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脚手架的日常检查验收有哪些规定
脚手架的日常检查和验收按以下规定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允许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
(1)搭设完毕后。
(2)连续使用达到6个月。
(3)施工中途停止使用超过15天,在重新使用前。
(4)在遭受暴风、大雨、大雪、地震等强力因素作用之后。
(5)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显著的变形、沉降、拆除杆件和拉结以及安全隐患存在的情况时。脚手架验收应随施工进度按逐层、逐流水段进行。
⑵ 建筑工程脚手架验收是不是搭设一层验收一层
不是。
按规定:脚手架验收实行报验制,每两层报验一次,报验前须经施工企业自检及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定期对脚手架搭设情况进行监督抽查。
验收要求如下:
(1)脚手架的基础处理、作法、埋置深度必须正确可靠;
(2)架子的布置、立杆、大小横杆间距应符合要求;
(3)架子的搭设和组装,包括工具架和起重点的选择应符合要求;
(4)连墙点或与结构固定部分要安全可靠;剪刀撑、斜撑应符合要求;
(5)脚手架的安全防护、安全保险装置要有效;扣件和绑扎拧紧程度应符合规定;
(6)脚手架的起重机具、钢丝绳、吊杆的安装等要安全可靠,脚手板的铺设应符合规定。
(2)钢管脚手架多少层验收扩展阅读
古希腊(约公元前五百世纪)就有关于脚手架的描述,古埃及、努比亚人和古中国人也有使用类似于该器材建造大型建筑的记录。古代非洲人也使用了木制的脚手架以支持建造清真寺。
移动脚手架由美国首先研制成功,至60年代初,欧洲、日本等国家先后应用并发展这类脚手架。它具有装拆简单,承载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发展速度很快。
移动脚手架在各种新型脚手架中,开发最早,使用量也最多,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其使用量约占各类脚手架的50%。我国从70年代末开始,先后从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引进并使用这种脚手架。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先后从国外引进门式脚手架、碗扣式脚手架等多种型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在国内许多工程中也曾大量应用过,取得较好的效果,由于门式脚手架的产品质量问题,这种脚手架没有得到大量推广应用。
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了多种新型脚手架,如插销式脚手架,CRAB模块脚手架、圆盘式脚手架、方塔式脚手架,以及各种类型的爬架。
⑶ 落地式脚手架多少米验收一次
脚手架超过20m需要要求专家论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中规定,
(一)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二)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三)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均需要组织专家论证。
搭设高度规定如下:
(1)搭设高度超过25米且不足50米的外架,应采取双钢管立杆或缩小间距等加强措施,除应绘制架体与建筑物拉结详图、现场杆件立面、平面布置图外,还说明脚手架基础做法。
(2)搭设高度超过50米的外架,应有设计计算机及卸荷方法详图,绘制架体与建筑物拉结详图、现场杆件立面、平面布置图,并说明脚手架基础做法。
⑷ 建筑工程脚手架验收是不是搭设一层验收一层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验收不是按搭设层数进行的,其验收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要求:
8.2
脚手架检查与验收
8.2.1
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与验收:
(1)
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2)
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
(3)
每搭设完10~13m高度后;
(4)
达到设计高度后;
(5)
遇有六级大风与大雨后;寒冷地区开冻后;
(6)
停用超过一个月。
⑸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在哪些阶段进行检验
国家标准规定是每6-8层,要进行检查,海南中南标质量科学研究院可以检测
⑹ 多少米以上的脚手架,应在搭设过程中随进度分段验收
悬挑脚手架按照设计计算高度进行搭设。一般不超过20m。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
6.10.1 一次悬挑脚手架高度不宜超过20m。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 建质[2009]87号
附件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三)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