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钢方管国家规范允许的误差是多少
国家规范允许偏差值为一般尺寸允许偏差,钢方管需要加工时尺寸必须准确,误差不得大于 3mm。
钢管生产技术的发展开始于自行车制造业的兴起、19世纪初期石油的开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舰船、锅炉、飞机的制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火电锅炉的制造,化学工业的发展以及石油天然气的钻采和运输等。
公称壁厚:mm2.0、2.5、2.8、3.2、3.5、3.8、4.0、4.5;
系数:c1.064、1.051、1.045、1.040、1.036、1.034、1.032、1.028。
注:钢材力学性能是保证钢材最终使用性能(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它取决于钢的化学成分和热处理制度。在钢管标准中,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规定了拉伸性能(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或屈服点、伸长率)以及硬度、韧性指标,还有用户要求的高、低温性能等。
⑵ 镀锌方钢理论重量与焊接钢管理论重量差多少
各种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关键是参照钢材的GB标准号计算钢材的横截面积 40×40×1方钢回管重答量计算 1)横截面面积为:40×40-39×39=79平方毫米 2)每米重量:79×1000×0.00785=620.15g≈0.62公斤/米 注:取密度为0.00785g/立方毫米 根据GB4229-8。
⑶ 国标40方钢与国标钢管48在3米长时各承载力差多少
设楼主问的是抗弯承载能力,设Φ48钢管壁厚3.0mm。
40方钢截面模量W1=40×40²/6=10666.67mm³;
Φ48×3.0的截面模量W2=4490mm³.
抗弯专承载能力方钢属比钢管大10666.67/4490=2.376(倍)。
3米长40方钢自重37.68kg、钢管自重9.99kg。
⑷ 钢管换算
理论重量基本公式:m=F×L×p/1000
说明:
m:重量(kg)F:断面积(mm2)L:长度(m)p:密度(g/cm3)
截面积计算公式见下图
⑸ 国标40方钢与国标钢管48在3米长时各承载力差多少
设楼主问的是抗弯承载能力,设Φ48钢管壁厚3.0mm。
40方钢截面模专量W1=40×40²/6=10666.67mm³;
Φ48×3.0的截面模量W2=4490mm³.
抗弯属承载能力方钢比钢管大10666.67/4490=2.376(倍)。
3米长40方钢自重37.68kg、钢管自重9.99kg。
⑹ 圆钢 钢管 钢板 方钢 重量计算公式 ,不同材质但尺寸大小一样的钢材在重量上误差是多少。
郭敦荣回答:
钢材重量计算公式:
钢材重量G=L*S*7.85 kg/立方分米,
式中,L——钢材的长度分米(dm,10分米=1米),
S——钢材的横截面积,平方分米(dm²),
7.85 kg/立方分米——钢材的密度。
圆钢重量计算公式:
圆钢重量G圆=(1/4)πD²L*7.85 kg/立方分米,
式中,L——钢材的长度分米(dm,10分米=1米),
D——圆钢直径,分米,
π——圆周率,π=3.14159。
钢管重量计算公式:
钢管重量G管=π( R²-r²)L*7.85 kg/立方分米,
式中,R——钢管外径,r——钢管内径,其它同上。
方钢重量计算公式:
方钢重量G方=L a b* 7.85 kg/立方分米
式中,a,b——分别为方钢截面尺寸,需将毫换算为分米,1分米=100毫米,
其它同上。
钢板重量计算公式,按方钢重量计算公式计算,需将长L改按厚度计算即可。
相对重量误差可按±0.1%计算。
⑺ 方钢和方管是不是同一个概念
方钢和方管不是同一个概念。
1、方钢指的是用方坯热轧出来的一种方形材料,或者由圆钢经过冷拔工艺,拔出来的方形材料。方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边长Х边长Х0.00785=kg/m。
2、方管是种方形体的管型,很多种材质的物质都可以形成方管体,大多数方管以钢管为多数,经过拆包,平整,卷曲,焊接形成圆管,再由圆管轧制成方形管然后剪切成需要的长度。
一般是50根每包。方管在现货方面以大规格居多,在10*10*0.8-1.5到500*500*10-25的范围之间,方管按用途分为结构方管,装饰方管,建筑方管,机械方管等。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方钢和方管不是同一个概念。
1、冷拉方钢
冷拉钢是在常温条件下,以超过原来钢筋屈服点强度的拉应力,强行拉伸钢筋,使钢筋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钢筋屈服点强度和节约钢材为目的。
冷拉钢是利用冷挤压技术,通过精确的模具,拉出各类高精度、表面光滑的圆钢、方钢、扁钢、六角钢及其它异型钢。
钢筋冷拉概念:以节约钢材、提高钢筋屈服强度为目的,以超过屈服强度而又小于极限强度的拉应力拉伸钢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的做法叫钢筋冷拉。
2、扭绞方钢
扭绞方钢直径为4mm--10mm,常用规格为6*6mm和5*5mm两种,分别由直径8mm和6.5mm的盘元拉丝扭绞而成。
材质:盘元Q235。
扭矩:标准扭矩为120mm/360度,标准扭矩相对比较美观实用。
用途:广泛用于钢格板、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中替代螺纹钢。
