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钢筋工程量计算的步骤,如何计算箍筋根数
分别不同构件按长度减去保护层加弯钩或锚固算出单根钢筋
长度,乘以相同钢筋的根数算出
总长,乘以钢筋比重算出
重量,加损耗。就是构件内此种钢筋的重量
。箍筋根数用柱高或梁净长除以间距加一根再加上构件需加密的根数就是箍筋总根数
⑵ 箍筋的几支箍是怎么看的
在同一个横截面上,有2个箍筋,就是两肢,有4个箍筋,就是四肢。
1个箍筋一般是一个钢筋弯成两头带弯钩的钢筋。
箍筋在钢筋骨架里,起到固定主筋和起到抗剪作用。
像下面这个梁的箍筋就是四肢:
(2)钢筋的箍怎么数扩展阅读:
用来满足斜截面抗剪强度,并联结受力主筋和受压区混筋骨架的钢筋。分单肢箍筋、开口矩形箍筋、封闭矩形箍筋、菱形箍筋、多边形箍筋、井字形箍筋和圆形箍筋等。
箍筋应根据计算确定,箍筋的最小直径与梁高h有关,当h≦800mm时,不宜小于6mm;当h>800mm时,不宜小于8mm。
梁支座处的箍筋一般从梁边(或墙边)50mm处开始设置。支承在砌体结构上的钢筋混凝土独立梁,在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Las范围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的箍筋,当梁与混凝土梁或柱整体连接时,支座内可不设置箍筋。
箍筋肢数: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
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
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箍筋的制作要求:
用光圆钢筋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有弯钩(半圆形、直角形或斜弯钩)。弯钩的弯曲内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2.5倍。对一般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圆形箍筋的接头必须釆用焊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矩形箍筋端部应有135°弯钩,弯钩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20cm。
⑶ 工程中箍筋到底怎么算啊
梁: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柱: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⑷ 四肢箍和六肢箍筋长度怎么计算啊
1) 大箍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预算)
2) 小箍的钢筋长度计算方法:
其一
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3+D]×2+(H-2bhc)×2+2×11.9d+8d(预算)
其二:
L(钢筋长度)=[(B-2bhc-D)/4×2+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 4×2+D]×2+(H-2bhc)×2+2×11.9d+8d(预算)
其三:
L(钢筋长度)=[(B-2bhc-D)/5+D]×2+(H-2bhc)×2+2×11.9d+4d+4×弯折调整值(下料)
L(钢筋长度)=[(B-2bhc-D)/ 5+D]×2+(H-2bhc)×2+2×11.9d+8d(预算)
说明:
D——纵筋直径;d——箍筋直径;bhc——保护层;
B——梁宽; H——梁高。
(4)钢筋的箍怎么数扩展阅读:
四肢箍形式是大箍套小箍;尽管两个双肢箍交错布置(等箍互套)曾经有过使用,但是大箍套小箍能够更好地保证梁的整体性。
在03G101-1标准图集中明确规定,复合箍筋应采用大箍套小箍,“应"就是“必须”的意思,尽管在11G101-1中没有强调“大箍套小箍”,这主要是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平法推广,“大箍套小箍”已经深入人心。
举例说明: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内配筋箍筋φ6@150,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长度。
解:外包宽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长度=h-2c+2d =500-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2*(外包宽度+外包长度)+110(调整值)=2*(212+462)+110=1458(mm)≈1460(mm)(抗震箍)
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1)轻骨料砼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砼结构设计规程》。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3)钢筋砼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⑸ 计算钢筋箍筋数量的问题
此梁是否设有加密来区,如源无加密区应是1600/200=8根 很多人都说要加一根,其实根据我实际操作有时可以不加1。因为梁的两边第一个箍筋根据G301图集是安装在梁边5CM处,而不是按图纸上200的间距安装。 所以间距是100的可以不用加因为两边5CM加起刚好一个箍筋间距,而200间距的还是应该加一个。不过现实操作中差一个箍筋是很正常的事,特别是梁比较长的情况下。
⑹ 箍筋的个数怎么计算
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至于回为什么要+1和答-1,我曾经在网络知道有回答,直接粘贴过来了,是我自己写的哦。
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n个间距,每个间距有左右两根箍筋,所以就有n+1根箍筋,(你也可以看看尺子,10cm有10个1cm的间距却有0-10,即11个数字)。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则是因为有一根钢筋已经在加密区算过了所以要减掉
补充一点知识给你,有些人算加密区箍筋时也不加1根,依据是第一根钢筋一般从距支座边50mm布,一般加密不是100mm吗,差一点点但再加上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的答案向上取整,所以也差不多了
⑺ 钢筋应该如何判断几支箍
图纸上有标注复的,在制施工中去检查就可以啦,两支箍表示一个箍筋,三支箍表示一个封闭的箍筋和一个拉钩,四支箍表示两个封闭的箍筋,4*5:4表示前后方向有2个封闭的箍筋,5表示左右方向有两个封闭的箍筋和一个拉钩,不够它们公用两支箍。
⑻ 钢筋箍筋加密区的个数怎么算
如果用软件计算,画上后会自动计算,如果是手工计算,按图纸间距计算后加上根(加密就是将加密范围内的箍筋的间距变小)。
哦。减2就是每边减了一个,是重复的,实际增加4根
按图计算加密区需要6根,你看到l(梁净长)+2*(1.5h-50)加密区}/200+1有+1,两端都有了,在计算加密区的时候也计算了,所以就重复了,N=(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
+1
加密区长度怎么确定?
