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施工现场的钢筋原材怎样取样送检
进场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回力学性答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验收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取样方法:按照同一批量、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出厂日期、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每批重量不大于60t为一检验批,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当不足60t也为一个检验批,进行现场见证取样。试样分为抗拉试件两根,冷弯试件两根。实验室进行检验时,每一检验批至少应检验一个拉伸试件,一个弯曲试件。每批钢筋取样数量为4根: 30cm的2根,50cm的2根。试件长度:冷拉试件长度一般≥500mm(500~650mm),冷弯试件长度一般≥250mm(250~350mm)。(备注:取样时,从任一钢筋端头,截取500~1000mm的钢筋,再进行取样。)
❷ 钢筋原材送检取样规范
进场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内验,其质量容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规定。验收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取样方法:按照同一批量、同一规格、同一炉号、同一出厂日期、同一交货状态的钢筋,每批重量不大于60t为一检验批,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当不足60t也为一个检验批,进行现场见证取样。试样分为抗拉试件两根,冷弯试件两根。实验室进行检验时,每一检验批至少应检验一个拉伸试件,一个弯曲试件。每批钢筋取样数量为4根: 30cm的2根,50cm的2根。试件长度:冷拉试件长度一般≥500mm(500~650mm),冷弯试件长度一般≥250mm(250~350mm)。(备注:取样时,从任一钢筋端头,截取500~1000mm的钢筋,再进行取样。)
❸ 钢筋原材取样是怎么要求的
抗拉2根.弯的2根每批不大于60吨取一次
❹ 钢筋原材料应该怎么送检
1、小工地一次钢筋进场也许就、4T、6T,每次钢筋原材料进厂都要送检吗?
答:你那个工地总共用到多少吨钢筋?那每种规格的累积用量都不到60T的话,你就在第一次进场的时候请监理工程师到现场来共同见证取样,一起送检到有关检测中心。整个工程每种规格送检一次就够了。准备好每种规格的质保书一份,质保书上可以有几种规格的钢筋,但是你送检时填写的炉批号所对应的钢筋重量一定要大于你这个工地的单种规格最大钢筋用量。比如你Φ16的钢筋在这个工程用量是50吨,那么你质保书上一定要选到大于50吨的那个批号。正常这么做就行。按规范的话,监理要现场看钢筋上铭牌来对应炉批号。
2、我想问下规范是怎么样的?一批才检测一次,一批可以分几次进场么?如果可以分那过了多久就不算一批了?
一个炉批号可以分几次进场,只需检测一次。但重量不得超过60吨。你在材料进场报验的时候可以一次报验进场完成,报验的数量略大于你计算的工程单种规格的总用量(会有损耗的)。过了多久不算一批 没有这个说法的,不是水泥不得超3个月。 如果要求严格 工程跨年度但是用量依然很小,那就检测2次。找另一份质保书。
3、一批钢筋分几次进场,隔多久就不能算一批了?还有每根钢筋原材上是不是都有标炉批号?
