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焊接熱電偶
熱電偶感測器
作者:不詳 來源:網上收集 更新日期:2008-6-24 閱讀次數:6043
一、熱電偶感測器測溫系統的設計應用
下面介紹一個典型的單片機控制的測溫系統,它由三大部分組成:(1)測量放大電路;(2)A/D轉換電路;(3)顯示電路。它廣泛應用於發電廠、化工廠的測溫及溫度控制系統中。
1、硬體設計
(1) 熱電偶溫度感測器
本系統使用鎳鉻—鎳硅熱電偶,被測溫度范圍為0~655℃,冷端補償採用補償電橋法,採用不平衡電橋產生的電勢來補償熱電偶因冷端溫度變化而引起的熱電勢變化值。不平衡電橋由電阻R1、R2、R3(錳銅絲繞制)、Rcu(銅絲繞制)四橋臂和橋路穩壓源組成,串聯在熱電偶迴路中。Rcu與熱電偶冷端同處於±0℃,而R1=R2=R3=1Ω,橋路電源電壓為4V,由穩壓電源供電,Rs為限流電阻,其阻值因熱電偶不同而不同,電橋通常取在20℃時平衡,這時電橋的四個橋臂電阻R1=R2=R3=Rcu,a、b端無輸出。當冷端溫度偏離20℃時,例如升高時,Rcu增大,而熱電偶的熱電勢卻隨著冷端溫度的升高而減小。Uab與熱電勢減小量相等,Uab與熱電勢迭加後輸出電勢則保持不變,從而達到了冷端補償的自動完成。
(2) 測量放大電路
實際電路中,從熱電偶輸出的信號最多不過幾十毫伏(<30mV),且其中包含工頻、靜電和磁偶合等共模干擾,對這種電路放大就需要放大電路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以及高增益、低雜訊和高輸入阻抗,因此宜採用測量放大電路。測量放大器又稱數據放大器、儀表放大器和橋路放大器,它的輸入阻抗高,易於與各種信號源匹配,而它的輸入失調電壓和輸入失調電流及輸入偏置電流小,並且溫漂較小。由於時間溫漂小,因而測量放大器的穩定性好。由三運放組成測量放大器,差動輸入端R1和R2分別接到A1和A2的同相端。輸入阻抗很高,採用對稱電路結構,而且被測信號直接加到輸入端,從而保證了較強的抑制共模信號的能力。A3實際上是一差動跟隨器,其增益近似為1。測量放大器的放大倍數為:AV=V0/(V2-V1),AV=Rf/R(1+(Rf1+Rf2)/RW)。在此電路中,只要運放A1和A2性能對稱(主要指輸入阻抗和電壓增益),其漂移將大大減小,具有高輸入阻抗和共模抑制比,對微小的差模電壓很敏感,適宜於測量遠距離傳輸過來的信號,因而十分易於與微小輸出的感測器配合使用。RW是用來調整放大倍數的外接電阻,在此用多圈電位器。
實際電路中A1、A2採用低漂移高精度運放OP-07晶元,其輸入失調電壓溫漂αVIOS和輸入失調電流溫漂αIIOS都很小,OP-07採用超高工藝和「齊納微調」技術,使其VIOS、IIOS、αVIOS和αIIOS都很小,廣泛應用於穩定積分、精密加法、比校檢波和微弱信號的精密放大等。OP-07要求雙電源供電,使用溫度范圍0~70℃,一般不需調零,如果需要調零可採用RW進行調整。A3採用741晶元,它要求雙電源供電,供電范圍為±(3~18)V,典型供電為±15V,一般應大於或等於±5V,其內部含有補償電容,不需外接補償電容。
(3) A/D(模數)轉換電路
