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渗碳属于哪种热处理
渗碳属于化学热处理。
渗碳:是对金属表面处理的一种,采用渗碳的多为低碳钢或低合金钢,具体方法是将工件置入具有活性渗碳介质中,加热到900--950摄氏度的单相奥氏体区,保温足够时间后,使渗碳介质中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层,从而获得表层高碳,心部仍保持原有成分。 相似的还有低温渗氮处理。这是金属材料常见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它可以使渗过碳的工件表面获得很高的硬度,提高其耐磨程度。
Ⅱ 渗碳热处理工艺流程如何制定
流程如下:
1、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组织及性能特点:不能细化钢的晶粒。工件淬火变形较大,合金钢渗碳件表面残余奥氏体量较多,表面硬度较低
适用范围: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用来处理对变形和承受冲击载荷不大的零件,适用于气体渗碳和液体渗碳工艺。
2、预冷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淬火温度800-850℃ 。组织及性能特点:可以减少工件淬火变形,渗层中残余奥氏体量也可稍有降低,表面硬度略有提高,但奥氏体晶粒没有变化。
适用范围:操作简单,工件氧化、脱碳及淬火变形均小,广泛应用于细晶粒钢制造的各种工具。
3、一次加热淬火 低温回火
淬火温度820-850℃或780-810℃ 。组织及性能特点:对心部强度要求较高者,采用820-850℃淬火,心部为低碳M,表面要求硬度高者,采用780-810℃淬火可以细化晶粒。
适用范围: 适用于固体渗碳后的碳钢和低合金钢工件、气体、液体渗碳的粗晶粒钢,某些渗碳后不宜直接淬火的工件及渗碳后需机械加工的零件。
注意事项:
(1)渗碳前的预处理正火--目的是改善材料原始组织、减少带状、消除魏氏组织,使表面粗糙度变细,消除材料流线不合理状态。正火工艺;用860--980C空冷、179--217HBS。
(2)渗碳后需进行机械加工的工件,硬度不应高于30HRC。
(3)对于有薄壁沟槽的渗碳淬火零件,薄壁沟槽处不能先于渗碳之前加工。
(4)不得用镀锌的方法防渗碳。
Ⅲ 合金渗碳钢的热处理及性能
预先热处理为正火,其目的是为了改变锻造状态的不正常组织,获得合适的硬度以利切削加工。最终热处理一般是渗碳后淬火加上低温回火。使表层获得高碳回火马氏体加碳化物,表面硬度一般为58~64HRC;而心部组织则视钢的淬透性高低及零件尺寸的大小而定,可得到低碳回火马氏体或其他非马氏体组织,心部具有良好的强韧性。
Ⅳ 渗碳钢热处理特点是什么
渗碳钢通常指需经渗碳淬火、低温回火后使用的钢。它一般为低碳的优质碳素结构钢与回合金结构钢,亦可分别答称为碳素渗碳钢与合金渗碳钢。其成分特点是低的含碳量,一般为0.1%~0.25%;主要合金元素有Ni、Cr、Mn等,辅助合金元素有W、Mo、V、Ti等。
渗碳钢的热处理特点:
渗碳钢的预先热处理通常采用正火,对于高淬透性的渗碳钢,可采用空冷淬火后高温回火,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渗碳钢的最终热处理一般都是在渗碳后进行直接淬火或一次淬火,180~200℃低温回火。处理后工件表面硬度一般为58~64HRC,心部的组织和硬度则取决于钢的淬透性和截面尺寸大小。
近年来,生产中采用渗碳钢直接进行淬火加低温回火处理,获得低碳马氏体组织,用来制造某些综合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零件(如传递动力的轴、重要的螺栓等)。在某些场合,它还可以替代经调质处理的中碳钢或中碳合金钢,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Ⅳ 渗碳钢渗碳前热处理应调质还是应该正火或其它处理
调质的对象是中碳(低合金)结构钢,也可以是低合金铸钢,对于低碳钢来讲不适合调质处理,因此低碳钢渗碳前的热处理应是正火处理!
