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配电工程用的一套接地装置包括哪些,分别各多少米 比如接地极几根,扁铁几米
接地极分角钢接地极和管式接地极,热镀锌角钢接地极一般用63*63*6*1500MM8根,管式接地极50*3镀锌钢管,1500MM,8根,热镀锌接地扁铁50*5,接地沟8m*4m或者8m*8m深60MM,接地极均布,然后焊接镀锌接地扁铁,焊点做防腐处理,引出地面至变压器室-低压室。接地电阻不大于4-10欧姆,如果地质情况不好还需要填降阻剂。
⑵ 接地的钢筋一般要打几米,要几条啊
2.5米,接地电阻一般要小于0.4欧姆。最好用一根角钢打到土里 (一般角钢2.5米,打到地下内),导线要牢固固定在容角钢的一端,固定点可埋在地下。
坑底可加木炭工业盐,灌水,直到符合要求为止。也可以用几根角钢间隔几米排开打入地下,再用扁钢焊接连结,引出接地线。
电流流经以上三种接地电极时都会引起接地电极电位的升高,影响人身和设备的安全。为此必须对接地电极的电位升高加以限制,或者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来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
(2)镀锌钢管接地极一般多少米扩展阅读:
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值与土壤电导率、接地体形状、尺寸和布置方式、电流频率等因素有关。通常根据对接地电阻值的要求,确定应埋置的接地体形状、尺寸、数量及其布置方式,对于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如山区),为了节约金属材料,可以采取改善土壤电导率的措施。
在接地体周围土壤中填充电导率高的物质或在接地体周围填充一层降阻剂(含有水和强介质的固化树脂)等,以降低接地电阻值。
接地体流入雷电流时,由于雷电流幅值很大,接地体上的电位很高,在接地体周围的土壤中会产生强烈的火花放电,土壤电导率相应增大,相当于降低了散流电阻。
⑶ 地线接地应多深
按照规定接地线要求埋地2米以下(一般而言,3米以下就是最安全的地线。),用4*40的镀锌角钢或者直径40的镀锌钢管,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在电力系统中接地线:
是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的重要工具。按部颁规定,接地线必须是
25mm^2
以上裸铜软线制成。
高压接地线制作工艺:制作工艺优良--
导线夹、接地夹是采用优质铝合金压铸成形;操作棒采用环氧树脂彩色管,绝缘性能好,强度高、重量轻、色彩鲜明、外表光滑。
接地软铜线采用多股优质软铜线绞合而成,并外覆柔软、耐高温的透明绝缘护层,可以防止使用中对接地铜线的磨损,铜线达到疲劳度测试需求,确保作业人员在操作中的安全。
(3)镀锌钢管接地极一般多少米扩展阅读:
使用携带型短路接地线前,应先验电确认已停电,在设备上确认无电压后进行。先将接地线夹连接在接地网或扁铁件上,然后用接地操作棒分别将导线端线类拧紧在设备导线上。拆除短路接地线时,顺序正好与上述相反。
装设的短路接地线,它和带电设备的距离,考虑到接地线摆的影响,其安全距离应不小于《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新规定的数值。
严禁不用线夹而用缠绕的方法进行接地短路。
悬挂点如有接地点,应用接地线夹或专用铜棒作接地连接;如无固定接地点可利用;则可用临时接地点,接地极埋入地下深度应不小于0.6m。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接地线
⑷ 接地网要求埋地多深
按照规定接地线要求埋地2米以下(一般而言,3米以下就是最安全的地线。),用4*40的镀锌角钢或者直径40的镀锌钢管,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
室外接地装置主要是由接地极和接地母线组成。接地母线的埋设深度一般在0.8m~1.5m之间,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国地区气候环境差异变化,设计时会根据各地气候变化,要求埋入土壤深度在冻土层以下(在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说明中,一般都会有‘室外接地母线敷设深度不小于***’的文字)。南方电气不能低于0.8m深度。
地线是在电系统或电子设备中,接大地、接外壳或接参考电位为零的导线。一般电器上,地线接在外壳上,以防电器因内部绝缘破坏外壳带电而引起的触电事故。
地线的符号是E;可分为供电地线、电路地线两种。
零线—淡蓝色,地线是黄绿相间,如果是三孔插座,左边是零线,中间(上面)是地线,右边是火线。
三个脚中较长的脚是接地的,可称做接地脚,另外两个较短的脚是把家用电器接入电路,可称它们为导电脚。在设计电源插头时,为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有意识地将接地脚设计得比导电脚长几个毫米。
这是因为在插入三脚插头时,接地脚先接触插座内的接地线,这样可先形成接地保护,后接通电源。
如果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由于绝缘体损坏等原因而带电,这时接地脚就会形成接地短路电流,使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而对地放电,从而使人不被触电,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4)镀锌钢管接地极一般多少米扩展阅读:
地线分类
地线是接地装置的简称。地线又分为工作接地和安全性接地。为防止人们在使用家电及办公等电子设备时发生触电事故而采取的保护接地, 就是一种安全性接地护线。安全性接地一般包括是防雷击接地和防电磁辐射接地。
1、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是把金属导体铜块埋在土壤里, 再把它的一点用导线引出地面, 用它完成回路使设备达到性能要求的接地线。地线要求接地电阻≤4 Ω。
2、安全性接地
用电规程规定保护接地电阻应≤4 Ω, 而人体的电阻一般大于2000Ω, 根据欧姆定律, 绝缘损坏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仅为总电流的1/500,进而起到保护作用。
家用电器和办公设备的金属外壳都设有接地线, 如其绝缘损坏外壳带电, 则电流沿着安装的接地线泄入大地, 以达到安全的目的, 否则会给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⑸ 接地极打入地下多长
作为垂直接地体的热镀锌钢管应该是DN40以上规格,不小于2.5米,自然地面下-500。
上边这个是常用的,图籍里还一种做法用的材质不是钢管的那个没用过也就没记住。
⑹ 镀锌角钢接地极距离
接地极距离怎么计算呢?