优点:扭绞方钢增大结构物拉力,外形美观,大大降低资金成本;棱角分明,直径准确。
⑻ 方管与方钢的区别
一、方钢
方钢指的是用方坯热轧出来的一种方形材料,或者由圆钢经过冷拔工艺内,拔出来的方形容材料。方钢理论重量计算公式:边长Х边长Х0.00785=kg/m。
二、方管
方管是种方形体的管型,很多种材质的物质都可以形成方管体,大多数方管以钢管为多数,经过拆包,平整,卷曲,焊接形成圆管,再由圆管轧制成方形管然后剪切成需要的长度。一般是50根每包。方管在现货方面以大规格居多,在10*10*0.8-1.5到500*500*10-25的范围之间,方管按用途分为结构方管,装饰方管,建筑方管,机械方管等。
方管,是方形管材的一种称呼,也就是边长相等的的钢管。是带钢经过工艺处理卷制而成。
三、方管与方钢的区别
方钢,实心,属于棒材。一般是热轧加工而成,深加工可做成圆钢,地脚螺栓等。用来做轨道。
方管,空心,属于管材。一般有圆倒角,质量要比方钢轻多了。小直径一般是冷轧,大直径一般焊接拼成。用来做结构。
⑼ 方管和方钢有什么不同
空心和实心
⑽ 50*50方钢管国标厚度是多少,厚度偏差是多少
1、国标GB/T6728-2002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规定:50*50方钢的壁厚分别为1.5、1.75、2.0、2.5、3.0、4.0,允许偏差为±0.50。
2、国标GB/T3094-2000 冷拔异型钢管规定:50*50方钢的壁厚分别为4、5、6、7、8,允许偏差为壁厚的±10%。
拓展内容:
钢管相关术语
尺寸:
A、公称尺寸:是标准中规定的名义尺寸,是用户和生产企业希望得到的理想尺寸,也是合同中注明的订货尺寸。
B、实际尺寸:是生产过程中所得到的实际尺寸,该尺寸往往大于或小于公称尺寸。这种大于或小于公称尺寸的现象称为偏差。
C、米重: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偏差和公差:
A、偏差: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实际尺寸难于达到公称尺寸要求,即往往大于或小于公称尺寸,所以标准中规定了实际尺寸与公称尺寸之间允许有一差值。差值为正值的叫正偏差,差值为负值的叫负偏差。
B、公差:标准中规定的正、负偏差值绝对值之和叫做公差,亦叫"公差带"。
偏差是有方向性的,即以"正"或"负"表示;公差是没有方向性的,因此,把偏差值称为"正公差"或"负公差"的叫法是错误的。
交货长度:
交货长度又称用户要求长度或合同长度。标准中对交货长度有以下几种规定:
A、通常长度(又称非定尺长度):凡长度在标准规定的长度范围内而且无固定长度要求的,均称为通常长度。例如结构管标准规定:热轧(挤压、扩)钢管3000mm~12000mm;冷拔(轧)钢管2000mmm~10500mm。
B、定尺长度:定尺长度应在通常长度范围内,是合同中要求的某一固定长度尺寸。但实际操作中都切出绝对定尺长度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标准中对定尺长度规定了允许的正偏差值。
以结构管标准为:生产定尺长度管比通常长度管的成材率下降幅度较大,生产企业提出加价要求是合理的。加价幅度各企业不尽一致,一般为基价基础上加价10%左右。
C、倍尺长度:倍尺长度应在通常长度范围内,合同中应注明单倍尺长度及构成总长度的倍数(例如3000mm×3,即3000mm的3倍数,总长为9000mm)。实际操作中,应在总长度的基础上加上允许正偏差20mm,再加上每个单倍尺长度应留切口余量。以结构管为例,规定留切口余量:外径≤159mm为5~10mm;外径>159mm为10~15mm。
若标准中无倍尺长度偏差及切割余量规定时,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倍尺长度同定尺长度一样,会给生产企业带来成材率大幅度降低,因此生产企业提出加价是合理的,其加价幅度同定尺长度加价幅度基本相同。
D、范围长度:范围长度在通常长度范围内,当用户要求其中某一固定范围长度时,需在合同中注明。
例如:通常长度为3000~12000mm,而范围定尺长度为6000~8000mm或8000~10000mm。可见,范围长度比定尺和倍尺长度要求宽松,但比通常长度加严很多,也会给生产企业带来成材率的降低。因此生产企业提出加价是有道理的,其加价幅度一般在基价上加价4%左右。
壁厚不均:
钢管壁厚不可能各处相同,在其横截面及纵向管体上客观存在壁厚不等现象,即壁厚不均。为了控制这种不均匀性,在有的钢管标准中规定了壁厚不均的允许指标,一般规定不超过壁厚公差的80%(经供需双方协商后执行)。
椭圆度:
在圆形钢管的横截面上存在着外径不等的现象,即存在着不一定互相垂直的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则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即为椭圆度(或不圆度)。为了控制椭圆度,有的钢管标准中规定了椭圆度的允许指标,一般规定为不超过外径公差的80%(经供需双方协商后执行)。
弯曲度:
钢管在长度方向上呈曲线状,用数字表示出其曲线度即叫弯曲度。标准中规定的弯曲度一般分为如下两种:
A、局部弯曲度:用一米长直尺靠量在钢管的最大弯曲处,测其弦高(mm),即为局部弯曲度数值,其单位为mm/m,表示方法如2.5mm/m。此种方法也适用于管端部弯曲度。
B、全长总弯曲度:用一根细绳,从管的两端拉紧,测量钢管弯曲处最大弦高(mm),然后换算成长度(以米计)的百分数,即为钢管长度方向的全长弯曲度。例如:钢管长度为8m,测得最大弦高30mm,则该管全长弯曲度应为:0.03÷8m×100%=0.375%
网络: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