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基础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70mm是因为没有垫层基础梁是梁,保护层应该按照相应环境类别梁的保护层取值一般是40±0.000以下部分不全是基础规范给基础的定义是 基础将结构所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
从《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来看基础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若使用年限为100年的结构,保护层取1.4倍则为不应小于56mm。
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8.2.1条及注尚未提到无垫层,在条文说明中只说“根据工程经验基础底面要求做垫层,基底保护层厚度仍取40mm。”,却未肯定地提出本次修订取消了“无垫层”。
(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报告怎么看扩展阅读
从混凝土碳化、脱钝和钢筋锈蚀的耐久性角度考虑,不再以纵向受力钢筋的外缘,而以最外层钢筋(包括箍筋、构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缘计算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因此本次峐订后的护层实际厚度比原规范实际厚度有所加大。
根据混凝土碳化反应的差异和构件的重要性,按平面构件(板、墙、壳)及杆状构件(梁、柱、杆)分两类确定保护层厚度;表中不再列入强度等级的影响,C30及以上统一取值,C25及以下均增加5mm。
Ⅱ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几个点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答:《混凝土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50204—2002(2010版)
一、钢筋安装中有表5.5.2(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其要检查(不是检测)项目中,有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基础±10mm,柱、梁±5mm,板、墙、壳±3mm。其注:2
表中梁类、板类构件上部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合格点率应达到90%及以上,且不得超过
表中数值的1.5倍尺寸偏差。
二、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
只允许检查梁类构件和板类构件。
E.0.4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10mm,
﹣7mm,对板类构件﹢8mm,﹣5mm。
E.0.5
对梁类、板类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应分进行验收。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2、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构件进行检验;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3、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附录
E.0.4
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检测合格率若低于规范要求是否需要报废?
答:我认为应按《统一标准》,第5.0.6条处理了。
Ⅲ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方法
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钢筋探测仪进行检测。
检测前,应对钢筋探测仪进行预热和调零内,调零时探头容应远离金属物体。进行检测前,宜结合设计资料了解钢筋布置状况。检测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先对被测钢筋进行初步定位。
将探头有规律的在检测面上移动,直至仪器显示接受信号最强或保护厚度值最小时,此时探头中心线与钢筋轴线基本重合,即可读出钢筋保护层厚度。
(3)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报告怎么看扩展阅读:
检测时注意事项:
1、检测前应根据检测结构件所采用的混凝土,对电磁感应法钢筋探测仪进行校准。
2、在检测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仪器是否偏离初始状态并及时进行调零。
3、检测时,检测结果通常受邻近的钢筋影响,因此要正确的设置各项参数。
4、钢筋位置确定后,设定钢筋探测仪量程范围及钢筋公称直径,沿被测钢筋轴线选择相邻影响较小的位置,并应避开钢筋接头和绑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保护层厚度
Ⅳ 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怎样确定的
在不同的环境中,如果结构不同,厚度也不同。房子的顶梁或柱子不应小于15毫米,这样后墙就不能小于10毫米。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8.2第102页、11G101-1第54页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的说明:
1、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是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混凝土结构;
2、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3、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中,最外层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表中数值的1.4倍;二、三类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
5、基础底面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有混凝土垫层时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Ⅳ 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用什么规范 合格率要求多少
(GB50204-2002)中第5.5.2(表)中的具体要求,合格率应达到90%以上。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验收合格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应判为合格;
2. 当全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小于90%但不小80%,可再抽取相同构件进行检验;
3. 当按两次抽样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90%及以上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结果仍应判为合格;
4. 每次抽样检验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本附录 E.0.4 条规定允许偏差的1.5倍
首先明确一个定义何为钢筋保护层,混凝土构件中最外层钢筋到混凝土结构边缘的距离就是钢筋保护层厚度,按照《混凝土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双标准检测方法用以确定。
2、 对照图纸确定被检测部位钢筋规格,例如剪力墙钢筋竖向钢筋
8@200,保护层厚度为15mm那么墙体钢筋间距保护层厚度合格标准为保护层合格范围为[18~28] mm (计算过程:保护层偏差范围[-5,5]mm,而剪力墙的竖向钢筋的保护层标准值应为保护层厚度加上水平筋直径也即是15+8=23 mm,扣除偏差[-5,5]就是[18~28 ]mm为合格)。
3、 利用钢筋扫描仪进行墙体钢筋保护层检测,并在图纸相应位置做出标识,检测方向及位置标识。
4、 每测一组均应及时记录,并把检测检测数据填写在提前准备好实测表格里,把为合格点进行标识,最终计算出保护层的合格率。
Ⅵ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操作步骤
第9.2.2条处于一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二类环境且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表面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时,保护层厚度可按本规范表9.2.1中一类环境数值取用。
预制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预制肋形板主肋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按梁的数值取用。
第9.2.3条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本规范表9.2.1中相应数值减10mm,且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第9.2.4条当梁、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40mm时,应对保护层采取有效的防裂构造措施。
处于二、三类环境中的悬臂板,其上表面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第9.2.5条对有防火要求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处于四、五类环境中的建筑物,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第10.1.2条国家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需要对重要构件,特别是悬挑梁和板构件,以及易发生钢筋位移、易露筋的部位,采用非破损(用先进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测定仪)或局部破损的方法检验。此时,纵向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偏差,对梁类构件为-7~+10mm;对板类构件为-5~+8mm。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为合格。当合格点率小于 90%,但不小于 80%,可再抽取相同数量的构件检验,当两次抽减总和计算的合格点率为 90%及以上时才能判为合格。且每次抽样结果中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均不应大于允许偏差的1.5倍。
Ⅶ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试验报告什么时候做啊急,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是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验收的‘结构实体检验’内容之一,一般都在主体结构分部验收之前,由监督站指派有一定权威的监测站到现场检测,未获得合格报告之前,主体结构验收是不够条件的。
Ⅷ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报告如何填写
保护层厚度偏差为四分之一保护层厚度偏差,利用卷尺测量,一般90%合格就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