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钢筋保护层厚度计算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答:《混凝土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50204—2002(2010版)
一、钢筋安装中有表.5.2(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其要检查(不是检测)项目中,有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基础±10mm,柱、梁±5mm,板、墙、壳±3mm。其注:2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过
表中数值的1.5倍尺寸偏差。
二、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只允许检查梁类构件和板类构件。
e.0.4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10mm,
﹣7mm,对板类构件﹢8mm,﹣5mm。
e.0.5
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应分进行验收。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附录
e.0.4
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检测合格率若低于规范要求是否需要报废?
答:我认为应按《统一标准》,第5.0.6条处理了。
B. 钢筋保护层厚度如何算
答:没公抄式,根据环袭境类别选用的,给你插一图。 以下单位:mm
环境类别 板、墙、壳 梁 柱
SC20 C25-C40 C50 SC20 C25-C40 C50 SC20 C25-C40 C50
室内 20 15 15 30 25 25 30 30 30
C. 钢筋保护层计算公式。
钢筋保护层是依据钢筋混凝土规范,按照不同构件或部位来取值,一般是不用计算公式的。只是在绘桥梁钢筋构造图的断面中需标示出保护层厚度,那也是不用计算的。
D. 钢筋保护层标准差怎么算的
根据抄2010年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保护层厚度不再是纵向钢筋(非箍筋)外缘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离,而是“
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表:
注意:、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数值增加5mm。
(2)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基础中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3)板在混凝土等级强度大于C25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且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d。
E. 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是多少
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如下:(要算钢筋根数,构件长的两边保护层一般是5-6公分,算钢筋长度时候,钢筋末端的保护层有是2-3公分。)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有最小和最大的要求,老规范对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按主要受力钢筋和箍筋、构造钢筋分开要求的,除了主筋有保护层的要求,箍筋也有保护层的要求。但是,新规范统一规定为“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其实混凝土验收规范上对此有一条说明:混凝土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必须符合要求,其允许偏差最大值不得超过1.5倍。
(5)钢筋保护层设计值怎么算扩展阅读: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第102页、11G101-1第54页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的说明: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类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
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网络-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F. 钢筋保护层从哪里算起
钢筋保护层,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为:箍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钢筋保护层的控制:首先是垫块,下面的钢筋保护层控制靠垫块,垫块要挑选那些结实的水泥垫块,如果是大梁的钢筋,最好是用花岗岩碎。
如果用短钢筋头来垫,那就需要给短钢筋头套个PVC管。侧面的垫块大多数是塑料卡,卡在钢筋上不容易掉。墙板和柱子钢筋,大都是采用梯子筋定位。
(6)钢筋保护层设计值怎么算扩展阅读
一、第一个作用:决定混凝土和钢筋的粘接强度
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但抗拉强度低,钢筋抗压强度低,抗拉强度高,两种材料膨胀系数接近,它们正好结合到一起,优势互补,判断它们是否能够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受力的指标是粘接强度。
混凝土对钢筋充分的包裹,产生粘接强度,随着混凝土的保护层加大粘接强度也就越大,在保护层达到钢筋直径的5倍,粘接强度不再增加。
钢筋保护层大小决定了钢筋与混凝土粘接强度的大小。保证钢筋保护层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粘接强度,钢筋与混凝土有很好的粘接强度,才能充分发挥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
二、第二个作用:保护钢筋延缓锈蚀
1、保护钢筋的原理
混凝土本身是碱性的,钢筋在碱性的环境里,表面会形成一层膜,保护钢筋不锈蚀,因此保证有一定的保护层厚度,可以保护钢筋延缓锈蚀。
2、混凝土本身的缺陷
混凝土在浇筑时,会有沁水现象、骨料下沉,凝固时混凝土的收缩,温差变化,养护不当都会使混凝土出现微小的裂缝,水和二氧化碳会通过裂缝进到混凝土内部。
水是酸性的,中合了混凝土的碱性,这就是混凝土的碳化,从而使钢筋产生锈蚀,锈蚀造成钢筋截面减少,甚至使混凝土发生涨裂,降低粘接强度。
三、第三个作用:防火的作用
混凝土是耐火材料,钢筋在高温下,会快速膨胀变大,钢筋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急速下降,快速失去承载力,保证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也是防火的需要。
G. 钢筋保护层设计值的问题
:监理(建设)单位验收结论:只有二者居其一。同意验收或不同意验收。
即钢筋内保护层容厚度检验记录中的允许偏差及超差的百分率及允许超差百分率限值在规范规定要求,就签:“同意验收”。
若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记录中的允许偏差及超差的百分率及允许超差百分率限值超过规范规定要求,则签:“不同意验收”。
H. 请问,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怎么计算的
没有固来定的计算公式源,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标准如下:
1、梁、柱的受拉钢筋为一排布置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40mm。
2、梁、柱的受拉钢筋为两排布置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65mm。
3、一般板、墙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20mm。
钢筋保护层厚度规定:(要算钢筋根数,构件长的两边保护层一般是5-6公分,算钢筋长度时候,钢筋末端的保护层有是2-3公分。)
保护层保护的是钢筋,一定厚度是保证钢筋与环境介质隔离.从结构上讲,保护层越薄(就是钢筋靠近表面),受力情况就越好;从使用寿命上讲,锈蚀对钢筋影响最大,保护应该厚一些。
保护层作用:
(1)保护层是为了保证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能共同工作,并使钢筋充分发挥计算所需强度。
(2)防止钢筋受到锈蚀,以保证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钢筋不发生降低结构可靠度的锈蚀。
(3)满足有防火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梁、板及预应力构件,保证构件在火灾中按建筑物的耐火等级确定的耐火极限的这段时间里,构件不会失去支持能力。
I. 钢筋保护层怎么算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答:《混凝土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50204—2002(2010版)
一、钢筋安装中有表5.5.2(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其要检查(不是检测)项目中,有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基础±10mm,柱、梁±5mm,板、墙、壳±3mm。其注:2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过
表中数值的1.5倍尺寸偏差。
二、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只允许检查梁类构件和板类构件。
e.0.4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10mm,
﹣7mm,对板类构件﹢8mm,﹣5mm。
e.0.5
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应分进行验收。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附录
e.0.4
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检测合格率若低于规范要求是否需要报废?
答:我认为应按《统一标准》,第5.0.6条处理了。
J. 新的规范钢筋保护层怎么算呢
好像是只有最小要求没有最大要求哦 造成经济浪费是必然的哈 肯定不合格,规范上明确规定保护层厚度的正负差 肯定是不合格的,但是一般不会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