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方管焊管 > 碳钢加热淬火后得到什么组织

碳钢加热淬火后得到什么组织

发布时间:2022-05-29 17:54:01

1. 机械工程材料的0.55%碳钢- ·淬火840摄氏度, ·回火500℃分别得到什么啊

回火:将已经淬火的钢重新加热到一定温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却称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预期的力学性能。回火分高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三类。回火多与淬火、正火配合使用。
低温回火得到的是回火马氏体组织;中温回火得到的是回火托氏体;高温回火得到的是回火索氏体。
1)低温回火(150~250℃)

低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它是由过饱和的α相和与其共格的ε-Fe2.4C组成。其形态仍保留淬火马氏体的片状或板条状。

低温回火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淬火马氏体的高硬度(58~62HRC)和高耐磨性,降低淬火应力和脆性。它主要用于各种高碳钢的刃具、量具、冷冲模具、滚动轴承和渗碳工件。

2)中温回火(350~500℃)

中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它是由尚未发生再结晶的针状铁素体和弥散分布的极细小的片状或粒状渗碳体组成,其形态仍为淬火马氏体的片状或板条状。

中温回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高的屈强比,高的弹性极限,高的韧性,回火托氏体的硬度为35~45HRC。中温回火主要用于处理各种弹簧、锻模。

3)高温回火(500~650℃)

高温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它是由已再结晶的铁素体和均匀分布的细粒状渗碳体组成。由于铁素体发生了再结晶失去了原来淬火马氏体的片状或板条状形态,呈现为多边形颗粒状,同时渗碳体聚集长大。

2. 含碳0.45%与1.2%的碳钢经正常淬火后应得什么淬火后分别在200 400 600度回火得什么

含碳0.45%与1.2%的碳钢经正常淬火后应得马氏体组织,低温回火(150~250℃)得到的是回火马氏体组织,中温回火(350~500温度)得到的是回火托氏体组织,高温回火(500~650℃)得到的是铁素体+细粒状渗碳体的混合物即回火索氏体组织。

3. 哪些情况下,钢淬火后的组织中得到了部分铁素体

低碳钢 在一般淬火时得到 马氏体 和铁素体的混合体。但是低碳钢在高于一般淬火温度时可以得到板条状马氏体。这种组织的强度高于调制,韧性低于调制。

4. 碳素钢在正火,淬火,调制处理都得到什么组织

正火后的组织为珠光体型的,但组织细,弥散度大,从而有较高的机械性能。淬内火一般是为了容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但对某些高合金钢,如不锈钢、耐磨钢淬火时,则是为了获得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以分别提高其耐蚀性和耐磨性。淬火+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回火后获得索氏体组织,可获得强度、塑性、韧性都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5.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加热到什么温度线,分别得到什么组织

