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钢筋工程的一般规定及施工要求有哪些
基础施工要求如下:
1.
柱子或基础边线全部引测完毕,经复核无误.
2.
基础钢筋下料注意保护层回控制,不答能过大或者过小。
3.
基础钢筋保护层垫块的选择,一定要高强度的。
4.
基础梁基础板锚固方式和长度要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5.
柱子和墙钢筋规格、直径、根数插筋符合设计要求、相互错开接头符合规范要求。
6.
筏板外围封闭筋按图集要求施工,柱子差劲500mm范围内不少于8个箍筋3道,柱脚长度不少于150mm。
⑵ 简述钢筋加工工艺及各环节注意事项
1、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2、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3、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4、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L-板的中一中跨度)。
5、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6、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2)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3)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4)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5)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6)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按线绑扎,控制质量。(7)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纵横@600予以支撑。
⑶ 钢筋加工方式
(1)钢筋加工前,应先去除钢筋上的铁锈,油渍等杂物。
(2)钢筋加工要严格按料表shu进行,料表上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注明需加工钢筋的型号、形状、尺寸及使用部位和数量。
(3)根据钢筋使用部位、接头形式、接头比例合理配料,加工时,要本着“长料长用、短料短用、长短搭配”的原则,不得随意切断整根钢筋。
(4)弯曲钢筋时,要用机械冷弯,不得用气焊烤弯。
(5)I级圆盘钢筋加工前,应先调直去锈,调直时,要严格控制其冷拉率。
(6)I级钢筋的末端需做180°的弯钩。
(7)箍筋加工时,弯曲部分需确保135°,平直部分长度为10d,且箍筋双肢相互平行。
(8)钢筋的定位梯,定位卡具、马凳等需提前加工并检查,确保尺寸准确。
(9)加工好的钢筋半成品要在现场指定范围内堆放,且挂牌标识,注明钢筋的型号、尺寸、使用部位及数量,防止使用时发生误用。
⑷ 施工现场钢筋加工棚有什么要求
加工棚工作台布置应合理,最好也符合钢筋加工流程,安全防护距离也应考虑,棚高可根版据季节调整。用脚权手管搭设时,应有地横杆和斜撑,以保证其稳定性。
钢筋及成品存放地、加工棚地面应高于施工场地地面30cm,防止雨水浸泡。
⑸ 钢筋混凝土墩台施工钢筋加工及绑扎要点有哪些
1 墩、台身钢筋加工应符合一般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基本要求,严格按设计和配料单进行,加工方法参照本册“桥梁钢筋施工工艺标准”。
2 基础(承台或扩大基础)施工时,应根据墩柱、台身高度预留插筋。若墩、台身不高,基础施工时可将墩、台身钢筋按全高一次预埋到位;若墩、台身太高,钢筋可分段施工,预埋钢筋长度宜高出基础顶面1.5m左右,按50%截面错开配置,错开长度应符合规范规定和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连接时宜采用绑条焊或直螺纹连接技术。预埋位置应准确,满足钢筋保护层要求。
3 钢筋安装前,应用钢丝刷对预埋钢筋进行调直和除锈除污处理,对基础混凝土顶面应凿去浮浆,清洗干净。
4 钢筋需接长且采用焊接搭接时,可将钢筋先临时固定在脚手架上,然后再行焊接。采用直螺纹连接时,将钢筋连接后再与脚手架临时固定。在箍筋绑扎完毕即钢筋已形成整体骨架后,即可解除脚手架对钢筋的约束。
5 墩、台身钢筋的绑扎除竖向钢筋按本标准3.2.3.2款规定绑扎外,水平钢筋的接头也应内外、上下互相错开。
6 所有钢筋交叉点均应进行绑扎,绑丝扣应朝向混凝土内侧。
7 钢筋骨架在不同高度处绑扎适量的垫块,以保证钢筋在模板中的准确位置和保护层厚度。保护层垫块应有足够的强度及刚度,宜使用塑料垫块。使用混凝土预制垫块时,必须严格控制其配合比,保证垫块强度,垫块设置宜按梅花形均匀布置,相邻垫块距离以750mm左右为宜,矩形柱的四面均应设置垫块。
⑹ 钢筋的质量及技术标准
钢筋质量技术标准工程一般采用为:Ⅰ级钢筋(¢),Ⅱ级钢筋(¢),Ⅱ级钢筋(¢),Ⅲ级钢筋(¢),钢筋最大直径为32。 (一) 施工工艺
1、钢筋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时,要将钢筋加工表与设计图复核,检查下料表是否有错误和遗漏,对每种钢筋要按下料表检查是否达到要求,经过这两道检查后,再按下料表放出实样,试制合格后方可成批制作,加工好的钢筋要挂牌堆放整齐有序。
施工中如需要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守现行钢筋砼设计规范的各种规定,并不得以等面积的高强度钢筋代换低强度的钢筋。凡重要部位的钢筋代换,须征得甲方、设计单位同意,并有书面通知时方可代换。
(1)钢筋表面应洁净,粘着的油污、泥土、浮锈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可结合冷拉工艺除锈。
(2)钢筋调直,可用机械或人工调直。经调直后的钢筋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3)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4)钢筋弯钩或弯曲:
①钢筋弯钩。形式有三种,分别为半圆弯钩、直弯钩及斜弯钩。钢筋弯曲后,弯曲处内皮收缩、外皮延伸、轴线长度不变,弯曲处形成圆弧,弯起后尺寸不大于下料尺寸,应考虑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心直径为2.5d,平直部分为3d。钢筋弯钩增加长度的理论计算值:对转半圆弯钩为6.25d,对直弯钩为3.5d,对斜弯钩为4.9d。
②弯起钢筋。中间部位弯折处的弯曲直径D,不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③箍筋。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箍筋调整,即为弯钩增加长度和弯曲调整值两项之差或和,根据箍筋量外包尺寸或内包尺寸而定。
④钢筋下料长度应根据构件尺寸、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弯曲调整值和弯钩增加长度等规定综合考虑。
