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分析未来中国钢铁的发展趋势
各地响应国家政策,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方法,助推钢铁超低排放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化解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以及淘汰落后产能,要求各地严格执行产能置换办法,严控严重过剩行业新增产能,促进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全面稳定达标,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一批关键钢材品种有效供给,即推动钢铁产品结构调整升级。
2019年4月29日,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意见》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未来5年钢铁产能超低排放的改造进度提出具体目标:预计2020年底前,对上述重点区域完成60%产能改造;2025年底前,对上述重点区域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全国范围内完成80%的产能改造。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㈡ 国家对钢铁今年的政策
法律分析:一是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二是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三是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推动提高行业集中度,推动解决行业长期存在的同质化竞争严重,资源配置不合理,研发创新协同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和规模效益。
法律依据:《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第二条 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我国钢铁产品优良品率有大幅度提高,多数产品基本满足建筑、机械、化工、汽车、家电、船舶、交通、铁路、军工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发展需要。
第三条 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达到70%以上。
第四条 通过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形成与资源和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市场供需、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
㈢ 钢铁产业的发展政策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并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绿色低碳体系建设、资源保障和供给质量等方面对“十四五”期间钢铁行业发展做出了具体要求。对此全国各省市也陆续提出了“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的发展目标。本文将对国家层面、地方层面的钢铁行业政策的重点内容及发展目标进行深度解读。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宝钢股份(600019)、河钢股份(000709)、沙钢股份(002075)、鞍钢股份(000898)、安阳钢铁(600569)、山东钢铁(600022)、华菱钢铁(000932)、马钢股份(600808)、本钢板材(000761)、包钢股份(600010)等。
本文核心内容:钢铁行业政策历程、国家层面钢铁行业政策、31省市钢铁行业政策、31省市钢铁行业发展目标。
1、政策历程图
自建国后的五十余年内,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迅速。1996年,我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3.5%,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2001-2005年:钢铁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7167.37亿元,超过1949~2000年中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总辩衫和。
但是在钢铁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钢铁行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至“十五”初期,我国对钢铁市场的巨大需求估计不足,制定的相应发展规划与实际差距较大;产业发展布局缺乏统筹安排;技术进步跟不上新增产能的发展,产品品种质量结构矛盾突携高腔出;产业集中度低,影响企业联合重组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落后产能亟待淘汰,钢铁行业的现代销售体系不健全,大宗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链还有待进一步发展等。这些问题将是“十一五”期间我国钢铁工业需要认真面对并着手解决的。
“十五”至“十四五”规划期间,我国钢铁行业历经了从“高速发展”到“淘汰落后产能念枝,实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的变化;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发展规划重点基本均集中在淘汰落后产能、严控钢铁产能和积极推进钢铁行业实现合理布局等。
“十五”计划(2001-2005年)至“十一五”计划(2006-2010年)时期,国家层面提出:着力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严格控制新增钢铁生产能力,加速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等发展方向;从“十二五”规划开始(2011-2015年),明确了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的平均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量和吨钢二氧化硫排放等要求,以实现实现钢铁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十三五”期间,规划明确了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压减粗钢产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和行业集中度等目标;
到“十四五”时期,根据《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布局结构合理和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以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等,成为“十四五”时期我国钢铁行业的重要任务。
2、国家层面政策汇总及解读
——国家层面钢铁行业政策汇总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都陆续印发了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规划,内容涉及5G网络建设、终端IPv6升级改造、“双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工业互联网建设等;2020年以来我国钢铁行业主要政策规划汇总如下:
注:查询时间为2022年5月10日。
——钢铁行业重点政策规划解读
(1)《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2年1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绿色低碳深入推进,构建产业间耦合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等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发展主要目标如下:
(2)《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22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从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健全节能减排政策机制和强化节能减排工作落实等方面,对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做出了指引:
——国家层面钢铁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联合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围绕炼油、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等17个行业,提出了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的工作方向和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对于钢铁行业,提出到2025年,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工序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比例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清零,行业节能降碳效果显著,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大幅提高。
《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中有关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指导内容如下:
