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钢筋绑扎 > 中国什么时候兴起钢筋加工

中国什么时候兴起钢筋加工

发布时间:2021-02-02 15:31:08

① 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兴起背景和发展艰难的原因

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制枪炮、造战舰,大量输入西方国家生产的钢铁。1867年进口钢11万担(约8250吨),1885年达120万担(约9万吨),1891年增加到173万担(约13万吨),进口钢逐渐占据了中国的市场,使传统的冶铁业难以维持生产。19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官办工业从军事工业扩展到民用工业。由于钢铁消费量的增加,近代矿冶工业的兴起就成为时代的需要。
1871年,福州船政局所属铁厂首先采用新的钢铁加工技术:安装吊车,铸造大型汽缸;购置3吨汽锤,锻造大车轴;建立拉铁(轧钢)厂,轧制15毫米以下的造船钢板和6~120毫米圆钢、方铁。1886年,贵州巡抚潘霨创办青溪铁厂,先用土炉,后从英国订购熟铁炉18座、1吨贝塞麦炉2座、轧板机1架、轧条机13架,1888年安装完毕。终因清廷腐败,缺乏资金、铁矿石和煤,又不善于经营,无人精通技术,而于1893年停办。这是兴办近代钢铁厂的一次尝试。1890年,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总局”或“江南制造局”)建成中国第一座3吨炼钢平炉,后又建成了一座15吨炼钢平炉(图1)。同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湖北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这是中国也是远东第一座近代钢铁联合企业,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除汉冶萍有较大发展外,本溪、鞍山、上海、阳泉和石景山等地的钢铁工厂也先后起步。
1915年“本溪湖煤铁股份公司”开工生产,至1917年有300立方米高炉2座,后又增加小高炉(每炉日产铁20吨左右)2座,冶炼优质生铁。1916年中日在鞍山合办”振兴铁矿无限公司”。1918年正式开办“鞍山制铁所”,有515立方米高炉2座,后又建炼焦炉4座和693立方米高炉1座。1917年山西阳泉建立保晋铁厂,有日产20吨生铁的小高炉1座。1918年上海和兴化铁厂(今上海第三钢铁厂前身),先后建立10吨和25吨小高炉共2座,10吨平炉2座和轧钢机一套。扬子机器公司在武汉谌家矶建立日产铁约100吨的高炉1座。1919年龙烟铁矿筹建石景山铁厂,1920年一号高炉开工建设。以上钢铁企业建立后,1920年全国铁产量达43万吨,钢产量6.8万吨。1923年东北兵工厂建电炉1座,这是中国早期的炼钢电炉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1937年“七七”事变后,又侵占了华北、华中、华东等广大地区。他们对这些地区的矿产资源,大肆掠夺。1931年开始经营庙儿沟铁矿,建200吨、180吨高炉各 1座,炼铁能力达到年产13万吨。1933年,日本在鞍山成立昭和制钢所,1935年它新建的第一炼钢厂(有100吨平炉4座)出钢,1937年又添建150吨平炉 2座,此外,昭和制钢所的第二选矿厂、第一轧钢厂、大型轧钢厂、小型轧钢厂、薄板厂和4号高炉等也陆续投产,1937年产量为生铁70万吨、钢50万吨、钢材28.5万吨。在鞍山地区,除昭和制钢所外,还有中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铸管厂、钢管厂、钢丝厂、镀锌厂、耐火材料厂、机械厂、中板厂等,也是日本帝国主义控制的。1937年,北京、天津、唐山、阳泉等地也新建或改建了钢铁厂。
民国以后,面对汉冶萍“竭蹶复竭蹶,失败复失败”的经营局面,出现了一批对汉冶萍失败原因进行理性思考的文章,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见解。 多数研究者将汉冶萍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和国内局势动荡。曾述启在1914年的调查报告中将汉冶萍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地势失败(指铁厂选址汉阳,距矿地太远、交通不便、运费高昂)、用人失败、经营失败、组织失败、际遇失败”[35]。《汉冶萍公司纪略》认为汉冶萍公司无良好结果的原因在于“(一)办理不得其法;(二)弊端甚大,厂矿人员无不舞弊者,董事无论矣;(三)前期铁价低廉,且受日本牵制,今涨价所加有限。”[36]吴景超则认为汉冶萍失败的原因在于“计划不周、用人不当、管理不善、环境不良”。[37]显然,三者都将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公司主观方面。对客观原因的分析如“际遇失败”、“环境不良”主要指“内乱时时发生”的国内社会秩序以及当时各级执政当局“补助是少有的,而诛求却无厌”。所论有一定根据也有一定道理,但其偏颇之处也显而易见。 作为公司高层经营管理者的李维格对此问题见解独到,他强调国家主权与行业标准对汉冶萍的负面影响。他认为任何国家的钢铁工业,都经历了艰难起步到逐渐发展的过程,汉冶萍早期的经营失误并不可怕,资金、人才的缺乏也不足为惧,真正阻碍汉冶萍发展的原因是没有国家的关税保护和行业生产标准,“汉厂十数年来,坐此两大原因,日在艰难困苦之中”。

