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钢筋绑扎 > 平法梁标注的钢筋如何计算

平法梁标注的钢筋如何计算

发布时间:2025-08-17 03:02:54

『壹』 怎么计算钢筋用量和重量

怎么计算钢筋用量和重量
钢筋重量的计算方法为:直径(mm)*直径(mm)*0.00617*钢筋长度(m)=钢筋重量(kg),W=(1/4)0.78πD^2(D为钢筋直径厘米结果是公斤/米 ),钢筋的公称直径为8-50毫米,推荐采用的直径为8、12、16、20、25、32、40毫米。钢筋的用量还是要结合相应的尺寸来进行计算的,比方说施工的面积是一平方米,那大家可以计算一下钢筋的根数,这个就是拿1÷0.2+1,那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是6。
钢筋需要双向铺设,那这个就需要使用12根,但如果是双层使用,那总共计算出来就需要使用24根。
(1)平法梁标注的钢筋如何计算扩展阅读:注意事项:1、每班作业前,必须检查卷扬机钢丝绳、滑轮、拉钩、地锚、电气设备、照明设施等,地锚及防护装置应齐全牢靠,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2、操作人员应经过培训,了解机械设备的构造、性能和用途,掌握有关使用、维修、修养的安全技术知识。并应按照清洁、调整、坚固、防腐、润滑的要求,维修保养机械。3、电动机械运行中停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收工前应按顺序停机,离开现场前必须切断电源,锁好闸箱,清理作业场所。电路故障应由专业电工排除,严禁非电工接、拆、修电器设备。4、电动机械的电闸箱必须按照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并应灵敏有效。
钢筋算量怎么算
钢筋算量方法(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7、吊筋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800mm 夹角=45°(1)平法梁标注的钢筋如何计算扩展阅读:中间跨钢筋的计算:1、中间支座负筋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如何计算钢筋用量 看看这些公式
1、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其基本公式为:W(重量,kg)=F(断面积m2)×L(长度,m)×ρ(密度,g/cm3)×1000。
2、钢的密度为:7.85g/cm3,螺纹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W=0.00617×d2(kg/m)d=断面直径mm,如断面直径为12mm的螺纹钢,每米重量=0.00617×144=0.888kg。

『贰』 平法计算计算钢筋工程量

一、钢筋算法

用的比较多的平法算钢筋量

钢筋的净用量=∑Li×gi(kg)

钢筋长度计算的通用计算公式:(按折线长度计算)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长度-两端的保护层厚度+弯钩长度增加值+弯起长度增加值+搭接增加长度+锚固增加长度

A、钢筋的锚固、搭接与钢筋的类别和砼强度等级有关。

B、钢筋的弯钩:Ⅰ级钢筋应带180°的弯钩,每个弯钩的增加值为6.25d。Ⅱ级钢筋带90°的弯钩,按弯折长度计算。

C、钢筋的弯起增加值与弯起角度有关:一般弯起角度为45°;当梁较高时,可取60°;当梁较低量时,可取30°。

如果你还有不明白,或者不会计算,建议找人代算,有代算公司,也有代算私人,你也可以去平台委托,费用不等。

二、方法

1、你可以搜索下小蚂蚁算量,能做工程量计算、预算,高质、高效

2、你可以在网上搜下预算造价单位,有一些单位做的比较好

3、你可以去第三方平台委托别人做,平台上注意防骗,你可以找单位、也可以找个人来做。

三、建议

1、如果你只是计算工程量的话,选择算量公司划算

2、如果你是要造价,想省钱,可以现在找专业的算量公司计算工程量,然后再让人去套价,这样价格要低很多(上述的第二点最划算)。

3、钢筋算量时需要注意按照图纸来计算,都是工程算量时需要注意的。

『叁』 梁平法识图图4.2.1 2-2剖面图的上部钢筋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2-2剖面上部的6根25来自于原位标注——6根25 4/2。
看到到3-3剖面上部的6根25了吧,也来自于原位标注(6根25 4/2)——我想这你是已经理解的;
其实3-3剖面处的上部原位标注的 6根25 4/2 不仅仅用于3-3剖面,同时还用于2-2剖面,因为这个地方是属于中间支座(柱两边有梁);
若靠近中间支座处有原位标注的,不论这个标注在哪一边,都是指两边都有的。
若中间支座两边的跨度不一样,梁上部非通长纵筋的两边伸出的长度相等,且按较大跨的净跨值度计算伸出长度。
新年愉悦!

