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剪力墙的第一根竖向钢筋到约束边缘柱的间距是多少
间距不大于1.5m。
建筑装饰时,墙面抹灰面积大,在抹灰前用砂浆在墙上按一定间距内做出小灰饼(又称打点),沿容小灰饼垂直和水平方向继续用砂浆做出一条或几条灰筋间距不大于1.5m,以控制抹灰厚度及平整度,此过程为冲筋。
标筋宽度为50mm,两筋间距不大于1.5m。墙面高度小于3.5m时,宜做立筋。大于3.5m时,宜做横筋,横向冲筋的灰饼间距不宜超过2m。使墙面中,每间隔约1米,一道“标筋”。并使一道墙面上的标筋在一个平面上。并待砂浆完全干。
(1)剪力墙钢筋离柱子起步是多少扩展阅读:
约束边缘柱设置要求规定:
1、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2、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② 剪力墙竖向钢筋第一根起步筋间距是多少,16g 那页有依据!
起步筋间距:剪力墙端部都有边缘构件,自边缘构件最内一根纵筋起,不大于墙竖筋间距起步。
暗柱间距:剪力墙竖向分布筋起步筋,距离边缘构件就近纵筋一个间距(墙竖向分布筋间距)。
16G101-1图集不是规范,它是符合现行规范要求的构造大样,不能要求16G101-1图集面面俱到,不能要求16G101-1图集完整包含各种规范所有内容。
(2)剪力墙钢筋离柱子起步是多少扩展阅读:
剪力墙的特点
短肢剪力墙结构是指墙肢的长度为厚度的4-8倍剪力墙结构,常用的有“T”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线型、“一”字型。
这种结构形式的特点是:
①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
②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③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
④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
⑤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对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计算,因是剪力墙大开口而成,所以基本上与普通剪力墙结构分析相同,可采用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方法或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前者如建研院的TBSA、TAT、广东省建筑设计院的广厦CAD的SS模块。
后者如建研院的TBSSAP、SATWE、清华大学的TUS、广东省建院的SSW等。其中空间杆墙组元分析方法计算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精度较高。虽然三维杆系-簿壁柱空间分析程序使用较早、应用较广,但对墙肢较长的短肢剪力墙,应该用空间杆-墙组元程序进行校核。
在进行以上分析后,按《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进行截面与构造设计,相对于异形柱结构,短肢剪力墙结构的理论与实践较为成熟,但这种结构在结构设计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视的方面。
由于短肢剪力墙结构相对于普通剪力墙结构其抗侧刚度相对较小,设计时宜布置适当数量的长墙,或利用电梯,楼梯间形成刚度较大的内筒,以避免设防烈度下结构产生大的变形,同时也形成两道抗震设防;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筑平面外边缘的角部处的墙肢,当有扭转效应时,会加剧已有的翘曲变形,使其墙肢首先开裂,应加强其抗震构造措施,如减小轴压比,增大纵筋和箍筋的配筋率;
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呈现整体弯曲变形为主,底部外围小墙肢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和扭转剪力,由一些模型试验反映出外周边墙肢开裂,因而对外周边墙肢应加大厚度和配筋量,加强小墙肢的延性抗震性能。短肢墙应在两个方向上均有连接,避免形成孤立的“一”字形墙肢。
③ 剪力墙第一根竖向钢筋与约束或者构造边缘柱相邻的竖向钢筋是多少距离
剪力墙第一来根竖向钢自筋与暗柱的距离是墙竖向筋的一个间距。
