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筋拉伸的残余变形量如何测量
钢筋机械连接残余变形测量:
1、按照JGJ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中公式L1=L+4d计算出试件的变形测量标距。
2、将双侧引伸计调整至对应标距L1 。
3、把钢筋夹持在万能试验机上下钳口之间,钢筋两端夹持的部分要求在100mm左右;然后再把双侧引伸计固定在钢筋的中间位置上,两只引伸计安装在钢筋两侧保持对称180度;引伸计固定牢固后,再拔下定位针。
4、清零数显表后开始试验。
5、按照JGJ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单向拉伸从0 → 0.6fyk → 0进行试验(当夹持钢筋接头试件采用手动锲形夹具时,无法准确在零荷载时设置变形测量仪表的初始值,这时允许施加不超过2%的测量变形拉力即0.02X0.6fyk 作为名义上的零荷载)试验结束后,数显表第一排显示均值即钢筋的残余变形值,做好记录关闭仪器。
(1)哪些钢筋要做残余变形检测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503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 107-2010,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5、7.0.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原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JGJ108-96和《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JGJ109-96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2月10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的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2月22日以第1049号公告,批准发布,2016年8月1日正式实施,原JGJ107-2010同时废止。
2. 正规钢筋及连接材料进场验收该怎么做
正规钢筋及连接材料进场验收该怎么做呢,下面中达咨询招投标老师为你解答以供参考。
一、检查内容:钢筋及钢筋焊接、机械连接材料。
二、检查样本选取:不少于2种规格的主要受力钢筋,且每种规格不少于2个材料进场批次;抽查各种钢筋焊接、机械连接材料分别不渣颤少于1个材料进场批次。
三、检查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进场复验报告和型式检验报告。孝烂
四、评价判定原则:产品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不齐全;未按规范要求进场复验或复验不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的。判定为“不符合”。
五、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第5.2.1、5.2.2条,《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第3.0.6条,《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6)》第7.0.1、7.0.3条。
具体操作如下:
1、检查钢筋、直螺纹接头、焊剂、焊丝、焊条、气体进场检验记录、进场台账;
每批钢筋进场后都应在监理见证下取样送检,不得漏检。(检查台账、钢筋加工区钢筋吊牌)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5.2.1条: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弯曲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和抽样检验报告。(注:质量证明书上应注明采购日期、采购数量、经销商盖章及经手人签字,一张材质单上有多个炉批的,应在采购的炉批处打钩。要特别注意,实际采购数量一定小于或等于该炉批载明的数量。)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5.2.3条:对于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段)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满足:强屈比—---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超强比(超屈比)-----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最大力下总伸长率不应小于9%。
检查数量:按进场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抽样检验报告。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第5.3.4条:盘卷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其强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断后伸长率、重量偏差应符合表5.3.4的规定。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详见该规范)。
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调直的钢筋,可不进行本条规定的检验(钢筋调直机进场
后由监理要检查并证明调直机无延伸功能)。
5、检查直螺纹套筒型式检验报告,检查焊接和机械连接工艺检验报告;
注意:
