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筑工程钢筋安装时的存在什么通病,是什么原因,如何预防
钢筋安装时的通抄病
一、现象:
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网片斜扭、平板中钢筋的砼保护层不准、骨架吊装变形、框架梁插筋错位、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露筋、钢筋代换后截面不足、钢筋搭接接头松脱、箍筋间距不一致、箍筋接头位置同向、梁箍筋弯勾和纵筋相碰、梁箍筋被压弯、肋形楼盖穿筋困难、弯起钢筋方向错误、双层网片移位、钢筋遗漏、绑扎接点松口、柱钢筋弯勾方向不对、薄板露构、基础钢筋倒钩、骨架歪斜、钢筋网
主副筋位置放反、钢筋网上下钢筋混淆、曲线形状不准、四肢箍筋宽度不准、配筋重叠层次多、梁上部钢筋下落、交叉杆件主筋相碰、牛腿配筋交叉重叠等质量通病现象。
二、预防:
各种通病现象,在我们的工程中也是屡见不鲜,所以我们应加以足够的重视,仔细分析各种通病的原因所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加强各方面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通病现象的发生。
B. 钢筋工程施工现场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钢筋工程施工现场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通病
一、原材料:
(一)材质检验与保管不符合要求
(二)钢筋锈蚀与污染
二、钢筋加工:
1、规格出错;
2、下料长度不够;
3、箍筋尺寸不对,弯钩度数不对,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够;
4、弯钩长度达不到锚固要求;
5、套筒连接的螺纹长度不够;
6、马凳高度不够;
7、对复杂节点未综合空间相交叉的关系放样;
8、尺寸、角度差、不直不顺、弯点不准,弯钩偏短;
9、不同键迅等级钢筋及进口钢筋,不注意不同弯曲成型半径要求;
10、运输堆放时变形未作修正。
三、钢筋绑扎与安装通病
1、主筋偏位、间距不规范;
2、主筋保护层厚度不够。或保护层过厚;
3、主筋搭接位置不对,搭接长度不够,搭接区段内的搭接率超标;
4、焊接不规范,搭接焊长度不够;
5、主筋规格、型号不对,或小或强度等级不够;
6、梁柱的加密区长度不够;瞎凳
7、悬挑钢筋锚固长度不够,悬挑筋的方向不对;
8、加弯曲钢筋的地方未加,梁侧需加加附加加密箍的未加;
9、梁腰筋未置,梁抗扭腰筋锚固长度不对;
10、梁柱节点处柱箍筋未置;
11、剪力墙与结构梁或暗梁交汇处未置剪力墙水平筋;
12、多排筋的排距不正确;
13、板负筋未满扎并成八字扣;
14、同截面尺寸的相交梁柱,梁主筋未弯入柱,导致梁有效截面尺寸变小;
15、柱筋入承台等基础时未弯曲,在基础中的柱筋未置箍筋;
16、梁柱筋搭接接头处箍筋未加密;
17、钢筋锚固不符合规范要求:
18、主筋未绑扎到位(四角主筋不贴箍筋角,中间主筋不贴箍筋);
19、主筋位置放反(受拉受压颠倒,特别主意悬挑梁、板);
20、不设定位箍筋,主筋跑位严重;
21、钢筋绑扎花扣、缺扣、松扣不符合规范要求;
22、箍筋间距不匀,绑扎不牢,不贴主筋;
23、柱主筋的弯钩和板主筋弯钩朝向不对;
24、钢筋接头不错开;
25、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
26、有焊接要求的钢筋未做焊接试验;
27、焊工无特种作业人员岗位证书,或焊工不符合施焊条件;
28、未按规范规定在磨亮旅现场截取试件做试验。
29、 焊条、焊剂不符合要求:
30、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
31、焊接接头不符合要求;
32、螺纹接头不符合要求。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C. 论钢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下面是中达咨询给大家带来关于钢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的相关内容,以供参考。
一、质量通病
1、在柱子钢筋施工中,柱子箍筋采用多肢箍时,上柱钢筋和下柱钢筋的锚固不符合规范要求。
2、当柱钢筋和截面发生变化时,上柱钢筋和下柱钢筋的锚固不符合规范要求。
3、梁上、下部纵筋的锚固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特别是柱子校大时,钢筋伸入柱内只满足laE,未考虑过柱中并≥0.5hc5d。
