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钢筋锚固长度怎么算
筋锚固长度算法如下:
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是l=a×(F1÷f2)×d。
锚固长度其实指的就是受力钢筋伸入梁、板、柱、墙这些结构当中的长度,公式当中a指的是钢筋的形状,f1指的是钢筋的强度,f2指的是混凝土的强度,d指的是钢筋的直径,只要能够知道这几个数据的数值,就能够很快的计算出锚固的长度。
Ⅱ 钢筋锚固长度怎么算
钢筋锚固长度的计算公式是l=a×(F1÷f2)×d。
在这个公式当中:a指的是钢筋外形的系数,如果说钢筋外形比较光滑,那么系数为0.16,要是属于带勒钢筋,那么系数是0.14;f1指的是钢筋的抗拉强度;f2指的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d指的是钢筋的直径。
什么是钢筋锚固长度?
指的就是连或者是住等等一些房屋构建的受力总长度,这里面包括了直线的部分和弯折的部分,所以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把所有的数据全部整理清楚,之后再相乘。
钢筋锚固是如何规定
钢筋锚固件的长度是根据建筑抗震规范进行规定的,在计算时需要考虑混凝土的结构以及具体的尺寸,同时还要考虑到一些破损的情况。
钢筋分类有哪些?
1、通长筋。
2、贯通筋。
3、架立筋。
4、构造筋。
5、分布筋。
6、负筋。
7、弯起筋。
8、箍筋。
Ⅲ 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锚固长度35d如何计算
35d,其中d是指钢筋的直径,用35乘以d就可以了,从柱的截面尺寸内边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一个计算公式来计算锚固长度,这个公式内含有一项“钢筋外形系数”,对光面钢筋、带肋钢筋、刻痕钢丝、螺旋肋钢丝、钢绞丝等不同类型的钢筋规定了不同的系数。
再以钢筋的锚固形式、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等等因素,对计算的锚固长度进行修正,可以得到钢筋锚固长度。这样计算的结果虽然比较精确,但却因得出的数据太多,一般不采用。
钢筋混凝土中的受力筋含量通常很少,从占构件截面面积的1%(多见于梁板)至 6%(多见于柱)不等。钢筋的截面为圆型。在美国从0.25至1英尺,每级1/8英尺递增;在欧洲从8至30毫米,每级2毫米递增;在中国大陆从3至40毫米,共分为19等。在美国,根据钢筋中含碳量,分成40钢与60钢两种。
后者含碳量更高,且强度和刚度较高,但难于弯曲。在腐蚀环境中,电镀、外涂环氧树脂、和不锈钢材质的钢筋亦有使用。
在潮湿与寒冷气候条件下,钢筋混凝土路面、桥梁、停车场等可能使用除冰盐的结构则应使用环氧树脂钢筋或者其他复合材料混凝土,环氧树脂钢筋可以通过表面的浅绿色涂料轻松识别。
Ⅳ 钢筋图中锚固长度是什么意思,d是表示倍数吗.怎么计算它的长度呢.
D代表钢筋的直径,例如直径为12的钢筋要求锚固的长度为34D就是说它的锚固长度为34*12=408毫米.
Ⅳ 钢筋锚固长度怎么算
钢筋锚固长度计算
答: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因11G101系列1~3中,不必通过计算可查表取用。这样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排除(实质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在规范中也可计算的,因本题无“基本”两字故排除)。
剩下: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抗震锚固长度LaE了。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非抗震)如何用公式计算?
公式:La=ζaLab
式中:
La——受拉钢筋锚固长度;
ζa——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普通钢筋按本规范第8.3.2条规定的规定取用,
Lab——受拉钢筋基本段让御锚固长度Lab。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如何用公式计算?
