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锈钢何时传入中国
中国使用抄上不锈钢绝对在1916年之后,因为第一家生产不锈钢餐具的企业在本年建立,中国的权贵知道且用上肯定在1916之后到1949年之前。
我们生产不锈钢是有记录可查的,1952年9月,太钢炼出我国第一炉不锈钢。可以说不锈钢的冶炼技术传入中国。
给分吧,查了几个小时才查到的。
② 中国哪一年引进不锈钢生产线
日本的三菱、日产、本田、丰田;德国的大众等等都是中国引进的汽车生产线!
③ 中国不锈钢起源什么时候
不锈钢的应用在上世纪六十年代。
④ 中国的不锈钢发展历史
我国不锈钢标准的建立和发展概况
随着我国不锈钢研制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我过不锈钢的技术标准在世纪50年代的初期开始建立和发展起来。1952年我国制定了两个不锈钢标准,即重20--50《高合金不锈钢、耐热钢及高电阻合金》和重21--52《不锈及耐酸各种条钢技术条件》。这两个标准共列有23个不锈钢牌号,主要是Cr-Ni不锈钢。依据这两个标准,初期,主要是生产18-8型Cr-Ni奥氏体不锈钢,如1Cr18Ni9Ti。随后,根据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又生产1Cr18Ni12Mo2Ti和1Cr18Ni12Mo3Ti等钢。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我国尚未大量生产镍、铬金属,为了节约镍资源,只得开展研制或引进国外节镍不锈钢的经验的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为此,1959年对重20--52和21--52两个标准进行了修订,合并为YB10--59《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
YB10--59列有36个牌号,主要特点是增加了以Mn或Mn、N作奥氏体形成元素的节Ni和无Ni的铁素体不锈钢。该标准一直执行到1975年,十多年中,对我国不锈钢研制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扩大品种、提高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进入20世纪60年代直到70年代初期,由于我国化工及国防等工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加上炼钢技术的进步,一大批新的不锈钢种,如00Cr18Ni10等超低碳不锈钢、0Cr17Mn13Mo2N等无Ni的Cr-Mn-N不锈钢、0Cr17Ni14Cu4Nb等沉淀硬化不锈钢,以及1Cr25Ni5Ti等奥氏体-铁素体双相不锈钢等,相继研制或仿制成功,并陆续投入生产和使用。为了更好的适应生产和实用的要求,巩固不锈钢研制和生产技术进步的成果,在颁布YB10-59的基础上,1964~1965年还制定了七个不锈钢钢材标准,包括热轧厚板、薄板,冷轧薄板、热轧钢带及钢丝等品种。1970~1971年又制定了四个不锈钢材标准,包括航空用冷轧薄板、专用和通用无缝钢管等品种,并修订了厚板和薄板的标准。1972年又着手对YB10-59进行了修订。
根据冶金工业部的安排,1972年由冶金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和冶金部钢铁研究院负责组织,着手对各大钢类进行钢种及标准的整顿工作。1973~1974年相继组建了各大钢类及标准整顿专业组。不锈及耐热钢专业组迅速开展了清理整顿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统计汇总了冶金厂的不锈钢品种、产量、质量和技术水平,调研了新钢种的研制开发情况,走访用户,广泛听取了使用要求及意见。在完成钢种清理整顿的基础上,提出了YB10-59的修订草案,经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开会讨论,通过审定,制订了GB1220-75《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至此,我国共有不锈钢标准13个,波啊扩65个牌号。
为了贯彻关于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现金标准(简称“双采”)的方针政策,1982年,根据冶金工业部的安排,标准化研究所组织有关工厂和钢铁研究院就不锈钢标准的“双采”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征求意见。通过对美、日、德、原苏联等国家及ISO的有关标准分析论证,认为日本JIS的不锈钢标准体系为主,结合我国实际生产和使用的情况,根据现有的标准和水平,进行补充修改,建立一套新的不锈钢标准体系,可使我国的不锈钢标准水平有较大的提高,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这样一个思想认识的指导下,不锈钢标准“双采”工作组在多次召开论证会,反复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就钢棒(坯)、钢板、钢带、钢丝四类产品提出了20个标准草案,1983年对这20个标准草案进行审定,新制定标准12个,包括冷加工钢棒、锻件用钢坯、热轧等边角钢、涂层薄钢板钢带、热轧钢带、弹簧用冷轧钢带、冷顶锻钢丝、惰性气体保护焊接用钢棒钢丝、外科植入物用钢棒钢丝和薄板钢带;修订标准6个,包括热加工钢棒(GB1220-1984)、热轧板、冷轧板、冷轧带、钢丝、盘条等。共18个标准,其中国标17个,行标1个。这些标准在采用国外先进标准的基础上,总结吸纳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不锈钢研制和生产技术取得的成绩,初步建立起了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我国不锈钢标准体系。
1985年以后,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国不锈钢生产技术不断取得进展。为了适应生产、使用和进出口贸易的需求,又对上述标准体系进行了调整和补充,陆续制订了不锈钢复合板、钢丝绳、机械结构用焊接管和无缝管、流体输送用焊接管和无缝管、锅炉及热交换器用无缝管以及彩色显象管用冷轧钢带等多个标准,并对GB1220-84及一些原有标准陆续进行了修订。目前,我国已有不锈钢产品标准33个,还有不锈钢专用理化实验方法国家标准13个,一个品种齐全、结构合理、视屏较为先进的不锈钢标准体系基本形成。
