击地球,地球能承受得起不?
这里面最硬的存在,是中子星的 核意面 。
中子星是宇宙中的天体名称,也是 整个宇宙密度最大的星体,其平均密度为 每立方厘米1亿吨 以上。 想象一下 如果要把地球压缩到这个密度,那地球的直径只有可怜的22米 。如此高密度的中子星,是怎么来的?
中子星是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墓碑,介于 白矮星 和 黑洞 之间,在它和黑洞之间还有一个概念星体 夸克星 。宇宙中没有什么物质是永恒磨芦的,即使是发光发热的恒星也有死亡的一天。以我们的太阳为例,它现在正值壮年时期,处在 主序星 时期,热量最稳定地持续输出,等再过约 50亿 年,太阳上面的 氢 核聚变反应完后,我们的太阳就会进入中老年。这个时候它的内部因为变成了氦而坍塌,最后变成 红巨星 ,最后再变成一颗 白矮星 。
可是宇宙中还有质量远超过太阳的恒星,它们在主序星完成后,会因为内部的坍塌力量更大而形成 红超巨星 。因为坍塌实在太大,它会将自己外部的物质全部甩出来产生 超新星爆炸 。爆炸后,仅剩的大质量内核又洞此会两种结局,一是变为 黑洞 ,二是变为 中子星 。
一般来说, 质量在8个太阳以上的恒星,会进入红超巨星到超新星爆炸形成中子星或者黑洞。 因为内核还保留着原来的能量,它会 以脉冲的方式发射出来,一些中子星就会成为 脉冲星 。中子星的密度大,主要原因是母恒星的质量很大,坍塌后的内核体积比起曾经来说非常小,因此造成了 一块方糖大小的中子星物质,质量达到 一亿吨 。
如此高的密度,自然就会产生宇宙最硬的物质。
在远古时期,人类认为石头是最硬的物质 ,因此我们的祖先捡起地上的石头,砸向我们追逐的猎物。果然,被石头砸中的动物轻则头破血流,重则当场一命呜呼。在用石头砸猎物的时候,石头碰撞到了石头导致裂开,裂口边缘很锋利。
人类的祖先在搬运石头的时候不小心割伤了手,于是它们发现瞎颤带,石头经过撞击会出现断口,断口很锋利可以割裂皮肉。但是在制作这个工具的时候,需要找一块硬度更大的石头作为敲击体。这便是人类第一次在自然中比较硬度。
后来人类发展出了文明,学会了 冶炼金属 , 得到了人类 历史 上的第一个金属制品—— 青铜器 。 人们发现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被青铜做成的刀剑劈砍,都会粉身碎骨。我们认为青铜是比岩石还硬的物质,因为可以用青铜做的凿子凿开山石修路。
而后, 人们发现比青铜还要硬的物质——钢铁 。战场上,钢铁的刀剑劈断了青铜剑,宣告新一任王者的到来。自此,人们认为,钢铁几乎是人类为自己寻找的最硬的材料。但很快人们才发现, 非金属材料的潜力超乎想象。
目前地球上已知的最硬的物质是 碳炔 ,这是一种 碳原子以 三价键 的形式组成的 碳链 , 其本质上是碳 ,但是因为内部的结构,造就了其超高的硬度。 碳炔的硬度大约是钢铁的上百倍 。碳给人的印象并不是坚硬的物质,相反它很柔软,还能燃烧取暖。但是不论是金刚石,还是后来的碳炔,都成为了地球上硬度数一数二的物质。
这是因为碳的“可塑性”非常高,能够形成各种化学键,这也是它能够成为我们生命的基础。我们自称 碳基生命 ,就是 我们的有机物是以碳原子为主链条,氢氧氮为添加物进行的组合 。
也就是说,地球上最硬的物质,是碳原子组成的。那么中子星上面的物质,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中子星顾名思义,主要由 中子 组成的星球。我们都知道 原子由 原子核 与 外围电子 组成,而原子核又是 质子 和 中子 组成。 中子是不带电且质量比起质子小很多的粒子 ,它第一次被发现是在著名的 卢瑟福 用原子轰击金箔的实验。
原本在一个原子里, 质子 、 电子 还有 中子 互相不会干涉,它们维持着这个原子的一切运动。但是, 在中子星形成过程中,发生超新星爆炸,导致原子的质子和电子通通被甩出来。因为 质子带正电而电子带负电 ,它们在宇宙中互相结合,这个结合的产物便是中子。再加上之前母恒星破裂的原子核里残留的中子,它们一起组成了中子星。
中子是组成原子的三大粒子之一 ,它不带电,但是特别容易进入原子核。如果 用它轰击原子核,会引出核子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便是人类研发的中子弹 。四个中子会组成一个粒子,被称为“ 四中子 ”,又称“ 零号元素 ”。这种粒子 不带电,与其他中子互为同位素 。但是,目前这个“ 四中子 ”没有明确的理论证明,它的出现很像是一种偶然。
因为中子不带电,要它们结合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它们不会互相吸引,也不会相互排斥,就这样保持独立互不干涉。所以,四个中子组合成粒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科学家们却认为,也许当年出现“四中子”是巧合,可如果是 在情况非常复杂的太空,比如中子星上面,是有可能存在的。因为超新星大爆炸之后,原子的结构已经彻底被改变 ,我们不能用平常的原子理论去看待中子星上的情况。
那么在中子星上,会以怎样的形式构成密度极大的中子星呢?