② 中国什么时候有铁

中国开始使用铁器的年代目前尚无定论。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并已占居主要地位,楚、燕等地区的军队,装备基本上也以铁制武器为主。战国时期的铁器还经由朝鲜传入日本。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 根据早期铁器的金相检验,中国的块炼铁和生铁可能是同时产生的。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是战国冶铁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此时早期的块炼铁已提高到块炼渗碳钢,白口生铁已发展为展性铸铁。至迟到西汉中叶,灰口铁、铸铁脱碳钢兴起,随后又出现生铁炒钢(包括熟铁)的新工艺。东汉时期,炒钢、百炼钢继续发展,到南北朝时杂炼生鍒的灌钢工艺问世。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冶炼技术体系已基本建立。 在人工炼铁以前,世界上许多文化发达较早的民族,都有过偶尔利用陨铁制器的历史。在古埃及前王朝墓中,发现过陨铁管状小珠;第11王朝墓中,曾出土装以银柄的陨铁制护身符。在两河流域乌尔王墓也出土有陨铁碎片。美洲几个古文化中心都使用过陨铁制的箭头、小刀和工具。中国商代台西遗址和刘家河商墓中,也发现过刃部用陨铁锻制的铜钺。但陨铁是天体陨落的流星铁,与人工炼铁的性质根本不同。陨铁制器与人工炼铁的发明没有必然的联系。 铁器(Iron Implements)以铁矿石冶炼加工制成的器物。铁器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产生了划时代的进步。在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炼铁的是居住在小亚细亚的赫梯人,年代约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前1300~前1100年,冶铁术传入两河流域和古埃及,欧洲的部分地区于前1000年左右也进入铁器时代。但当时冶炼的都是块炼铁,一直到中世纪末(1400年左右)欧洲发明水力鼓风炉以后,才出现冶炼生铁。 齐国是最早发明冶铁术的国家和地区。《国语·齐语》载:“美金(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鉏夷斤*、试诸壤土”;《管子·轻重乙》曰“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鎒、一椎、一铚、然后成为农。一车必有一斤、一锯、一釭、一钻、一凿、一銶、一轲然后成为车。一女必有一刀、一锥、一箴、一鉥然后成为女”。据研究我国的冶铁术发明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冶铁术发明后,对生产力的提高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②。据《管子》载早在春秋管桓时期,齐国“断山木,鼓山铁”就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故而齐国发明冶铁术当在春秋中叶。齐地铁矿资源丰富,《管子·地数篇》载:齐地“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山”;齐故城勘探发现六处冶铁遗址,其中两处面积达40万平方米。汉代全国设铁官49处,山东就设12处,多在齐地,其中一处就设在临淄。正因齐国较早地发明了冶铁术,铁工具广泛用于农作,才有可能使齐地多盐舃荒芜之地变成膏腴之田。 考古所见,齐地发现铁器主要有四批: ①临淄商王墓地三座墓中出土铁器103件,其中二号墓出土数量最多;器类以生活用具为主,兵器次之;此为齐地出土铁器之大宗者。其中剑1、杆形器40、削4、针50、锄1、夯1、锸4(图七十七) 。 ②临淄郎家大墓出土铁器16件,发掘者认为是盗掘工具,该墓的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墓早年被多次盗掘,由铁器形状考知,当属战国无疑。其中有镢9件、斧5件、锄1件、凿1件(图七十九)。 ③1985年4月临淄孙娄乡孙家营村在齐鲁乙烯排污工程施工中,出土铁器7件,鉴定为战国时期。其中犁铧2件,铁锄3件,铁镢1件、铁斧1件。另在临淄还出土铁权1件(图七十九)。 ④临淄窝托齐王墓1978年发掘了五个陪葬坑,出土了铁器约401件;其中铠甲3领,殳2件、戟141件、矛6件、铍20件、杆形器约180件、镢1件、臿1件、锄1件、削3件、暖炉1件、輨8件、釭8件,车垫4件、车饰19件、马衔2件、车上构件销3件、环2件、残铁器4件 。谢谢观看,

