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确保管道无裂纹、重皮”中的重皮是什么意识
轧钢过程中总厚度是由一层以上的材料形成,局部切割后可以观察的或者检测的具有缝隙的劣质钢板,叫做重皮。
❷ 锻件探伤不合格热处理后能变好吗
不一定。
探伤不合格的原因很多,主要缺陷有:裂纹、夹杂(夹渣)、重皮、残余缩孔、疏松、组织不良(晶粒粗大、过烧)等。
热处理可以改善组织不良中的部分问题,其他缺陷无法改善。
❸ 目前金属表面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主流金属制品表面缺陷在线检测方法。
一、漏磁检测
漏磁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产品的无损检测。其检测原理是,利用磁源对被测材料局部磁化,如材料表面存在裂纹或坑点等缺陷,则局部区域的磁导率降低、磁阻增加,磁化场将部分从此区域外泄,从而形成可检验的漏磁信号。在材料内部的磁力线遇到由缺陷产生的铁磁体间断时,磁力线将会发生聚焦或畸变,这一畸变扩散到材料本身之外,即形成可检测的磁场信号。采用磁敏元件检测漏磁场便可得到有关缺陷信息。因此,漏磁检测以磁敏电子装置与磁化设备组成检测传感器,将漏磁场转变为电信号提供给二次仪表。
漏磁检测技术的整个过程为:激磁-缺陷产生漏磁场-传感器获取信号-信号处理-分析判断。在磁性无损检测中,磁化时实现检测的第一步,它决定着被测量对象(如裂纹)能不能产出足够的可测量和可分辨的磁场信号,同时也影响着检测信号的性能,故要求增强被测磁化缺陷的漏磁信号。被测构件的磁化由磁化器来实现,主要包括磁场源和磁回路等部分。因此,针对被测构件特点和测量目的,选择合适的磁源和设计磁回路是磁化器优化的关键。
漏磁检测金属表面缺陷的物理基础使带有缺陷的铁磁件在磁场中被磁化后,在缺陷处会产生漏磁场,通过检测漏磁场来辩识有无缺陷。因此,研究缺陷漏磁场的特点,确定缺陷的特征,就成为漏磁检测理论和技术的关键。要测量漏磁场,测量装置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别是能测空间点磁场,还应有较大的测量范围和频带;测量装置须具有二维及三维的精确步进或调整能力,以确定传感器的空间位置;同时,应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去除噪声,确定实际的漏磁场量。Foerster,Athertion 已成功应用霍尔器件检测缺陷,霍尔器件可在z—Y二维空间步进的最小间隔分别为2μm和0.1μm。
漏磁检测不仅能检测表面缺陷,且能检测内部微小缺陷;可检测到5X10mm。的微小缺陷;造价较低廉。其缺点是,只能用于金属材料的检测,无法识别缺陷种类。目前,漏磁检测在低温金属材料缺陷检测方面已进入实用阶段。如日本川崎公司千叶厂于1993年开发出在线非金属夹杂物检测装置;日本NKK公司福冈厂于同年研制出一种超高灵敏度的磁敏传感器,用于检测钢板表面缺陷。
二、红外线检测与技术
红外线检测是通过高频感应线圈使连铸板坯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在高频感应的集肤效应作用下,其穿透深度小于1 mm,且在表面缺陷区域的感应电流会导致单位长度的表面上消耗更多电能,引起连铸板坯局部表面的温度上升。该升温取决于缺陷的平均深度、线圈工作频率、特定输入电能,以及被检钢坯电性能、热性能、感应线圈宽度和钢运动速度等因素。当其它各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时,就可通过检测局部温升值来计算缺陷深度,而局部温升值可通过红外线检测技术加以检定。利用该技术,挪威Elkem公司于1990年研制出Ther—mOMatic连铸钢坯自动检测系统,日本茨城大学工学部的冈本芳三等在检测板坯试件表面裂纹和微小针孔的实验研究中也利用此法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三、超声波探伤技术