正火是一种低成本的热处理方案。 将亚共析碳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过共析碳钢加热到Accm以上30~50℃,保温,空气中冷却的方法称为正火。 适用于碳素钢及中、低合金钢,因为高合金钢的奥氏体非常稳定,即使在空气中冷却也会获得马氏体组织。对于低碳钢、低碳低合金钢,细化晶粒,提高硬度(140~190HBS),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对于过共析钢,消除二次网状渗碳体,有利于球化退火的进行。
淬火 将金属工件加热到某一适当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随即浸入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常用的淬冷介质有盐水、水、矿物油、空气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属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广泛用于各种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面耐磨的零件(如齿轮、轧辊、渗碳零件等)。通过淬火与不同温度的回火配合,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属的强度、韧性及疲劳强度,并可获得这些性能之间的配合(综合机械性能)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还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钢获得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钢增强其铁磁性、不锈钢提高其耐蚀性等。淬火工艺主要用于钢件。常用的钢在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时,原有在室温下的组织将全部或大部转变为奥氏体。随后将钢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却,奥氏体即转变为马氏体。与钢中其他组织相比,马氏体硬度最高。钢淬火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它的组织全部或大部转变为马氏体,获得高硬度,然后在适当温度下回火,使工件具有预期的性能。淬火时的快速冷却会使工件内部产生内应力,当其大到一定程度时工件便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开裂。为此必须选择合适的冷却方法。根据冷却方法,淬火工艺分为单液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4类。
回火 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钢铁工件在淬火后具有以下特点:①得到了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等不平衡(即不稳定)组织。②存在较大内应力。③力学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因此,钢铁工件淬火后一般都要经过回火。
作用 回火的作用在于:①提高组织稳定性,使工件在使用过程中不再发生组织转变,从而使工件几何尺寸和性能保持稳定。②消除内应力,以便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并稳定工件几何尺寸。③调整钢铁的力学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回火之所以具有这些作用,是因为温度升高时,原子活动能力增强,钢铁中的铁、碳和其他合金元素的原子可以较快地进行扩散,实现原子的重新排列组合,从而使不稳定的不平衡组织逐步转变为稳定的平衡组织。内应力的消除还与温度升高时金属强度降低有关。一般钢铁回火时,硬度和强度下降,塑性提高。回火温度越高,这些力学性能的变化越大。有些合金元素含量较高的合金钢,在某一温度范围回火时,会析出一些颗粒细小的金属化合物,使强度和硬度上升。这种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要求 用途不同的工件应在不同温度下回火,以满足使用中的要求。①刀具、轴承、渗碳淬火零件、表面淬火零件通常在250℃以下进行低温回火。低温回火后硬度变化不大,内应力减小,韧性稍有提高。②弹簧在350~500℃下中温回火,可获得较高的弹性和必要的韧性。③中碳结构钢制作的零件通常在500~600℃进行高温回火,以获得适宜的强度与韧性的良好配合。淬火加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总称为调质。

6. 碳钢淬火后得到的组织是什么

钢在淬火后得到马氏体类型的组织,也可简单认为是马氏体组织

7. 碳钢淬火,高温回火后是什么金相组织

1) 在心部组织评定标准中,大多数标准都是按照铁素体的大小、形状和数量评定级别的,低碳马氏体很少有定性( 量) 要求, 在出现粗大马氏体时, 选用哪种标准难以确认。 实际工艺条件下, 心部铁素体和粗大马氏体一般不会同时出现, 因此在以后制定标准时是否采用独立评级图需要加以考虑。

2) 对于心部组织的评定级别数和评级方法, 各相关行业标准中,级别数最少的为 5 级, 大部分为 6 级,最多达 8 级。 而且在实际检验中, 使用不同标准对同一图片评定级别不同。 实际上检验的目的只是为保证产品质量,反映工艺水平,以便热处理工艺员更好地调整工艺做出合格产品。 所以,在一般工艺规范内,心部组织的差异对最终性能的影响是否有必要分为 8 级还值得商榷,对于超出标准级别的组织, 可用大( 小) 于某级表示。 在所有的标准中均采用了 标准图片比对法,这是目 前最适用、 最实用的方法。 有的标准例如JB /T 7710—2007、TB /T 2254—1991 对各级的铁素体和马氏体含量给了定量或半定量的规定, 这对临界状态组织评定的把握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标准中对各组织的临界数量的规定是必要的。

3) 纵观各行业标准对渗碳淬火回火齿轮件心部组织的评级,各有其特点及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汽车行业的两个标准 QC /T 262—1999 ( 2005) 、QC /T 29018—1999 中,都没有心部组织的明确规定及相关图谱。 中国汽车业现在发展迅猛, 需要在吸收各行业渗碳淬火工艺质量标准精华的基础上, 制定细化的汽车行业渗碳淬火回火金相检验标准, 以减小技术交流时的障碍,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热处理水平的提升。