4、梁支座加筋长度常有较短现象。
5、钢筋的接长有错位、焊缝不合格,搭接长度满足不了要求。
6、当梁为斜梁时,钢筋有偏位现象,锚固也不符合要求。
7、剪力墙施工中,根据设计往往在暗柱边缘一定范围内拉筋较密,在绑扎时,弯勾朝向未交错布置,拉勾未按设计拉住相应的钢筋。
8、剪力墙钢筋一般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网绑扎时,键迅内外层水平筋绑扎不一致,使得拉筋绑扎后,拉筋与竖筋和水平筋不垂直,产生倾斜现象。
9、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好,不能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二、防治措施
除一般常规措施外,笔者认为还应从加强如下几方面的控制:
1、加强人的控制
A、以项目经理的管理目标和职责为中心,合理组建项目管理机构贯彻因事设岗,设立专业钢筋工长和检查人员。
B、提高施工班组的整体素质,包括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严禁分包工程或作业的转包。
C、坚持作业人员持证上岗,钢筋工程中,如对焊工、电焊工、电渣压力焊、气压焊等。并加强对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及技术培训。
2、加强钢筋原材料检验的控制
运至现场或在现场生产加工的钢筋,经过检验后应重视对其仓储和使用管理,避免因材料变质或误用造成质量问题。为此,一方面应合理调度,避免现场钢筋大量积压,另一方面,坚持对钢筋原材料应按不同类别堆放,挂牌标志,并在使用时现场检查督导,对未进行复检的钢筋,若需紧急放行时,只能放行到制作中,不能放行到成品中。但制作完毕后,在绑扎安装验收前,必须检验合格。
3、加强对钢筋加工机械的控制
施工机械的选择要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适用、性能可靠、使用安全的原则,使其具有特定工程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其进行定期校正,并且必须配备相应的操作人员。
4、加强施工方法的控制
对主要项目,关键部位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制订方案时要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和处理方法。磨亮旅钢筋的加工和绑扎除严格按照常规施工方法施工外,其余还应注意如下几点
a、钢筋加工时直螺纹套丝时,应确保螺纹露出套筒部分不多于2倍螺距。
b、主次梁箍筋加工时,注意次梁主筋应置于主梁上部,箍筋应作相应调整。
c、对制作难度大的钢筋必要时,进行1:1放样制作。
d、在采用多肢箍时,要控制柱子内箍尺寸,保证柱纵筋绑到箍筋转角处,应加强箍筋的绑扎工序,按已划好的箍筋位置线,将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动,由上往下绑扎,宜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箍筋转角处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主筋与箍筋非转角部分的相交点成梅花绑扎;箍筋的弯钩叠合处应沿柱子竖筋交错布置,并绑扎牢固;如设计要求箍筋设拉筋时,拉筋应钩住立筋及箍筋。
e、在绑扎剪力墙内钢筋网片时,为保证墙内拉筋与竖筋和水平筋垂直度,防止倾斜,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应将全部交叉点绑扎,剪力墙内的钢筋必须钩住水平钢筋。剪力墙内钢筋必须先绑扎暗柱钢筋,再绑扎墙体钢筋,首次墙体钢筋绑扎先绑扎样板,经检查合格以后,再展开绑扎。注意绑扣成“八”字形。墙内拉钩朝向交错布置,弯钩因工艺需要制作成90o的,绑扎完成后尽可能调至135o,弯钩必须朝向砼。
f、钢筋砼的保护层控制,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施工前技术交底一定要搞好;二是注重过程中的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钢筋绑扎时位置正确,但一到浇捣砼时就难以保证其厚度了,不是人踩就是工具压在上面,造成支撑钢筋的马凳被踩倒,砼上层钢筋弯曲变形,保护层厚度得不到保证,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到规范操作,严禁操作人员在钢筋上随意行走;对上层钢筋应作有效的固定,浇捣中还应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结束语