3、各省市层面的政策汇总及解读
——31省市钢铁行业政策汇总
根据《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我国将力争实现80%以上钢铁产能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以上,水资源消耗强度降低10%以上,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等发展目标。截至2022年5月10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发布了“十四五”时期和至2025年末的钢铁行业发展规划,重点内容涉及禁止钢铁行业新建和扩建、推进行业高端绿色化发展、鼓励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以及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等目标:
——31省市钢铁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十四五”期间,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都提出了钢铁行业的发展目标。其中,河北、江苏、山东、辽宁和山西等钢铁生产大省提出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指标、钢铁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钢铁行业总投资额等具体发展目标;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提出钢铁及相关行业营业收入目标、废钢回收利用量等发展目标;此外,北京、广东等省份虽未公布具体的数据指标,但也提出了钢铁行业的具体发展目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㈣ 你好,我想咨询下钢材的税收问题,钢材贸易公司,需要缴纳哪些税项
销售钢材,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是3%,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是13%,可以抵版扣进项税,权税负看你的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
钢材贸易公司需要缴纳增值税,附加税费(城建税、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印花税、所得税。
㈤ 钢铁产能置换政策
法律分析:产能置换是利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推动钢铁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的有效手段。为适应钢铁行业发展新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安排,工信部对原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进行修订,出台了《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
法律依据:《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巩固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成效,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和《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6号),结合钢铁行业发展新形势,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所有制钢铁企业建设炼铁、炼钢冶炼设备的项目。钢铁企业建设冶炼项目须按程序公示公告产能置换方案。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等量置换是指建设产能等于退出产能;减量置换是指建设产能小于退出产能;置换比例是指退出产能与建设产能之比。
㈥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第一章政策目标第一条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资源、能源及环保状况,钢铁生产能力保持合理规模,具体规模可在规划中解决。钢铁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大国和具有竞争力的强国。第二条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到2010年,我国钢铁产品优良品率有大幅度提高,多数产品基本满足建筑、机械、化工、汽车、家电、船舶、交通、铁路、军工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发展需要。第三条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第四条通过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到2010年,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到2020年,形成与资源和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市场供需、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第五条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实现“零排放”,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钢铁企业必须发展余热、余能回收发电,500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要努力做到电力自供有余,实现外供。2005年,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76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0.70吨标煤、吨钢耗新水12吨以下;2010年分别降到0.73吨标煤、0.685吨标煤、8吨以下;2020年分别降到0.7吨标煤、0.64吨标煤、6吨以下。即今后十年,钢铁工业在水资源消耗总量减少和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不多的前提下实现总量适度发展。第六条在2005年底以前,所有钢铁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符合地方环保部门核定的控制指标。第二章产业发展规划第七条国家通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行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钢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第八条2003年钢产量超过500万吨的企业集团可以根据国家钢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制定本集团规划,经国务院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必要衔接平衡后批准执行。规划内的具体建设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再审批或核准,由企业办理土地、环保、安全、信贷等审批手续后自行组织实施,并按规定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第九条其它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必须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第三章产业布局调整第十条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独立炼铁厂、炼钢厂,不提倡建设独立轧钢厂,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搬迁,在水资源、原料、运输、市场消费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
重要环境保护区、严重缺水地区、大城市市区,不再扩建钢铁冶炼生产能力,区域内现有企业要结合组织结构、装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压产、搬迁,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第十一条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应结合本地市场和矿石资源状况,以矿定产,不谋求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可持续生产为主要考虑因素。
东北的鞍山-本溪地区有比较丰富的铁矿资源,临近煤炭产地,有一定水资源条件,根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该区域内现有钢铁企业要按照联合重组和建设精品基地的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根据环保生态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对首钢实施搬迁,与河北省钢铁工业进行重组。
华东地区钢材市场潜力大,但钢铁企业布局过于密集,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骨干企业可结合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国际竞争能力。
中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东南沿海地区应充分利用深水良港条件,结合产业重组和城市钢厂的搬迁,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攀枝花-西昌地区铁矿和煤炭资源储量大,但交通不便,现有重点骨干企业要提高装备水平,调整品种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以矿石可持续供应能力确定产量,不追求数量的增加。
