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细化组织,提高机械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常对低碳钢零件进行什么热处理
调质处理来。
调质处理:淬自火后高温回火的热处理方法称为调质处理。高温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间进行回火。调质可以使钢的性能,材质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其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调质处理后得到回火索氏体。回火索氏体(tempered sorbite)是马氏体于回火时形成的,在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来,其为铁素体基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粒的复合组织。它也是马氏体的一种回火组织,是铁素体与粒状碳化物的混合物。此时的铁素体已基本无碳的过饱和度,碳化物也为稳定型碳化物。常温下是一种平衡组织。
Ⅱ q235b钢板什么时候需要正火
正火是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细化组织,改善钢的性能,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正火与退火工艺相比,其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热处理的生产周期短。故退火与正火同样能达到零件性能要求时,尽可能选用正火。大部分中、低碳钢的坯料一般都采用正火热处理。一般合金钢坯料常采用退火,若用正火,由于冷却速度较快,使其正火后硬度较高,不利于切削加工。
正火,又称常化,是将工件加热至727到912摄氏度之间以上40~60min,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或喷水、喷雾或吹风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其目的是在于使晶粒细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匀化,去除材料的内应力。
正火主要用于钢铁工件。一般钢铁正火与退火相似,但冷却速度稍大,组织较细。有些临界冷却速度很小的钢,在空气中冷却就可以使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这种处理不属于正火性质,而称为空冷淬火。与此相反,一些用临界冷却速度较大的钢制作的大截面工件,即使在水中淬火也不能得到马氏体,淬火的效果接近正火。钢正火后的硬度比退火高。正火时不必像退火那样使工件随炉冷却,占用炉子时间短,生产效率高,所以在生产中一般尽可能用正火代替退火。对于含碳量低于0.25%的低碳钢,正火后达到的硬度适中,比退火更便于切削加工,一般均采用正火为切削加工作准备。对含碳量为0.25~0.5%的中碳钢,正火后也可以满足切削加工的要求。对于用这类钢制作的轻载荷零件,正火还可以作为最终热处理。高碳工具钢和轴承钢正火是为了消除组织中的网状碳化物,为球化退火作组织准备。
普通结构零件的最终热处理 ,由于正火后工件比退火状态具有更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对于一些受力不大、性能要求不高的普通结构零件可将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以减少工序、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率。此外,对某些大型的或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当淬火有开裂的危险时,正火往往可以代替淬火、回火处理,作为最终热处理
Ⅲ 为什么中碳钢采用感应加热表面淬火,而低碳钢或低碳合金零件常采用渗碳淬火
你好,中碳钢含碳量较高,表面可以加热淬火。低碳钢含碳量低必须先渗碳后淬火。
Ⅳ 零件淬火淬火时什么做法正确
十种淬火方法,用过三种以上的都是大拿!
十种常用淬火方法汇总
热处理工艺中淬火的常用方法有十种,分别是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贝氏体等温淬火法;复合淬火法;预冷等温淬火法;延迟冷却淬火法;淬火自回火法;喷射淬火法等。
一、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
单介质(水、油、空气)淬火:把已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淬人一种淬火介质,使其完全冷却。这种是最简单的淬火方法,常用于形状简单的碳钢和合金钢工件。淬火介质根据零件传热系数大小、淬透性、尺寸、形状等进行选择。