众所周知,钢筋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是我们建筑行业中难以攻克的一大难题,因为它与人的瞎凳因素、管理因素等有很大关系,关键是管理阶层的重视层度,乃至整个行业的重视层度。让我们共同协手,为消除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而努力。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D. 钢筋绑扎一般都会存在哪些问题
常见钢筋复绑扎质量制问题
1,条形基础钢筋垫块加设不到位
由于条形基础施工时,标高往往标注在构造柱钢筋上,由于忽视在构造柱钢筋下加设垫块或垫块强度偏低,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重量作用使垫块下沉或破碎造成钢筋下移,从而使标志点下降,造成基础钢筋局部整体下降,使基础断面厚度减小。有时局部厚度比设计厚度小1~3cm。这个问题需要在施工单位在施工时认真制作和加设垫块或混凝土支撑,使垫块厚度、垫块间距、垫块强度符合规范要求。
2,柱钢筋绑扎接头错开位置不合适
在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相互错开间距不合适,这样造成在同一连接区段内,受力面积太大,在震动时易折断或出面裂缝,发生危险。所以在施工中要求钢筋的搭接长度、搭接间距、搭接位置要严格接规范执行。
3,梁钢筋绑扎主次梁钢筋位置不正确
在梁板钢筋绑扎中有时出现主梁次梁受力筋上下关系不对,造成受拉受压颠倒,由其是悬挑梁。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垫梁的钢筋在下。
E. 钢筋绑扎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及解决办法
钢筋绑扎常见质量问题及处理
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钢筋绑扎质量问题分析如下:
一、楼梯梯段部位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够 1.现象
梯段主筋下滑,在下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超出规范要求,在上层楼梯梁内主筋锚固长度达不到规范要求,或主筋放置位置不准确,一侧梁内长度偏大,一侧梁内长度偏小。 2.原因
(1)下料时,施工人员严格照图计算、下料并制作,而钢筋工在绑扎时,由于主位置放置不准确,造成梯段主筋在楼梯梁内锚固长度有一定的偏差;(2)钢筋未采取防滑措施或由于混凝土的重量作用使钢筋向下位移;(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看筋工作不到位,发现问题未能及时改正、补救。 楼梯梯段主筋下料时,建议钢筋长度可以比图纸尺寸稍长一些,以防出现梯段主筋锚固长度不足的现象;或在钢筋绑扎时,在梯段主筋与楼梁箍筋相交部位附加一根分布筋,将分布筋与梯梁箍筋绑扎连接,以防止主筋下移,同时也能够确保此处钢筋保护层厚度;梯段钢筋不如现浇板钢筋位置容易保证,并且梯段部位混凝土留槎应在梯段长度1/3部位,如果混凝土浇筑中出现主筋下移,使上层楼梯梁内锚固长度不足,应对主筋进行搭接或焊接.这样,不仅费工费料,而且施工也不方便,不易保证工程质量。 二、条形基础钢筋垫块加设不到位 1.现象
(1)基础构造柱钢筋上标高标志点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部分标志点有下降现象;(2)条形基础厚度不足,实测混凝土条基断面厚度,局部厚度比设计厚度小1-3cm。
2.原因
条形基础施工时,标高往往标注在构造柱钢筋上,由于忽视在构造柱钢筋下加设垫块或垫块强度偏低,在混凝土浇筑时,由于混凝土重量作用使垫块破碎造成钢筋下移,从而使标志点下降,同时造成基础钢筋局部整体下降,使基础断面厚度减小,减小的尺寸基本稍低于垫块的厚度。对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认真制作和加设垫块,使垫块厚度偏差、垫块间距、垫块强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三、吊筋制作、放置位置不符合要求 1.现象
(1)吊筋水平锚固长度不足,底部水平段长度未达到次梁宽度加100mm,弯起角度不准确;(2)吊筋未正确放在次粱正下方,且每侧宽出次粱50mm,或吊筋未放至主梁底部。而放至次粱底部。 2.原因:
