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名词解释 钢材的脆性临界温度
材料在加热或冷却到某一温度时冲击韧性发生突变,此温度就叫材料的脆性临界温度.
低于常温的脆性临界温度叫冷脆,也叫低温脆性;
高于常温的脆性临界温度叫热脆,也叫高温脆性;
在回火时发生的叫回火脆性,第一回火脆性是不可逆的(重新回火后不能消除),第二回火脆性是可逆的(重新回火后可以消除).
Ⅱ 热脆名词解释
热脆是指某些钢材400~500℃温度区间长期停留后室温下的冲击值有明显下降的现象。在高温时并不表现出脆性,只有用常温冲击试验才能表现出脆性上升,可比正常值下降50%~60%以上。其组织状态及其他性能并无变化。低合金铬镍钢、锰钢、含铜钢易有热脆性。当含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热脆性的性质。S在固态Fe中的溶解度很小,几乎不能溶解。它在钢中以FeS的形式存在,而FeS和Fe易形成熔点较低(仅有985℃)的共晶体。当钢在1100~1200℃进行热加工时,分布于晶界的低熔点的共晶体熔化而导致开裂,这就是通常所说的S的“热脆”现象。
Ⅲ 会使钢产生热脆性的元素是什么
硫(S)
硫在通常情况下是有害元素。使钢产生热脆性,降低钢的延展性和韧性,在内锻造和轧制容时造成裂纹。
硫对焊接性能也不利,降低耐腐蚀性。所以通常要求硫含量小于0.055%,优质钢要求小于0.040%。
在钢中加入0.08-0.20%的硫,可以改善切削加工性,通常称易切削钢。
Ⅳ 为评定钢材的脆性韧性性能常用什么作为标准
脆性是指钢材在受外力作用时,没有显著的变形而突然断裂的性质。根据 温度条件的不同, 钢材的脆性分热脆性和冷脆性两种。热脆性是指钢材在高温状 态下所表现出的脆性特征;冷脆性指钢材在室温下,其塑性、韧性急剧降低,并 使脆性转化温度有所升高的脆性特征。 钢材的脆性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 钢材的热脆性是由硫元素引起的。硫在钢中以硫化铁(FeS)的形式存在,其塑 性性能较差, 并且形成熔点低(985℃)的硫化铁一铁(FeS—Fe)的共晶体存在于晶 界处。当钢材在 1000~l200℃高温条件下加工时,硫化铁—铁的共晶体会先于 钢熔化,使晶体脱开而造成钢材的脆断。 钢材的冷脆性主要是由磷元素引起的。 磷在钢中形成脆性很大的化合物磷化三铁 (Fe3P)。即使在常温状态下,含磷量高的钢材在外力作用下也很容易发生脆断。 钢材的脆性特征可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弯曲试验来测定。 试件在规定的弯曲角度、 弯心直径以及反复弯曲次数后, 试件弯曲处不产生裂纹、 断裂和起层等现象时即认为合格。
韧性表示材料在塑性变形和断裂过程中吸收能量的能力。韧性越好,则发生脆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小。韧性可在材料科学及冶金学上,韧性是指当承受应力时对折断的抵抗,其定义为材料在破裂前所能吸收的能量与体积的比值。
Ⅳ 钢材的三脆指的是什么
钢材的三脆是指: 热脆 , 冷脆, 蓝脆 。
热脆现象指对钢进行热加工(锻造,回轧制)时,加热温度常在1000℃以上答,这时晶界上的FeS+Fe共晶熔化,导致热加工时钢的开裂。这种现象称为钢的“热脆”或“红脆”。
冷脆性是指钢在低温状态下由韧性转化为脆性进而发生破坏的现象。
兰脆现象指温度在250℃左右的区间内,抗拉强度局部性提高,屈服强度有所回升,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材料有转脆现象。并且截面变蓝,所以叫兰脆现象
详细内容参见:http://www.docin.com/p-391947862.html
Ⅵ 钢中常存杂质中什么元素使钢易出现热脆
一、
硅:在钢中是有益元素
硅是由炼钢时加入的脱氧剂带入钢中的。由于硅的脱氧能力较强,硅与钢液中的
FeO能结成密度较小的硅酸盐以炉渣的形式被除去。脱氧后钢不可避免地残留着少量硅,这些残留下来的硅能溶于铁素体,使得铁素体强化,从而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弹性。因此,硅在钢中是有益元素,但作为杂质元素存在时其质量分数应不超过0.4%。
二、
锰:在钢中是有益元素
锰是由炼钢时加入的脱氧剂带入钢中的。锰从
FeO中夺取氧形成MnO进入炉渣。锰不能与硫化合成MnS,以减少硫对钢的有害影响,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在室温下,锰大部分溶于铁素体,对钢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锰在钢中是有益元素,但作为杂质元素存在时其质量分数应不超过0.8%。
三、
硫:在钢中是有害元素
硫是由生铁和燃料带入的杂质,炼钢时难以除尽。在固态下硫不深于铁,而以
FeS的形式存在,FeS与Fe能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Fe+FeS),熔点仅为985℃,且分布在奥氏体晶界上。当钢在1000~1200℃压力加工时,由于低熔点共晶体熔化,显著减弱晶粒之间的联系,使钢材在压力加工时沿晶界开裂,这种现象为热脆。因此,钢中硫的质量分数必须严格控制。