③ 我国近年来钢结构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是从哪年开始的,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虽然早期在铁结构方面有卓越的成就,但由于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束缚,科学不发达,因此,长期停留于铁制建筑物的水平。直到19世纪末,我国才开始采用现代化钢结构。新中国成立后,钢结构的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在设计、制造和安装等技术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掌握了各种复杂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在全国各地已经建造了许多规模巨大而且结构复杂的钢结构厂房、大跨度钢结构民用建筑及铁路桥梁等,我国的人民大会堂钢屋架,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体育馆的钢网架,陕西秦始皇兵马佣陈列馆的三铰钢拱架和北京的鸟巢等。轻钢结构的楼面由冷弯薄壁型钢架或组合梁、楼面OSB结构板,支撑、连接件等组成。所用的材料是定向刨花板,水泥纤维板,以及胶合板。在这些轻质楼面上每平方米可承受316~365公斤的荷载。进入2000年以后,我国国民经济显著增长,国力明显增强,钢产量成为世界大国,在建筑中提出了要“积极、合理地用钢”,从此甩掉了“限制用钢”的束缚,钢结构建筑在经济发达地区逐渐增多。特别是2008年前后,在奥运会的推动下,出现了钢结构建筑热潮,强劲的市场需求,推动钢结构建筑迅猛发展,建成了一大批钢结构场馆、机场、车站和高层建筑,其中,有的钢结构建筑在制作安装技术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如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等建筑。

奥运会后,钢结构建筑得到普及和持续发展,钢结构广泛应用到建筑、铁路、桥梁和住宅等方面,各种规模的钢结构企业数以万计,世界先进的钢结构加工设备基本齐全,如多头多维钻床、钢管多维相贯线切割机、波纹板自动焊接机床等。还有我们自行研制开发的弯扭构件加工设备和方法,数百家钢结构企业的加工制作水平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如钢结构制作特级和一级企业。近几年,钢产量每年多达6亿多吨,钢材品种完全能满足建筑需要。钢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材料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以及各种专业规范和企业工法基本齐全。

④ 中国桥梁什么时候使用钢筋

在中国,混凝土梁桥出现在20 世纪二十年代。
钢筋混凝土梁桥同时具备混凝土抗压和钢筋抗拉的综合优势,混凝土比天然材料更易于成型,在同等条件下,混凝土中的钢筋用量远远低于钢桥的用钢量,造价和维护费用也低于钢桥,因此很快成为现代桥梁的首选材料。
在实践中,钢筋混凝土梁的局限性逐渐显露。首先跨径不能过大,一般在跨径20 米时,即会出现裂缝,并随运营而逐渐发展;其次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发生开裂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钢筋锈蚀,耐久性降低,影响使用寿命。随着高强钢材与高强混凝土的研制成功。
国外在20 世纪三四十年代,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付诸实用。所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即预先用高强钢材对混凝土梁施加预应力,以此提高混凝土抗拉能力,有效地控制裂缝,减小梁的截面和自重,并可增大跨径。
中国在20 世纪六十年代初,修建了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是混凝土桥梁建筑技术的一个质的飞跃,从材料上保证了混凝土梁桥的更大适用性。对于混凝土桥梁来说,材料的经济性明显优于钢桥,但在钢筋混凝土桥梁出现的初期,施工方法一般采用搭满堂支架现浇,只有少数采用预制吊装,工厂化生产能力远不如钢桥,施工方法复杂,周期较长。
20 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引进了国外五十年代开始采用的无支架施工的平衡悬臂施工法,于1964 年建成了主跨50 米的窄轨铁路桥― 河南省五陵桥,几乎同时,又建成了江苏省盐城的明河大桥,这是一座主跨30 米的公路桥。平衡悬臂施工法的采用,为混凝土梁桥用于大跨径以致特大跨径,开创了新的局面,确保了梁桥作为最常用、最经济的桥型,而居于各类桥梁的首位。

⑤ 建筑用钢材分哪几种

品种有型钢、钢管和钢筋。型钢中有角钢、工字钢和槽钢。

钢筋混凝土回结构用钢筋,按加工方法可分为:答热轧钢筋、热处理钢筋、冷拉钢筋、冷拔低碳钢丝和钢绞线管;按表面形状可分为光面钢筋和螺纹;按钢材品种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和合金钢等。我国钢筋按强度可分为I、Ⅱ、Ⅲ、Ⅳ、V 五类级别。

建筑钢材通常可分为钢结构用钢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筋。钢结构用钢主要有普通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

(5)中国什么时候兴起钢筋加工扩展阅读

钢的牌号简称钢号,是对每一种具体钢产品所取的名称,是人们了解钢的一种共同语言。我国的钢号表示方法,根据国家标准《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GB221-79)中规定,采用汉语拼音字母、化学元素符号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方法表示。