超声波检测是利用声脉在缺陷处发生特性变化的原理来检测。接触法是探头与工件表面之间经一层薄的起传递超声波能量作用的耦合剂直接接触。为避免空气层产生强烈反射,在探测时须将接触层间的空气排除干净,使声波入射工件,操作方便,但其对被测工件的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液浸法是将探头与工件全部浸入于液体或探头与工件之间,局部以充液体进行探伤的方法。脉冲反射法是当脉冲超声波入射至被测工件后,声波在工件内的反射状况就会显示在荧光屏上,根据反射波的时间及形状来判断工件内部缺陷及材料性质的方法。目前,超声波探伤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金属管道内部的缺陷检测。
四、光学检测法
机器视觉是以图像处理理论为核心,属于人工智能范畴的一个领域,它是以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处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各种无损检测技术中。基于机器视觉的连铸板坯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一定的光源照在待测金属表面上,利用高速CCD摄像机获得连铸板坯表面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提取图像特征向量,通过分类器对表面缺陷进行检测与分类。20世纪70年代中期,El本Jil崎公司就开始研制镀锡板在线机器视觉检测装置 。1988年,美国Sick光电子公司也成功地研制出平行激光扫描检测装置,用以在线检测金属表面缺陷。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在线检测与分类器设计的研究工作目前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1990年,华中理工大学采用激光扫描方法测量冷轧钢板宽度和检测孔洞缺陷,并开发了相应的信号处理电路;1995年又研制出冷轧连铸板坯表面轧洞、重皮和边裂等缺陷检测和最小带宽测量的实验系统。1996年,宝钢与原航天部二院联合研制出冷轧连铸板坯表面缺陷的在线检测系统,并进行了大量的在线试验研究。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也研制出较为实用化的在线检测系统。
从检测技术的观点来看,基于机器视觉的钢表面缺陷检测系统面临困境:①要求检测到的缺陷的几何尺寸越来越小,有的甚至小于0.1 mm;② 检测对象可能处于运动状态,导致采集的图像抖动较大;③现场环境较恶劣,往往受烟尘、油污、温度高等因素的影响,引起缺陷图像信噪比下降;④表面缺陷的多样性(如冷轧连铸板坯表面可达100多种),不同缺陷之间的光学特性、电磁特性不同;有的缺陷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因此,基于机器视觉的连铸板坯表面缺陷分类器要求具有收敛速度快、鲁棒性好、自学习功能等特点。
❹ 请问压力容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和一些注意的问题(缺陷、及缺陷造成的原因等)
设计和结构缺陷:封头形式不合理,直边高度不够,连接方式不好,开孔不合理,焊缝布置不合理等;
材料本身缺陷:钢板夹层,重皮,褶皱等;
焊缝缺陷:出现裂纹,未融合,未焊透,咬边,线性凹坑,气孔等;
❺ 金属材料无损检测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金属材料无损检测,一般有UT、RT、MT、PT, 另有涡流检测等。
1。外观品质主要检验商品外表是否内存在不符合合同规定容或影响使用 的缺陷,如锈蚀、裂纹、孔洞、凹坑、结疤、重皮、镀层漏镀等。
2。内在品质检验依据合同、标准进行,主要检验项目包 括化学检测和物理性能检测:
(1)化学检测项目:化学成分分析、镀层重量测定、主含 量测定。
⑵物理性能检测:拉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实验,杯 突试验,硬度试验,疲劳实验,管材的压扁、扩口、卷边实验,电磁性能实验,无损检测,显微组织测定。
❻ 钢架板梁外观检测时出现重皮现象,请问,什么是重皮有知道的详细解答下,最好附上该现象图片!