二、双介质淬火
双介质淬火:把加热到淬火温度的工件,先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接近Ms点,然后转入慢冷的淬火介质中冷却至室温,以达到不同淬火冷却温度区间,并有比较理想的淬火冷却速度。用于形状复杂件或高碳钢、合金钢制作的大型工件,碳素工具钢也多采用此法。常用冷却介质有水-油、水-硝盐、水-空气、油-空气,一般用水作快冷淬火介质,用油或空气作慢冷淬火介质,较少采用空气。
三、马氏体分级淬火
马氏体分级淬火:钢材奥氏体化,随之浸入温度稍高或稍低于钢的上马氏点的液态介质(盐浴或碱浴)中,保持适当时间,待钢件的内、外层都达到介质温度后取出空冷,过冷奥氏体缓慢转变成马氏体的淬火工艺。一般用于形状复杂和变形要求严的小型工件,高速钢和高合金钢工模具也常用此法淬火。
四、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
低于Ms点的马氏体分级淬火法:浴槽温度低于工件用钢的Ms而高于Mf时,工件在该浴槽中冷却较快,尺寸较大时仍可获得和分级淬火相同的结果。常用于尺寸较大的低淬透性钢工件。
五、贝氏体等温淬火法
贝氏体等温淬火法:将工件淬入该钢下贝氏体温度的浴槽中等温,使其发生下贝氏体转变,一般在浴槽中保温30~60min。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主要三个步骤:①奥氏体化处理;②奥氏体化后冷却处理;③贝氏体等温处理;常用于合金钢、高碳钢小尺寸零件及球墨铸铁件。
六、复合淬火法
复合淬火法:先将工件急冷至Ms以下得体积分数为10%~30%的马氏体,然后在下贝氏体区等温,使较大截面工件得到马氏体和贝氏体组织,常用于合金工具钢工件。
七、预冷等温淬火法
预冷等温淬火法:又称升温等温淬火,零件先在温度较低(大于Ms)浴槽中冷却,然后转入温度较高的浴槽中,使奥氏体进行等温转变。适用于淬透性较差的钢件或尺寸较大又必须进行等温淬火的工件。
八、延迟冷却淬火法
延迟冷却淬火法:零件先在空气、热水、盐浴中预冷到稍高于Ar3或Ar1温度,然后进行单介质淬火。常用于形状复杂各部位厚薄悬殊及要求变形小的零件。
九、淬火自回火法
淬火自回火法:将被处理工件全部加热,但在淬火时仅将需要淬硬的部分(常为工作部位)浸入淬火液冷却,待到未浸入部分火色消失的瞬间,立即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淬火工艺。淬火自回火法利用心部未全部冷透的热量传到表面,使表面回火。常用于承受冲击的工具如錾子、冲子、锤子等。
十、喷射淬火法
喷射淬火法:向工件喷射水流的淬火方法,水流可大可小,根据所要求的淬火深度而定。喷射淬火法不会在工件表面形成蒸汽膜,这样就能够保证得到比昔通水中淬火更深的淬硬层。主要用于局部表面淬火。
Ⅳ 渗碳与沾火有什么区别
是 “淬火” ,不是 “沾火” 。
渗碳 ,是把低碳钢零件 ,置于高温 、有 “游离碳” 的环境中 ,碳原子 “渗进” 零件表层的一种 “热处理” 工艺 。时间比较长 ,“渗碳层” 的厚度一般在 1.0 -- 2.5 毫米 。
渗碳后的零件 ,还需要机械加工 ,把不需要高硬度的部位的渗碳层去掉 。渗碳层的含碳量很高 ,一般可以达到 0.8 -- 1.0 % ,具有 “高碳钢” 的性能 。经过淬火 ,硬度可达HRc 60 以上 ,具有高耐磨性 。
淬火 ,就是把金属零件加热到适当温度 ,保温一定的时间 ,迅速放进冷水 、机油 中快速冷却 ,零件的 “金相组织” 就变成细小晶粒 ,具有高硬度 。所有的零件淬火后都必须经过 “回火” ,消除 “内应力” 并获得需要的硬度 。量具 、刃具 须 “低温回火” ,保持高硬度 ;轴类零件需要 “高温回火” 保持高韧性 ;弹簧钢需要 “中温回火” ,获得高弹性 。回火后得到的是 “回火马氏体” 。
量具 ,精密成型刃具 ,为了形状的稳定性 ,还需要进一步放进 “液氮” 冷却 ,叫做 “冷处理” ,目的是消除残余奥氏体 。
有一些钢材 ,含碳量、合金含量很大 ,只需在空气中冷却就可以获得高硬度 。就是大家常说的 “风钢” 。
一般的中碳钢在空气中冷却 ,也可以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细化晶粒 ,叫做 “正火” 。极重要的零件在淬火前 ,要先正火一次 。
不只是钢 ,铸铁 、铜合金 、铝合金也可以进行热处理 。
Ⅵ 机床变速箱齿轮常用中碳钢或低碳合金钢零件常采用渗碳淬火作为最终热处理
汽车变速箱的次要齿轮采用45#钢,高频淬火,350~370℃回火,高速、中载、有冲击、外形复杂的重要齿轮,采用20CrMnTi,渗碳淬火。
齿轮高频淬火设备采用感应加热,其感应器一般是输入中频或高频交流电 (1000-300000Hz或更高)的空心铜管,感应加热的原理是:将齿轮等工件放到感应器内,产生的交变磁场,又在工件中产生出同频率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在工件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利用这个集肤效应,可使齿轮等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在几秒钟内表面温度上升到800-1000℃,而心部温度升高很小,从而满足我们的要求。