經過測量放大器放大後的電壓信號,其電壓范圍為0~5V,此信號為模擬信號,計算機無法接受,故必須進行A/D轉換。實際電路中,選用ICL7109晶元。ICL7109是一種高精度、低雜訊、低漂移、價格低廉的雙積分型12位A/D轉換器。由於目前12位逐次逼近式A/D轉換器價格較高,因此在要求速度不太高的場合,如用於稱重測壓力、測溫度等各種感測器信號的高精度測量系統中時,可採用廉價的雙積分式12位A/D轉換器ICL7109。ICL7109主要有如下特性:(1)高精度(精確到1/212=1/4096);(2)低雜訊(典型值為15μVP-P);(3)低漂移(<1μV/℃);(4)高輸入阻抗(典型值1012Ω);(5)低功耗(<20mW);(6)轉換速度最快達30次/秒,當採用3.58MHz晶振作振源時,速度為7.5次/秒;(7)片內帶有振盪器,外部可接晶振或RC電路以組成不同頻率的時鍾電路;(8)12位二進制輸出,同時還有一位極性位和一位溢出位輸出;(9)輸出與TTL兼容,以位元組方式(分高低位元組)三態輸出,並且具有VART掛鉤方式,可以用簡單的並行或串列口接到微處理系統;(10)可用RVNHOLD(運行/保持)和STATUS(狀態)信號監視和控制轉換定時;(11)所有輸入端都有抗靜電保護電路。
ICL7109內部有一個14位(12位數據和一位極性、一位溢出)的鎖存器和一個14位的三態輸出寄存器,同時可以很方便地與各種微處理器直接連接,而無需外部加額外的鎖存器。ICL7109有兩種介面方式,一種是直接介面,另一種是掛鉤介面。在直接介面方式中,當ICL7109轉換結束時,由STATUS發出轉換結束指令到單片機,單片機對轉換後的數據分高位位元組和低位位元組進行讀數。在掛鉤介面方式時,ICL7109提供工業標準的數據交換模式,適用於遠距離的數據採集系統。ICL7109為40線雙列直插式封裝,各引腳功能參考相關文獻。
(4) ICL7109與89C51的介面
本系統採用直接介面方式,7109的MODE端接地,使7109工作於直接輸出方式。振盪器選擇端(即OS端,24腳)接地,則7109的時鍾振盪器以晶體振盪器工作,內部時鍾等於58分頻後的振盪器頻率,外接晶體為6MHz,則時鍾頻率=6MHz/58=103kHz。積分時間=2048×時間周期=20ms,與50Hz電源周期相同。積分時間為電源周期的整數倍,可抑制50Hz的串模干擾。
在模擬輸入信號較小時,如0~0.5伏時,自動調零電容可選比積分電容CINT大一倍,以減小雜訊,CAZ的值越大,雜訊越小,如果CINT選為0.15μF,則CAZ=2CINT=0.33μF。
由感測器傳來的微弱信號經放大器放大後為0~5V,這時雜訊的影響不是主要的,可把積分電容CINT選大一些,使CINT=2CAZ,選CINT=0.33μF,CAZ=0.15μF,通常CINT和CAZ可在0.1μF至1μF間選擇。積分電阻RINT等於滿度電壓時對應的電阻值(當電流為20μA、輸入電壓=4.096V時,RINT=200kΩ),此時基準電壓V+RI和V-RI之間為2V,由電阻R1、R3和電位器R2分壓取得。
本電路中,CE/LOAD引腳接地,使晶元一直處於有效狀態。RUN/HOLD(運行/保持)引腳接+5V,使A/D轉換連續進行。
A/D轉換正在進行時,STATUS引腳輸出高電平,STATUS引腳降為低電平時,由P2.6輸出低電平信號到ICL7109的HBEN,讀高4位數據、極性和溢出位;由P2.7輸出低電平信號到LBEN,讀低8位數據。本系統中盡管CE/LOAD接地,RUN/HOLD接+5V,A/D轉換連續進行,然而如果89C51不查詢P1.0引腳,那麼就不會給出HBEN、LBEN信號,A/D轉換的結果不會出現在數據匯流排D0~D7上。不需要採集數據時,不會影響89C51的工作,因此這種方法可簡化設計,節省硬體和軟體。
(5)顯示電路
採用3位LED數碼管顯示器,數碼管的段控用P1口輸出,位控由P3.0、P3.1、P3.2控制。7407是6位的驅動門,它是一個集電極開路門,當輸入為「0」時輸出為「0」;輸入為「1」時輸出斷開,須接上位電路。共用兩片7407,分別作為段控和位控的驅動。數碼管選共陽極接法,當位控為「1」時,該數碼管選通,動態顯示用軟體完成,節省硬體開銷。硬體原理如圖5-12所示。
圖5.3.1 熱電偶感測器測溫系統硬體原理圖
2、軟體設計