我见过有这么一个公式N=(1.5Hb-50/加密区间距)×2+(Ln—2×1.5Hb/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1.5Hb-50
非加密区长度=Ln—2×1.5Hb是这样吗?
还是取梁净跨长的1/3?
梁的箍筋设置加密区域主要为抵抗剪力,在梁端部剪力是较大的区域所以加密箍筋。
在箍筋的设置上一般情况下在设计图纸中注明在梁端多长的区域设置加密钢筋,计算方法为由竖向承重结构的边缘向外50mm为第一个箍筋设置位置,然后用设计注明的长度减去50再除以箍筋间距加1即为现场实际所用箍筋的根据,但在注意是几肢箍筋。
如在设计中未注明加密范围可按照施工手册中构造的箍筋加密区域进行计算,方法同上面一样。
梁的加密区长度:
一级抗震结构,为2倍梁高,500mm二者取较大者;
2-4级抗震结构,为1.5倍梁高,500mm二者取较大者。
框架梁箍筋有加密区是因为在抗震设计中,对梁端有强剪弱弯的要求,设置箍筋加密区以增强梁端部的抗剪能力,并起到约束端部纵向钢筋和混凝土的作用,而次梁不参与抗震计算,所以并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仅根据抗剪计算和最小配箍率进行配筋。
砖混结构的梁要求同框架次梁,满足锚固长度即可。
加密区长度=1.5Hb(500)取大值(算箍筋个数应每边-50),
非加密区长度=Ln—加密区长度
梁柱相交时,柱头锚筋长度:取梁跨长的1/3(梁为跨长较大者)。
⑼ 钢筋螺旋箍的长度要怎么计算
利用勾股定理计算,
螺旋箍筋外形可以看做圆柱体,
圆周长为一个直角边,箍筋间距为一个直角边,斜边即为螺旋箍筋单位长度(把圆柱体展开就比较直观)
⑽ 六支箍钢筋怎么算量
箍筋根数的算法: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向上取整)+1]+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向上取整)-1) 。
箍筋加密区长度取值: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四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用三级抗震的建筑为例,梁的高度为500,净跨为6000,加密区长度=500*1.5。
非加密区长度=净跨-2*加密区长度=6000-2 一个加密区箍筋根数=(500*1.5-50)/100+1=7.5(向上取整)非加密区箍筋根数=[(6000-2*500*1.5)/200-1]=22.5(向上取整为23)所以箍筋根数为:两个加密区箍筋根数+非加密区箍筋根数=2*9+22=40。
(10)钢筋的箍怎么数扩展阅读:
箍筋的肢数是看梁同一截面内在高度方向箍筋的根数,小截面梁因宽度较小,相应产生的梁内剪力较小,采用单肢箍即可,类似于一个S钩。
像一般的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两根钢筋,属于双肢箍。再如,截面宽较大的同一截面采用两个封闭箍并相互错开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
对一般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90°,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构件,圆形箍筋的接头必须釆用焊接,焊接长度不应小于10倍箍筋直径;矩形箍筋端部应有135°弯钩,弯钩伸入核心混凝土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