公式:LaE=ζaELa
式中:
LaE——抗震锚固长度;
ζ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修正系数,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取1.15,对三级抗震等级取1.05,对四级抗震等级取1.00;滑高
La——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真的要钢筋锚固长度计算。突出一个“算”字,最好用例题。空了试试。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8.3钢筋的锚固
8.3.1
当计算中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受拉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基本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
Lab=α×(ƒy/ƒt)×d
(8.3.1-1)
式中:
Lab—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
ƒy—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HPB300级钢筋为270N
/mm
²,
HRB335
、HRBF335级钢筋为300N
/mm
²,
HRB400
、
HRBF400、RRB400级钢筋为360N
/mm
²,
HRB500
、
HRBF500级钢筋为435N
/mm
²。
ƒ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为0.91N
/mm
²,
C20为1.10
N
/mm
²,
C25为1.27
N
/mm
²,
C30为1.43
N
/mm
²,
C35为1.57
N
/mm
²,
C40为1.71
N
/mm
²,
C45为1.80
N
/mm
²,
C50为1.89
N
/mm
²,
C55为1.96
N
/mm
²,
≥
C60时取2.04N
/mm
²。
α—锚固钢筋外系数,光面钢筋为0.16,带肋钢筋为0.14;
d—锚固钢筋的直径。
【例】:钢筋种类:HRB335,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求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
解:钢筋种类:HRB335,是带肋钢筋,钢筋外系数α为0.14,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ƒy为300N
/mm
²,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ƒt为1.10
N
/mm
²。
代入公式:Lab=α׃y/ƒt×d=0.14×300
/1.10×d=38.18d=38d。
答: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38d。与11G101—握岩1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LabE表中:钢筋种类:HRB335,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抗震等级:为非抗震的(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等于38d相同。浏览器出毛病了!好了再完善。
Ⅵ 钢筋锚固长度15d从哪算
从进入部分开始算。钢筋锚尘罩固有直锚和弯锚两种。从钢筋伸进去开始计算的是直锚,而从弯钩开始掘铅计算的是弯锚,不管是直锚还派散闹是弯锚,都是从进入部分开始计算。钢筋锚固15d实际上是一种钢筋配料,d是钢筋的直径,15d的使用频率最高,国家强制性规定,如果梁钢筋不满足直锚的要求,必须使用15d的长度,举例:如果是10厘米的钢筋15d,它的计算就是15厘米。
Ⅶ 钢筋锚固长度40d怎么算,d是12,结果是多长
12m长
锚固分为直锚和弯锚两种:直锚是大于等于Lae、HC加5D两个取其较大值,弯锚是不能满足直锚的情况下选择,大于等于0.4Lae且伸至柱纵筋内侧加弯锚15D就可以了。
不过以40D为例的话,就是40乘以它的直径,就等于直线的锚固长度。当然是根据不同的大小乘以它D的直径。
对光面钢筋、带肋钢筋、刻痕钢丝、螺旋肋钢丝、钢绞丝等不同类型的钢筋规定了不同的系数。再以钢筋的锚固形式、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设计计算面积与实际配筋面积的比值等等因素。
对计算的锚固长度进行修正,可以得到钢筋锚固长度。这样计算的结果虽然比较精确,但却因得出的数据太多,一般不采用。
Ⅷ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怎么算
钢筋的锚固长度公式:Lab=a×(fy/ft)xd式中:Lab为受拉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a为锚固钢筋的外形系数。光圆钢筋取0.16,带肋钢筋取0.14。fy为锚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为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d为钢筋的直径。
钢筋锚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对钢筋的粘接、握裹的力度。
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指梁、板、柱等构件的受力钢筋伸入支座或基础中的总长度,可以直线锚固和弯折锚固。弯折锚固长度包括直线段和弯折段。
锚固长度符号:
受拉钢筋基本锚固长度:Lab。
受拉钢筋抗震时的基本锚固长度:Labe。
受拉钢筋锚固长度:La。
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Lae。
与钢筋锚固长度有关因素:1、建筑抗震等级;2、砼强度等级;3、钢筋直径;4、钢筋级别和种类;5、钢筋所在部位;6、混凝土等级。
22G101-1图集第2-2、2-3页,给出了锚固长度和钢筋的倍数。查出倍数根据相应条件算出长度。
Ⅸ 怎样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
钢筋的锚固长度指梁、板、柱等构件的受力钢筋伸入支座或基础中的总长度,包括直线及弯折部份,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规定: 在混凝土中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f1/f2)×d。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混凝土结构构件应合理地选择尺寸,配置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避免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9)钢筋锚固d怎么算扩展阅读
受力钢筋依靠其表面与混凝土的粘接作用或端部构造的挤压作用而达到设计承受应力所需要的长度。弯折锚固长度包括直线段和弯折段。锚固长度对于建筑来说至关重要,甚至关系到整个工程施工的成功与否。
无柱帽柱上板带的板底钢筋,宜在距柱面为2倍纵筋锚固长度以外搭接钢筋,端部宜有垂直于板面的弯钩。底部框架抗震墙房屋梁的主筋和腰筋,应按受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且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了。
Ⅹ 钢筋要弯锚多少倍d是怎么算的
钢筋的锚固分为直接锚固、机械锚固和焊接锚固三种方式,钢筋的弯锚属于回钢筋的机械锚固答,它的锚固长度包括弯钩和平直段的长度。
它的一般计算公式是la=a×(fy/ft)×d,
其中la是钢筋的锚固长度(mm);
a是钢筋的外形系数,当为光圆钢筋时,
a取0.16,当为带肋钢筋时,a取0.14,当为冷轧带肋钢筋时,a取0.13;
fy为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t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d为钢筋的直径(mm);fy和ft都可以在03G101中查到,
另外,满足以上公式之后,还必须满足03G101中抗震与非抗震受拉钢筋最小锚固长度的要求,并且任何时候锚固长度都不小于2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