西北地区铁矿石和水资源短缺,现有骨干企业应以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为主,不追求生产规模扩大,积极利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
㈦ 2019年企业稳岗补贴政策解读
一、政策依据
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做好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15〕45号)
二、实施范围
对采取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岗补贴。补贴政策主要适用以下企业:
(一)实施兼并重组企业。指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国发〔2014〕14号)和市政府《关于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渝府发〔2012〕118号)等相关规定,在日常经营活动之外发生法律结构或经济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并使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权发生转移,包括实施兼并、收购、合并、分立、债务重组等经济行为的企业。
(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指按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41号)和市政府《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14〕3号)等相关规定,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淘汰过剩产能的企业。
(三)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指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等规定,对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雀迅。
(四)经国务院、市政府批准的其他行业、企业。
三、基本条件
企业申请稳岗补贴,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及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环保政策;
(二)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上年度失业保险费;
(三)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重庆市城镇登记失业率;
(四)企拆岁扰业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
四、补贴标准
对符合上述政策范围和基本条件的企业,稳岗补贴额度为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
五、申报时间
每年5月30日前申报上年度稳岗补贴,每年6月30日前完成当年稳岗补贴工作。
六、申报程序
(一)认定与申请。符合条件的企业,可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类型认定。行业主管部门对企业进行类型认定,并出具《企业类型认定证明》。企业持证明向参保地所在区县(自治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申请,同时提交《重庆市稳定就业岗位补贴申报审核表》。
(二)受理与审核。区县(自治县)失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受理意见,并提交同级人力社保部门审核。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部门将审核结果(包括企业名单和补贴金额等旅旦信息),在人力社保部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送同级财政部门复核。
(三)复核与拨付。经复核无异议的,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企业在银行开设的账户。符合条件的企业,每年可申请一次稳岗补贴。
各区县(自治县)在上年度重庆市城镇登记失业率公布后参照执行。
七、资金使用
实施稳岗补贴所需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补贴资金主要用于职工生活补助、缴纳社会保险费、转岗培训及技能提升培训等相关支出。
八、执行时间
稳岗补贴政策自1月1日起实施,按国家规定执行到2020年底。符合条件的,可在提出申请并享受稳岗补贴。
㈧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1.钢铁产业布局调整的原则要求
a)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
b)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独立炼铁厂、炼钢厂,不提倡建设独立轧钢厂,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搬迁,在水资源、原料、运输、市场消费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
c)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瞎凳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
d)重要环键迅境保护区、严重缺水地区、大城市市区,不再扩建钢铁冶炼生产能力,区域内现有企业要结合组织结构、装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压产、搬迁,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
2.钢铁工业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准入条件
a)建设烧结机使用面积180平方米及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6米及以上;高炉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及以上;转炉公称容量120吨及以上;电炉公称容量70吨及以上。
b)沿海深水港地区建设钢铁项目,高炉有效容积要大于3000立方米;转炉公称容量大于200吨,钢生产规模800万吨及以上。
c)钢铁联合企业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吨钢综合能耗高炉流程低于0.7吨标煤,电炉流程低于0.4吨标煤,吨钢耗新水高炉流程低于6吨,电炉流程低于3吨,水循环利用率95%以上。其它钢铁企业工序能耗指标要达到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水平。
d)钢铁建设项目要节约用地,严格土地管理,有关部门要抓紧完成钢铁厂用地磨亮旅指标和建筑系数标准修订工作。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㈨ 不锈钢管的前景及相对应的产业政策有哪些
不锈钢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与此同时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不锈钢的需求量很大,其销售产量已位居居世界第一,可是不锈钢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物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异。能够提高钢铁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国家产业政策将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不锈钢钢企业走向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并激励采用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工艺,鼓励特钢企业发展国内需求的特种钢材。
这种金属彻底改变了现代世界,并已在几乎每个制造行业中找到了应用,从医疗设备和餐饮设备到汽车和建筑行业。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国。从人造心脏瓣膜中最小的结构部件到最大的建筑结构,不锈钢都有无数的应用。几座世界著名的标志物,例如芝加哥的云门雕塑,都是用不锈钢建造的。
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许多国家都热衷于推广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的不锈钢,因为不需要经常更换和维修。此外,不锈钢也是100%可回收的,并且在再加工时不会降解,因此可以延长使用寿命。使用不锈钢水管也因此在这些国家盛行开来,与其他金属相比,不锈钢的可持续性无与伦比。
不锈钢水管在中国
2019年6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公告,批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5-2019,自2020年3月1日起实施。原《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同时废止。在规范内部,多处要点均建议使用“不锈钢管”。
本文转自广州美亚股份有限公司,未授权勿转。
㈩ 钢铁企业又多了一项什么税
没有多税。
是减轻了税负。自2019年4月1日起,中央政府开启了减税举措,制造业增值税由百分之十六将至百分之十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钢铁行业的税收负担。
钢铁行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增值税方面,适用百分之十三的增值税率,企业所得税方面,钢铁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一般为百分之二十五,消费税方面,税率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石油、烟酒、汽车制造等行业。除上述三项主要税种外,钢铁企业还需缴纳城建税、教育附加费、印花税等,但金额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