核意面 听起来很好吃,然而实际上它是一道“ 硬菜 ”, 其硬度是钢铁的100亿倍 ,这世上没有谁能咬得动这道意面。
中子星是宇宙中引力仅次于黑洞的存在 ,因此 光可以从中子星四周逃逸,但是逃逸路线会发生弯曲 。因此,我们是不可能登陆中子星的, 巨大的引力会引发上面的一切有质量的物质发生坍塌 。因此科学家们只能通过电脑模拟,得出一个模拟的中子星内部结构。计算机将模拟的中子星组成呈现在大家面前,大家都惊呆了!
由于 中子星的引力巨大,因此越往中子星的内部走,它的结构就越像一个意大利面团 。超新星爆炸的巨大压力,让中子和质子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了 类似球形的核,中子和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因此又称 核意面 。
这些“ 意大利面 ”们组成了密度极大的中子星,也自然而然成为了全宇宙硬度最高的物质。这便是中子星呈现给全宇宙的一道极致硬核的菜肴!可这份“硬菜”有什么作用呢?仅仅用来“填饱”中子星的肚子吗?当然不是, 有一部分中子星会发出脉冲波,被称为脉冲星。并不是每一颗中子星都是脉冲星,只有旋转周期很短的中子星才能产生脉冲。而决定这个周期的,就是这些“意大利面”。
天文学家们发现, 脉冲星是因为中子星释放能量导致的,本质上脉冲星的旋转速度会比一般的中子星慢很多。然而经过研究发现,目前已知的脉冲星中, 旋转周期就没有超过12秒的 。这是因为,脉冲星的分布都不会很均匀,导致 残留的电子和质子们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磁场。
如果任由这个磁场加强的话, 脉冲星两极地区会产生电磁波,释放能量,减慢脉冲星的旋转速度。然而, 核意面将质子和中子结合起来,使磁场减弱 ,这个时候虽然依旧发射电磁波,但是它保住了脉冲星大量的能量,继续维持高速旋转。
此外我们都知道, 中子星的引力仅次于黑洞,如果不考虑概念星体夸克星,它是宇宙中的第二大引力。 光可以从中子星周围逃逸,但是逃逸的路线会出现弯曲,这是因为中子星附近的空间是扭曲的。扭曲的原因除了引力过大,还有就是, 核意面会让中子星的表面并不平整,出现高度仅几厘米的山峰。正是这仅仅一点点山峰,就足以让旋转的中子星周围的空间出现弯曲。而弯曲的空间里,中子星在不断地向外释放能量,这就形成了 引力波 。
也就是说,核意面很有可能是引力波发生的条件之一。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预言的一种物质,现在已经被人类证明存在,它来自于高速旋转的双脉冲星。
那么这些“ 意大利面 ”对我们有什么意义呢?当然不是为了吃它,而是 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星际穿越 。
宇宙中有很多能量,但这其中有很多人类无法利用。核意面是人类通过电脑模拟出来的结构,而人类的实验中曾经偶然 存在过“四中子”结构 ,这就意味着未来人类可以模拟中子星的环境,创造出核意面。 中子星能量巨大,且没有黑洞危险,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为宇宙飞船实现能量供应。
此外, 中子星周围扭曲的空间,是曲率加速器和虫洞 科技 的基础,未来能否接近光速,可以在这个方向上努力。
谁能想到宇宙中居然存在着“意大利面”结构的物质,而且这种物质还是全宇宙硬度最大的存在。 宇宙拥有140亿年的 历史 ,960亿光年的直径,人类 探索 的范围只是非常微小的一部分。 当然,人类在宇宙中的前进范围不会仅限于如此。
如今人类的脚步还没有扩展到太阳系以外,甚至连我们自己的太阳系边界在哪里都还没有搞清,更不要说前往中子星,核意面似乎对我们还很遥远。可是我们不能因为现在还没有到达中子星就放弃研究,或许有一天核意面会和当年“四中子”结构一样偶然出现在人类的研究中。即便是惊鸿一瞥,也足以说明人类 科技 的伟大进步。