钢板重皮:即钢板表面的局部起层,或叫辗开翻皮。形状多成山舌形,线状明显,有部分脱落后表面易撕开。
抱歉上传图片失败,参见网络图片搜“钢板表面缺陷 重皮”,可找到参考图片。
❼ 钢轨探伤方法
手工检查钢轨和辙叉是无损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在冬季温度低、温差大伤损发展快,运用手工检查手段不仅能缩短检测周期,还能堵漏防断,所以在发挥仪器探伤作用的同时,广泛辅之以手工探伤是工务部门过硬冬“防三折”的关键。
一、手工检测的工具
1、检查锤:检查锤是用来敲打钢轨、辙叉作用面,通过手感及小锤在作用面的跳动次数,敲打后回音的清晰程度来判断钢轨和辙叉是否有伤。
2、小镜子:小镜子是利用光线反射的原理来观察轨端、轨颚、轨底、螺孔等不易看见或较黑暗的部位。
3、探伤钩:探伤钩是根据裂纹对钩尖的阻挠作用判断螺孔轨腹,轨端等看不到的部位有无裂纹存在与否。
4、扳手:用来卸立、横螺栓或拆下夹板,以便观察接头部位轨腹、螺孔有无裂纹或其他伤损存在与否。
二、手工检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手工检测主要有五种方法;即:看、敲、照、卸、钩。
(一)看:看时姿势随意,可半蹲、可站立,可骑着钢轨也可站在钢轨的一侧。在你可看清的距离内(5~20米)聚精会神的向前观看,主要掌握以下6点:
1、看轨面“白光”有无扩大。
2、看“白光”中有无暗光或黑线。
3、看轨头是否肥大。
4、看轨头是否下垂。
5、看轨头侧面有无锈线。
6、看腹部有无鼓包和变形。
(1)看轨面“白光”有无扩大;
轨头踏面被车轮磨亮的光面俗称“白光”,正常钢轨“白光”平、直、齐形成一道白亮的痕迹。钢轨的内部有伤时,轨面“白光”向外扩大。白光扩大的长度与内部裂纹的长度大致相同,因此若发现“白光”扩大须进一步分析有无其他特征,如“白光”扩大处有颚部下垂,颚下透锈等现象可判为伤轨。
(2)看“白光”中有无暗光或黑线;
轨头内部有垂直纵向裂纹时,在扩大的“白光”中出现一道“暗光”这时因为内部出现裂纹以后轨面受车轮压力不匀,车轮碾压不到,原来亮光消失的缘故。暗光的形状一般是中间宽、窄一致,两头尖小,内部裂纹越宽时越靠近轨面,它的暗光越粗越明显,裂纹发展轨面时暗光变成黑线。
曲线上的钢轨由于受车轮偏压磨损,后经整修或改铺在直线上时会出现假暗光或假黑线;相互式接头曲线的大腰处,轨面“白光”向外扩大,但无暗光或黑线。有的油渍杂物经列车碾压,会出现假暗光或假黑线。在长大坡道常撒砂制动地段,不易看清“白光”时,可以从轨面砂粒压成粉末的情况加以判断:如轨面砂粒较厚或较粗处应与“白光”中出现的暗光、黑线的现象同等看待。
(3)轨头肥大
轨头部如发生裂纹,则该处轨头必然比良好的轨头肥大。轨头肥大几毫米,它的裂纹也宽几毫米。如发现有轨头肥大,而该处轨面又有扩大现象或颚下有锈时可判为伤轨。
(4)看轨头是否下垂
轨头垂直纵向裂纹、水平纵向裂纹,下颚纵向水平裂纹等伤损发展到严重时,都会出现颚部下垂可用小镜照下颚轨棱,使镜面与与轨棱成45度角照射很容易发现轨颚下垂。也可趴在钢轨上用眼穿轨头下颚轨棱是否平直,如有下垂也易看出。
(5)看轨头侧面有无锈线
根据锈线的有无来判断钢轨是否有内伤,最为准确判断钢轨有内伤,是由于车轮压力集中,引起局部的金属变形。这样会在相应部位的表面出现连续的表面剥离现象,不久在剥落地方盖上一层淡褐色铁锈,并逐步形成一道锈线。到后来,由褐色变为红色最后变为暗红色。
如果轨面有“白光”扩大,“白光”中又有暗光,这时应该详细检查该处两侧面,如有锈线就是伤轨。“白光”向外扩大,锈线出现在内侧。“白光” 向内侧扩大,锈线出现在外侧。
