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温和低温对钢材一般有什么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材一般表现为强度降低,塑性韧性升高;钢材在高温下,即使所受的应力小于在该温度下的屈服点,也会发生缓慢的连续的塑性变形,即蠕变现象,钢材因材质不同而有不同的开始发生蠕变温度,对碳素钢为300-----350度,,对合金钢,大约400度以上出现蠕变现象,温度波动将会使蠕变极限降低; 在温度长期作用下,碳钢约在450度以上,0.5%Mo钢约在480度以上开始石墨化.石墨化会导致钢材的强度,弯曲 角和冲击韧性降低;温度愈高,钢材的球化过程愈快;合金钢材的时效过程与温度有很大关系,温度愈高,时效过程时间愈短;钢材在一定应力状态下,因高温影响,将发生金属的松弛,金属在高温下易发生氧化和腐蚀。 低温时,大多数钢材的屈服强度有所增加,而韧性下降。这种变化并不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而是当温度降到某一临界温度时冲击韧性急剧下降,拉伸破坏不显现屈服突然脆断。金属材料在低温下呈现的脆性称为冷脆性,材料由延性破坏转变到脆性破坏的临界温度称为韧脆转变温度。为防止发生低温脆性破坏,钢材的最低允许工作温度就应高于韧脆转变温度的上限。
⑵ 钢材 加热 变形
用以制造高温承压元件的钢管
1 具有足够的蠕变强度、持久强度和持久塑性
通常以持久强度为设计依据,保证在蠕变的条件下安全运行
2 具有良好的高温组织稳定性
长期高温下不发生组织变化
3 具有良好的的高温抗氧化性
要求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氧化腐蚀速度小于0.1mm/a
4 具有良好的加工工艺性
要求冷加工性(冷态弯曲)和焊接性
2. 锅炉与压力容器用钢的分类
一、工作温度低于500℃的钢材
碳素钢和低合金结构钢
1 铁素体-珠光体结构钢
屈服强度σs为300-450MPa
16Mn,15MnV,15MnVN加入合金元素,固溶强化,结晶强化作用
2 低碳贝氏体类型钢
屈服强度σs为500-700Mpa
14CrMnMoVB延缓奥氏体分解,得到贝氏体,增加强度
3 马氏体型调质高碳钢
屈服强度σs为600Mpa以上
18MnMoNb和14MnMoNbB正火加回火,有良好的低温韧性
二、工作温度高于500℃的钢材
低合金热强钢和奥氏体不锈钢
1 低合金珠光体热强钢
15CrMo和12Cr1MoV,结晶强化,沉淀强化
2 低合金贝氏体热强钢
12Cr2MoWVTiB和12Cr3MoVSiTiB,特点:合金数量多而量少,高温强度高,抗氧化性强
3 奥氏体不锈钢
18-8型铬镍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和0Cr18Ni9Ti,高温强度高,抗氧化性强,且具有很高的韧性和较好的加工工艺性
3. 碳素钢
一、碳素钢中主要成分对性能的影响
1 碳的影响
碳增加,强度增大,塑性减少,可焊性变差,时效敏感性降低
2 锰的影响
脱氧(FeO)脱硫,改善热加工性能
3 硅的影响
脱氧
4 硫的影响
热脆性
5 磷的影响
冷脆性
6氧的影响
降低强度、塑性
7 氮的影响
提高强度、硬度,降低塑性
8 氢的影响
氢脆
二、碳钢的分类
化学成分:高(含碳量在于0.65%)、中(含碳量0.25-0.65%)、低碳钢(含碳量小于0.25%)
用途:普通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和碳素工具钢
1 普通碳素结构钢
甲类钢:按机械性能供应(A),钢板,角钢等
2 优质碳素结构钢
按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供应
含碳量低:钢板、容器、螺钉、螺母
含碳量中:齿轮、轴
含碳量高:弹簧、钢丝绳
3 碳素工具钢(T)
高硬度和耐磨性,制造刀具、量具、模具
三、锅炉与压力容器常用碳素钢