2. 有什么物质比钢硬点
世界上最硬的东西就是原子以共价键组合排列的碳单质,也就是金钢石
最硬的金属单质:铬
自然界最硬的物质:钻石
人工合金最硬的是:铬钴合金也叫合金钢
最硬的树:是生长在朝鲜和我国交界处的铁桦树
身体最硬之处:脸皮
目前知道的就这些
3. 世界上什么材料又轻又硬过钢铁
之前总结过一个表格
氧化铝,碳化钛和金刚石等材料的硬度高于钢铁
钢铁的密度为7.85-8.7g/cm³
氧化铝的密度是3.5g/cm³
碳化钛的密度为 4.93g/cm
金刚石密度为3.5g/cm³
它们的质量也轻于钢铁
4. 宇宙中最硬的物质比钢硬百亿倍,那是什么呢
航空发动机号称是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之所以给出这个称号是因为航空发动机所需要的技术极为复杂,世界上能够研发和制造航空发动机的国家没有几个,当然航空发动机除了需要先进的技术以外,制造发动机所需要的材料也很重要,航空发动机工作的时候会产生高温高压,所以选择一款耐高温高压的材料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实现耐高温高压,那么这些材料的硬度必须足够大,目前世界上硬度很强的材料包括金刚石、铝合金、铬金属、石墨烯等,不过这些材料都不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物质,而是另有其物。
制造航空发动机的材料是一种硬度极高的铝合金材料
目前世界上硬度最强的物质即不是金刚石、石墨烯,更不是钢铁,而是一种叫做硫化碳炔的物质,这种物质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地球上硬度最高的东西,硫化碳炔是一种极其简单的物质,仅仅只有一串单原子组成,正因为于此造成硫化碳炔这种物质很难被人类现有的科技制造出来,不过一旦制造出来它会表现出无人能敌的硬度,科学家经过理论计算,硫化碳炔的硬度是钢铁的200倍、是金刚石的40倍、石墨烯的2倍,如此大的强度可以让硫化碳炔方向的制造一些对硬度要求很高的坚固设备、仪器和其他工业品,事实上目前凭借人类目前的科技我们还无法制造,只有未来科技更加发达才可以实现。
引力波是一种具有重要作用的波信号
那么再来说说引力波有什么作用,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里面提到的一种神秘信号,这种信号可以帮助人类倾听宇宙深处不同的声音,比如超新星爆炸、黑洞活动、星体相撞,这些物体都会发出声音,目前人类只有一种办法能够研究它们,那就是使用引力波进行探测,除此之外,引力波还可以帮助人类发现暗物质、暗能量、虫洞、时空穿梭等这些科幻电影才存在的物质和事情,而如果人类使用引力波作为通讯手段,在宇宙中几乎畅通无堵,而电磁波多多少少会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导致通讯质量不佳。所以说,一旦人类证实并且能够利用引力波,那么将会极大改变目前这个世界状态。
5. 世界上最硬的物质
最硬的物质如下:
1、硫化碳炔(Carbyne)
金属玻璃(metallic glass),也称为液态金属(liquid metal)或非晶态合金是一种由钯的微合金制成的玻璃,大部分是直接由液态急冷冻而成的,生产成本低,是一种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新型材料。它的特性是具有极高的强度的同时又没有玻璃那么脆,而且密度不高,质量比很多合金都要轻。
6. 比钢铁硬100亿倍,宇宙中“最硬”的物质!来自中子星的“硬菜”
