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钢筋算量的方法及公式
一般直筋长度=构件长-两端保护层厚度+弯钩+其他增加值;
弯起筋长度=构件长-两端保护层厚度+弯钩+斜长增加值+其他增加值;
封闭双肢箍=(B+H)*2-8(c-d)+2*11.9d;
拉筋=b-2*(c-d)+11.9d*2;
另一个的边宽度相当于1/3的构件断面宽度:L=1/3b*2+(h-2c+2d)*2+11.9d*2;
两个相套的箍筋为一边宽相当于2/3的构件断面宽度的两个封闭单箍:L=(2/3b*2+(h-2c+2d)*2+11.9d*2);
箍筋肢数:
简支梁肢数=(构件长-2倍保护层厚)/箍筋间距+1;
框架梁肢数=(梁净长-2*0.05)/箍筋间距+1;
板的分布筋长=分布筋分段计算长度+2*(保护层厚+钢筋最小搭接长度);
负弯矩筋长=负弯矩筋水平段从墙边伸入板内长度+支撑板的砖墙厚度-保护层厚+2*(h-2*c);
分布筋长度=板长-2*负弯矩筋水平段长度+2*钢筋最小搭接长度;
肢数=负弯矩筋水平段长度/分布筋长度+1;
(1)钢筋图形肢数怎么算扩展阅读: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余热处理钢筋:热轧后立即穿水,进行表面控制冷却,然后利用芯部余热自身完成回火处理所得的成品钢筋。
带肋钢筋:表面通常带有两条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的钢筋。
月牙肋钢筋:横肋的纵截面呈月牙形,且与纵肋不相交的钢筋。
纵肋:平行于钢筋轴线的均匀连续肋。
横肋:与纵肋不平行的其他肋。
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与钢筋的公称横截面积相等的圆的直径。
带肋钢筋的相对肋面积:横肋在与钢筋轴线垂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与钢筋公称周长和横肋间距的乘积之比。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①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②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④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 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帮条焊接头适用于焊接直径10~40mm的HPB235、HRB335、HRB400钢筋。钢筋帮条焊宜采用双面焊,不能进行双面焊时,也可采用单面焊。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级别或同直径的钢筋制作;如帮条级别与主筋相同时,帮条直径可以比主筋直径小一个规格;如帮条直径与主筋相同时,帮条钢筋级别可比主筋低一个级别。
钢筋搭接焊接头或帮条焊接头的焊缝厚度h应不小于0.3倍主筋直径;焊缝宽度b不应小于0.7倍主筋直径。
对于直径大于等于10mm的热轧钢筋,其接头采用搭接,帮条电弧焊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焊接接头当设计有要求时应采用双面焊缝,无特殊要求时一般可采用单面焊缝。对于Ⅰ级钢筋的搭接焊或帮条焊的焊缝总长度应不小于8d;对于Ⅱ、Ⅲ级钢筋,其搭接焊或帮条焊的焊缝总长度应不小于10d,帮条焊时接头两边的焊缝长度应相等。
2)帮条的总截面面积应符合下列要求:当主筋为Ⅰ级钢筋时,不应小于主筋截面面积的1.2倍;当主筋为Ⅱ、Ⅲ级钢筋时,不应小于主筋截面面积的1.5倍。
为了便于施焊和使帮条与主筋的中心线在同一平面上。帮条宜采用与主筋同钢号,同直径的钢筋制成,如帮条与主筋级别不同时,应按设计强度进行换算。帮条的长度应满足相应的焊缝要求。
❷ 梁箍筋肢数怎么确定 钢筋肢数怎么看
梁箍筋肢数在平法标注中的表示方法是♝8@100/200(2),括号内的数字2就是代表双肢箍。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以此类推。
四肢箍形式是大箍套小箍;尽管两个双肢箍交错布置(等箍互套)曾经有过使用,但是大箍套小箍能够更好地保证梁的整体性。
在03G101-1标准图集中明确规定,复合箍筋应采用大箍套小箍,“应"就是“必须”的意思,尽管在11G101-1中没有强调“大箍套小箍”,不等于说多肢复合箍筋不应采用大箍套小箍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平法推广,“大箍套小箍”已经深入人心。
❸ 柱箍筋肢数怎么数
在构件的受剪区域每通过一根箍筋即为一肢,一个矩形箍筋即为两肢箍。
实际就是按箍筋的线条数,它的线条的数量就是肢数,如3*3肢数,及水平横向*垂直竖向。
最好记的方法就是查柱B边和H边的箍筋根数,有几根就是几肢箍,B边有3根,H边有3根就是3*3肢箍如截图的箍筋,如果B边有5肢H边有6肢,就是5*6肢箍。
箍筋最主要起到固定钢筋形成骨架作用;搞震设防时,箍筋对纵筋应满足隔一拉一的要求;框架柱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抗 抗不宜大于300mm。
❹ 如何计算钢筋的双肢箍
钢筋的双肢箍下料长度为,(中间钢筋的间距+钢筋直径+梁高-保护层厚度+1个弯钩长度)*2,就是了
❺ 梁箍筋肢数怎么确定 钢筋肢数怎么看
图中有标注
梁的编号下方有箍筋的标注,其后有个括号,括号里面的数字就是箍筋肢数。