锈线越在颚部以上,内部裂纹越靠近头部侧面,锈线也细,锈线在颚稍下。锈线发粗而且两端向上翘。它的锈线长度与轨面的乌光黑线相符裂纹靠近轨头中心。如果裂纹进入钢轨腹部则颚下两侧都有锈线,如果裂纹在轨腹中心,可能两侧均无锈线,但有锈色斑点。裂纹在轨底则锈线出现在轨腰与轨底的连接圆弧处。轨头内部有横向裂纹(黑核)的钢轨锈线出现在颚部或轨头侧面。但裂纹极细,不细看不易发现。
暗光或黑线与内部伤损长度大致相仿,唯有锈线长于暗光黑线,短于内伤。
内伤出现的锈线,线条宽窄一致两端尖细向上翘锈线两边发毛,颜色有变化。
因线路作业、装卸、钢轨存放不注意将钢轨划伤也会造成钢轨各部位的锈线,但这种锈线线条宽窄不一、两边不发毛、颜色无变化是假锈线,不是内伤钢轨。
(6)看腹部有无鼓包和变形
趴伏在钢轨上,用眼穿钢轨腹部,若发现有不平直处,用手摸有鼓包出现时,可用小重锤敲击该处。如锤向外弹,证明腹部确有竖裂内伤。哪一面鼓出伤损就靠近哪一面,两面鼓出伤在中间。一面鼓出,一面凹进是腹部扭曲伤损,该伤损易引起钢轨横向折断应特别注意。
用锤敲击鼓包处时若铁皮剥落,鼓包消失则是重皮,是假鼓包不是内伤。
(二)敲
敲是检查钢轨接头的主要方法。通过敲打钢轨作用面,眼看小锤跳动情况。可听小锤声音体会锤柄的感觉来判断接头范围内钢轨伤损情况。
1、敲的要领是:面向钢轨蹲稳、小锤端平持稳、锤头高出轨约50—80mm落锤处应在钢轨踏面上。手持锤把拇指与食指握紧,其余三指扶持,松紧自如,手腕一松锤自由落下,平敲钢轨踏面,每次敲打起锤高度一致。
2、敲的方法是:
(1)眼看、耳听手触法敲击时要精神集中,注意眼看小锤跳动,耳听小锤声音,体会手中锤柄感觉来判断钢轨好坏。
小锤落下能连跳起4~6次,第一次跳起20~25mm发音清脆,无浊音最后一下的回音也较长,握锤的手感觉震动有力是良好的钢轨。如小锤落下只能跳2~3次,跳起高度不过2~3mm甚至不跳动,手中锤把也很稳,没有向外晃动的倾向,就好象被钢轨吸住似的,同时发音破浊不清,回音不长或突然终止,手中锤柄震动无力是有伤钢轨,可根据小锤跳动情况、声音变化及手内感觉判断伤损长度范围。
敲打轨面检查伤轨时,注意夹板与轨颚不密贴,螺栓松动,轨底与枕木不密贴,钢轨肥边,枕木吊板,上下错口的暗影均对小锤跳动次数和声音有影响,应慎重判伤。
(2)砂粒实验法
如果在检查中遇到不易判断的伤损可用干燥粗砂粒、玻璃碎片、金属硬币等。放在踏面上如果是好钢轨,用锤敲击时能跳动4~6次而砂粒、碎玻璃、硬币等粘着不动,如果是伤轨砂粒跳起、硬币翻转掉落。
(3)手指感觉法
当发现可疑钢轨用小锤敲打难以判断时,可用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轻轻触摸钢轨踏面,另一只手持锤平敲手指附近踏面如感觉到有象人脉搏跳动一样的震动且手指感觉发麻时是有伤钢轨。
(4)粉笔实验法
在可疑的轨面上用粉笔涂满,经过列车碾压后粉笔印全部压没了,说明不是伤轨如留有痕迹则表明是伤轨。
(三)照
钢轨裂纹有些是发生在阴暗部分用目力不易直接发现要用镜子照,照是检查钢轨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
照的方法:小型检查镜简易方便。用于检查轨缝内钢轨腹部螺孔。检查时可将镜子放在轨底下。从轨缝向上反光也可将小镜放在胸前迎着阳光借反射光观察轨缝或螺孔是否有裂纹。
(四)卸
用看、敲、照方法检查后,仍不能判断接头处钢轨确属良好时,应卸下螺栓或打开夹板进行检查确认,确认后及时上好夹板拧紧螺栓。
(五)钩
由于接头螺栓锈蚀严重,卸不下来,而又无法确认,可用探伤钩在轨缝、轨腹或端面处缓缓滑动,是否有挂钩感觉进行确认。
自制探伤钩:
材料:钢钩 尺寸:直径1~1.5mm 长200~250mm 形状:一端做成2~4mm的直角锋利钩。