没有隔多久就不能算一批了的说法,进场的钢筋最好购买当年生产的。每根钢筋原材上不标注标炉批号,但是每一件都有出厂的铭牌。每一件上都有一个挂在端部。上面有钢筋厂家、规格、炉批号、出厂年月等信息。
❺ 钢筋原材怎么送检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预应力筋锚具、夹具与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1991),《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2000),《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 5224-2003),钢筋、焊接件及连接件的取样规定为:
(一)热轧光圆钢筋
1、组批规则
以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不超过60吨为一批。
2、取样方法
1)尺寸、重量:测量钢筋重量偏差,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尺寸逐支测量。
2)物理性能:
任选两根钢筋上切取,拉伸、冷弯各切取两个试样;
在切取试样时,应将钢筋端头的500mm去掉后再切取。
(二)碳素结构钢
1、组批规则
以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不超过60吨为一批。
2、取样方法:
1)尺寸、重量:测量钢筋重量偏差,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尺寸逐支测量。
2)物理性能:
任选两根钢筋上切取,拉伸、冷弯各切取两个试样;
在切取试样时,应将端头的500mm去掉后再切取。
(三)冷轧带肋钢筋
1、组批规则
冷轧带肋钢筋每批以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不超过60吨为一批。
2、取样方法:
1)冷轧带肋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应逐盘检验,从每盘任一端截去500mm以后,取两个试样,拉伸试样长500mm,冷弯试样长400mm。
2)尺寸、重量:测量钢筋重量偏差,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尺寸逐支测量。
3)、逐盘或逐捆做1个拉伸试样,牌号CRB550每批做2个弯曲试验,牌号CRB650及其以上每批做2个反复弯曲试验。
❻ 钢筋原材料的取样标准
钢筋原材料取样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预应力筋锚具、夹具与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02),《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1991),《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2000),《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钢筋、焊接件及连接件的取样规定为:
(一)热轧光圆钢筋
1、组批规则
以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不超过60吨为一批。
2、取样方法
1)尺寸、重量:测量钢筋重量偏差,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尺寸逐支测量。
2)物理性能:
任选两根钢筋上切取,拉伸、冷弯各切取两个试样;
在切取试样时,应将钢筋端头的500mm去掉后再切取。
(二)碳素结构钢
1、组批规则
以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不超过60吨为一批。
2、取样方法:
1)尺寸、重量:测量钢筋重量偏差,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尺寸逐支测量。
2)物理性能:
任选两根钢筋上切取,拉伸、冷弯各切取两个试样;
在切取试样时,应将端头的500mm去掉后再切取。
(三)冷轧带肋钢筋
1.组批规则
冷轧带肋钢筋每批以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品种、同一尺寸、同一交货状态,不超过60吨为一批。
2、取样方法:
1)冷轧带肋钢筋的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应逐盘检验,从每盘任一端截去500mm以后,取两个试样,拉伸试样长500mm,冷弯试样长400mm。
2)尺寸、重量:测量钢筋重量偏差,试样应从不同根钢筋上截取,数量不少于5支,每支试样长度不小于500mm,尺寸逐支测量。
3)、逐盘或逐捆做1个拉伸试样,牌号CRB550每批做2个弯曲试验,牌号CRB650及其以上每批做2个反复弯曲试验。
❼ 钢筋原材的取样方法
1、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热轧光圆钢筋、余热处理钢筋、低碳钢热轧圆盘专条:
同一厂别、同属一炉罐号、同一规格、同一交货状态,每60吨为一验收批,不足60吨也按一批计。每个验收批取一组试件(拉抻2个、弯曲2个)
2、冷轧带肋钢筋:
60T一批,每批取拉抻1个(逐盘)、弯曲2个(每批)、松弛试件1个(定期)
3、冷轧扭钢筋:
10吨一批,弯曲1个,拉抻2个,重量、节距、厚度各3个。
长度满足试验机具要求即可,可询问试验室。
如果你需要预应力的,写在补充问题里,我继续作答。
❽ 钢筋如何取样
钢筋原材料:同一牌号、炉号、规格的每60吨一批。
为贯彻苏专建质监函〔2011〕28号关于贯彻执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属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局部修订条文的通知的要求,我中心将于201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GB50204-2002(2011年版)规范,规范要求:
1、对所有规格的钢筋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测;
2、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应对其纵向受力钢筋进行最大力下总伸长率的检测。
请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在钢筋见证抽样委托时提供:40cm/2根(拉伸)、35cm/2根(弯曲)、50cm~1m/5根(重量、伸长率)(共9根)样品
望对你有帮助
❾ 钢筋原材料送检各种规格取样有什么规定
同一编来号、同一炉号、同一源规格、同一交货状态、不超过60T一组。去掉端头子500mm后,随机抽取。
一般规定是:钢筋拉伸试验长度为450-500,弯曲长度350-400。
因为每个单位的试验用机型不太一样,可能会有所不同。
另外提醒一下,现在新规范出来后,要加做重量、延伸率检测,另外送五根500-1000长。共九根。我们这里是规定的,具体情况可以咨询当地的检测单位。
❿ 钢筋原材如何取样
一组三根,长3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