你吃过最硬核的硬菜有哪些?这些硬菜是否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这次要给大家展现的并不是寻常意义上的硬菜, 这份“硬菜”的主要“食材”是中子星 。
你也许会想, 中子星不是天体吗?被当作“硬菜”,难不成真的可以吃吗? 这个神奇的假想来自2018年一名国外的科学家,他以中子星为食材,假想了一种 美食 ,叫作“核意面”。
这个奇怪的想法来自于对中子星的各种研究,以及探讨物质组成的一种可能性。据悉这种由中子星做出来的意面强度 比钢铁还要硬上100亿倍,是宇宙中最硬的物质 。
这样的硬菜具体是怎样的,它又有怎样的特性?文章在接下来将为你一一道来,同时再科普一下关于中子星的其他特性。
要想做中子星核意面,首先最主要的食材肯定是中子星了。这是樱兄汪一颗 巨大的超巨星塌缩核心 ,总质量在10~25个太阳质量之间。 红巨星作为它的前身,在塌缩成为中子星后,这种变化非常极端 。
数亿倍太阳质量的红巨星在塌缩完成后,所形成的中子星半径大约在10公里,极其致密的结构让中子星达到原子核的密度。形成之后,它们便 不会再生产热量,并随着时间推移而冷却 。
中子星的现象则可以通过泡利不相容原理来进行描述,简单来讲,正常物质中存尘纤在的电子和质子在中子星的条件下结合产生中子,中子的简并压力部分 防止中子星进一步塌缩 。
想要做出中子核意面理论只需要三步,第一个条件已经满足了,接下来就是将中子星内核部分的剩余质子和电子进行合并脊仔, 组成一团超高密度的中子汤 。
最后再施加超强的重力, 把中子像炖肉一般揉成一团密闭球体,并在60万摄氏度下完成出锅 。以此做出来的中子星根据自身物质的不同也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形态,之所以开展这种奇怪的想象主要是现在对于中子星的观察并不多,目前的可观测量或者未来的电磁研究及引力波现象可能要 参考中子星的内部结构变化 。
有了这想象,科学家们便利用计算机进行一种模拟。研究的结果表示,这种由中子星材料制作出来的“硬菜”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材料,抗剪切力能够达到每立方厘米10的30次方尔格, 断裂应变可能大于0.1 。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如果这盘核意面你想要进行食用,那你 得使用 超过100亿倍钢铁强度的力量 去进行切割或打碎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中子星这种“食材”实在是太过于致密。
仅5毫升质量的中子星物质质量就是吉萨大金字塔的900倍,如果要想食用这种核意面,你还 必须要在中子星内部才能进行品尝 。因为一旦脱离中子星这种环境,这种核意面的结构便会出现 崩解 。
核意面本质上是一种简并物质,如果它存在中子星外壳内,那无疑会是宇宙中最坚硬的物质。由于核吸引力和库伦排斥力的大小相当,这其中的竞争便成为核意面 形态多变 的原因。
为什么这样的运动变化能够导致核意面这种物质存在呢?
这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质子的作用。中子星表面的压力足够低,原子核能够相互独立存在, 原子核之间的 库伦排斥力 使得它们不会挤压在一起 。
而核心内部,压力极其强大,到了这里即便是库伦排斥力也不能生效,原子核高强度的聚集形成了超致密的物质。核意面作为一种假想的食物,如果是真实存在的物质,应该是推测存在的 夸克-胶子 。
这时质子便开始起作用了,质子与中子之间的核吸引力大于它们的核吸引力。这种作用类似于 电荷斥力 ,质子在这个位置 稳定其形态 ,从而保持这种核意面的状态。因此,它们不能够脱离中子星内部。
研究核意面这种奇怪的东西有什么用呢?光是理解起来就如此费劲,这对科学有什么帮助吗?
