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钢材的抗拉强度怎么计算的
计算公式为:σ=Fb/So
式中:Fb--试样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N(牛顿); So--试样原始横截面积,mm²。
试样在拉伸过程中,材料经过屈服阶段后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告衡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所承受的最大力(Fb),除以试样原横截面积(So)所得的应力(σ),称为抗拉强度或销腔者强度极限(σb)袜斗做,单位为N/
向左转|向右转
(MPa)。它表示金属材料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
抗拉强度( Rm)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
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单位:N/
2. 侧移刚度怎么求抗拉刚度
1、首先侧移刚度计算公式为D=12i/(lo*lo)、森空侧移刚度=剪力/层间位移。
2、其次侧移刚度=k=M/θ,其中M为施加的力矩,θ为旋转角度。
3、最后侧移刚此告瞎度是指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为施加于结构上的水平力与其引起的水平位移的比值;而且它的大小不仅与材料本身的性质有关,而且与构件或结构的截面友稿和形状有关。
3. 抗拉刚度的定义 求~~~~
抗拉刚度为EA,E为弹性模量,A为杆件的截面面积,表示杆件的抗拉或抗压变形的能力!
4. 直径25的螺纹钢的抗拉强度如何计算
直径25的螺纹钢的抗拉强度=该牌号螺纹钢的抗拉强度x截面面积=41000牛顿~61000牛顿=4100kgf~6100kgf。
首先要版知道该螺纹钢的牌号权,例如:HRB335、HRB400、HRB500。无论螺纹钢的直径为多少,只要是同一牌号的螺纹钢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是一样的。
常见螺纹钢的具体参数为:
HRB335:屈服强度:335Mpa、抗拉强度:445Mpa、断后伸长率:≥17%
HRB400:屈服强度:400Mpa、抗拉强度:540Mpa、断后伸长率:≥16%
HRB500:屈服强度:500Mpa、抗拉强度:630Mpa、断后伸长率:≥15%
5. 钢材抗拉强度计算公式
q235b钢材的抗拉强度和弯曲强度值是375mpa
和
235mpa
q345b钢材的抗拉强度和弯曲强度值是510mpa
和
345mpa
悄悄的告诉你:q就代表弯曲强度,后面的数值就代表强度值。
6. 压力钢管抗拉强度的计算
钢管处于垂直状抄态,因此其受力为顶段最大为其自重,底部最小为0。
最大应力和钢管的最大形变出现在顶部(即悬吊位置):
由应力公式 σ=F/A 可知σ=F/A=ρgAL/A=ρgL(L为悬吊位置至底部的距离)
再由形变公式 ΔL=FL/EA=ρgALL/EA=ρgLL/E(L同上,E为弹性模量可查材料表得)
7. 钢绞线抗拉强度如何计算
抗拉强度来不用计算,在预应力钢筋混凝源土规范上有,查表就行。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tensile strength)是金属由均匀塑性变形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也是金属在静拉伸条件下的最大承载能力。
抗拉强度即表征材料最大均匀塑性变形的抗力,拉伸试样在承受最大拉应力之前,变形是均匀一致的,但超出之后,金属开始出现缩颈现象,即产生集中变形;对于没有(或很小)均匀塑性变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断裂抗力。
抗拉强度( Rm)指材料在拉断前承受最大应力值。当钢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后,由于内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变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时变形虽然发展很快,但却只能随着应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应力达最大值。此后,钢材抵抗变形的能力明显降低,并在最薄弱处发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处试件截面迅速缩小,出现颈缩现象,直至断裂破坏。钢材受拉断裂前的最大应力值称为强度极限或抗拉强度。
符号为Rm(GB/T 228-1987旧国标规定抗拉强度符号为σb),单位为MPa。
8. 钢材拉力计算公式是什么
F0=K′*D2 *R0/1000
式中
F0 钢丝绳最小破断拉力,单位为kN;
D钢丝绳公称直径,单位为mm;
R0钢丝绳公称抗拉强度,单位为MPa;
K′某一类别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系数
9. 怎么算钢筋的屈服点、抗拉强度、伸长率
1、钢筋屈服点 σs=Fs/A; ( Fs屈服力; A钢筋横截面版)
2、钢筋抗拉强度 σb=Fb/A;;( Fb屈服力; A钢筋横截面)
3、钢筋伸长率 δ=[(L1-L0)/L0]*100% (L1钢筋拉权断后标距;L0钢筋原始标距)
10. 拉压刚度计算公式,抗弯刚度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谢谢!
拉压刚度的计算公式是K=EI;
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是D=ET*3.
1、抗弯强度=弹性模量x截面惯性矩。
2、是指物体抵抗其弯曲变形的能力。
3、抗弯刚度现多用于材料力学和混凝土理论中。以材料的弹性模量与被弯构件横截面绕其中性轴的惯性昌盯渗矩的乘积来表示材料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刚度是指材料或结构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是材料或结构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表征。材料的刚度通常用弹性模量E来衡量。
一、材料的抗弯刚度计算,实际上就是对材料制成的构件进行变形(即挠度)控制的依据,计算方法的由来,应该是从材料的性能特征中得到的:
1、第一个特性决定材料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当材料的抗拉强度决定构件的承载力时,因其延伸率很大,而表现出延性破坏特征,反之即为脆性破坏。如抗弯适筋梁和超筋梁,大小偏心受压。
2、第二个是材料的离散性较大的特性决定了为了满足相同的安全度,就需要更大的强度富裕(平均强度与设计强度之比),这一点在七四规范中反应在安全系数K中(抗弯 1.4,抗压,抗剪是 1.55),新规范在公式中已经不见,但可从背景材料的统计回归上找到由来;
3、第三个特性即材料的蠕变性能是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之一,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合理设计的材料结构能按设计者的意图调节其内力。带裂缝工作的构件其塑性铰不是一点而是一个区域。
4、第四个特性在结构的概念设计中,有一条很重要,是在罕遇地震时,结构不存在强度的富裕而只有抵抗变形能力的好坏之分,即结构都要进入塑性变形阶段(或弹塑性阶段)。设计时,让塑性铰出现在什么地方;让多少构件适量破坏以吸收地震输入能量,而地震之后又耐脊容易修复;
5、第五个特性是根据这个思路,就不难理解抗震规范中的许多要求了。比如说,短柱有典型的剪切破坏特征,配箍率和轴压比直接影响到柱的延性。框支剪力墙结构因变形过于集中而影响到抗震性能,转换板结构刚度突变最大,在高烈度区尽量少用,这也是抗弯刚度计算方法的由来。
二、式中:
1、E是弹性模量,即产生单位应变时所需的应力,不同材料弹性模量不同,可以从材料手册上查得
2、I是材料横截面对弯曲中性轴的惯性矩,各常规型钢惯性矩也则毕可以从材料手册上查得,《石油化工设备设计便查手册》中也可查到。
三、刚度计算公式:
1、一个结构的刚度(k)是指弹性体抵抗变形拉伸的能力。
2、计算公式:k=P/δ
3、P是作用于结构的恒力,δ是由于力而产生的形变。刚度的国际单位是牛顿每米(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