『肆』 梁钢筋怎么算

第一章梁

第一节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
三、尾跨钢筋计算
类似首跨钢筋计算
四、悬臂跨钢筋计算
1、主筋
软件配合03G101-1,在软件中主要有六种形式的悬臂钢筋,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们以2#、5#及6#钢筋为例进行分析:
2#钢筋—悬臂上通筋=(通跨)净跨长+梁高+次梁宽度+钢筋距次梁内侧50mm起弯-4个保护层+钢筋的斜段长+下层钢筋锚固入梁内+支座锚固值
5#钢筋—上部下排钢筋=Ln/4+支座宽+0.75L
6#钢筋—下部钢筋=Ln--保护层+15d
2、箍筋
(1)、如果悬臂跨的截面为变截面,这时我们要同时输入其端部截面尺寸与根部梁高,这主要会影响悬臂梁截面的箍筋的长度计算,上部钢筋存在斜长的时候,斜段的高度及下部钢筋的长度;如果没有发生变截面的情况,我们只需在“截面”输入其端部尺寸即可。
(2)、悬臂梁的箍筋根数计算时应不减去次梁的宽度;根据修定版03G101-1的66页。
第二节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 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 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 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第二章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
需要计算的工程量

『伍』 钢筋的计算公式麻烦告诉下啊谢谢了

理的的钢筋下料及算量,发上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不完善的和有错误的请大家补充
平法制图的钢筋工程下料及算量:

一、梁(不完整,待以后补充完整):
1. 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 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 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 。 hb——梁高
4. 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 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 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
2) 支座负筋;
3) 分布筋;
4)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
5) 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 受力筋:
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 {b/2、5d}+右支座max {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
面筋长度L=净长+2 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
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
2)按轴线长度计算;
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 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
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三、基础梁钢筋:
一)主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颠倒了。

a=1.2la+hb+0.5hc
hb——基础主梁截面高度;
hc——延基础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宽度;
第一排,第二排均lo/3,多于两排钢筋时设计要注明尺寸,l1、l2取较大值。

二)箍筋: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
1) 大箍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预算)
2) 小箍的钢筋长度计算方法:
其一:

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预算)

其二:

L(钢筋长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预算)

其三:

L(钢筋长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预算)
说明:1. 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
B——梁宽; H——梁高。

2.箍筋弯钩(135度):抗震取11.9d,非抗震取6.9d(一级钢筋)
弯钩长度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
(1.25+0.5) d×135×(π/180)-(1.25+1)d+平直段长度(抗震取10d或75mm的较大值,非抗震取5d)
≈1.9d+平直段长度(即11.9d或6.9d)
3.弯折调整值(90度)的计算公式(弯弧半径r取1.25d):
(1.25+0.5)d×90×(π/180)-(1.25+0.5)d×2≈-0.75d
4.板构件135度弯钩取6.9d(全部按非抗震),底板梁箍筋弯钩取11.9d但箍筋无加密要求(底板的其余钢筋均按非抗震要求设计)。
5.板筋先铺短向筋,后铺长向筋。

四、集水坑:(略)