1、室外接地极是以‘根’为单位计算的内,具体计算应该根据图纸进行容计算,一般接地极的敷设间距为每隔5m一根,长度为2.5m/根,采用材质有镀锌圆钢、镀锌钢管、镀锌角钢、接地极铜板或者镀锌钢板接地极。
2、 与接地极焊接连接的接地母线一般采用-40*4的镀锌扁钢居多,工程量是以延长米计算的。
拓展资料:
接地极就是与大地充分接触,实现与大地连接的电极,在电气工程中接地极是用多条2.5M长,45X45mm镀锌角钢,钉于800mm深的沟底,再用引出线引出。
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因此在对人工接地极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行准确设计。
接地极又称接地体,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极与自然接地极。 接地极作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⑺ 预算中防雷接地中的接地极如何计算
接地极制作安装:定额套用2-688~2-695,可分为钢管接地极、角钢接地极、圆钢接地极和接内地极板(块)
说明:接容地极即接地体,是埋在于地中并直接与大地接触做散流用的金属导体。接地极的长度按设计长度计算,设计无规定时,每根长度按2.5米计算,若设计有管帽时,管帽另按加工件计算。接地极一般使用在小型建筑,而且无桩基的工程。
设计有规定时,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
⑻ 为何垂直接地极间距不小于5m,那个规范上有具体的计算过程
垂直接地极的间距是应该不小于5m的,没有具体的计算过程,原因如下:
因为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
当多根接地体相互靠近时,入地电流的流散相互排挤,这种影响称为屏蔽效应。
这使接地装置的利用率下降,所以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也不宜小于5m。
(8)镀锌钢管接地极一般多少米扩展阅读:
GB50169-92《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
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在作防腐处理前,表面必须除锈并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人工接地体有垂直埋设和水平埋设两种基本结构型式。
常用的垂直接地体为直径50mm、长2.5m的钢管或L50×5的角钢,为了减少外界温度变化对流散电阻的影响,埋入地下的垂直接地体上端距地面不应小于0.7m。
对于敷设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的接地装置,应根据腐蚀的性质,采用热镀锡、热镀锌等防腐蚀措施,或适当加大截面。
当多根接地体相互靠近时,入地电流的流散相互排挤,这种影响称为屏蔽效应。这使接地装置的利用率下降,所以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水平接地体的间距也不宜小于5m。
接地网的布置,应尽量使地面的电位分布均匀,以减小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人工接地网外缘应闭合,外缘各角应作成圆弧形。
35~110kV/6~10kV变电所的接地网内应敷设水平均压带。为了减小建筑物的接触电压,接地体与建筑物的基础间应保持不小于1.5m的水平距离,一般取2~3m。
垂直接地体的钢管长度一般为2~3米,钢管外径为35~50毫米,角钢尺寸一般为40×40×4或50×50×4毫米。
人工接地体的顶端应埋入地表面下0.5~1.5米处。这个深度以下,土壤电导率受季节影响变动较小,接地电阻稳定,且不易遭受外力破坏。
⑼ 防雷接地地下镀锌钢管如何排列,打入地下多少米深
防雷接地地下镀锌钢管排列以及打入地下深度要求是:
根据GB50057-2010中的5.4.3条款,垂直接地体长度宜为2.5米,间距宜5米,受地方限制可以适当减小。
⑽ 接地极标准多少米可以解除安全隐患
接地一般要打入地2到2.5米可以解除安全隐患。埋设地线有一定技术要求,首先要看电压高,其次还要看频率高低和功率大小,要根据这方面综合情况再设计地线深度和面积大小。同时,地表类型也要考虑进去。
接地网的材料简介
民用建筑宜优先利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接地网,当不具备条件时,宜采用圆钢、钢管、角钢或扁钢等金属体做人工接地极。接地极及其连接导体应热镀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还应适当加大其截面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内外就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各种接地网。通过近50年的运行和总结,证明是切实可行的,现已普遍采用。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为接地网的理由是,关于钢筋混凝土的导电性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接地体及其应用一书指出。
钢筋混凝土在其干燥时,是不良导体,电阻率较大,但当具有一定湿度时,就成了较好的导电物质,电阻率常可达100~200Ω·m。潮湿的混凝土导电性能较好。
因为混凝土中的硅酸盐与水形成导电性盐基性溶液。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加入了较多的水分,成形后结构中密布着很多大大小小的毛细孔洞,因此就有了一些水分储存。当埋入地下后,地下的潮气,又可通过毛细管作用吸入混凝土中,保持一定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