约束边缘柱的纵筋,同时也是墙肢的纵筋,不论直径是否加粗。所以不存在‘起步’的问题,只需照结施图上的墙柱大样表均匀布置就是。见13SG903-1图集首页建设部文件。
1、高规7.2.17条第3款规定,抗震设计时,构造边缘构件箍筋的无肢长度不应大于300mm,拉筋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纵向钢筋间距的2倍。其中箍筋的无肢长度即为边缘构件纵筋的间距。
2、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应该也属于剪力墙的范围。其构造也得满足墙体的规定。2010《抗规》6.4.4条1款规定,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3、根据2010《抗规》6.4.5-3表中的二、三级剪力墙。6根16,约束边缘构件截面为400mm时,纵筋间距即为200mm,最大为300。
④ 剪力墙竖向墙筋从边缘构件起起步距离多大
1、剪力墙墙抄身竖向筋的起步钢筋离边缘构件边线的距离为1倍间距,参见《12G901-1》。
2、对剪力墙来说,影响延性和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边缘构件,墙身配筋率ρ在0.1%~0.28%范围内时墙为延性坡坏,因此对于墙身钢筋,在非计算控制的情况下,除底部加强区可适当加强外,其他部位都可以按构造配置。
非计算控制时,剪力墙分布钢筋可按规范构造要求配置,如200mm厚的普通剪力墙水平及竖向分布钢筋均可选用2×8@200(ρ=0.251%)。但当采用HPB235级钢筋时,因其硬度较软,由于施工时钢筋网自身的稳定要求,竖向分布钢筋一般不小于2×10@200,因为2010新版抗规已明确剪力墙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另外当某层墙体高度较高时,出于施工的要求,也应适当提高竖向分布钢筋的配筋率(采取加大直径或减少间距等措施)。
⑤ 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
剪力墙的每一个来墙肢,都有源边缘构件,这些边缘构件统称‘墙柱’,所以‘墙柱’的竖筋也就是‘剪力墙竖向钢筋’,叫真的说,此题的答案应该是‘保护层厚’。
如果题目问的是“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起步间距”旦俯测谎爻荷诧捅超拉,那么,答案就是‘离墙柱边纵筋一个间距’。
⑥ 剪力墙起步钢筋位置
应该是这样布置的,对于暗柱和框架柱有不同的要求.首先明白一点,暗柱专不是独立的,是剪力墙属中的一部分.因此起步钢筋二者有区别,具体为:暗柱是以1/2设计配筋间距;而框架柱则是从柱加5CM处开始布置,做法有一点和吊筋\加密箍筋等相同
⑦ 剪力墙与柱间的竖向筋起步间距是多少
距离,为墙身竖向筋间距的1/2;新型模板支撑体系板底模、模板跨度≤2.0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 时方可拆模;
跨度2.0 m—8.0 m 时,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模;对于梁,拱壳跨度≤8.0 m 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 、跨度大于8.0 m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 时方可拆模。
暗梁纵筋的距离,为墙身水平筋间距的1/2。建筑装饰时,墙面抹灰面积大,在抹灰前用砂浆在墙上按一定间距做出小灰饼(又称打点),沿小灰饼垂直和水平方向继续用砂浆做出一条或几条灰筋间距不大于1.5m,以控制抹灰厚度及平整度。
现浇剪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筒体剪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悬吊结构中 ,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围成,筒壁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和强度较平面剪力墙可承受较大的水平荷载。
(7)剪力墙钢筋离柱子起步是多少扩展阅读:
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能灵活布置,可选择的方案较多,楼盖方案简单;连接各墙的梁,随墙肢位置而设于间隔墙竖平面内,可隐蔽;根据建筑平面的抗侧刚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墙,形成主要的抗侧力构件,较易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