三、手工检查道岔及夹板的方法
道岔及夹板的手工检查,遵循钢轨手工检查的方法,即:看、敲、照、卸、钩。辙叉部位的检查应从前至后,从左到右,检查钢轨辙叉首先用锤敲击辙叉翼前端、叉心及叉心后端,然后再检查是否有孔裂纹,头部和颚部裂纹。如发现辙叉踏面某个部位变形,应仔细检查,最后检查辙叉沟槽等浇铸断面裂纹。
钢轨组合式辙叉均由普通钢轨弯折刨切而成,应注意如下部位检查:辙叉翼刨切受压部分和辙叉实际尖端往后至第一螺孔,辙叉心宽30~50mm 处长心轨。
检查夹板主要用眼看锈线。
三、手工检查重点地段
1、短轨地段的小腰、接头
2、长轨地段的铝焊头,及两侧200mm范围内
3、站内超期服役钢轨
4、几何形状失格的钢轨(如垂、侧磨严重,轨头过薄、过窄)
5、道口前后及道口里的钢轨
6、锈蚀严重的钢轨
7、道岔中的基本轨、尖轨
8、轨踏面有污垢的钢轨
9、你认为可能是探伤死角的钢轨
❽ 用于检测金属表面是否干净的哪种类型的仪器比较好
主流金属制品表面缺陷在线检测方法。
一、漏磁检测
漏磁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产品的无损检测。其检测原理是,利用磁源对被测材料局部磁化,如材料表面存在裂纹或坑点等缺陷,则局部区域的磁导率降低、磁阻增加,磁化场将部分从此区域外泄,从而形成可检验的漏磁信号。在材料内部的磁力线遇到由缺陷产生的铁磁体间断时,磁力线将会发生聚焦或畸变,这一畸变扩散到材料本身之外,即形成可检测的磁场信号。采用磁敏元件检测漏磁场便可得到有关缺陷信息。因此,漏磁检测以磁敏电子装置与磁化设备组成检测传感器,将漏磁场转变为电信号提供给二次仪表。
漏磁检测技术的整个过程为:激磁-缺陷产生漏磁场-传感器获取信号-信号处理-分析判断。在磁性无损检测中,磁化时实现检测的第一步,它决定着被测量对象(如裂纹)能不能产出足够的可测量和可分辨的磁场信号,同时也影响着检测信号的性能,故要求增强被测磁化缺陷的漏磁信号。被测构件的磁化由磁化器来实现,主要包括磁场源和磁回路等部分。因此,针对被测构件特点和测量目的,选择合适的磁源和设计磁回路是磁化器优化的关键。
漏磁检测金属表面缺陷的物理基础使带有缺陷的铁磁件在磁场中被磁化后,在缺陷处会产生漏磁场,通过检测漏磁场来辩识有无缺陷。因此,研究缺陷漏磁场的特点,确定缺陷的特征,就成为漏磁检测理论和技术的关键。要测量漏磁场,测量装置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别是能测空间点磁场,还应有较大的测量范围和频带;测量装置须具有二维及三维的精确步进或调整能力,以确定传感器的空间位置;同时,应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去除噪声,确定实际的漏磁场量。Foerster,Athertion 已成功应用霍尔器件检测缺陷,霍尔器件可在z—Y二维空间步进的最小间隔分别为2μm和0.1μm。
漏磁检测不仅能检测表面缺陷,且能检测内部微小缺陷;可检测到5X10mm。的微小缺陷;造价较低廉。其缺点是,只能用于金属材料的检测,无法识别缺陷种类。目前,漏磁检测在低温金属材料缺陷检测方面已进入实用阶段。如日本川崎公司千叶厂于1993年开发出在线非金属夹杂物检测装置;日本NKK公司福冈厂于同年研制出一种超高灵敏度的磁敏传感器,用于检测钢板表面缺陷。
二、红外线检测与技术