ICL模塊:從A/D轉換器讀取結果的模塊,它連續讀3次,讀出3個結果分別存放於內部30H~35H單元(雙位元組存放)。
WAVE數字濾波模塊:它是將ICL模塊輸出的3個結果排序,取中間的數作為選用的測量值。此模塊可以避免因電路偶然波動而引起的脈沖量的干擾,使顯示數據平穩。
MODIFY模塊:它是補償熱電偶冷端器25℃時的量值,相當於儀表中的零點調到25℃,稱此模塊為零點校正模塊(此溫度為室溫)。
YA查表模塊:它是核心模塊。表格數據是按一定規律增長的數據(0~655℃),表格中電壓值與溫度值一一對應,表格中的電壓值是熱電偶輸出信號乘以放大倍數(150)以後的結果,變成十六進制數進行存放,低位在前,高位在後,因而它的數據地址可以代表溫度值,用查找的內容的地址減去表格首地址0270H後再除以2(雙位元組存放)即為溫度值。此數據為十六進制數還需進行二十進制轉換(CLEAN),再送顯示器顯示。
查表法:採用二分查找法,DP先找對半值(MIDDLE)同轉換數據比較(COMPARE),看屬哪一半,修改表格上下限值,再進行對半比較,經過若干次後,直到找到數據為止,如果找不到,也就是說被轉換數據介於表格中兩相鄰值之間,則再調用取近值模塊(NEAR),選擇與被轉換數據接近的那個數據作為查找到的數據,然後調用溫度值模塊(FIND),整個查表模塊就完成了從輸入到輸出的變化。
DIR:採用動態3位顯示,顯示時間由實驗測定,各模塊設計完成後要進行測試,盡量使其內聚性強、模塊間耦合性強,並採用數據耦合。
二、恆溫爐控制器
此恆溫爐主要由液化氣提供熱源,熱效率高,且取暖費用低廉。人工預設加熱溫度值後,控制器能准確地把溫度控制在設定值的±1℃,現場使用方便。其主要性能指標為:溫度可調范圍在10~50℃之間;溫度精度可精確到0.25℃;當環境中的氧含量低於某一值時,控制電路自動關閉加熱爐,等待人工處理。
1、硬體設計
該控制器是以89C51為控制核心,以電磁閥為驅動部件,以及溫度采樣、熱電偶信號采樣、顯示等電路組成。系統框圖如圖5.3.2所示。
圖5.3.2 恆溫爐控制器系統框圖
89C51單片機,其指令系統與MCS-51完全兼容,且片內帶有4KB的E2PROM,可以方便地構成一個最小系統。采樣10位數字溫度感測器,經CPU處理後,實時地顯示在液晶屏上,熱電偶電路時刻監視著是否有異常情況出現。
(1)數字溫度采樣電路
本系統中使用AD公司的產品AD7416,它由帶隙溫度感測器、10倍A/D轉換器、溫度寄存器、可設點比較器、故障排隊計數器等組成。感測器將溫度轉換成電壓,將由A/D轉換器轉換成10位數字量送溫度值寄存器。A/D轉換器的一次轉換時約為400μs,精度可達0 25。
AD7416的介面方式為I2C/SMBUS,溫度測量范圍為-55~125℃之間,有節電工作方式,可用於電池供電。AD7416的地址由A0、A1、A2決定,地址格式為:1001A2A1A0R/W,最大可並聯8片,本系統中只用了一片AD7416,連線方式如圖5.3.3所示。因溫度的慣性系數較大,可採用簡便有效的移動平均值法、中值法、低通濾波法等進行軟體濾波。實時采樣和計算平均值,以平均值作為實際溫度采樣值。采樣次數為8~16次。由於採用了數字溫度感測器,完全打破了傳統的設計模式,簡化了設計方案,提高了系統的可靠性,方便地實現了標度變換。
(2)熱電偶反饋電路
因為加熱器使用液化氣為燃料,加熱過程要耗氧,可能引起環境中的氧含量不足,所以在加熱器加熱過程中要時刻監視液化氣燃燒是否充分。實驗證明,當氧含量正常時,燃氣燒到熱電偶輸出的電壓在20mV以上,而當氧含量低於某一值時,熱電偶輸出的電壓會在12mV以下。通過如圖5.3.4所示電路,把熱電偶電壓接入電路,以檢測電壓超過18mV時,電路輸出端輸出高電平,電壓低於13mV時,電路輸出端輸出低電平。
