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奥氏体不锈钢用不用焊后热处理
采用钨极氩弧来焊的工作原理源, 它以燃烧于非熔化电极钨棒与焊件间的电弧作为热源,使不锈钢板自熔形成焊缝。 电板和电弧区及熔化的不锈钢均由氩气保护,使之与空气隔离。由于氩气是惰性气体,它不与金属起化学作用,也不熔解于金属,因此可以避免焊缝金属的氧化及合金元素的烧损。使焊接的过程简单和易控制。为此我们自行设计了电控设备,使焊接后的焊缝表面光洁、无需二次加工,只要抛光,即可达到光亮无痕,且找不到焊缝。在焊接中采用氩气保护,它导热系数低,高温不吸收热,因此热量损失小,其工作电压仅8-15伏即可。
B. 珠光体钢和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选择奥氏体不锈钢焊条作填充材料时由于熔化的珠光
选择 A
焊缝中的熔敷金属包括焊条材和两侧的母材成份,因此作为母材之一的珠光体对焊缝金属的合金元素的含量有稀释作用.
C. 奥氏体不锈钢如何得到马氏体组织
既然是奥氏体不锈钢了,那他冷却到室温时自然只会是奥氏体,常规手段自然是得不到马氏体组织的,不过通过形变诱话好像可能产生少量马氏体组织
D. 奥氏体不锈钢如何焊接
不锈钢最常用的焊接方法有:手工焊、金属极气体保护焊、和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1、
手工焊
手工焊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易于使用的焊接方法.电弧的长度靠人的手进行调节,它决定于电焊条和工件之间缝隙的大小.同时,当作为电弧载体时,电焊条也是焊缝填充材料。
这种焊接方法很简单,可以用来焊接几乎所有材料.对于室外使用,它有很好的适应性,即使在水下使用也没问题.大多数电焊机可以TIG焊接.在电极焊中,电弧长度决定于人的手:当你改变电极与工件的缝隙时,你也改变了电弧的长度.在大多数情况下,焊接采用直流电,电极既作为电弧载体,同时也作为焊缝填充材料.电极由合金或非合金金属芯丝和焊条药皮组成.这层药皮保护焊缝不受空气的侵害,同时稳定电弧.它还引起渣层的形成,保护焊缝使它成型.电焊条即可是钛型焊条,也可是缄性的,这决定于药皮的厚度和成分.钛型焊条易于焊接,焊缝扁平美观.此外,焊渣易于去除.如果焊条贮存时间长,必须重新烘烤.因为来自空气的潮气会很快在焊条中积聚。
2、
金属极气体保护焊
这是一种自动气体保护电弧焊接方法.在这种方法中,电弧在保护气体屏蔽下在电流载体金属丝和工件之间烧接.机器送入的金属丝作为焊条,在自身电弧下融化.由于MIG/MAG焊接法的通用性和特殊性的优点,至今她仍然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焊接方法.它使用于钢、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和高合金为基的材料.这使得它成为理想的生产和修复的焊接方法.当焊接钢时,MAG可以满足只有0.6mm厚的薄规格钢板的要求.这里使用的保护气体是活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或混合气体.唯一的限制是当进行室外焊接时,必须保护工件不受潮,以保持气体的效果。
3、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电弧在难熔的钨电焊丝和工件之间产生.这里使用的保护气体是纯氩气,送入的焊丝不带电.焊丝既可以手送,也可以机械送.也有一些特定用途不需要送入焊丝.被焊接的材料决定了是采用直流电还是交流电.采用直流电时,钨电焊丝设定为负极.因为它有很深的焊透能力,对于不同种类的钢是很合适的,但对焊缝熔池没有任何“清洁作用”。
主要优点是可以焊接大材料范围广.包括厚度在0.6mm及其以上的工件,材质包括合金钢、铝、镁、铜及其合金、灰口铸铁、普通干、各种青铜、镍、银、钛和铅.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焊接薄的和中等厚度的工件,在较厚的截面上作为焊根焊道使用。
E. 奥氏体304不锈钢用什么方法可融化。最好是能用什么溶液可以溶解它。
304熔点750度
可以火焰融化
F. 奥氏体不锈钢的固溶处理
固溶处理之前硬度高,固溶处理之后的硬度低,是由于在高温加热时,大部分碳化物得到充分溶解。
G. 焊接3~6mm奥氏体不锈钢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自动焊的气体选用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保护气及原因
1、应该选择98%Ar+2%CO2或98%Ar+2%O2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进行焊接。
2、如果用100%A作为保护气体焊接电弧版会很不权稳定焊缝成形较差。
3、如果用低于98%Ar+2%CO2混合气体作为保护气体进行焊接是焊缝会发黑成形也很不好。
H. 奥氏体不锈钢是如何来的
铁碳合金相图,那是二元合金相图,
奥氏体不锈钢要看铁-铬-镍的三元回合金相图,
三元合金没有学好,只答能知道个大概,三个元素适当配比后,会使详图中出现闭合的奥氏体组织区域,这个区域,随着温度降低,不会再发生组织转变,
I. 中频感应炉可以熔化铬铁、镍铁、奥氏体不锈钢么
可以熔化的,别说铬铁,镍铁,奥氏体不锈钢,就是铜,铝也可以熔化,因为中频炉不是直接熔化这些不导磁的材料,而是通过加热坩埚,将热量传导给这些材料,使这些材料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