钢筋制作绑扎不接图施工,或吊筋制作形状虽然正确,但各部位长度、角度不符合规范要求,放置位置不准确。
F. 钢筋验收常见质量通病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1.箍筋不方正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呈900,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钢筋弯钩平直长度不够,箍筋弯钩角度不符合要求。
原因:箍筋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弯曲角度;次弯曲多个箍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防治措施:注意操作,使成型正确;当一次弯曲多个箍筋时,应在弯折处逐根对齐。
2.成型尺寸不准确
已成型的钢筋尺寸和弯曲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防治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预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料长度调整值。根据钢筋弯制角度和钢筋直径确定好扳距大小。
为保证弯曲角度符合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措施。
3.已成型的钢筋变形
钢筋成型后外形准确,但在堆放或搬运过程中发现弯曲、歪斜、角度偏差。
原因: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物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搬运频繁,装卸“野蛮”。
防治措施: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要平整,支垫应合理;尽量按施工需要运至现场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翻垛。
4.圆形钢筋直径不准
原因:圆形螺旋筋成型所得的直径尺寸与绑扎时拉开的螺距和钢筋原材料弹性性能有关,直径不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考虑这两点因素。
防治措施:应根据钢筋原材料实际性能和构件所要求的螺距大小预先确定卷筒的直径。当盘缠在圆筒上的钢筋放松时,螺旋筋就会往外弹岀一些,拉开螺距后又会使直径略微缩小,其间差值应有计算确定。
5.钢筋代换后根数不能均分
同一编号的钢筋分几处配置,配料时进行规格代换后因根数变动,不能均分于几处。
原因:在钢筋材料表中,该号钢筋只写总根数,在钢筋进行代换时忽略了钢筋分几处布置的情况。
防治措施:在配料加工钢筋前进行钢筋代换计算时要预先参看施工图,看该号钢筋是否分几处布置,如果是应按分根数考虑代换方案。
6.箍筋弯钩形式不对
箍筋末端未按规定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
原因:不熟悉箍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使用范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
防治措施:熟悉各种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斜弯钩,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
G. 梁板钢筋绑扎常见问题
1、混凝土垫块数量不足。导致钢筋保护层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2、漏绑扎,漏锁口箍。施工完成后发现柱筋偏位。
3、线管排距不符合要求。开裂。
4、板面、梁底、墙底、柱底不清洁未冲洗干净。造成蜂窝麻面空洞,漏筋现象。
H. 筋施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筋施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了解质量通病的形成原因才能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每个细节的处理都很关键。中达咨询就筋施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和大家说明一下。
一、板钢筋
质量通病
1.板筋搭接长度偏长。
2.分布筋拉通布置。
3.板底筋伸入支座长度偏长。