(3)其他外圍驅動電路
其功能主要是把P1口輸出的信號接入7407,由7407驅動固態繼電器的輸入端,繼電器的輸出端驅動兩個電磁閥和一個電子脈沖打火器。
為了控制恆溫爐的溫度並向系統輸入數據,系統應附有鍵盤,並能完成溫度的增減,恆溫爐的啟動與停止,另外還設有設置鍵,用於加熱過程中重新設置溫度,當恆溫爐啟動後,液晶屏即實時地顯示所測量的溫度值,出現異常情況顯示故障狀態。
2、軟體設計
軟體採用模塊化結構。軟體主要完成如下任務:掃描鍵盤並按要求調出設定值或輸入新的設定值,並判斷是否啟動,啟動時首先打開加熱閥供氣,開啟電子打火器,點火成功後,打開主出氣閥,然後監視溫度的變化,當溫度超出設定溫度值1℃時,關閉主出氣閥,當溫度低於設定溫度1℃時,打開主出氣閥。若點火不成功,則每隔15s重復上述啟動過程,若3次點火不成功,關閉加熱偶閥,在液晶屏顯示故障狀態。正常啟動後,程序時刻監視熱電偶的狀態,若出現熱電偶電壓不足,關閉主出氣閥和加熱閥,等待人工參預。
❷ 電阻焊如何完成復焊循環
電阻焊具有的採用內部熱源、熱量集中、熱影響區小、產品變形小能獲得較好的表面加工質量、易操作、不使用外加焊接耗材等特點,使其成為焊接質量穩定、生產效率高、易於實現自動化大規模生產的目前最常用的焊接方法之一,特別是近年來我國汽車工業飛速發展,促使電阻焊應用不斷增加。本文從電阻焊的理論知識出發,闡述懸掛電阻焊工作原理,同時對電阻焊在汽車行業常見的缺陷進行分析解決。
關鍵詞: 電阻焊 工作原理 缺陷 解決
一. 電阻焊工作原理原理
焊件組合後通過電極施加壓力,利用電流通過接頭的接觸面及鄰近區域產生的電阻熱進行焊接的方法稱為電阻焊。電阻焊具有生產效率高、低成本、節省材料、易於自動化等特點,因此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能源、電子、汽車、輕工等各工業部門,是重要的焊接工藝之一。
(一)、焊接熱的產出及影響因素
點焊時產生的熱量由下式決定:Q=IIRt(J)----(1)
式中:Q——產生的熱量(J)、I——焊接電流(A)、R——電極間電阻(歐姆)、t——焊接時間(s)
1.電阻R及影響R的因素
電極間電阻包括工件本身電阻Rw,兩工件間接觸電阻Rc,電極與工件間接觸電阻Rew.即R=2Rw+Rc+2Rew----(2)
當工件和電極一定時,工件的電阻取決與它的電阻率.因此,電阻率是被焊材料的重要性能.電阻率高的金屬其導電性差(如不銹鋼)電阻率低的金屬其導電性好(如鋁合金)。因此,點焊不銹鋼時產熱易而散熱難,點焊鋁合金時產熱難而散熱易.點焊時,前者可用較小電流(幾千安培),而後者就必須用很大電流(幾萬安培)。電阻率不僅取決與金屬種類,還與金屬的熱處理狀態、加工方式及溫度有關。
電極與工件間的電阻Rew與Rc和Rw相比,由於銅合金的電阻率和硬度一般比工件低,因此很小,對熔核形成的影響更小,我們較少考慮它的影響。
2.焊接電流的影響
從公式(1)可見,電流對產熱的影響比電阻和時間兩者都大。因此,在焊接過程中,它是一個必須嚴格控制的參數。
3.焊接時間的影響
為了保證熔核尺寸和焊點強度,焊接時間與焊接電流在一定范圍內可以相互補充。為了獲得一定強度的焊點,可以採用大電流和短時間(強條件,又稱硬規范),也可採用小電流和長時間(弱條件,也稱軟規范)。
4.電極壓力的影響
電極壓力對兩電極間總電阻R有明顯的影響,隨著電極壓力的增大,R顯著減小,而焊接電流增大的幅度卻不大,不能 影響因R減小引起的產熱減少。因此,焊點強度總隨著焊接壓力增大而減小。解決的辦法是在增大焊接壓力的同時,增大焊接電流。
5.電極形狀及材料性能的影響
由於電極的接觸面積決定著電流密度,電極材料的電阻率和導熱性關系著熱量的產生和散失,因此,電極的形狀和材料對熔核的形成有顯著影響。隨著電極端頭的變形和磨損,接觸面積增大,焊點強度將降低。