4) 借鉴国外标准 ISO 6336- 5 2003,只对心部硬度及强度进行规定。

8. 碳钢的热处理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碳钢的基本热处理工艺方法
2. 研究冷却条件与钢性能的关系
3. 分析淬火和回火温度对钢性能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和试件
1. 实验设备:SX-10M-2.5型箱试电阻炉
2. 试件:45钢、30钢及T8钢试件各一件
3. 45钢淬火后的试件三件
三、 实验原理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方法,目的是提高钢的性能(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钢的热处理的工艺特点是,将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以一定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通过该工艺过程使钢的性能发生改变。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 钢的淬火热处理
淬火热处理就是把碳钢加热到AC3或者AC1以上30-50°C,保温后放到不同的冷却介质中进行快速冷却(冷却速度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得到马氏体组织(M)。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1. 淬火温度的确定
根据材料的不同,在表1中查得其临界温度AC3或者AC1,然后加上40°C,就可以得到其加热温度。
亚共析钢(45钢,30钢):
加热温度=AC3 + 40°C
过共析钢(T10钢):
加热温度=AC1 + 40°C
所以最终30钢的加热温度= °C + 40°C=
45钢的加热温度= °C + 40°C=
45钢的加热温度= °C + 40°C=
2. 保温时间的确定
零件随炉子加热达到所需的加热温度以后,还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以保证整个零件均匀充分地达到所需要的温度。显然保温时间跟工件的大小和形状有关系。
通过测量零件的尺寸,然后查表2,计算试件的保温时间。
零件的尺寸为直径二十毫米的圆柱形零件,所以30钢、45钢、T10钢的保温时间分别为:
3. 冷却介质的选择
冷却是淬火的关键工序。它直接影响淬火后的钢的性能。淬火的冷却速度要大于临界冷却速度,以获得过冷马氏体组织。同时在冷却过程中还要控制结晶过程中内应力的产生,防止变形和开裂的发生。
为了保证淬火效果,应选择合适的冷却介质和冷却方法。本实验中我们选择室温下的水作为冷却介质。
4. 工件放入炉中,设定电炉温度控制器的加热控制温度,开始加热。
5. 电炉达到设定温度后,开始保温的计时。
6. 工件出炉,快速放入水中冷却。
(二) 钢的回火热处理
钢在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组织硬而脆,且工件内部有很大的内应力。回火的目的是消除内应力,适当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回火分为高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三种工艺方法,其温度的选择及组织性能的变化见表3。
回火的冷却方式为空冷,即工件出炉后放在室温下慢慢冷却。
1. 工件放入炉中,设定电炉温度控制器的加热控制温度,开始加热;
2.电炉达到设定温度后,开始保温的计时,保温时间为30分钟;
3. 工件出炉,放在室温下慢慢冷却。

9. 碳钢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什么

碳钢调质处理后获得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

回火索氏体在专马氏体于高温回火(500℃—属600℃)时形成的,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来,其为基体铁素体内分布着碳化物(包括渗碳体)球粒。

碳钢调质目的是使工件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高温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间进行回火。

调质可以使钢的性能,材质得到很大程度的调整,其强度、塑性和韧性都较好,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9)碳钢加热淬火后得到什么组织扩展阅读:

性能

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因此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

特点

索氏体组织属于珠光体类型的组织,但其组织比珠光体组织细,其珠光体片层较薄,片层厚度约为800~1500ù(1ù=10∧-10 m)[1]。

优点

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过冷奥氏体在600~650℃左右分解所形成的珠光体,其片层较薄3XI0²~4X10²nm,片间距约为80~150nm ,需用较高的光镜(如400倍以上)才能鉴别。

