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40周年的伟大成就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显著提升,由1978年的200美元增加至2016年的8250美元,超越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17个国家(地区)中排名跃升至第95位。201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9660元,扣除物价影响,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22.8倍,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了8.5%。
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978年国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1132亿元,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72567亿元,1979年至2017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13.8%。同时,我国经济规模也实现了显著提升,从1978年的世界第十一位跃升至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相比1978年提升了13个百分点左右。
工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我国钢材产量达到10.5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46.5倍;水泥产量为23.4亿吨,增长了34.8倍;汽车产量更是达到了2902万辆,增长了193.8倍。交通运输建设方面,2017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长了1.5倍,其中高速铁路里程占比超过世界高铁总量的60%;同年,公路里程也达到了477万公里,比1978年末增加了4.4倍。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2017年末,全国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了102.5部/百人,同时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络,移动宽带用户总数达到了11.3亿户。
在开放政策方面,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2017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310亿美元,较1984年增长了91.3倍,年均增长14.7%;1979年至2017年间累计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达18966亿美元,成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新兴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也取得了快速发展,2017年对外直接投资额(不含银行、证券、保险)达到1201亿美元,较2003年增长了41.1倍,年均增长率为30.6%。
B. 为什么钢铁企业中原料进口要经过很多公司到工厂
关于第一个层次的问题,很多答主(其中有些应该是钢铁业界的)回答得比较详细了,主要是目前我国报废钢铁还没有那么多,而且使用废旧钢铁炼钢目前比使用铁矿石冶炼成本要高不少,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补充两句:中国是工业化的后来者,所以不像欧美国家那样有那么多积存的到了报废期的钢铁,连日本在这方面都远远比不过欧美。而且,中国钢铁产能巨大,2017年我们生铁产量7.1076亿吨,粗钢产量8.3173亿吨,钢材产量10.4818亿吨,全世界废旧钢铁供应都远远不够满足我们钢铁工业的原料需求。首先,工艺不同。用铁矿石炼钢,是这么几个程序:铁矿石破碎,经过不断烧结冶炼,轧制、热处理及机械加工,最终得到成品。而废旧钢铁,必须经过分拣之后,重新进行烧结加工。大型钢铁厂都是流水线生产,如果用废旧钢铁生产,要整个生产流程进行整改,这样成本非常巨大,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其次,供应不足、不稳定。大型钢铁厂产量非常巨大,必须要有稳定的原材料保证生产。进口铁矿石可以保证原料的充分供应。但废旧钢铁,这个来源是五花八门,时多时少,没有办法保证原材料供应充足,这样就不能保证生产的持续稳定。尤其是大型钢铁厂,不可能依靠收购废旧钢铁来满足生产的原料供应。第三,成本控制不一样。用进口铁矿石,一家钢铁厂一般都是从同一个矿山进口铁矿石,这样有利于生产工艺的持续,成本控制比较容易。尤其是在一段时间之内,铁矿石的价格也是会保持相对稳定。废旧钢铁,因为来源不同,期间的各种微量元素,或者其他金属性量也是大为不同,这样在成本控制上很难做到稳定性、可持续性。第四,技术上问题。国内利用废旧钢铁进行炼钢的,主要是中小型钢铁厂,这种工厂在工艺上比较灵活,一般都是回收废旧钢铁之后熔炉,制造一些低端产品再进入市场。他们对于技术上的研发其实投入很少,这样关于废旧钢铁的再利用,就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有一份数据说,中国的废旧钢铁回收利用率只有10%左右,而美国几乎70%的钢铁产量,都来源于回收的废旧钢铁,这是因为美国人在废旧钢铁再利用方面的技术,比较先进。第五,我们国家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市场对钢铁需求量是日趋上涨,只有大量快速生产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或许再过20年,我们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这时候废旧钢铁也将成为主要的炼钢原材料。总而言之,我们要高价进口铁矿石,而不利用废旧钢铁,是各种因素决定的,包括技术、管理、成本控制、历史阶段等。
C. 2017年-2022年钢铁行业总体发展情况及上下游产业情况分析
2017年2022年钢铁行业总体发展情况及上下游产业情况分析如下:
一、行业总体发展情况
二、上下游产业情况
上游产业: 铁矿石是钢铁企业的重要原材料。全球铁矿石储量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巴西和俄罗斯。中国铁矿石储量虽多,但品位低,以贫矿为主,主要依赖进口。
下游产业: 建筑行业:是影响钢材需求的第一大行业,自2016年以来,房地产投资逐步回暖。 汽车行业:产销量在2018年后因转型升级和外部因素影响承受较大压力,但长期来看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造船业:20172022年新承接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波动,出口订单占比近九成。 钢材出口:近年来出口量波动较大,受贸易摩擦、钢材价格及全球经济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
综上所述,2017年至2022年期间,钢铁行业在供给侧改革、环保要求提升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经历了产量波动、效益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上下游产业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
D. 钢铁产能过剩有所缓解了吗
据报道,随着去产能工作的持续推进,我国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得以有效缓解,合规企业产能利用率基本恢复到合理区间。去年前11个月,我国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分别达到6.56亿吨、7.65亿吨和9.7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32%、5.74%和1.1%。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前11月,我国钢材出口数量有所减少,为6983万吨,同比下降30.64%。不过,出口金额同比仅下降0.5%,高端产品出口占比明显上升,出口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E. 我国2017年前半年钢铁的产量是多少呢
据中国钢铁协会的统计,我国上半年产钢5.6亿吨,比去年同比降低3.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