a.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b.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弯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c.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内周长+箍筋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
2、钢筋绑扎与安装:
钢筋绑扎前先认真熟悉图纸,检查配料表与图纸、设计是否有出入,仔细检查成品尺寸、心头是否与下料表相符。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绑扎。
采用20#铁丝绑扎直径12以上钢筋,22#铁丝绑扎直径10以下钢筋。
(1)墙
①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9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
②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
③墙筋绑扎时应吊线控制垂直度,并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剪力墙上下两边三道水平处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④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竖向受力筋外绑一道水平筋或箍筋,并将其与竖筋点焊,以固定墙、柱筋的位置,在点焊固定时要用线锤校正。
⑤外墙浇筑后严禁开洞,所有洞口预埋件及埋管均应预留,洞边加筋详见施工图。墙、柱内预留钢筋做防雷接地引线,应焊成通路。其位置、数量及做法详见安装施工图,焊接工作应选派合格的焊工进行,不得损伤结构钢筋,水电安装的预埋,土建必须配合,不能错埋和漏埋。
(2)梁与板
①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1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
②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挑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梁主筋外角处与箍筋应满扎,其余可梅花点绑扎。
③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双向板钢筋交叉点应满绑。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蓬、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及高度。
④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
⑤楼板钢筋的弯起点,如加工厂(场)在加工没有起弯时,设计图纸又无特殊注明的,可按以下规定弯起钢筋,板的边跨支座按跨度1/10L为弯起点。板的中跨及连续多跨可按支座中线1/6L为弯起点。(L—板的中一中跨度)。
⑥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
⑦钢筋的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
2)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
3)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5)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6)板筋绑扎前须先按设计图要求间距弹线,按线绑扎,控制质量。
7)为了保证钢筋位置的正确,根据设计要求,板筋采用钢筋马凳纵横@600予以支撑。
⑺ 建筑工程钢筋加工质量检验要求有哪些
根据《钢筋加工质量验收规范》可得建筑工程钢筋加工质量检验要求主要有:
1.主回控项目
(1)受力钢筋的弯钩答和弯折应符合9-4-4-1条第1点的规定;
(2)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弯折角度、平直段长度应符合9-4-4-1第2点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应少于3件。
检查方法:钢尺检查。
2.一般项目
(1)钢筋调直冷拉率应符合9-4-2-2条第2点的规定。
(2)钢筋加工的形状与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9-36的规定。
检查数量与方法,与主控项目相同。
⑻ 钢筋加工的质量要求
我没有做过这行 帮补了你了
⑼ 钢筋的加工有哪些
钢筋的加工有除锈、调直、下料剪切及弯曲成型.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版求,其偏差应符合表权的规定。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
(1)除锈.钢筋的表面应洁净.油渍、漆污和用锤敲击时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在焊接前,焊点处的水锈应清除干净.钢筋除锈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大量钢筋除锈可通过钢筋冷拉或钢筋调直机在调直过程中完成;少量的钢筋局部除锈可采用电动除锈机或人工用钢丝刷、砂盘以及喷砂和酸洗等方法进行.
(2)钢筋的冷拉.钢筋的冷拉是指在常温下对钢筋进行强力拉伸,以超过钢筋的屈服强度的拉应力,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达到调直钢筋、提高强度的目的.冷拉控制应力及最大冷拉率见表。
冷拉控制应力及最大冷拉率
⑽ 冬季钢筋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有哪些
1、在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时应加强检验。钢筋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应防止内撞击和容刻痕;
2、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冷拉时,其环境温度不低于-20℃;当温度低于时,不得对HRB335、HRB400、RRB400级的钢筋进行冷弯操作,以避免在钢筋弯点处发生强化,造成钢筋脆断;预应力钢筋张拉温度不宜低于-15℃;
3、钢筋负温冷拉方法可采用控制应力方法或控制冷拉率方法。用作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预应力筋,宜采用控制应力方法;不能分炉批的热轧钢筋的冷拉,不宜采用控制冷拉率的方法;
4、钢筋负温焊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及气压焊等焊接方法。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宜进行施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