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框架柱600*600分别配1号、2号、3号三种直径不同的钢筋,1号筋为角筋,截面尺寸相同怎么分2号与3号筋的位置
框架柱600*600分别配1号、册拦2号、3号三种直径不同的钢筋,1号筋为角筋,截面尺寸相同怎么分2号与3号锋旅筋的位置
答:你已告知:b×h=600×600(b水平向,h竖向)州基胡,1号筋为角筋。2号钢筋放在b边,3号钢筋放在h边。你这题若告知2号、3号三种直径不同的钢筋,2号直径大还是3号直径大,哪么能准确地回答你,现补上一句:直径大的放在b边。
② 框架柱钢筋第二排怎么布置
框架柱钢筋第二排怎么布置
您的框架柱钢筋第二排是(对支座而言)梁上部钢筋称:第一排、第二排。梁下部钢筋称:上排、下排。好森
“布置”框架柱钢筋第二排应距第一排25MM,且又要看其根数和箍筋是两肢还是四肢??,贴箍筋肢布置。
其伸入梁内的位置及长度:第二排非通长筋友咐亩伸出至ln/4位置。ln的取值规定为:对于端支座,ln为本跨的净跨值;对于中间支座,ln为支座两边较大一跨的净跨值。其ln/4是指从柱(梁)边算起,端简余支座尚要加锚固部分,中间支座要加柱宽来计。
③ 框架梁的钢筋排布
KL18的梁,二跨,250*700的断面,二肢箍筋,φ8@100/200,箍筋间距是梁端加密区是100的间距,其他是200的间距,梁侧构造钢筋是每边各2根12,共4根12,下部钢筋不明,上部钢筋情况:通长钢筋是2根22,中间支座另外加2根22在第一排(伸出支座1/3Ln),2根20在第二排(伸出支座1/4Ln)。其中Ln的说明见03G101-1图集54页的说明1。
KL16的梁,二跨,250*700的断面,二肢箍筋,φ8@100/200,梁侧构造钢筋是每边各2根12,共4根12,下部钢筋不明,上部钢筋情况:通长钢筋是2根25,左支座加2根25的在第一排,2根20的在第二排,中间支座另外加1根25在第一排,2根20在第二排,右侧支座加2根25的在第一排。
KL1的梁,二跨,250*500的断面,二肢箍筋,φ8@100,箍筋间距在梁的全长范围内是100的间距,下部钢筋不明,上部钢筋情况:通长钢筋是2根20,左支座加1根20的在第一排,中间支座另外加1根20在第一排,2根16在第二排,右侧支座2根16+1根14,与集中标注有冲突,处理方法有以下二种:
1、将2根16+1根14等面积换成2根20的,前者面积是556,后者面积是628,满足要求的
2、根据新的11G101-1图集的79页做法,将右侧支座的钢筋伸出1/3Ln,并与通长钢筋进行搭接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该与设计单位进行联系
④ 型钢混凝土柱中的钢筋如何排布
型钢混凝土柱中的钢筋如何排布,
型钢混凝土柱中的钢筋排布在满足钢筋混凝土构造要求外还应针对截面内型钢增加了混凝土浇筑难度,加以考虑。尽量使之方便操作。
⑤ 柱子跟梁的大小跟钢筋怎么配置
框架梁: 上部负筋. 承担荷载负弯矩效应产生的拉应力;上部通长筋. 也是负筋,同时是满足规专范抗震构造属措施的钢筋;架立筋.架起箍筋形成钢筋笼以保证梁中所有受力钢筋的固定位置。下部纵筋. 承担荷载正弯矩效应产生的拉应力;腰筋. 满足抵抗荷载扭矩效应产生的拉应力或规范构造措施;箍筋及弯曲钢筋. 抵抗荷载剪力效应产生的拉应力。
板: 支座上部负筋. 承担荷载负弯矩效应产生的拉应力;下部纵筋. 承担荷载正弯矩效应产生的拉应力;上、下分布筋. 保证板中所有受力钢筋的固定位置。
框架柱: 纵向钢筋. 抵抗房屋重力荷载及水平荷载以及地震水平作用等的弯矩效应产生的正应力并满足规范抗震构造措施;箍筋. 固定纵筋的位置、约束柱身混凝土满足规范抗震构造措施。
钢筋规格:梁、柱纵筋直径不得小于12MM,箍筋直径8~12mm;板受力筋不得小于8mm,分布筋6mm。
钢筋等级:按计算及规范最低要求,并考虑与混凝土等级匹配,照规范的混凝土用热轧光圆或热轧带肋钢筋(预应力混凝土见另表规定)。
⑥ 混凝土梁柱同宽,钢筋怎么放置
看是框架梁与框架柱 还是 圈梁与构造柱。
如果是框架梁与框架柱,就是框架梁的钢筋在框架柱的纵向钢筋内侧,俗语就是梁进柱;
如果是地圈梁(基础圈梁)与构造柱,就是柱进梁。