红外线检测是通过高频感应线圈使连铸板坯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在高频感应的集肤效应作用下,其穿透深度小于1 mm,且在表面缺陷区域的感应电流会导致单位长度的表面上消耗更多电能,引起连铸板坯局部表面的温度上升。该升温取决于缺陷的平均深度、线圈工作频率、特定输入电能,以及被检钢坯电性能、热性能、感应线圈宽度和钢运动速度等因素。当其它各种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保持恒定时,就可通过检测局部温升值来计算缺陷深度,而局部温升值可通过红外线检测技术加以检定。利用该技术,挪威Elkem公司于1990年研制出Ther—mOMatic连铸钢坯自动检测系统,日本茨城大学工学部的冈本芳三等在检测板坯试件表面裂纹和微小针孔的实验研究中也利用此法得到较满意的结果。
三、超声波探伤技术
超声波检测是利用声脉在缺陷处发生特性变化的原理来检测。接触法是探头与工件表面之间经一层薄的起传递超声波能量作用的耦合剂直接接触。为避免空气层产生强烈反射,在探测时须将接触层间的空气排除干净,使声波入射工件,操作方便,但其对被测工件的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液浸法是将探头与工件全部浸入于液体或探头与工件之间,局部以充液体进行探伤的方法。脉冲反射法是当脉冲超声波入射至被测工件后,声波在工件内的反射状况就会显示在荧光屏上,根据反射波的时间及形状来判断工件内部缺陷及材料性质的方法。目前,超声波探伤技术已成功应用于金属管道内部的缺陷检测。
四、光学检测法
机器视觉是以图像处理理论为核心,属于人工智能范畴的一个领域,它是以数字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处理科学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各种无损检测技术中。基于机器视觉的连铸板坯表面缺陷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一定的光源照在待测金属表面上,利用高速CCD摄像机获得连铸板坯表面图像,通过图像处理提取图像特征向量,通过分类器对表面缺陷进行检测与分类。20世纪70年代中期,El本Jil崎公司就开始研制镀锡板在线机器视觉检测装置 。1988年,美国Sick光电子公司也成功地研制出平行激光扫描检测装置,用以在线检测金属表面缺陷。基于机器视觉的表面在线检测与分类器设计的研究工作目前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1990年,华中理工大学采用激光扫描方法测量冷轧钢板宽度和检测孔洞缺陷,并开发了相应的信号处理电路;1995年又研制出冷轧连铸板坯表面轧洞、重皮和边裂等缺陷检测和最小带宽测量的实验系统。1996年,宝钢与原航天部二院联合研制出冷轧连铸板坯表面缺陷的在线检测系统,并进行了大量的在线试验研究。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也研制出较为实用化的在线检测系统。
从检测技术的观点来看,基于机器视觉的钢表面缺陷检测系统面临困境:①要求检测到的缺陷的几何尺寸越来越小,有的甚至小于0.1 mm;② 检测对象可能处于运动状态,导致采集的图像抖动较大;③现场环境较恶劣,往往受烟尘、油污、温度高等因素的影响,引起缺陷图像信噪比下降;④表面缺陷的多样性(如冷轧连铸板坯表面可达100多种),不同缺陷之间的光学特性、电磁特性不同;有的缺陷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因此,基于机器视觉的连铸板坯表面缺陷分类器要求具有收敛速度快、鲁棒性好、自学习功能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