1、钢号中化学元素采用国际化学符号表示,例如Si,Mn,Cr……等。混合稀土元素用“RE”(或“Xt”)表示。

2、产品名称、用途、冶炼和浇注方法等,一般采用汉语拼音的缩写字母表示,见表。

3、钢中主要化学元素含量(%)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⑥ 钢起源于什么时候

西周时期
我国冶铁术大约发明于西周时期,比欧洲晚,可是它一经发明,不久就出现了生铁,后来者居上,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并使用生铁的国家。

1964年,江苏六合程桥镇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铁块,经鉴定是白口生铁。这是到现在为止我国出土并且经过科学分析的最早生铁实物。战国中晚期,铁器在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出土的战国铁质生产工具大约十六种左右,其中多数是生铁和它的柔化处理件,块炼铁处于辅助地位。这表明这时我国生铁生产已经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我国生铁技术发明比较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以为在技术上至少应包括以下几点:一是我国冶铜术中很早就使用了比较强的鼓风装置。二是很早就对冶炼用的原料进行了比较好的选择和处理。三是很早就发明了比较高大的冶炼竖炉。一般认为,我国生铁技术的发明和发展同青铜技术有密切的关系。

说起冶金,学过化学的人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冶金就是冶炼金属,古代的冶金是用焙烧、熔炼的方法,把矿石中的金属提取出来。例如,炼铁就是将含铁的矿石(铁矿石)和木炭或焦炭混合,在高温下使氧化铁还原成铁。很明显,冶金实质上是一种化学反应。古人虽然不太了解这种变化的实质,但他们在实践中已经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他们在冶金过程中实际上是在进行化学反应的操作。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代从事冶金的人是化学工艺家,或者说是化学手艺人,而冶金本身则是原始的化学工艺。

冶金人的武器是什么呢?我们已经知道,冶金需要高温,这就需要有能够达到很高温度的冶金炉,而要获得高温,非有鼓风设备不可。这就是说,冶金人的主要武器是冶金鼓风炉。

以我国来说,在公元前6世纪,就有了冶铁术的记载,到汉代冶铁术已有很大发展。熔化铁需要高温,由此推测,当时可能已经有了冶铁鼓风炉。鼓风炉,重要的是鼓风设备。最初的鼓风设备是个特制的大皮橐,用力压皮橐,空气从中压出,通过竹管吹到炼铁炉中。

由于炼铁炉需要不断吹进大量空气,而人力鼓风太费力了。大约在公元初年,南阳太守杜诗,实地总结了炼铁工人的经验,发明了“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风设备。后世的许多总结农业生产经验的农书,都讲到“水排”。水排的原理,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水流推动一个装有叶板的大轮子,把水力转变为机械转动,这个大轮子转动通过一系列机械装置带动上面的轮子转动,进而推动鼓风设备鼓风。我国著名农学家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一书中,有“水排”的图形,见下图所示:

皮橐是一种很原始的鼓风设备。随着实践的发展,鼓风设备不断进步,从皮橐发展为“木扇”,这种“木扇”已经是简单的风箱了,它通过木制的箱盖板的开闭鼓风(见上图)。用木制设备比用皮,材料比较容易得到。进一步发展,便是风箱了。风箱发明的年代已不能确切知道。1637年,在宋应星的名著《天工开物》一书中,已经画出了风箱图,从图中所见,这种风箱已经和现代手工业工人用的手风箱的形式一样了。详见下图。

图中表示:风箱与冶金炉相接,风箱向炉内鼓风,提高温度,熔化的金属流入土槽中。

风箱的制造原理很简单(见下图):做一个长方形木箱,箱内装一个可以推拉的大活塞,拉手露在箱外便于推拉;箱的两端有通风口,各装上一个只能向内开闭的活门,(图中2、3),在箱的下部或侧部装一个通气管,通气管的侧面有一个吹风口,通气管两端各有只能向下或向上开闭的活门(图中4、5)。活塞向前推,活塞后面空气变得稀薄,箱外空气推开活门2进入箱内,与此同时,活塞前的空气被压缩,推开活门4进入通气管由吹风口吹出。活塞向后拉,空气压开活门3进入箱内,箱内空气推开活门5进入通气管由吹风口吹出。总之,活塞一推一拉,箱内空气均能压送出去。用风箱鼓风,使冶金炉内空气量加大,也就是送氧气量加大,可以使火越烧越旺。