6.工件表面狀況的影響
工件表面的氧化物、污垢、油和其他雜質增大了接觸電阻。過厚的氧化物層甚至會使電流不能通過。局部的導通,由於電流密度過大,則會產生飛濺和表面燒損,因此徹底清理工件表面是保證獲得優質接頭的必要條件。
(二)、熱平衡及散熱
點焊時,產生的熱量只有一小部分用於形成焊點,較大部分因向臨近物質傳導或輻射而損失掉了,其熱平衡方程式:
Q=Q1+Q2————(3)其中:Q1——形成熔核的熱量、Q2——損失的熱量
有效熱量Q1取決與金屬的熱物理性能及熔化金屬量,而與所用的焊接條件無關。Q1=10%-30%Q,導熱性好的金屬(鋁、銅合金等)取下限;電阻率高、導熱性差的金屬(不銹鋼、高溫合金等)取上限。損失熱量Q2主要包括通過電極傳導的熱量(30%-50%Q)和通過工件傳導的熱量(20%Q左右)。輻射到大氣中的熱量5%左右。
(三)、焊接循環
點焊和凸焊的焊接循環由四個基本階段(如圖點焊過程):
1)預壓階段——電極下降到電流接通階段,確保電極壓緊工件,使工件間有適當壓力。
2)焊接時間——焊接電流通過工件,產熱形成熔核。
3)維持時間——切斷焊接電流,電極壓力繼續維持至熔核凝固到足夠強度。
4)休止時間——電極開始提起到電極再次開始下降,開始下一個焊接循環。
為了改善焊接接頭的性能,有時需要將下列各項中的一個或多個加於基本循環:
1)加大預壓力以消除厚工件之間的間隙,使之緊密貼合。
2)用預熱脈沖提高金屬的塑性,使工件易於緊密貼合、防止飛濺;凸焊時這樣做可以使多個凸點在
電焊接前與平板均勻接觸,以保證各點加熱的一致。
3)加大鍛壓力以壓實熔核,防止產生裂紋或縮孔。
4)用回火或緩冷脈沖消除合金鋼的淬火組織,提高接頭的力學性能,或在不加大鍛壓力的條件下,防止裂紋和縮孔。
二.電阻焊常見缺陷解決
在汽車焊接中常見的缺陷有:裂紋、焊穿孔、漏焊、位置偏差、焊點扭曲、多餘焊點、虛焊脫焊。我們主要對焊穿孔、焊點扭曲、虛焊脫焊等缺陷進行分析與解決。
(一)焊穿孔
產生焊穿孔的主要原因:
1. 零件表面不幹凈
2. 焊鉗電極表面不幹凈
3. 零件搭接離空
4. 電極製冷不好
解決的辦法:
1.加強對零件進行檢查,表面不清潔的零件要清除干凈
2.定期對電極進行檢查並修磨
3.在零件離空處增加氣缸夾具進行加壓使零件貼合再焊接
4.定期檢查電極冷卻循環水的流通情況,每天取開電極頭看水的流量
(二)焊點扭曲
焊點扭曲不僅會影響膠條的裝配造成漏水,甚至會對焊接的性能產生很大影響。
產生焊點扭曲的主要原因:
1. 焊鉗電極與工件不垂直
2. 焊鉗電極不對中
3. 零件搭接離空
解決的辦法:
1. 增加一個9~15kg的平衡器將大電纜吊起來,使電極在任何時候都與工件垂直或方便操作者操作,避免由於大電纜太重導致操作者不能長時間保持電極與工件的垂直。
2. 利用螺管座加長電極,使電極之間的距離縮短,避免電極受力變形而造成不對中
3. 在零件搭接離空出增加輔助焊接銅板,利用銅板在焊接時將零件壓平
❸ 碰焊技術入門基礎
電阻焊焊接原理
焊件組合後通過電極施加壓力,利用電流通過接頭的接觸面及鄰近區域產生的電阻熱進行焊接的方法稱為電阻焊。電阻焊具有生產效率高、低成本、節省材料、易於自動化等特點,因此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能源、電子、汽車、輕工等各工業部門,是重要的焊接工藝之一。
一、焊接熱的產出及影響因素
點焊時產生的熱量由下式決定:Q=IIRt(J)————(1)
式中:Q——產生的熱量(J)、I——焊接電流(A)、R——電極間電阻(歐姆)、t——焊接時間(s)
1.電阻R及影響R的因素
電極間電阻包括工件本身電阻Rw,兩工件間接觸電阻Rc,電極與工件間接觸電阻Rew.即R=2Rw+Rc+2Rew——(2)如圖.
