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创办汉阳铁厂的目的及历史地位
1890年由湖广总抄督张之洞主持在湖北龟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9月建成投产。全厂包括生铁厂、贝色麻钢厂、西门士钢厂、钢轨厂、铁货厂、熟铁厂等6个大厂和机器厂、铸铁厂、打铁厂、造鱼片钩钉厂等4个小厂。创办经费最初定为246万余两 ,1892年清政府增拨42万两,到建成时,实际支出500万两左右。因计划不周,所购设备不适于炼制大冶铁矿提供的含磷较高的矿砂,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
1896年4月该厂改为官督商办企业。为解决材料和设备问题,1898年开发江西萍乡煤矿,用马丁炉改造全厂冶炼设备,以制造钢轨。由于此项改造耗资巨大,1898年向德国资本求贷,1899年与日本签订“煤焦铁矿石互售合同”。
1904年又以大冶矿山作抵,不断向日本资本借贷。至辛亥革命前,有炼铁炉3座,炼钢炉6座,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余吨 。抗日战争时期 ,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内迁重庆,其余被日军侵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接收,作为敌伪产业清理结束。
㈡ 汉阳铁厂耗资巨大,为何刚投产就濒临破产
文/寂寞的红酒
汉阳铁厂是189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斥巨资打造的一家现代化钢铁企业,是我国晚清时期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不过汉阳铁厂虽然历时三年、耗资巨大,但投产没多久就处于了破产的边缘。那么汉阳铁厂砸了那么多钱,为何刚投产就濒临破产?
第一,汉阳铁厂是张之洞搞得一项政绩工程。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升官,搞一些政绩和声望出来,所以他不听李鸿章和盛宣怀的劝告,执意要把汉阳铁厂放在眼皮底下,把汉阳铁厂设在了既不产煤炭也产铁矿的汉阳,理由是他希望能在武昌总督署看到钢铁厂冒烟。也许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其实从张之洞个人来讲这并没有什么不对的,他算的是政治账,他要让天下的人都看到他的铁厂机器轰鸣,看到他的政绩,和官帽比起来银子根本不算什么,反正也是花的国家的钱。就这样,一个耗资巨大的政绩工程出现了,不管铁矿石还是焦炭都得从外面运,所以生产成本高的吓人,铁厂锅炉一开,每天就要赔2000两银子,湖广再有钱也禁不住如此造,汉阳铁厂就是个无底洞,所以投产没多久就处于了破产的边缘。
第二,汉阳铁厂是典型的封建制国企,官本位盛行,管理者不懂经营,里面又多是吃国家饷银的关系户,所以造成了铁厂经营管理不善,产品乏善可陈,问题一大堆,积弊难反。由于生产的钢铁产品不过关,不仅国外不愿意采购,国内厂矿企业也不愿意买,造成产品严重滞销,铁厂一直在亏钱。铁厂不盈利,官员贪污腐化,又有那么多关系户吃白饭,所以铁厂几乎让他们吃黄了。虽然盛宣怀接手,汉阳铁厂略有起色,但盛宣怀也没撑几年,汉阳铁厂最终由于负债累累落入了日本人之手。
第三,当时中国工业技术落后,缺乏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技术积累,汉阳铁厂没市场、没技术、没人才而且还面临严重的资金问题,想搞起来非常困难,这和当时的时代有关。此外,由于清政府腐朽,洋人在中国享有种种特权,因此外国钢铁在中国市场非常有竞争力,从国外运过来钢铁比国内还便宜。汉阳铁厂仅仅依靠官府的背景硬撑着,但这种靠行政权力支撑的企业在张之洞离任后,缺少了政府的保护和支持,所以很快陷入了困境。面对汉阳铁厂的烂摊子,接手的大买办盛宣怀也是无力回天,最终把汉阳铁厂大部分股份和优质铁矿石都廉价卖给了日本人。
㈢ 张之洞创办汉阳钢厂的背景与过程