其实目前对中子星的结构理解都是基于现有的 数学模型 ,人们无法直接对中子星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只能通过这种假想的方式来进行理解。核意面的假想其实就是一种辅助手段,核意面可以是任何假想物质,以此 帮助科学家们推论在中子星内部到底会出现什么情况 。
另一方面,中子星震荡的研究则是中子星的较为主流的观察方式。科学家 通过 分析观测到的恒星振荡光谱 来揭示中子星的内部结构 。
目前的中子星模型表明,中子星表面的物质是由普通的原子核组成,这些原子核在极其强大的压力下被压碎成 固体晶格 。电子形成的电流在这些间隙之间, 由铁原子中的核子产生高结合能 。
在这种超强的压力和电磁作用下,中子星的结构很接近一个圆润的球体。中子星的外壳完全 由中子星的磁场控制 ,这种外壳非常坚固且光滑。 如果中子星上面有山峰存在,那这座山最高不会超过1毫米 。
进入内部后,原子核的中子数量不断增加,这样 原子核会迅速衰变 ,但在巨大的压力下保持稳定。随着这个过程的不断深入,由原子核通过发射质子或中子而衰变的中子滴落将会成为最终现象。
即便是原子核也无法抵抗这种重力和压力,原子核、自由电子和自由中子会深入中子星内部。由于中子星的内部结构并没有人知道,于是 像核意面这样的假想中子简并物质便出现了 。除此之外,可能还有高能介子和介子的物质,又或是超致密夸克简并物质。
那么中子星 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
这些中子星存在于宇宙各地,但分布并不是特别多,毕竟如今的宇宙还非常年轻。超巨星恒星并不多见,通常它们也 需要数百万年才能够完成演化 。
就目前而言, 银河系和麦哲伦星云中已知的中子星大概在2000颗左右 ,其中大部分被探测并已知是 射电脉冲星 。这是一种最常被发现的中子星。
这种脉冲中子星释放出来的辐射包含许多高能光子,通过 中微子振荡探测仪 便可以进行观测,这是科学家们研究中子星的最佳对象。
科学家们认为中子星还不是恒星最终的完成阶段,更多是一种过渡,虽然中子星并没有像一般恒星那样的热量释放,但 它们的引力相当惊人 。
中子星的强大引力会在它的附近出现吸积作用,如果是在双星系统或者伴星系统中出现中子星的话,那么中子星的吸积物质便会来自于它的 伴星 。随着引力作用的剥离,中子星吸积出来的质量会越来越多,如果质量足够多,中子星在后续的演化中 可能会坍缩为黑洞 。
中子星这种不可思议的天体可能是 除了黑洞以外,第二种奇特的天体 了。关于它的研究如今在科学界主要探讨在引力波、中微子振荡方面,关于它的内部结构还需要更多资料才能够进行解答。
对于高能物理的研究来讲,中子星是一个 不可跳过的研究对象 ,或许在未来不久我们便可以得知这种奇异天体的内部结构。
7. 世界上什么材料又轻又硬过钢铁
是 碳纤维复合材料。
在复合材料大家族中,纤维增强材料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自玻璃纤维与有机树脂复合的玻璃钢问世以来,碳纤维、陶瓷纤维以及硼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相继研制成功,性能不断得到改进,使其复合材料领域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别具特色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结构:
碳纤维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一种特种纤维,其含碳量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在90%以上。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耐高温、耐摩擦、导电、导热及耐腐蚀等,但与一般碳素材料不同的是,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表现出很高的强度。碳纤维比重小,因此有很高的比强度。
碳纤维是由含碳量较高,在热处理过程中不熔融的人造化学纤维,经热稳定氧化处理、碳化处理及石墨化等工艺制成的。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43000Mpa亦高于钢。因此CFRP的比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钢的比强度仅为59Mpa/(g/cm3)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钢高。
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途:
碳纤维的主要用途是与树脂、金属、陶瓷等基体复合,制成结构材料。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其比强度、比模量综合指标,在现有结构材料中是最高的。在密度、刚度、重量、疲劳特性等有严格要求的领域,在要求高温、化学稳定性高的场合,碳纤维复合材料都颇具优势。 碳纤维是50年代初应火箭、宇航及航空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而产生的,现在还广泛应用于体育器械、纺织、化工机械及医学领域。随着尖端技术对新材料技术性能的要求日益苛刻,促使科技工作者不断努力提高。80年代初期,高性能及超高性能的碳纤维相继出现,这在技术上是又一次飞跃,同时也标志着碳纤维的研究和生产已进入一个高级阶段。