4.马凳筋应具有足够的高度,保证楼板有效厚度。
5.板上部钢筋接头位置错误。
6.板接头百分率50%,未按25%施工。
防治措施
1.板筋按图集要求搭接错开。
2.分布筋与板负筋搭接15cm。
3.板底筋伸入支座长度5d且过梁中即可,板上部纵筋伸入支座,实际施工不管支座有多宽均按伸入支座对边弯折15d,当支座宽度不能满足锚固长度时才需要弯折15d,如果满足且支座很宽,板上部钢筋可以弯折,但弯折长度加在支座内平直段长度等于锚固长度即可,没有必要一定但到支座外侧,因视情况而定。楼层板底筋短方向钢筋在下,楼层板面筋短方向钢筋在上。
4.马凳筋应具有足够的高度,保证楼板有效厚度,等于或小于板筋直径一个规格。保护层按规范要求垫好,打混凝土有人守筋防止露筋。
5.板上部钢筋接头应在跨中。
6.板接头百分率按25%施工(符合图纸要求的情况下)。
二、梁钢筋
质量通病
1.部分梁筋未分开且未绑扎。
2.腰筋绑扎点数量过少,跳扎现象严重,拉筋跳扎现象严重。
3.梁底筋绑扎不到位,垫块数量少、或强度不足。
4.框架梁箍筋加密区长度不足。
5.二排筋间距过大。
6.大直径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
7.构造腰筋搭接长度偏长。
8.直螺纹漏丝偏多。
9.次梁底筋锚入支座长度偏长。
10.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拉钩斜挂且未弯135°。
11.非抗震要求的次梁拉钩按135°施工,且按10d施工。
12.梁上部钢筋采用绑扎接头却未在接头位置培卜加密箍筋。
13.主次梁交接处,主梁两侧附加箍筋遗漏。吊筋按次梁高度施工。
14.接头位置未在受力最小处,或相邻接头未错开。
15.梁支座负筋未按图集要求施工,长度不足。
防治措施
1.提高队伍的自身要求,先把梁抬高,用钢管支架固定,待梁上下钢筋包括腰筋全部绑扎完成后再把梁落下去。必要时与木工做好沟通,侧模不封,钢筋工进行底筋、腰筋的绑扎。对队伍进行要求,垫块每米一个(大梁并排垫两个)。要求队伍采购合格产品,提供合格证与质保书。
2.看清图纸说明是几级抗震,加密区间距一级抗震为两倍梁高、二、三、四级抗震加密区间距为1.5倍梁高。
3.梁面筋一、二排间距为一个钢筋直径(可用上排废料头垫上作为保证)。
4.构造腰筋搭接长度同锚固长旅运度为12d。抗扭要求搭接长度同锚固长度。
5.车丝人员先试验每种规格的丝头应该有几个丝、有多少长度(可参考施工员手册),现场作业人员上下用螺纹钳拧均匀,保证梁直螺纹连接左右露丝1个半。
6.次梁底筋锚入支座长度,腰筋为构造筋时为12d且过梁中、为抗扭筋时才为抗震锚固长度。
7.有抗震要求的框架梁,拉钩直挂且弯135°。梁拉钩两端都加工成135°不好放,可以先一端加工成90°,待绑扎完后再用扳手弯成135°。
8.非框架梁是非抗震,其箍筋无需弯成135°,平直段也无需10d。如果非框架梁设计是按非抗震考虑,其箍筋的弯钩可做成90°,平直段长度为5d。
9.梁上部钢筋采用绑扎接头却未在接头位置加密箍筋,按规范要求在接头位置设置横向箍筋,间距实际是很难做到,如果按规范做,几乎变成全加密。梁纵筋最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非电渣压力焊),这样就不需要对接头进行箍筋加密了。
10.规范翻样、施工,接头位置设置在受力最小处(框架梁为上部纵筋为跨中1/3区域),相邻接头按图纸说明与图集要求错开。
11.按图集翻样,框架梁支座负筋长度:一排加筋长配镇穗度为支座宽加1/3两侧较大净跨乘2加支座宽;二排加筋长度为1/4两侧较大净跨乘2加支座宽。
三、柱钢筋
质量通病
1.梁、柱交接处核心箍数量不足。
2.直螺纹连接漏丝不均匀、电渣压力焊不饱满。
3.柱主筋变径错误、柱截面改变柱子收头不规范。
4.柱筋定位箍施工不规范,有钢筋偏位的现象。
5.柱箍筋规格、间距、加密区高度不符合图纸规范,柱箍筋漏绑等。
6.柱纵筋没有长短交错、露出长度不符合规范。
7.柱保护层未满足最小保护层厚度。
8.层边柱外侧钢筋均未设置弯折、层中柱够直锚设置弯折。
防治措施
1.施工班组长提高自己的责任心,根据层高及图集要求计算出该层应该套多少箍筋,跟工人进行交底,避免出现梁、柱交接处核芯箍现象。梁、柱交接处核心箍按10cm一道施工。
2.车丝人员先实验每种规格的丝头应该有几个丝、有多少长度,现场作业人员上下用螺纹钳拧均匀,保证柱子直螺纹连接上下露丝1个半。柱钢筋在采用电渣压力焊时,要注意焊包偏位、空洞,上下钢筋对齐,保证焊剂质量、把握焊接时间,电渣压力焊不饱满的及时割掉重焊。在绑扎过程中,需提前把焊渣敲打干净后再绑扎。
3.现场带班按图施工,钢筋翻样人员按图纸图集翻样,保证柱筋规格符合图纸、柱截面符合图纸、收头符合图集规范。
4.距混凝土成形面5cm一道,上部、中部再套一道。
5.柱箍筋规格、间距,加密区高度按图纸、图集施工。柱纵向钢筋与箍筋绑扎时,不容许跳绑,得全部绑扎到位。