五、柱:
一)概念: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分:
角柱、边柱、中柱
柱中的钢筋按位置分:
1、 底层钢筋
2、 中层钢筋
3、 顶层钢筋:
(1)向梁筋
(2)向边筋
(3)远梁筋
注:向梁筋:就近弯向梁的一侧的筋;
向近筋:弯向远离的对边那一侧;
远梁筋:弯向远离的那一侧梁的筋。
二)计算:
1.柱截面中的钢筋数=2×(i+j)-4
i——横排纵向受力钢筋根数
j——竖排纵向受力钢筋根数
2.基础层: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弯折长度a
柱、墙插筋锚固竖向长度与弯钩长度对照表:
锚固竖向长度 弯钩长度a
≥0.5laE(≥0.5la) 12d且≥150
≥0.6laE(≥0.6la) 10d且≥150
≥0.7laE(≥0.7la) 8d且≥150
≥0.8laE(≥0.8la) 6d且≥150

基础及首层柱筋长度(含首层和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首层)的钢筋长度+弯折长度a+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伸入上层钢筋长度值见(03G101-1)P42】
3.中间层:
1)柱纵筋:
纵筋长度L=层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层伸出楼面的高度+搭接长度(如果是机械连接或焊接就不用加搭接长度,只加焊接缩损长度调整值)
2)箍筋:
箍筋下料长度L=(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
箍筋计算长度L=(2H+2B)-8bhc+8d+2×11.9d
说明: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
B——柱截面宽;H——柱截面高。
★注意:此时的弯折调整值多为负值
大箍套小箍的小箍下料、计算长度同梁小箍计算。
箍筋根数=(加密区范围长度/加密间距)+(非加密区范围长度/非加密间距)+1
3)柱加密区的一般规定:
○1首层柱箍筋加密区有三个(这里所说的首层是指基础上的第一层,不一定是±0.000起算的第一层,也可以是地下室):
a. 下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
b. 上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c,Hn/6};
c. 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注:如果该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需加密(下同)。
○2首层以上柱箍筋加密区:
a. 上部箍筋加密区长度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c,Hn/6};
b. 梁节点范围内加密;
c. 下部同上部加密区。
注:如果该柱纵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需加密(下同)。
Hc——柱长边尺寸;Hn——柱的净高度。
4.顶层柱:
顶层柱分角柱、边柱、中间柱(中柱)。
1) 角柱:
纵向钢筋长度=层净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钢筋高度+顶层钢筋锚固长度(顶层柱外侧纵筋锚固长度取值见下说明,焊接或机械连接时)
纵向钢筋长度=层净高-本层伸出地面的钢筋高度+顶层钢筋锚固长度+绑扎搭接长度(顶层柱外侧纵筋锚固长度取值见下说明,绑扎,通常情况下预算采用,如机械连接或焊接,根据双方协议另行计算焊接或机械连接费用时,不计搭接长度)
★说明:
○1内测钢筋锚固长度:
a. 直锚:梁高-保护层≥laE(la)时:梁高-保护层;
b. 弯锚:梁高-保护层<laE(la)时:梁高-保护层+12d 。
○2外侧钢筋锚固长度:
a. 柱顶第一层:
a):≥1.5laE(与梁上部纵筋搭接);
b):≥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弯入柱内侧) 。
b.柱顶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 .
注意: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 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详图及其它说明见(03G101-1) P37(抗震)或P43(非抗震)
2) 边柱:
(同角柱)

3) 中柱:
纵筋l=柱净高Hn-本层伸出地面高度+顶层锚固长度(如果是搭接的应+搭接长度)
锚固长度取值:
○1直锚(梁高-保护层≥laE时):梁高-保护层;
○2弯锚(梁高-保护层<laE时):梁高-保护层+12d .
注意事项:
○1上柱比下柱多了出钢筋时,多出的钢筋应下插到下层的柱中1.2LaE。(含梁)
○2当上柱筋较下柱筋大时,上柱筋应伸入到下柱的搭接区内搭接
○3当上柱筋较下柱筋小时,下柱筋应伸入到上柱的搭接区内搭接。
注○2条中将下端的连接位置上移至柱上端(见03G101—1 P42)
○4下柱比上柱多出的钢筋应延伸至上层的柱中1.2LaE(含梁)
(以上详见03G101—1 P42图1、图3及附注)