10. 淬火后分别得到的组织有什么区别

铁碳合金中,含碳量小于0.3%,是板条状马氏体,亚结构为位错;
含碳量大于1.0%,是片状马氏体,亚结构为孪晶;
含碳量在0.3%~1.0%之间为混合型结构,也可以是叫条片状.
马氏体(M)
马氏体是一种过饱和的固溶体,是奥氏体通过无扩散型相变转变成的亚稳定相.其比容大于奥氏体、珠光体等组织,这是产生淬火应力,导致变形开裂的主要原因.马氏体具有很高的强度和硬度,其中片状马氏体硬度高于条状约100HV.马氏体形态多种多样,但主要归结为条状和片状两大类,其精细结构可分位错和孪晶,马氏体与母相保持严格的晶体学位向关系.马氏体硬度很高,并与含碳量有关,如T8钢的马氏体硬度可达62~65HRC.用4%硝酸酒精溶液或维列尔试剂腐蚀,可染成黑色.
(1)条状马氏体 主要形成于含碳量较低的钢中,故常称为低碳马氏体,因其在200℃以上的高温度形成,又称为高温马氏体,又因其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故又称为位错马氏体.
条状马氏体具有优良的强韧性能,既有较高的强度,又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其αk值和KIC值均比较高,冷脆性转变温度较低,在生产中是广为应用的理想淬火组织,是一种强韧化组织.由于条状马氏体形成温度较高,在淬火冷却过程中,或在条状马氏体形成之后,碳原子仍有一定扩散能力在位错线上偏聚,析出碳化物粒子,这就是条状马氏体的自回火现象,故条状马氏体往往被浸蚀成较深的颜色.
(2)片状马氏体 与条状马氏体相反,主要形成于含碳量较高的钢中,又称为高碳马氏体,因其形成于200℃以下的低温,又称低温马氏体,又因其亚结构主要为高密度精细孪晶,故又称为孪晶马氏体.因为片状马氏体长大速度极快,约为106 108m m /s,一片马氏体的形成时间仅为10-7s.高于1.4%C的片状马氏体常以爆发式形成,有时呈“Z”字形排列花样.可见,片状马氏体形成时,会以极高速度冲击先形成的片状马氏体,产生很高的应力场;而其又不易发生塑性变形来松弛这种应力,当应力超过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就会产生显微裂纹.这是片状马氏体的先天性缺陷.这种先天性缺陷经充分回火,能够自动焊合(孪合),其硬度约高于条状马氏体100HV.
(3)隐晶马氏体 在实际生产中,高碳钢或高碳高合金钢正常加热淬火时,由于原始奥氏体晶粒非常细小,所形成的马氏体晶体极细,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出马氏体针的形态,称为隐晶马氏体或隐针马氏体,一般中碳钢快速加热时,也会得到极细的奥氏体晶粒,淬火之后得到极细的条状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组织,在显微镜下看不出马氏体的形态特征,也是一种隐晶,例如感应淬火、激光淬火均可得到隐晶马氏体.
(4)其他类型马氏体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一些铁基合金中存在蝶状马氏体、薄板状马氏体、薄片状马氏体等形态,蝶状马氏体亚结构为高密度位错,发现于Fe-Ni-C及Fe-Ni合金中;薄板状马氏体亚结构为完整的精细孪晶,发现于Fe-Ni-C和Fe-7Al-Zc合金中;薄片状马氏体又称六方ε′马氏体,其亚结构为大量层错,发现于Fe-Mn,F-Ni-Cr不锈钢中,增加了不锈钢的脆性.

阅读全文

与碳钢加热淬火后得到什么组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钢铁战车2怎么保存 浏览:94
revite中怎么给柱上钢筋 浏览:390
双排脚手架一方用多少钢管 浏览:936
大葱弯头是怎么回事 浏览:303
钢板切割的渣叫什么意思 浏览:564
生产五金焊接怎么做推广 浏览:673
钢筋怎么算总吨数 浏览:116
钢材公司组织架构及营销网络怎么填 浏览:989
焊接914无缝管多少钱一米 浏览:381
灯笼式有孔产品如何模具设计 浏览:879
让钢板变形叫什么强度 浏览:605
苏泊尔不锈钢锅的价格是多少 浏览:655
做配电柜用什么材质的钢板 浏览:839
黑夹克发泡螺旋保温钢管哪里能做 浏览:74
锅炉耗钢材多少 浏览:990
不锈钢碟子201是什么意思 浏览:184
怎么无缝剪辑视频 浏览:113
牙刷模具用什么钢材 浏览:711
碳钢和铁合金哪个好 浏览:404
焊接手机排线温度是多少 浏览: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