单有炉子还不行,有了炉子还得有燃料。炉子只是一种能量转化装置,例如,烧煤的炉子,是通过煤的燃烧提供热能的,炉子本身仅仅是供作煤燃烧的设备。这就是说,煤炉的能量来源是煤,而不是炉子,如果没有煤只有炉子,是不能取暖也不能烧水做饭的。居家过日子的人都知道,买了炉子还要买煤,就是这个道理。煤是燃料,也叫能源,能源(或说燃料)是能够产生能量的资源,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炼铁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炼铁,起初使用木炭,后来发现了煤(称为石炭),逐步用煤炭代替了木炭。西汉时,有的书中已有了开采煤炭和利用煤炭炼铁的正式记载。这说明,煤炭也是冶金人的重要武器之一。

⑦ 中国在历史上什么时候进入铁器时代

中国在公元前6世纪已出现了生铁制品,而西藏高原地区的冶铁技术亦是由中原传专入属.考古发现最早的铁器属于春秋时代,其中多数发现于湖南省长沙地区.战国中期以后,出土的铁器遍及当时的七国地区,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农业、手工业部门中并已占居主要地位,楚、燕等地区的军队,装备基本上也以铁制武器为主.西汉时期,应用铁器的地域更为辽阔,器类、数量显著增加,质量又有提高.东汉时期铁器最终取代了青铜器.根据早期铁器的金相检验,中国的块炼铁和生铁可能是同时产生的.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是战国冶铁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此时早期的块炼铁已提高到块炼渗碳钢,白口生铁已发展为展性铸铁.至迟到西汉中叶,灰口铁、铸铁脱碳钢兴起,随后又出现生铁炒钢(包括熟铁)的新工艺.东汉时期,炒钢、百炼钢继续发展,到南北朝时杂炼生鍒的灌钢工艺问世.至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冶炼技术体系已基本建立.
从此以后的历史上中国的工业就没任何进步,一直到清朝都还在使用生铁,不像西方用的是熟铁.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⑧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房在中国开始于什么时候

我国的钢筋混凝来土结构自发展比较曲折,解放前几乎是空白,60年代边学习苏联的经验边完善提高,70年代自己动手搞科研,编规范;80年代规范的设计水准正力争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近30年来,我国在钢筋混凝土基本理论与计算方法、可靠度与荷载分析、单层与多层厂房结构、高层建筑结构、大板与升板结构、大跨度结构、结构抗震、工业化建筑体系、电子技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和测试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为修订和制定有关规范和规程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科学依据。

⑨ 钢筋从什么时候引入中国的

52年的时候国家颁布螺纹钢标准的。

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专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属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 钢筋混凝土用钢筋是指钢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条或盘条状钢材,其外形分为光圆钢筋和变形钢筋两种,交货状态为直条和盘圆两种。
光圆钢筋实际上就是普通低碳钢的小圆钢和盘圆。变形钢筋是表面带肋的钢筋,通常带有2道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横肋的外形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3种。用公称直径的毫米数表示。变形钢筋的公称直径相当于横截面相等的光圆钢筋的公称直径。钢筋的公称直径为8-50毫米,推荐采用的直径为8、12、16、20、25、32、40毫米。钢种:20MnSi、20MnV、25MnSi、BS20MnSi。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钢筋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特别是大型、重型、轻型薄壁和高层建筑结构。

⑩ 钢筋时什么时候进场的

在支模时,就开始进钢筋了,进来后,要进行取样送检工作,复检报告出来后,才能开始加工制作钢筋的。模板验收好后,就要上钢筋绑扎了啊。

阅读全文

与中国什么时候兴起钢筋加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胳膊肱骨钢板取出来要多少钱 浏览:625
平房钢构怎么盖 浏览:88
钢管支撑怎么计算 浏览:310
海岛奇兵怎么打钢铁资源岛 浏览:20
无缝管50是dn多少 浏览:540
厨房铝合金门缝隙怎么调整 浏览:990
不锈钢焊接如何防火 浏览:78
为什么一个模具要20万 浏览:806
不锈钢管有沙眼漏水怎么补 浏览:677
加工304钢材用什么车刀 浏览:304
12米水罐不锈钢的哪里有 浏览:474
锌合金导不导电怎么办 浏览:454
承钢钢材怎么看出来 浏览:245
12铬钼钒焊接什么焊丝 浏览:427
不锈钢625的屈服强度是多少 浏览:343
高猛钢和钛合金哪个好 浏览:161
栏杆锌钢和铝合金哪个好 浏览:223
天津市最大钢材市场位置在哪里 浏览:457
直螺纹钢筋下料什么方法 浏览:764
结构图钢筋平面标注怎么理解 浏览: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