六、 墙:
一)墙的分类:
1 按结构分类:框架剪力墙、框支剪力墙、纯剪力墙。
2 按部位分类:基础墙、中间层墙、顶层墙。
3 按空间类型分类:墙身、暗柱、暗梁(墙顶设置)、连梁(洞口部位设置)
4 按洞口:有洞墙、无洞墙。
二)钢筋种类:
1 墙身:水平钢筋、竖向钢筋、拉筋。
2 墙柱:纵筋、箍筋、拉筋。
3 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拉筋。
4 洞口加强筋、梯形筋(措施筋)(03G101—1p53)
【梯形筋(措施筋)一般情况下,每间隔1~1.2米设一道(也可只在墙顶设置一道)】。
◆ 端柱:在剪力墙中,如果在墙的尽端厚度加宽、添加纵筋、加设箍筋,即为端柱(03G101—1 P47)(三种)
三)计算:
1.墙身:
(一)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测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
b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 LaE;
内测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15d)。
墙身水平钢筋构造图
c 水平筋根数(每排)=(层高-扣减值)/间距+1(注: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测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或直锚)。
b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 LaE;
内测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或直锚)。
以上相关详细资料和附图详见(03G101-1) P47
★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筋时,其中间排水平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钢筋的锚固构造。
4) 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弯折15d 。

5)水平钢筋的根数:
n=(层高-扣减值)/布筋间距+1(首层以上)
n=(层高-扣减值)/布筋间距+1+基础内的水平布筋(首层,基础内布筋间距≤500且不少于两排水平布筋与拉筋)

墙身插筋及水平分布筋构造节点图

(二)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竖向钢筋的长度L=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竖向钢筋长度L=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竖向钢筋的长度L=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laE或la,详03G101-1 P48)
4)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钢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弯折15d;
5)墙身竖向钢筋根数
n=墙净长/布筋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三)墙身拉筋:
1)长度L=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2×(11.9+2)d】;
2)根数n=(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AL、LL中的拉筋根数)。
说明:
○1墙净面积:是指扣除了暗柱、端柱、暗梁、连梁和门洞口后的面积, 即(墙总面积-门洞口总面积-暗柱、端柱面积-暗梁、连梁面积);
○2拉筋布置面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2.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伸入上层之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柱、中柱和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纵筋锚固长度也与框架柱相同。(其余规定详见03G101—1 P48)
(二)箍筋按设计要求。
3.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max{2×laE,≥2×600}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
n=[(laE-0.1)÷0.15+1]×2+[(洞口宽-0.05×2) ÷间距+1]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
n=(洞口宽-0.05×2) ÷间距+1
(图示详见03G101—1 P51)
注意:顶层连梁和中间层连梁的箍筋布置范围不一样。
3) 拉筋(详见03G101—1 P51注)
(二)暗梁:
1)主筋长度L=间梁净长+锚固;
2)箍筋布置到暗柱边50mm;
3)拉筋间距为箍筋的2倍。

『陆』 梁钢筋怎么算

你是算重力
还是算设计配筋?
重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LaE时,必须弯锚,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阅读全文

与平法梁标注的钢筋如何计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模具厂行业怎么样 浏览:896
100x80的铝合金方管四川地区 浏览:737
钢铁侠是用什么飞行的 浏览:166
钢材的屈服强度与什么有关 浏览:940
用旧了的不锈钢锅发黑怎么办 浏览:850
异形圈梁钢筋怎么算 浏览:925
广联达怎么进行钢筋算量 浏览:814
发动机的齿轮是用什么钢板 浏览:902
切钢筋怎么套价 浏览:479
焊缝的设计强度为什么很低 浏览:712
钢管架子租多少钱一米 浏览:246
左手臂弯钢板多少钱 浏览:642
彩钢板820型墙板悬挑多少 浏览:124
浙江做铝合金不锈钢工资多少 浏览:321
泰兴模具电镀哪里专业 浏览:795
铝合金储水罐怎么防满 浏览:105
10米方管屋架图 浏览:813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第七章全部 浏览:473
钢材17cr是什么意思 浏览:105
滨州市钢材市场在哪里 浏览: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