高频淬火,是指利用高频电流(30K-1000KHZ)使工件表面局部进行加热、冷却,获得表面硬化层的热处理方法,是对齿轮等工件进行一定深度的表面强化,而心部基本上保持不变,因而具有高强度、高耐磨性和高韧性的天热点,又因是局部加热,所以能显著减少淬火变形,降减能源消耗。
频率选用
室温时感应电流流入工件表层的深度δ(mm)与电流频率f(HZ)的关系为频率升高,电流透入深度降低,淬透层降低。
常用的电流频率有:
1、高频加热:100~500KHZ,常用200~300KHZ,为电子管式高频加热,淬硬层深为0.5~2.5mm,适于中小型零件。
2、中频加热:电流频率为500~10000HZ,常用2500~8000HZ,电源设备为机械式中频加热装置或可控硅中频发生器。淬硬层深度2~10 mm。适于较大直径的轴类、中大齿轮等。
3、工频加热:电流频率为50HZ。采用机械式工频加热电源设备,淬硬层深可达10~20mm,适于大直径工件的表面淬火。
Ⅶ 哪些零件适于进行表面淬火表面淬火的目的是什么
钢铁零件的表面淬火多用于机床传动齿轮、机床主轴、内燃机曲轴、凸轮轴以内及其他的零件,其使用的容材料为中碳钢或中碳低合金钢等,在进行正火或调质处理后,进行表面的淬火+低温回火处理。这些零件在工作过程中,其服役条件为弯曲交变载荷或扭转交变载荷作用,既要求表面耐磨性好,同时又能承受冲击作用,可以长期安全可靠地运行。
根据上述要求,零件经过表面淬火后,表层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组织,硬度在50HRC以上,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由于回火马氏体的比容比原始组织比容小,因此零件淬火后的表层存在压应力的作用,可使零件的弯曲抗力和疲劳抗力显著提高。而心部组织为细片状珠光体或回火索氏体组织,可确保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另外冷轧辊一类对耐磨以及接触疲劳抗力有一定要求的工件,多用高碳钢制造,进行表面淬火后可较好满足其力学性能的需要。
Ⅷ 高碳钢通常应采取何种淬火处理,其温度范围是什么为什么
你好,高碳钢的硬度、强度主要取决于钢中固溶的碳量,并随固溶碳量的增加而提高。固溶专碳量超过属0.6%时,
淬火后硬度不再增加,只是过剩的碳化物数量增多,钢的耐磨性略有增加,而塑性、韧性和弹性有所降低。为此,常根据使用条件和对钢的强度、韧性匹配来选用不同的钢号。例如,制造受力不大的弹簧或簧式零件,可选择较低碳量的65钢。
一般高碳钢可用电炉、平炉、氧气转炉生产。要求质量较高或特殊质量时可采用电炉冶炼加真空自耗或电
渣重熔。冶熔时,严格控制化学成分,特别是硫和磷的含量。为减少偏析,提高等向性能,钢锭可进行高温扩散退火(对工具钢尤为重要)。热加工时,过共析钢的停锻(轧)温度要求低(约800℃),锻轧成材后应避
免粗大网状碳化物的析出,在700℃以下应注意缓冷,以防热应力造成裂纹。热处理或热加工过程中要防止表面脱碳(对弹簧钢尤为重要)。热加工时要有足够的压缩比,以保证钢的质量和使用性能。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Ⅸ 碳钢是什么材质
碳钢材质为碳素钢,指含碳量Wc小于2.11%的铁碳合金,碳钢除含碳外一般还含有专少量的硅、锰、硫、属磷。
钢在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组织硬而脆,且工件内部有很大的内应力。回火的目的是消除内应力,适当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回火分为高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三种工艺方法。
回火的冷却方式为空冷,即工件出炉后放在室温下慢慢冷却。工件放入炉中,设定电炉温度控制器的加热控制温度,开始加热;电炉达到设定温度后,开始保温的计时,保温时间为30分钟;工件出炉,放在室温下慢慢冷却。
(9)碳钢零件萃什么火扩展阅读:
碳钢零件随炉子加热达到所需的加热温度以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以保证整个零件均匀充分地达到所需要的温度,保温时间跟工件的大小和形状有关系。
钢的热处理的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以一定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通过该工艺过程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Ⅹ 为什么机床主轴,齿轮等中碳钢零件常采用感应淬火
高频感应淬火的优点是均匀,温度易于控制,速度快,生产效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