承压元件主要使用低碳钢,因为塑性、韧性、加工工艺性和可焊性好
(1) 优质碳素结构钢
10号和20号无缝钢管
20号钢含碳量比10号钢多一倍,强度高,屈服极限σs和强度极限σb高20%,时效敏感性低,多采用20号钢
(2) 专用碳素钢
A3g A3R 15g 20g,冲击韧性好,金属表面和内部缺陷少
4. 普通低合金结构钢
低合金钢是在碳素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Si,Mn,Cu,Ti,V,Nb,P等合金元素构成的,它的含碳量较低,多数小于0.2%。其组织多数仍为F+P。由于少量合金元素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钢材的强度,并改善了钢材的耐腐蚀性能和低温性能。
低合金钢可轧制成各种钢材,如板材,管材,棒材和型材等。它广泛用于制造远洋轮船、大跨度桥梁,高压锅炉,大型容器,汽车,矿山机械及农业机械等。
大型化工容器材料采用16MnR,生量比碳钢可减轻1/3。用15MnV制造球形贮罐,与碳钢相比节省45%。
焊接
5. 低合金热强钢
在原油加热,裂解,催化设备中,常用到许多能耐高温的钢材。如裂解炉管,要求承受650~800℃高温。
20号钢在540℃下于氧化性气体中,因氧化强度只有50MPa。因为石墨化。
常用的抗氧化钢
——Cr13SiAl,Cr25Ti,Cr17Ti,Cr25Ni2
热强钢
——12CrMo,Cr5Mo,1Cr18Ni9Ti,Cr25Ni20
6. 不锈耐酸钢
是不锈钢(耐大气)和耐酸钢(不锈)的总称,
铬不锈钢——1Cr13多用作化工机器中受力大的耐蚀零件,如轴,活塞杆,阀件,螺栓,浮阀等
0Cr13,Cr17Ti F组织,有良好塑性
铬镍不锈钢——1Cr18Ni9 18-8不锈钢
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较低屈服点,极好的塑性和韧性,焊接性能和冷弯成型性能好,用来制造贮罐,塔器,反应釜,应用最广。
7. 低温用钢
深冷分离,空分,液化气贮罐低温使用。
低温钢平均含碳量0.08~0.18%,单相F组织,加入适量的Mn,Al,Ti,Nb,Cu,V,N等元素改善钢的综合机械性能。
常用低温用钢
1) 低合金低温用钢
16MnDR -40℃ 机械性能优于一般低碳钢
2) 镍钢
2.25% -60℃
3.5% -100℃
9% -200℃
3) 高锰奥氏体钢
15Mn25Al4 其中Mn是形成A的基本元素,Al作为稳定A的元素。
4) 铬镍奥氏体不锈钢
18-8奥氏体不锈钢
国外低温设备用钢,以高铬镍为主,其次用镍钢,铜,铝。
⑶ 何谓石墨化石墨化的目的是什么
石墨化多用于指钢的石墨化。钢件在工作温度和应力长期作用下,会使碳化物分解成游离的石墨,称为石墨化。
很少人会希望自己的材料石墨化,因为石墨化会使钢的强度和塑性显著降低而引起钢件脆断,所以一般都是预防石墨化,很少有直接让刚才石墨化的。
抑制措施
向钢中加入Cr、Ti、Nb等合金元素,均能阻止石墨化过程;另外,在冶炼时不能用促进石墨化的Al脱氧;采用退 火或回火处理也能减少石墨化倾向。
要阻止石墨化现象,可在钢中加入与碳结合能力强的合金元素,如铬、钛、钒等,但硅、铝、镍等却起促进石墨化的作用。设计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改变材质,如选择适合于中温条件下使用的压力容器用Cr-Mo钢;降低容器的设计使用寿命;适当提高容器的壳体厚度和降低受压元件应力水平等。
⑷ 耐热钢在高温情况下会发生哪些组织变化
1.碳化物的球化。高温下珠光体的碳化物由片状变为球状,转变后,钢的蠕变内强度下降。
2.石墨化容。高温作用下,耐热钢组织中的渗碳体易分解为铁和石墨。
3.固溶体中合金元素的贫化。高温下,耐热钢的原子扩散能力增加,导致合金元素的固溶体和碳化物之间的重新分配。
蠕变也是因为长期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产生的。