Ⅵ 钢件渗碳后还要进行何种热处理处理前后表层和心部组织各有何不同
渗碳钢为低碳合金钢,一般渗碳淬火后要进行回火处理,主要是消除淬火后的脆性,提高韧性。渗碳一般只在工件的表层,渗碳后表层组织为过共析钢,经过淬火转变成耐磨和硬度高的马氏体,心部组织保持原有组织。
Ⅶ 钢板的合金渗碳钢
1. 用途
主要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中的变速齿轮,内燃机上的凸轮轴、活塞销等机器零件。这类零件在工作中遭受强烈的摩擦磨损,同时又承受较大的交变载荷,特别是冲击载荷。
2. 性能要求
(1) 表面渗碳层硬度高,以保证优异的耐磨性和接触疲劳抗力,同时具有适当的塑性和韧性。
(2) 心部具有高的韧性和足够高的强度。心部韧性不足时,在冲击载荷或过载作用下容易断裂;强度不足时,则较脆的渗碳层易碎裂、剥落。
(3) 有良好的热处理工艺性能 在高的渗碳温度(900℃~950℃)下,奥氏体晶粒不易长大,并有良好的淬透性。
3. 成分特点
(1)低碳:碳含量一般为0.10%~0.25%,使零件心部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2) 加入提高淬透性的合金元素:常加入Cr、Ni、Mn、B等。
(3) 加入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元素:主要加入少量强碳化物形成元素Ti、V、W、Mo等,形成稳定的合金碳化物。
4.钢种及牌号
20Cr低淬透性合金渗碳钢。这类钢的淬透性低,心部强度较低。
20CrMnTi中淬透性合金渗碳钢。这类钢淬透性较高、过热敏感性较小,渗碳过渡层比较均匀,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
18Cr2Ni4WA和20Cr2Ni4A高淬透性合金渗碳钢。这类钢含有较多的Cr、Ni等元素,淬透性很高,且具有很好的韧性和低温冲击韧性。
5. 热处理和组织性能
合金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一般都是渗碳后直接淬火,再低温回火。 热处理后,表面渗碳层的组织为合金渗碳体+回火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硬度为60HRC~62HRC。心部组织与钢的淬透性及零件截面尺寸有关,完全淬透时为低碳回火马氏体,硬度为40HRC~48HRC;多数情况下是屈氏体、回火马氏体和少量铁素体,硬度为25HRC~40HRC。心部韧性一般都高于700KJ/m2。
Ⅷ 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是怎样的
合金钢的热处理工艺,分为低碳合金钢、中碳合金钢、高碳合金钢,低碳合金钢一内般需要进行渗碳、容淬火、回火;中碳合金钢一般需要进行调质处理,有些还根据需要进行表面淬火;高碳合金钢一般需要淬火、回火。比如:低碳合金钢 18CrMnTi ,920~950℃ 渗碳,850~870℃油淬,回火180~200℃,表层硬度 HRC58~67,心部 HRC30~45;中碳合金钢 40CrMnMo ,840~850℃油淬,630~650℃水或油,硬度 HB 302~341 ;高碳合金钢 Cr12MoV,950~1000℃油淬,150~180℃回火,HRC60~64 。
Ⅸ 渗碳后的淬火热处理安排在什么位置
【渗碳后的淬火热处理安排】工件渗碳后要进行热处理,目的是:提高渗层表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心部的强度和韧性;细化晶粒;消除网状渗碳体和减少残留奥氏体量。淬火热处理一般做如下安排:
1、直接淬火法:直接淬火法是指工件渗碳后随炉降温(或出炉预冷)到760—860℃后直接淬火的方法。随炉降温或出炉预冷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淬火内应力与变形,同时,还可以使高碳的奥氏体中析出一部分碳化物,降低奥氏体中的碳浓度,从而减少淬火后残留的奥氏体,获得较高的表面硬度。
2、重新加热淬火:工件在渗碳后冷却到奥氏体完全转变,可能转变成铁索体/珠光体,或马氏体组织,接着重新将它加热到所希望的淬火温度,然后淬火。这种方法可以得到晶粒较细的组织。此外,也可以安排一次中间同火,在最后淬火加热之前还可以进行一些切削加工,例如切除部分渗碳层。为了避免重复加热引起太大的变形,对易于变形的工件,可规定进行一次或几次预热。
3、回火:渗碳零件淬火后,接着在150~250℃之间进行回火处理。对于非合金钢,回火温度一般为150-180℃,对于合金钢则为160- 200℃。经过这种处理,可降低组织应力,而在最外层保持有利的压应力。此外,回火改善了渗碳淬火零件的可磨削性,降低了磨削裂纹敏感性。在此温度范围内,硬度的降低最多为5 hrc,大多为1—3 hrc。回火对于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的影响,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见解。
4、高合金钢渗碳件的热处理:对于高强度合金渗碳钢,特别是铬镍钢(如12crn13a、12cr2n14a、20cr2ni4a、18cr2ni4w等).因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经渗碳后表面含碳量达0.8%-1.0%时,采用直接淬火会显著地增加残留奥氏体量,严重地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对这类钢,渗碳后的热处理必须设法减少残留奥氏体量,还要注意改善切削加工性的问题。一般采用在渗后、重新加热淬火之前增加中间高温回火工序的工艺方案。
(1)若采用一次淬火法,应在淬火之前增加一道高温回火;
(2)若用二次淬火法,则要在第一次淬火(或正火)之后、第二次淬火之前增加一道高温回火,目的是使渗碳件表面软化,硬度降到30 hrc左右,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减少以后淬火时的变形。
高温回火温度一般为640~ 680℃,保温3—8 h,渗碳件经过高温同火后再进行淬火,其表层为淬火马氏体+少量残留奥氏体十碳化物,心部为低碳马氏体组织;再经低温回火后,表层为回火马氏体+少鼍残留奥氏体+碳化物,心部为低碳回火马氏体。高合金钢的中间高温回火还有降低最终淬火后残留奥氏体量的作用。如18cr2ni4w钢渗碳后,需经过2—3次高温回火,并且一般选用较高的回火温度(680—700℃),每次保温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