1)型式检验报告注意有效期;
2)焊接工艺试验每种钢筋牌号、每种规格直径均需做焊接工艺试验;
3)机械连接工艺检验对于不同生产厂家的钢筋、不同规格的接头均应做工艺检验,检测报告应增加残余变形检测值。
6、检查焊接和机械连接抗拉强度试验报告(焊接---每300头,机械连接—每500头);
7、检查《钢筋焊接接头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及原始检查记录(焊包凸出钢筋表面4mm,钢筋与电极巧梁漏接触处无烧伤,弯折角度不大于2°,轴线偏移不大于1mm);
8、检查《钢筋连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及原始检查记录(通规、止规检查不少于10%,校核用扭力扳手检查不少于10%,安装后丝扣外露不超过2p);
9、现场通规、止规、校核用扭力扳手配备情况;
10、现场取样后,原接头位置钢筋进行的处理记录(同规格钢筋搭接连接,或焊接及机械连接补接);
11、焊工证(强条,必须有,市级以上主管部门考试颁发)、机械连接操作工人培训合格证书或培训记录。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3. 钢筋检验项目有哪些,钢筋检验项目有哪些知识
原材
检测依据:圆钢GB13013--91 钢筋砼用热轧光圆钢筋
螺纹钢GB1499--91 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
低碳热轧圆盘条GB701--91
检测项目: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延伸率、冷弯、反复弯曲、化学分析;
验收批:从同一牌号、同规格、同一炉号、同一交货状态组成一批,且不超过60t。
取样方法:每批任取二根,切去100mm后各截取一拉一弯两根,共四根。
盘条:每批取二根拉伸、二根弯曲(不同盘)。
低碳冷拔丝应逐盘试验,每盘一拉伸,一反复弯曲。
试样长度:拉伸 10d+200mm(d为钢筋直径)
弯曲 5d+150mm(d为钢筋直径)一般取450mm
2. 焊接
检测依据:JGJ18--8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检测项目:极限强度、弯曲、断裂情况
1).对焊
同一班、同一焊接参数完成200个同类型接头为一批,
一组六根,三接三弯。
长度:拉伸 10d+200mm
弯曲 7d+150mm 一般取500mm
2).搭接焊
每批不超过300个接头,一组三根,抗拉。
长度:10d+200mm一般取500mm
3. 填写委托单时请写清生产厂名、焊工姓名、尺寸规格、工程名称。
4. 注意点:
1).钢筋焊接之前应进行强度检验;
2).如遇到初试不合格,须加倍复试。
3).根据GB50204--92,钢筋在加工工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政党等现象,尚应根据国家标准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万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进口钢材必须做钢材化学分析试验。
4. 钢筋机械连接残余变形检测流程
钢筋机械连接残余变形检测实验流程
做抗拉实验中, 实验器将以知内钢筋固后,完毕后容,做抗拉实验,
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
钢筋的断点,从未完全断至断点, 这一距离就叫做它的 残余变形实验。
也就是说,举例: 100m的钢筋试品到断点后 边成110cm,那么它的残余变形是 10% 变成原筋的110%
5. 钢筋中什么叫残余应变
残余应变是指材料在施加一定负荷后,其抗压、抗拉强度较高,材料产生的变形很小,材料内部储存有应力而未释放。
结构在经受地震动作用后会发生变形和位移,其中在震动结束后不能恢复的这一部分,即为残余变形或永久变形。残余变形取决于结构本身的动力性能和输入地震波的特性以及场地条件等。残余变形能够提供震害评估的信息,同时也是震后加固修复的指标。
尽管地震能量通过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耗散了大部分,基本保证了“大震不倒”的安全目标,但是结构的地震损伤却十分严重,过大的残余变形使得结构难以修复且基本上丧失正常使用功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考虑残余变形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对于抗震设计是有一定帮助的。同时,结构的地震残余变形对于震后损失评估和修复非常重要。
(5)哪些钢筋要做残余变形检测扩展阅读
对于残余变形的计算有2种方案:
第一种是弹塑性时程分析,对于桥墩柱等比较重要的构件可以通过时程分析来得到某一地震波输入下的残余变形;
第二种则是以大量试验和计算数据为依据建立残余变形谱。
在加载试验中,残余变形是指已进入塑性阶段的材料在卸载后不可恢复的变形。对于理想弹塑性模型来说,残余变形等于塑性变形。而对于超静定结构来说, 残余应变不等于塑性应变,在卸去外荷载后,残余应变包括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
6. 钢筋的残余变形是什么意思
钢筋的残余变形是指不可恢复变形,卸载到初始状态后进入塑性阶段的材料变回形不能恢复答到初始状态,部分现有变形不能恢复。
残余变形在低碳钢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中,加载到D点后,法向截面上的应力为零,而应变不为零。Od’是低碳钢加载试验后的残余应变,可以得到低碳钢的残余变形。在加载试验中,残余变形是指已进入塑性阶段的材料在卸载后不可恢复的变形。
(6)哪些钢筋要做残余变形检测扩展阅读
对于理想弹塑性模型,残余变形等于塑性变形。对于超静定结构,残余应变不等于塑性应变。卸载后的残余应变包括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