當工件和電極一定時,工件的電阻取決與它的電阻率.因此,電阻率是被焊材料的重要性能.電阻率高的金屬其導電性差(如不銹鋼)電阻率低的金屬其導電性好(如鋁合金)。因此,點焊不銹鋼時產熱易而散熱難,點焊鋁合金時產熱難而散熱易點焊時,前者可用較小電流(幾千安培),而後者就必須用很大電流(幾萬安培)。電阻率不僅取決與金屬種類,還與金屬的熱處理狀態、加工方式及溫度有關。
接觸電阻存在的時間是短暫,一般存在於焊接初期,由兩方面原因形成:
1)工件和電極表面有高電阻系數的氧化物或臟物質層,會使電流遭到較大阻礙。過厚的氧化物和臟物質層甚至會使電流不能導通。
2)在表面十分潔凈的條件下,由於表面的微觀不平度,使工件只能在粗糙表面的局部形成接觸點。在接觸點處形成電流線的收攏。由於電流通路的縮小而增加了接觸處的電阻。
電極與工件間的電阻Rew與Rc和Rw相比,由於銅合金的電阻率和硬度一般比工件低,因此很小,對熔核形成的影響更小,我們較少考慮它的影響。
2.焊接電流的影響
從公式(1)可見,電流對產熱的影響比電阻和時間兩者都大。因此,在焊接過程中,它是一個必須嚴格控制的參數。引起電流變化的主要原因是電網電壓波動和交流焊機次級迴路阻抗變化。阻抗變化是因為迴路的幾何形狀變化或因在次級迴路中引入不同量的磁性金屬。對於直流焊機,次級迴路阻抗變化,對電流無明顯影響。
3.焊接時間的影響
為了保證熔核尺寸和焊點強度,焊接時間與焊接電流在一定范圍內可以相互補充。為了獲得一定強度的焊點,可以採用大電流和短時間(強條件,又稱硬規范),也可採用小電流和長時間(弱條件,也稱軟規范)。選用硬規范還是軟規范,取決於金屬的性能、厚度和所用焊機的功率。對於不同性能和厚度的金屬所需的電流和時間,都有一個上下限,使用時以此為准。
4.電極壓力的影響
電極壓力對兩電極間總電阻R有明顯的影響,隨著電極壓力的增大,R顯著減小,而焊接電流增大的幅度卻不大,不能影響因R減小引起的產熱減少。因此,焊點強度總隨著焊接壓力增大而減小。解決的辦法是在增大焊接壓力的同時,增大焊接電流。
5.電極形狀及材料性能的影響
由於電極的接觸面積決定著電流密度,電極材料的電阻率和導熱性關系著熱量的產生和散失,因此,電極的形狀和材料對熔核的形成有顯著影響。隨著電極端頭的變形和磨損,接觸面積增大,焊點強度將降低。
6.工件表面狀況的影響
工件表面的氧化物、污垢、油和其他雜質增大了接觸電阻。過厚的氧化物層甚至會使電流不能通過。局部的導通,由於電流密度過大,則會產生飛濺和表面燒損。氧化物層的存在還會影響各個焊點加熱的不均勻性,引起焊接質量波動。因此徹底清理工件表面是保證獲得優質接頭的必要條件。
❹ 請教如何降低RC522低功耗下的電流
在待機狀態 關閉射頻輸出,在有卡接近時 喚醒 進行讀寫卡操作。
❺ 單片機開發板STC-89C52RC如何連接電源
是電源指示燈沒亮,則是沒電。
開發板上往往有三個接線口,電源接線口,USB接線口,串口接線口。有好多開發板上的供電線和數據傳輸線是分開的。如果是分開的,則兩端均為USB 的線就可以不用,直接用串口線和電源線。電源指示燈不亮的話你可以嘗試把電源線接上試試
❻ 如何通過arino和rfid-rc522讀寫m1卡中的數據直接調用讀寫庫函數就可以了嗎驗證