光绪十五年冬,张之洞到了湖北。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办起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首先是筹建汉阳铁厂。张之洞办企业,也曾闹过一些笑话。他电驻英公使薛福成购炼钢厂机炉,英国梯赛特工厂厂主回答说:“欲办钢厂,必先将所有之铁、石、煤、焦寄厂化验,然后知煤铁之质地如何,可以炼何种之钢,即以何样之炉,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可冒昧从事。”张之洞大言曰:“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英国厂主只得从命。结果,机炉设在汉阳,铁用大冶的,煤用马鞍山的。马鞍山的煤,灰矿并重,不能炼焦,不得已只好从德国购焦炭数千吨。从光绪十六至二十二年(1890—1896),耗资560 万两,还没有炼成钢。后改用江西萍乡的煤,制成的钢太脆易裂。张之洞才知道他所购的机炉采用酸性配置,不能去磷,钢含磷太多,便易脆裂。于是又向日本借款300 万元,将原来的机炉改用碱性配置的机炉,才制出优质的马丁钢。宣统元年(1909),汉冶萍公司的经理叶景葵评论道:“假使张之洞创办之时,先遣人出洋详细考察,或者成功可以较速,糜费可以较省。然当时风气锢蔽,昏庸在朝,苟无张之洞卤莽为之,恐冶铁萍煤,至今尚蕴诸岩壑,亦未可知,甚矣功罪之难言也。”汉阳铁厂是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光绪十九年(1893)建成,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 个、炼炉2 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这晚几年。
㈣ 一手创办武汉大学,新建亚洲第一大钢铁厂的人是谁
张之洞一个令后人不应忘却的人物,少年解元,青年探花,中年督抚,晚年宰辅。他对中国的贡献很大,积极进取与时俱进,他在湖北创办亚洲第一大钢铁厂,汉阳钢铁厂,创办汉阳兵工厂等。不过,张之洞被受世人议论为好大喜功,爱讲排场,巧于士宦。
晚年,张之洞被擢升为宰辅,荣誉达到了一生最高点,不过他也是年老体衰了。不久慈禧光绪接连西去,国家大权落入溥仪父亲载沣之手,载沣对汉人很是排挤,对张之洞的话也是耳旁风。张之洞也是哀叹载沣无能。在去世前,他躺在床上悲痛地对来看他的老友说出’国运尽矣‘四个字。其一生可谓对国家对人民尽心尽责,到头来虽有些惋惜,也只能说是时运不适罢了。
㈤ 张之洞创办了什么工业
一、汉阳铁厂是由张之洞创建一个钢铁联合企业,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成,包括炼钢厂、炼铁厂、铸铁厂大小工厂10个、炼炉2座,工人3000,采煤工人1000。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大规模的资本主义机器生产的钢铁工业,而且在亚洲也是首创的最大的钢铁厂,日本的钢厂建设还比这晚几年。
二、张之洞还办了湖北织布局。光绪十八年(1892年)在武昌开车,纱锭3万枚,布机1000张,工人2000。张之洞看到棉纱销路很广,便决定开设两个纱厂。他致电驻英国公使薛福成向英商订购机器。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北厂,纱锭5万多枚,为湖北纺纱局。南厂一直没有建成,机器停放在上海码头任凭风吹雨打,后来张謇领去办了南通大生纱厂。湖北纺纱局、织布局、缫丝局、制麻局到了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转租给广东资本家组织的应昌公司承办。
(5)张之洞为什么要办钢铁厂扩展阅读:
督办铁路张之洞在湖广总督任上,十分重视兴建铁路,他认为:“铁路为自强第一要端,铁路不成,他端更无论矣。”“西洋富强,尤根于此。 ”他所建议并监修的芦汉铁路,自光绪二十四年兴建,到光绪三十一年三月完成,命名为京汉铁路。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6月,张之洞又奉旨督办粤汉铁路。粤汉铁路的筑路权早在1898年就被美国所控制。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美国合兴公司同清廷签订《粤汉铁路借款草合同》,控制了粤汉铁路的筑路权。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订立续约,规定借款为4000万美元,由合兴公司在5年内筑成,不得转让他国。但3年过去,到光绪二十九年铁路尚未动工。光绪三十年,合兴公司又将股票的三分之二卖给比利时的万国东方公司。
㈥ 张之洞开设的汉阳铁厂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010·荆门)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所在地是湖北。
(2012·黄冈)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汉阳铁厂是洋务派为“ 求富”而兴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