6.加强钢筋翻样人员对图集的学习,按图集进行。
7.施工现场进行实测实量,保证钢筋保护层。
8.加强钢筋翻样与班组长对图集的学习,层边柱内侧钢筋、层中柱钢筋够直锚。
四、墙钢筋
质量通病
1.电渣压力焊焊包不饱满,上下筋错位,绑扎墙筋前焊渣未敲净。
2.下料有偏差,外墙竖向钢筋过长。
3.墙水平筋(外侧与内侧)在同一位置搭接,没有按接头百分率错开接头。
4.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接头位置错误。
5.外墙外侧无保护层,外墙外侧钢筋露筋后果很严重,最终把整个外墙破坏掉。
6.外墙纵筋弯折按墙厚减保护层,不知施工依据是什么。
7.墙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过长,直接按墙高度布置。墙封时墙竖向钢筋应该是减去下面预留长度再加搭接长度。
8.墙拉筋绑扎不规范,要么间距不对,要么做法不对,要么没拉住墙水平筋,要么拉筋长度不对,施工时不是垂直拉而是斜拉。
防治措施
1.要注意焊包偏位、空洞,上下钢筋对齐,对于焊包不饱满、上下筋错位的电渣压力焊割掉重焊,绑扎墙筋焊渣未敲净。
2.钢筋翻样人员现场实测实量,根据图纸图集进行下料。
3.墙水平筋(外侧与内侧)按接头百分率错开接头。
4.地下室外墙竖向钢筋接头位置错误,根据规范外墙外侧竖向钢筋应位于墙高中间的1/3区域,外墙内侧竖向纵筋应位于墙高根部的1/4区域。
5.根据图纸说明选择合适的保护层,按方案间距将保护层挂上。
6.外墙纵筋弯折按图集施工。
7.剪力墙竖向钢筋搭接长度,在下料时需注意,按图纸、图集、规范要求施工。墙封时墙竖向钢筋长度应该是减去下面预留长度再加搭接长度。
8.墙拉筋按图纸、图集要求进行钢筋翻样,控制其长度与形状。按图纸要求进行绑扎墙体拉结筋,垂直拉。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I. 钢筋工程中的质量通病有哪些
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钢筋表面锈蚀、柱子外伸钢筋错位、绑扎节点松脱、钢筋保护层不足、梁抗震135°箍筋漏弯、钢筋闪光对焊接头弯折或偏心、钢筋搭接焊不符焊接规定、板的负弯筋没有设马凳或被踩弯等。
在同一个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数量不符合要求在钢筋施工中,由于同一截面内的受力钢筋接头太多,导致受拉区接头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原因有施工人员没有细化施工图纸,没有对加工材料进行质检;钢筋开料工人对钢筋规范不熟悉,分不清钢筋是受拉还是受压,随意开料。保护层不符合要求。楼板面钢筋的马蹬尺寸不准确或刚度不够出现变形,致使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砂浆垫块放置数量不足不均匀、强度并圆不够,厚度不准确等;还有采用了质量不合格的塑料垫块,都会对保护层造成影响。
J. 梁底钢筋绑扎不好或不绑扎,会有什么隐患么
会导致混凝土浇筑、振捣工程中,钢筋位置因未固定而造成无序移动,有可能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位置,特别是往上变动,严重损失构件的抗弯能力;钢筋无序移动,有可能并拢,造成钢筋间没有足够的混凝土包裹,达不到钢筋与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必须条件卖链;并拢的钢筋间容易中纤孙沿缝开裂。
(10)梁板钢筋绑扎存在的通病有哪些扩展阅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P106页8.4.2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其他构件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
8.4.6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竖滚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横向构造钢筋应符合规范第8.3.1条的要求;当受压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尚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的范围内各设两道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