由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由于其比重小、刚性好和强度高而成为一种先进的航空航天材料。因为航天飞行器的重量每减少1公斤,就可使运载火箭减轻500公斤。所以,在航空航天工业中争相采用先进复合材料。有一种垂直起落战斗机,它所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已占全机重量的1/4,占机翼重量的1/3。据报道,美国航天飞机上3只火箭推进器的关键部件以及先进的MX导弹发射管等,都是用先进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
现在的F1(世界一级方程锦标赛)赛车,车身大部分结构都用碳纤维材料。顶级跑车的一大卖点也是周身使用碳纤维,用以提高气动性和结构强度
碳纤维可加工成织物、毡、席、带、纸及其他材料。传统使用中碳纤维除用作绝热保温材料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多作为增强材料加入到树脂、金属、陶瓷、混凝土等材料中,构成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可用作飞机结构材料、电磁屏蔽除电材料、人工韧带等身体代用材料以及用于制造火箭外壳、机动船、工业机器人、汽车板簧和驱动轴等。
碳纤维复合材料优势:
1、高强度(是钢铁的5倍)
2、出色的耐热性(可以耐受2000℃以上的高温)
3、出色的抗热冲击性
4、低热膨胀系数(变形量小)
5、热容量小(节能)
6、比重小(钢的1/5)
7、优秀的抗腐蚀与辐射性能
8. 比钢还要硬百亿倍,这究竟是什么物质
这些年来,“强硬”这个形容词我们都很喜欢用,这道菜很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很硬,这个人很硬。那个意思是厉害,厉害,或者NB。也用于测量物质的硬度。这是经度数千年来,人类不断寻找和探索自然中最坚硬的东西。
中子星主要由中子组成,只有少数电子和质子存在,中子星可以被认为与巨大的原子核相似,在重力的作用下,物质压缩到与原子核相同的密度。目前世界上硬度最强的物质不是金刚石、石墨烯和钢铁,而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地球上硬度最高的物质。硫化碳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物质,只有一个反应堆。因此,硫化碳很难由人类现有的技术制造出来,但一旦制造出来,就能表达出来。
科学家们从理论上计算出,硫化碳的硬度是钢的200倍,钻石的40倍,石墨烯的2倍。这么大的强度可以制造出对硫化碳方向硬度高的坚固设备、仪器和其他工业品。事实上,以目前人类目前的技术,我们还不能制造,只有未来科技进一步发达才能实现。
9. 比钢铁还硬的材料是什么
碳纤维复合材料。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优异的新材料,它的比重不到钢的1/4,碳纤维树脂复合材料抗拉强度一般都在3500Mpa以上,是钢的7~9倍,抗拉弹性模量为23000~43000Mpa亦高于钢。
因此CFRP的比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密度之比可达到2000Mpa/(g/cm3)以上,而A3钢的比强度仅为59Mpa/(g/cm3)左右,其比模量也比钢高。
(9)比钢铁还硬的物质是什么扩展阅读
碳纤维复合材料有多种形式,可以根据独特的应用需求进行操作。例如将数千根碳纤维黏合在一起形成纱线,该纱线可以单独使用或者编织成织物。
纱线或者织物与环氧树脂结合并缠绕塑模形成各种复合材料,例如最基础的原料分为碳纤维布、碳纤维管、碳纤维板。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用于制造飞机和航天器部件,赛车车身,高尔夫球杆身,自行车车架,钓鱼竿,汽车弹簧,帆船桅杆以及需要重量轻和高强度的许多其他部件。
10. 有什么金属比钢铁坚硬
钛金属比钢铁坚硬钛金属外观似钢,具有银灰光译,是一种过渡金属,在过去专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它是属一种稀有金属。钛并不是稀有金属,钛在地壳中约占总重量的0.42%,是 铜、镍、铅、锌的总量的16倍。在金属世界里排行第七,含钛的矿物多达70多种。钛的强度大,密度小,硬度大,熔点高,抗腐蚀性很强;高纯度钛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但当有杂质存在时变得脆而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