⑦ 柱子支座处表示的钢筋大于通常钢筋怎么布置
柱子支座处表示的钢筋是原位标注;原位标注包含通长筋;
所以:柱子支座处表示的钢筋数—通常钢筋数=支座负筋数;
支座负筋在梁内Ln/3或Ln/4截断;通长筋贯通整条梁
⑧ 钢筋柱一边有三种钢筋型号怎么摆放
布置有以下原则:
1、一般是柱角放最大直径的钢筋。
2、中间是均匀分布,不要大的放一边,小的放一边。
具体要结合图纸设计要求施工。
可以给个参考
请采纳谢谢
⑨ 框架结构构造柱钢筋的布置
框架结构构造柱钢筋的做法
1、主筋成型:根据图纸进行钢筋翻样,然后再按下料单上的钢筋规格、尺寸,统一进行钢筋下料,统一加工,要求钢筋断料误差控制在10mm以内,钢筋加工弯起点的尺寸误差在20mm以内,成型箍筋的边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
2、成型钢筋弯钩弯折应满足以下规定:
(1)ⅰ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
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箍筋做135°弯钩,弯钩平直段长度不小于钩筋直径的10倍,且不小于75mm。
(2)ⅲ级钢筋末端作90°弯折时,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d。
(3)
钢筋加工完毕要按钢筋的使用部位、规格、尺寸、数量进行标识,标识要清楚以免使用中混淆
。
钢筋加工施工要点:
1.钢筋绑扎要点:构造柱钢筋绑扎要求:主筋绑扎时下部同预留钢筋进行绑扎搭接,钢筋搭接部位绑扣不少于三个,扎丝绑扎必须牢固。构造柱箍筋间距加密区范围内主筋12箍筋φ8@60,主筋10箍筋φ8@50,非加密区范围内箍筋间距200mm。加密区高度为柱净高的1/6。且不小于600mm。构造柱上部加密区高度同下部。上部构造柱主筋同预留埋件进行双面焊接,焊接长度不小钢筋直径的5d。
2.压带钢筋绑扎要求:压带钢筋为2φ10分布筋为φ6@300;压带钢筋端部同主体结构预留出的埋件进行双面焊接,焊接部位必须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压带通长钢筋布置位置,钢筋搭接长度不小于400mm。钢接头部位绑扣不少于3个;分布筋绑扎必须牢固间距准确。钢筋保护层厚度25mm;
3.过梁钢筋绑扎:主筋每边支座锚固长度不小于250mm。箍筋间距准确绑扎牢固;
4.
钢筋绑扎时做好对下部钢筋污染的清理工作,保证钢筋无污染。
填充墙在墙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处均设置构造柱,且一段直墙上构造柱间距不大于4米,宽度大于等于2.4米的门窗洞边设构造柱。构造柱截面尺寸为200*墙厚,配筋为412,主筋12箍筋φ8@60,主筋10箍筋φ8@50;纵筋下部与底板预留出的钢筋进行绑扎搭接搭接长度为650mm,上部同预埋件钢板进行双面焊接。门洞边及外墙窗边未设构造柱时应设抱框架柱。
⑩ 请问框架柱钢筋变小,截面变小,钢筋变少,上部钢筋如何设置
应在板边上部设抄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
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
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10)框架柱一个面大小钢筋怎么排列扩展阅读:
上部钢筋设置要求规定:
1、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
2、计算所需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可根据板的厚度在30°-45°之间选取;弯起钢筋的倾斜段应与冲切破坏锥面相交,其交点应在集中荷载作用面或柱截面边缘以外(1/2-2/3)h的范围内。
3、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