如KL1,φ8@100(2),就说明KL1梁的箍筋是8个的直径,间距100,二肢箍。
❻ 钢筋算量的方法及公式
一般直筋长度=构件长-两端保护层厚度+弯钩+其他增加值;
弯起筋长度=构件长-两端保护层厚度+弯钩+斜长增加值+其他增加值;
封闭双肢箍=(B+H)*2-8(c-d)+2*11.9d;
拉筋=b-2*(c-d)+11.9d*2;
另一个的边宽度相当于1/3的构件断面宽度:L=1/3b*2+(h-2c+2d)*2+11.9d*2;
两个相套的箍筋为一边宽相当于2/3的构件断面宽度的两个封闭单箍:L=(2/3b*2+(h-2c+2d)*2+11.9d*2);
箍筋肢数:
简支梁肢数=(构件长-2倍保护层厚)/箍筋间距+1;
框架梁肢数=(梁净长-2*0.05)/箍筋间距+1;
板的分布筋长=分布筋分段计算长度+2*(保护层厚+钢筋最小搭接长度);
负弯矩筋长=负弯矩筋水平段从墙边伸入板内长度+支撑板的砖墙厚度-保护层厚+2*(h-2*c);
分布筋长度=板长-2*负弯矩筋水平段长度+2*钢筋最小搭接长度;
肢数=负弯矩筋水平段长度/分布筋长度+1;
❼ 钢筋肢数是什么
钢筋肢数即箍筋的肢数,指梁同一剖面内箍筋的纵、横向钢筋向数。
箍筋是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回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筋骨架的钢筋。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箍答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箍筋一般均匀对称布置,若有箍筋肢数为单数时,应在此方向添加一个单肢箍筋。复合箍筋,一般为大箍筋套小箍筋,但外箍筋局部箍筋重合数不应超过2.
具体的实例如柱箍筋:
柱截面尺寸表示b*h,箍筋肢数表示也是按b*h,如图
b为水平边,肢数为水平截箍筋根数;h为垂直边,肢数为垂直截箍筋根数
如果是初学者,可以以柱子的圆心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数一下与箍筋有几个交点,则箍筋的肢数就是水平方向的交点*竖直方向的交点。
❽ 怎么看箍筋是几肢箍
箍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建筑材料之一,它为我们建造房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现在市面上箍筋的型号非常多,大部分人对它的了解其实并不是很深。那么怎么看箍筋是几肢箍呢?接下来就让我带你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一、怎么看箍筋是几肢箍呢
1、梁箍筋
箍筋的肢数是房梁同一个截面里面高度方向箍筋的数量。
我们把房梁顺着横向截开,就能够在横截面上面查竖直方向箍筋的数量。无论是由几根箍筋组成的,有一个竖直的钢筋,我们就算做一肢。
因为截面小的房梁,宽度也很小,所以产生的梁内剪力不大,使用单肢捆就可以了,相当于一个s钩。
要是截面宽比较大的,通常是利用两个封闭箍且互相交错撇开高度的方向通常有四根箍筋,这就是四肢箍。
2、柱箍筋
柱截面积我们使用b乘以h代表,箍筋肢数的表示则是用b乘以h。
b是水平边对数值,肢数则是水平截钢筋根数,h代表垂直边,肢数是箍筋的数值。
我们在柱子的圆心画上两根垂线,然后再计算一下和箍筋有几个交点。那么箍筋的肢数就是水平面向的交点乘以竖直面向的交点。
二、箍筋的作用是什么呢
箍筋的主要通途是增强斜截面抗剪的强度,使用之后,可以将受力主筋和受压区的混凝土何为一体,共同运作,还能够用来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
我总结:以上就是查看箍筋是几肢箍的方法。从上述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箍筋的计算方法是不一样的,不同横截面积大小的箍筋数值也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何计算箍筋的肢数,我们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处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❾ 箍筋肢数是什么
箍筋肢数是指梁同剖面内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对于梁箍筋来说,它的肢数是指相同横截面内竖向箍筋的数量,假设梁的横截面比较小,说明宽度也比较小。
如果是柱箍筋,它的肢数是指用水平面的交叉点乘以竖直面的交叉点所得的数值。
箍筋的作用
1、对于这类产品来说,它主要是为了满足斜截面的抗剪强度,同时要配合受力主筋以及受压混凝土在使用时的顺畅度,另外它还可用来固定主钢筋的位置,使得构建内的各个钢筋更加稳固,提高使用的粘结强度,限制了构建表面的裂缝宽度,所以这类产品对于后期的粘结强度以及改善具有明显的作用。
2、对于这类产品来说,它的类别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有单肢、开口矩形、封闭矩形、菱形、多边形等等,这些都是在平时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产品,同时在计算箍筋时要依照相关公式来确定,通常箍筋的最小直径和梁高存在直接关系,当h≦80厘米时,不宜小于0.6厘米;当h>80厘米时,不宜小于0.8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