为了消除硫所形成的热脆,在炼钢时必须增加锰。由于
Mn与S能形成高熔点(1620℃)的MnS,并呈粒状分布在晶粒内,MnS在高温时有一定的塑性,从而避免了钢的热脆。
硫虽然产生热脆,但对改善钢材的切削加工性能却有利。如在硫的质量分数较高的钢(
Ws=0.08%~0.45%)中适当提高锰的质量分数(WMn=0.70~1.55%),可形成较多的MnS,在切削加工中MnS能起断屑作用,可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这种钢称为易切削钢,广泛应用于标准件等的生产。
四、
磷:在钢中是有害元素
磷是由生铁和燃料带入的杂质,炼钢时难以除尽。磷能全部熔于铁素体,提高了铁素体的强度、硬度;但在室温下钢的塑性、韧性急剧下降,变脆,这种现象称为冷脆。所以,磷是一种有害杂质元素,因此要严格控制磷在钢中的含量。
磷的有害作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例如易切削钢,把磷的含量提高到
W
p
=0.05%~0.15%,使铁素体脆化,从而改善钢的切削加工性能。在炮弹钢(W
c
=0.60%~0.90%、W
Mn
=0.60%~1.0%)中加入较多磷,可使钢的脆性增大,炮弹爆炸时碎片增多,增加杀伤力。
Ⅶ 能详细说一下钢的冷脆性和热脆性吗谢谢
铁脆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冷脆性
一种是热脆性
冷脆性金属材料在低温下呈现的冲击值回明显降低的现象答。大多是含磷元素高引起,象当年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后来有人分析是制船钢板冷脆性引起的。 另外碳也能增加钢的冷脆性和时效敏感性,使铁的可塑性和抗冲击性降低。
热脆性指某些钢材400~500℃温度区间长期停留后室温下的冲击值有明显下降的现象。在高温时并不表现出脆性,只有用常温冲击试验才能表现出脆性上升,可比正常值下降50%~60%以上。低合金铬镍钢、锰钢、含铜钢易有热脆性.当含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热脆性的性质.
你的情况可能是含碳量多,或含有过量硫磷和溶铜。
Ⅷ 钢中的什么元素能使钢材在高温下变脆
钢中的杂质是硫、磷。高温变脆是硫,称为热脆;低温变脆是磷,叫做冷脆。
Ⅸ 什么是钢的热脆性,冷脆性
硫在固态铁中溶解度极小,它能与铁形成低熔点(1190℃)的fes。fes+fe共晶体的熔点回更答低(989℃)。这种低熔点的共晶体一般以离异共晶形式分布在晶界上。对钢进行热加工(锻造,轧制)时,加热温度常在1000℃以上,这时晶界上的fes+fe共晶熔化,导致热加工时钢的开裂。这种现象称为钢的“热脆,或红脆脆”
冷脆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大多数钢材的强度有所增加,而韧性下降。金属材料在低温下呈现的脆性称为冷脆性。材料由延性破坏转变到脆性破坏的上限温度称为韧脆转变温度。为防止发生低温脆性破坏,钢材的最低允许工作温度就应高于韧脆转变温度的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奥氏体不会发生低温脆性,而体心立方晶格的铁素体会发生低温脆性。
钢材中磷含量的增加会显著增加钢材的冷脆性。
Ⅹ 钢材的热脆性,冷脆性与成分的关系
热脆是由于硫的影响,冷脆是由于磷的影响。
硫是由生铁及燃料带入钢中的杂质。在固态下,硫在铁中的溶解度极小,而是以FeS的形态存在于钢中。由于FeS的塑性差,使含硫较多的钢脆性较大。
当钢加热到约1200℃进行热压力加工时,晶界上的共晶体已溶化,晶粒间结合被破坏,使钢材在加工过程中沿晶界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性。
磷由生铁带入钢中,在一般情况下,钢中的磷能全部溶于铁素体中。磷有强烈的固溶强化作用,使钢的强度、硬度增加,但塑性、韧性则显著降低。这种脆化现象在低温时更为严重,故称为冷脆。
钢的冲击韧性在高温和应力长期作用下产生下降的现象称为热脆性,几乎所有情况下,温度愈高、高温和应力作用时间越长,钢的热脆性也就越显著。反之,钢的冲击韧性在低温下产生下降的现象称为冷脆性。在一般情况下,温度越低韧性下降就明显。
(10)什么是钢材的热脆扩展阅读:
不同用途的钢材类型
1、结构钢
建筑及工程用结构钢简称建造用钢,它是指用于建筑、桥梁、船舶、锅炉或其他工程上制作金属结构件的钢。如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钢筋钢等。
机械制造用结构钢是指用于制造机械设备上结构零件的钢。这类钢基本上都是优质钢或高级优质钢,主要有优质碳素结构钢、合金结构钢、易切结构钢、弹簧钢、滚动轴承钢等
2、工具钢
一般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如碳素工具钢、合金工具钢、高速工具钢等。按用途又可分为刃具钢、模具钢、量具钢。
3、特殊钢
具有特殊性能的钢,如不锈耐酸钢、耐热不起皮钢、高电阻合金、耐磨钢、磁钢等。
4、专业用钢
这是指各个工业部门专业用途的钢,如汽车用钢、农机用钢、航空用钢、化工机械用钢、锅炉用钢、电工用钢、焊条用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