残余变形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弹塑性时程分析,它可以用来计算地震波输入下墩柱等重要构件的残余变形;另一种是根据大量的经验建立残余变形谱。经验数据和计算数据。
残余变形取决于结构本身的动力性能、输入地震波的特征和场地条件,残余变形可以为震害评估提供依据,也是震后加固修复的指标。
7. 基础承台钢筋机械了解需不需要做残余变形量检测
钢筋机械连接残余变形检测实验流程
做抗拉实验中, 实验器将以知钢筋固后,完毕后,做抗拉实验,
在做这个实验过程中
钢筋的断点,从未完全断至断点, 这一距离就叫做它的 残余变形实验。
也就是说,举例: 100m的钢筋试品到断点后 边成110cm,那么它的残余变形是 10% 变成原筋的110%
8. 钢筋接头施工现场的检验与验收要求有哪些
钢筋接头施工现场的检验与验收要求如下:
、工程中应用钢筋机械接头时,应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
2、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应对不同钢筋生产厂的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施工过程中,更换钢筋生产厂时,应补充进行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根;
2)每根试件的抗拉强度和3根接头试件的残余变形的平均值均应符合本规程表3 0.5和表3.0.7的规定;
3)接头试件在测量残余变形后可再进行抗拉强度试验,并宜按本规程附录A表A 1.3中的单向拉伸加载制度进行试验;
4)第一次工艺检验中1根试件抗拉强度或3根试件的残余变形平均值不合格时,允许再抽3根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仍不合格时判为工艺检验不合格。
3、接头安装前应检查连接件产品合格证及套筒表面生产批号标识;产品合格证应包括适用钢筋直径和接头性能等级、套简类型,生产单位、生产日期以及可追溯产品原材料力学性能和加工质量的生产批号。
4、现场检验应按本规程进行接头的抗拉强度试验,加工和安装质量检验;对接头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在设计图纸中另行注明相应的检验项目。
5、接头的现场检验应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应以5oo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应作为一个验收批。
6、螺纹接头安装后应接本规程第7 0 5条的验收批,抽取其中10%的接头进行拧紧扭矩校核,拧紧扭矩值不合格数超过被校核接头数的5%时,应重新拧紧全部接头,直到台格为止。
7、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接头试件作抗拉强度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等级进行评定。当3个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符合本规程表3.0.5中相应等级的强度要求肘,该验收批应评为台格。如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如仍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应评为不合格。
9. 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残余变形项目是必检项目吗
必检,但不是每组都要做残余变形。
同批次送检,做一组极限抗拉+单向残余变形,其余只做极限抗拉。
10. 北耀阳仪钢筋残余变形试验仪使用范围有哪些符合标准,基本参数是什么
适用于实验室的仪器,满足标准: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标定仪器:GWB-200B高精度引伸计标定器(量程0~25mm,分辨率0.0002mm) 钢铁研究总院制造
3、测量钢筋直径(mm):φ5~φ40
4、测量分辨值(mm):0.001
5、精度等级:1级
6、数显表显示含义:
均值:表示PV1和PV2两路的平均值
PV1 :表示第一路引伸计变形测量值
PV2 :表示第二路引伸计变形测量值
二、主要特点
1、钢筋机械连接残余变形测试仪由两只高精度可变标距引伸计,灵敏度保持一致,组成双侧引伸计,直接测量试样的两侧平均变形量,测量结果准确;
2、两只引伸计测量标距可调,范围50~260mm,量程5mm或10mm;
3、四位三排两输入高精度数显表,电路部分采用24位A/D高精度IC芯片设计,实时显示两只引伸计的真实变形量,数值稳定可靠;
4、数显表设置简单,带有密码锁设定功能,避免误操作改动设定值;
5、双侧引伸计和钢筋之间采用弹性连接(例如:弹簧和皮筋套),试样夹持方便,使用寿命长;
6、本仪器由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结构合理,非常适合于建筑质检部门检测使用。
三、主要配置
1、可变标距引伸计 两只;
2、高精度数显表 一台;
3、常用工具附件 一套;
4、使用说明书 一份;
5、仪器包装箱 一个(340×230×110mm)。
四、有关说明
1、国家标准JGJ107-2010《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规定,通过圆柱套筒机械连接的两根钢筋,在单向拉伸试验中,接头的变形性能等级是一级时要求:残余变形u0≤0.10mm(钢筋直径d≤Φ32mm)和u0≤0.14mm(钢筋直径d>Φ32mm)。实际工作中测量到的残余变形一般在0.030mm至0.080mm之间。残余变形量很小。
2、钢筋残余变形测试仪只有采用双侧引伸计测量得到的数据才是*准确的;
3、双侧引伸计和钢筋之间只有采用弹性连接(例如:弹簧和皮筋套),这样测量得到的数据才是*可靠的。多次实验证明:采用机械式刚性连接虽然连接方便,但是测量的数据误差大,大于1%,重复性差,数据不可靠,不能通过计量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