⑤ 中国最早的钢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春秋时期。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钢的国家之一。考古工作者曾经在湖南长沙杨家山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发掘出一把铜格“铁剑”,通过金相检验,结果证明是钢制的。这是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中国最早的钢制实物。它说明从春秋晚期起中国就有炼钢生产了,炼钢生产在中国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制造的兵器闻名天下。《史记·礼书》和《苟子·议兵篇》中都谈到楚国的宛(今河南省南阳)出产的兵器刃锋象蜂刺三样厉害,这肯定是钢制的。因为铁制的刀剑过于柔软,不可能达到象蜂刺一样的锐利程度。
(5)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生产不锈钢的扩展阅读:
在人类发明炼铁之后不久,就学会了炼钢。由于钢较之最初的生铁有更好的物理、化学、机械性能,所以很快就得到大量的应用。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对钢的应用一直受到钢的产量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钢的应用才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钢可以铸成不锈钢去味皂来出售。不锈钢去味皂是一种用不锈钢打造的特殊钢块,永远不会变小,使用时如同一般香皂的用法,这种不锈钢去味皂来自于德国 ,它不能去污,但能除臭,沾满腥味的手,用不锈钢去味皂洗过30至40秒,能使腥味消失。
⑥ 中国不锈钢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1965
⑦ 中国的不锈钢产业发展历史
中国不锈钢的发展历史
1、从“一九九七年由当时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冶金工业部”组成联合调研组进行调研,就促进我国不锈钢发展并制定长远规划起,至今已有十个年头了,十年中我国不锈钢产业得到飞速的发展,特别是近五年,年增长速度超过30%, 2006年我国产不锈钢561万t,钢材644万t,表观消费量达到711万t 左右。 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06年全世界不锈钢产量估计在2600万t,我国的产量占了1/4。特别是2006年又是近几年我国不锈钢增幅最大的一年,从2005年的370万t增到561万t,净增近200万吨,其中太钢和上钢一厂增产75万t,太钢由92.5万t达到110.9万t,上钢一厂由56万t达到113万t。
张家港浦项当年投产即产钢23万t,酒钢2006年进入正常生产,产钢17万t ;此外原有上钢五厂、东北特钢集团、长城、西宁等特殊钢厂也比2005年增产15%,仅就上述重点国营企业不锈钢的增产即达120万t,至于民营不锈钢企业远不止增产70万t,所以2006年全国不锈钢增产近200万t数字统计偏低,尤其是民营企业,也就是说2006年全国生产不锈钢远不止560万t,大概在560-600万t之间。2006年我国不锈钢的大增产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不锈钢消费以进口钢材为主的局面。
2、一大批现代化的不锈钢企业建成投产。由于我国不锈钢产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仅有太钢及几个老的特殊钢厂生产少量不锈钢,数量品种都不能满足需要,主要用在军工及化工等方面,使用范围也很有限。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供需矛盾越来越大,国内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不得不大量依靠进口解决,特别是板材,在近15年的不锈钢材进口统计中,板带材的比例一直达到80%以上,2005年进口不锈钢材达到了创纪录的305万t。(当然其中包括了部分国内合资、独资企业生产冷轧板进口的热轧原板在内)。 为了摆脱长期依赖进口不锈钢解决国内需求的被动局面,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冶金工业部,通过调研制定了鼓励发展我国不锈钢产业的政策,并在1999年起的具体建设项目安排上支持了太钢、上钢一厂两个国内重点不锈钢企业,随着当时国内不锈钢市场需求的不断上涨和不锈钢产品的高效益,同时吸引了不少国内资金投入到不锈钢建设中,先后有上海克虏伯、张家港浦项、宝新、联众、酒钢等建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不锈钢厂,这批企业以板材为主,从冶炼到冷轧,设备先进,工艺完整,可以说配置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批企业今年即将建成,总能力超过700万t。它们的建成投产将基本上解决我国不锈钢板材数量和品种问题。特别是一些高质量、高档次的光亮板、抛光板、花纹板以及特殊用途的板材等等。由于这些企业工艺装备配套完整,除生产300系列产品外将会大大提高我国400系列及双相不锈钢材品种的比例。广州联众的冶炼部分在试生产中,酒钢的热轧、冷轧不锈钢板酸洗退火线今年建成。
3、民营不锈钢企业在我国一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受市场的刺激,近几年它的发展非常快,应该说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由于民营机制的灵活性已走在了大企业的前面,在上述几个以板材为主的大企业建成之前,民营不锈钢产量基本上保持在全国产量50%的比例。市场急需不锈钢,国营大厂项目迟迟上不来,民营厂抓住机遇,先以窄带钢、无缝管、焊管等品种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取得了丰厚的利润,反过来又促进自身的滚动发展和产品工艺装备的升级换代。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民营不锈钢企业落后,应该说在我国不锈钢快速发展中,民营厂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先解决有无,再进一步提高质量。