⑧ 剪力墙竖向钢筋起步间距有没有明确规定
墙肢竖向分布筋起步、距离边缘构件纵筋一个竖向分部钢筋间距就是。
⑨ 墙柱起步筋的距离怎么确定
间距不大于1.5m。
建筑装饰时,墙面抹灰面积大,在抹灰前用砂浆在墙上按一定间距做专出小灰饼(又称打点属),沿小灰饼垂直和水平方向继续用砂浆做出一条或几条灰筋间距不大于1.5m,以控制抹灰厚度及平整度。
在墙面上先抹竖向条状的砂浆,条状宽度约3公分,高度从地面至天棚,即“标筋”。抹砂浆的厚度最小为0.5公分,最大厚度则由墙体的倾斜度决定,由于是条状,可较好地控制该条状面的垂直。
(9)剪力墙钢筋离柱子起步是多少扩展阅读:
墙柱设置要求规定:
1、可以将剪力墙视作竖着摆放的深梁,位于墙边缘的暗柱即为深梁的受弯纵筋配筋区域。宽度大于墙厚的称为端柱,不大于墙厚的根据平面位置的不同称为暗柱、转角柱以及翼柱。
2、剪力墙以处于受弯工作状态时,才能有足够的延性,故剪力墙应当是高细的,如果剪力墙太长时,将形成低宽剪力墙,就会易受剪破坏,剪力墙呈脆性,不利于抗震。
3、每个墙肢的宽度不宜大于8m,以保证墙肢是由受弯承载力控制,和充分发挥竖向分布筋的作用。内力计算时,墙段之间的楼板或弱连梁不考虑其作用,每个墙段作为一片独立剪力墙计算。
⑩ 剪力墙垂直分布筋离暗柱边起步间距应为多少
应该是从框架柱边缘伸进柱内一个锚固长度,不够锚固时伸至柱边加。约束边缘的耳朵同墙宽,注意一下约束边缘属于墙的加强带,属于墙。端柱的挑耳宽度比墙宽才算是端柱。
一、腰筋的布置:腰筋只有在梁的腹板高度≥450时才需要设置。腹板高度究竟如何确定,以前一直认为是从板底标高(或板顶标高)算到梁底标高的高差(或梁顶标高),其实是从板底标高与梁底纵向钢筋中心线标高之间的高差来确定是否大于等于450的。
二、剪力墙转角暗柱处墙外侧水平钢筋的布置:以前03G101中规定,墙的外侧水平钢筋必须连续通过转角暗柱,过了暗柱以后才能进行搭接。
对此,06G901-1进行了补充,就是说墙的外侧水平钢筋也可以锚入暗柱中,就是说外侧水平钢筋应该伸至暗柱最外侧的钢筋内侧做90度弯,90度弯锚长度不得小于0.8倍的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三、对剪力墙拉筋的起始位置及布置的平面形状做了规定,拉筋应该从每一楼层楼面向上的剪力墙第二道水平钢筋开始布置,墙身宽度范围则从墙的第一根竖向钢筋开始布置,高度方向布置到顶部板底的第一排水平分布筋为止。拉筋布置,在设计未做明确说明时宜做梅花形布置。
四、对框架结构的节点位置箍筋的起始位置做了明确,节点最下一到箍,应该布置在距离梁底不超过50的地方,最上一道箍应该布置在距离梁顶不超过100的地方。
五、框架结构顶层边柱,当柱钢筋锚入梁内1。5LAE时,梁的上部钢筋应该伸到柱纵筋内侧下弯到梁底。
(10)剪力墙钢筋离柱子起步是多少扩展阅读:
分布筋、温度筋的计算方法
1、温度筋的长度=轴线长度-两边负筋标注长度+搭接长度*2+弯勾*2,加不加弯勾*2,看钢筋等级,一级钢可加也可不加,二、三级钢一律不加弯钩;
2、温度筋的根数=(轴线长度-两边负筋标注长度)/温度筋的间距-1才准确;不过有时候受力筋可以起到温度筋的作用,不单独配了分布筋出现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钢筋的内侧,与受力钢筋垂直。
作用是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并将板上的荷载分散到受力钢筋上,同时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钢筋方向产生的裂缝。
构造柱
是墙体内转角及轴线相交处设置的墙体抗震柱,它是在唐山大地震后总结出来的防震减灾技术措施之一,在此之前建筑上是没有的。
构造筋
就是按国家建筑结构设计规范的强制要求布设、不用经设计人员重新计算的配筋,就是构造配筋,如单向受力板中长向配筋、柱子核心区加密等 墙拉筋:是构造柱与墙体的拉结钢筋,保证在地震水平力作用下,墙体能连接成整体,不至于甩出后伤人。
腰筋
是梁的高度超过一定高度后,防止梁侧向扭曲的构造配筋,这就是上面说的构造配筋,是按国家规范强制要求而布设的。
预埋锚固筋
就是插筋,是为了新旧混凝土面的接槎牢固或满足受力要求而预先插设的。
抗扭筋
属于腰筋的一种,是用以承受扭矩的钢筋,需要有“箍筋”和“纵筋”构成。
附加吊筋
主次梁相交,在主梁内次梁钢筋下部布设的吊筋,解决次梁与主梁相交处主梁内部混凝土剪应力过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