⑸ 影响钢材石墨化的因素是什么
首先是使用的温度,这是决定因素,其次是暴露在石墨化温度范围内的操作时间,这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建议楼主将问题讲的详细一点
⑹ (讨论)钢材石墨化的原因及其对钢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T10钢进行多次的球化退火,或球化退火保持时间太长,特别是钢中SI的含量高,更易促进石墨化现象 出现此种现象,不易淬硬,钢的脆性增加。 至于CR12系列钢的石墨化,本人不知。至于采用石墨化的CR12做拉丝模,寿命更长,本人不能理解。的确,石墨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那如此说来,何不采用合金铸铁做拉丝模呢?寿命岂不是更苌?请陆工解答
⑺ (讨论)钢材石墨化的原因及其对钢的性能有什么影响
T10钢进行多次的球化退火,或球化退火保持时间太长,特别是钢中SI的含量高,更易促进石墨化现象
出现此种现象,不易淬硬,钢的脆性增加。
至于CR12系列钢的石墨化,本人不知。至于采用石墨化的CR12做拉丝模,寿命更长,本人不能理解。的确,石墨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那如此说来,何不采用合金铸铁做拉丝模呢?寿命岂不是更苌?请陆工解答
查看原帖>>
⑻ 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钢材,会产生哪些组织劣化
在室温条件下,钢材的金相组织一般都相当稳定。但是,在高温条件下,金属原子的扩散活动能力增大,钢材的组织结构将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导致钢材的性能发生变化。温度愈高,原子的扩散能力愈强,在高温下使用的时间愈长,原子扩散得愈多,钢材的组织结构变化也就愈大。
长期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钢材,产生危害性的组织变化主要有:珠光体球化、石墨化及固溶体中合金元素的贫化。
常用的各种碳钢及低合金钢大都是珠光体钢。这种钢的正常组织由珠光体与铁素体组成。其中,珠光体又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呈薄片状相互间夹而成,即片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是一种不稳定的组织,当温度较高时,原子的活动能力增强,扩散速度增加,珠光体中的片状渗碳体逐渐转变成球状,再逐渐聚集成大球团,这种现象称为珠光体球化。珠光体球化会降低材料的室温强度,在中度球化的情况下,将使低碳钢和低碳钼钢的强度降低10-15,当严重球化时,强度降低约20-30。另外,珠光体球化还会使材料的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明显降低,加速高温承压部件在使用过程中的蠕变速度,减少工作寿命,导致钢材在高温和应力作用下的加速破坏。
石墨化主要发生在低碳钢和含钼量0。5的低碳合金钢上。在高温和应力的长期作用下,这种钢的组织中的渗碳体,自行分解为铁和石墨,这个过程称为石墨化。开始时,石墨以微细的点状出现在金属内部,以后,逐渐聚集为愈来愈粗的颗粒。石墨的强度极低,石墨化使金属材料的常温及高温强度下降,冲击韧性下降更大。如果石墨成链状出现,则非常危险。
长期在高温和应力条件下工作的钢材,由于高温使合金元素原子的扩散能力增加,会导致合金元素在固溶体和碳化物相之间发生转移过程。那些对固溶体起强化作用的合金元素,如铬、钼、锰等,会不断地脱溶,而碳化物相中的合金元素会逐渐增多,即合金元素由固溶体向碳化物转移,出现固溶体中合金元素的贫化现象。合金元素转移的结果,使材料的高温强度(蠕变极限和持久强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