4、原材料涨价,加大了不锈钢的生产成本,致使不锈钢企业在品种开发和原料来源上另辟蹊径。
随着世界不锈钢产量的不断增长,特别是近几年中国不锈钢的飞速发展,在去年世界不锈钢增产的大约200多万吨中,中国增产量最少占80%以上。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镍、铬、不锈钢废钢等生产不锈钢原料供需紧张的情况,除人为的市场炒作因素外,资源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国生产不锈钢的镍、铬资源有限,主要依靠进口,2006年进口铬矿432万t,铬铁25万t,镍铁6.05万t,进口金属镍超过10万t,而世界原有生产硫化镍矿石为主的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生产的金属镍年产量约在120-130万t,而近期没有新的矿石生产能力投产。而以不锈钢废钢为主要原料的欧美国家(国外一般占原料用量40%,日本、欧洲为50-60%)随着自身不锈钢的增产,已没有更多不锈钢废钢可供出口,按海关统计,2006年进口的不锈钢废料仅21.8万t,另有钢锭、钢坯21.86万t,我国不锈钢废钢供应紧缺的原因除社会积累少外,不像国外有正常规范的回收渠道,生产企业和消费企业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保证了不锈钢数量、质量成分的稳定。再者有些生产伪劣产品的不锈钢小厂直接通过感应炉熔化不锈钢废钢,浪费了不少宝贵的资源。
5、加强对不锈钢品种开发、生产工艺、市场营销等问题的引导。我国大量使用和生产不锈钢还是近几年的事,无论是企业还是广大消费者对不锈钢还有个认识的过程;在不锈钢生产技术、产品开发、产品合理使用方面和国外比均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⑧ 历史上不锈钢是什么时候开始发展的
不锈钢是具有60年发展历程的现代材料
自本世纪初发明不锈钢以来,不锈钢就把现代材料的形象和建筑应用中的卓越声誉集于一身,使其竞争对手羡慕不已。
只要钢种选择的正确,加工适当,保养合适,不锈钢不会产生腐蚀、点蚀、锈蚀或磨损。不锈钢还是建筑用金属材料中强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由于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所以它能使结构部件永久地保持工程设计的完整性。含铬不锈钢还集机械强度和高延伸性于一身,易于部件的加工制造,可满足建筑师和结构设计人员的需要。
在建筑、大楼和结构的行业中,不锈钢成功的关键是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不锈钢牌号分组
200 系列—铬-镍-锰 奥氏体不锈钢
300 系列—铬-镍 奥氏体不锈钢
型号 301—延展性好,用于成型产品。也可通过机械加工使其迅速硬化。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劳强度优于304不锈钢。
型号 302—耐腐蚀性同304,由于含碳相对要高因而强度更好。
型号 303—通过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较304更易切削加工。
型号 304—通用型号;即18/8不锈钢。GB牌号为0Cr18Ni9。
型号 309—较之304有更好的耐温性。
型号 316—继304之后,第二个得到最广泛应用的钢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和外科手术器材,添加钼元素使其获得一种抗腐蚀的特殊结构。由于较之304其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蚀能力因而也作“船用钢”来使用。SS316则通常用于核燃料回收装置。18/10级不锈钢通常也符合这个应用级别。[1]
型号 321—除了因为添加了钛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缝锈蚀的风险之外其他性能类似304。
400 系列—铁素体和马氏体不锈钢
型号 408—耐热性好,弱抗腐蚀性,11%的Cr,8%的Ni。
型号 409—最廉价的型号(英美),通常用作汽车排气管,属铁素体不锈钢(铬钢)。
型号 410—马氏体(高强度铬钢),耐磨性好,抗腐蚀性较差。
型号 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型号 420—“刃具级”马氏体钢,类似布氏高铬钢这种最早的不锈钢。也用于外科手术刀具,可以做的非常光亮。
型号 430—铁素体不锈钢,装饰用,例如用于汽车饰品。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温性和抗腐蚀性要差。
型号 440—高强度刃具钢,含碳稍高,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后可以获得较高屈服强度,硬度可以达到58HRC,属于最硬的不锈钢之列。最常见的应用例子就是“剃须刀片”。常用型号有三种:440A、440B、440C,另外还有440F(易加工型)。
500 系列—耐热铬合金钢。
600 系列—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型号 630—最常用的沉淀硬化不锈钢型号,通常也叫17-4;17%Cr,4%Ni。
⑨ 国内最早生产不锈钢产品的时间
如果是专门出口的不锈钢餐具厨具的话,应该是在香港,后由大陆人士从内香港引入其家乡容-广东新兴县,第一家叫新港城不锈钢,后发展多家,现比较出名的是新兴凌丰、新兴欧亚、万事泰,三A等。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的不太清楚,大概是在28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