1: 你要根據模塊設備商提供的dll庫進行開發,每家企業庫函數不一樣,沒有辦法幫到你。
2:如果你有庫函數,直接調用。
3:如果要進行數據交互,當然要驗證扇區密碼。
4:個人建議,你有空可以看14443A協議,裡面詳細說明了針對卡片的操作。
❼ 怎樣製作點焊機
點焊機自行製作成本太高。
買一台更合算。
點焊機,系採用雙面雙點過流焊接的原理,工作時兩個電極加壓工件使兩層金屬在兩電極的壓力下形成一定的接觸電阻,而焊接電流從一電極流經另一電極時在兩接觸電阻點形成瞬間的熱熔接,且焊接電流瞬間從另一電極沿兩工件流至此電極形成迴路,並且不會傷及被焊工件的內部結構。
❽ 點焊的基本原理是什麼主要工藝參數有哪些
一、 點焊基本原理:
1、 定義
焊接是通過加熱或者加壓,或者兩者並用;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兩分離的金屬表面達到原子間的結合,形成永久性連接的一種工藝方法。
2、 基本原理
1) 點焊的熱源:電流通過焊接區產生的電阻熱——Q=I2Rt
電極
ew
w
總Rc
w
ew被焊工件
電極
圖中:R總——焊接區總電阻
Rew——電極與焊件之間接觸電阻
Rw——焊件內部電阻
Rc——焊件之間接觸電阻
2) 點焊的基本循環:預壓、焊接、維持、休止。
一個完整的點焊形成過程包括預壓程序,焊接程序,維持程序,休止程序。在預壓階段沒有電流通過,只對母材金屬施加壓力。在焊接程序和維持程序中,壓力處於一定的數值下,通過電流,產生熱量熔化母材金屬,從而形成熔核。在休止程序中,停止通電,壓
1/10頁
力也在逐漸減小。
預壓的作用:在電極壓力的作用下清除一部分接觸表面的油污和氧化膜,形成物理接觸點。為以後焊接電流的順利通過及表面原子的結合作好准備。
焊接、維持的作用:其作用是在熱和機械(力)的作用下形成塑性環、熔核,並隨著通電加熱的進行而長大,直到獲得需要的熔核尺寸。
休止的作用:其作用是是液態金屬(熔核)在壓力作用下更好的冷卻結晶。
F
I
0 1 2 3 4
1、加壓程序 2、焊接程序 1、 工藝參數的匹配及影響因素
3.1 點焊工藝參數及其選擇 3、維持程序 4、休止程序 1)點焊焊接參數:焊接電流,焊接時間,焊接壓力,電極端面直徑。
a焊接電流:焊接時流經焊接迴路的電流稱焊接電流。對點焊質量影響最大,電流過大產生噴濺,焊點強度下降。
b焊接時間:電阻焊時的每一個焊接循環中,自電流接通到停止的持續時間,稱焊接通電時間。時間長短對點焊質量影響也很大,時間過長,熱量輸入過多也會產生噴濺,降低焊點強度。焊接電流和焊接時間是通過控制箱進行控制的,可以利用編程器進行設定。
c電極壓力:通過電極施加在焊件上的壓力。當壓力過小,易產生噴濺;壓力過大時,使焊接區接觸面積增大,電流密度減小,熔核尺寸下降,嚴重時會出現未焊透的缺陷。一般認為,在增大電極壓力的同時,適當加大焊接電流或焊接時間以維持焊接加熱程度不變。焊接壓力是通過壓縮空氣產生的,所以點焊時的氣壓值決定了焊接壓力,一般要求的氣壓
2/10頁
為:0.4——0.6Mpa
d電極頭端面尺寸:電極頭是指點焊時與焊件表面相接觸的電極端頭部分。電極頭端面尺寸增大時,由於接觸面積增大,電流密度減小,散熱效果增強,均使焊接區加熱程度減弱,因而熔核尺寸減小,,使焊點承載能力降低。電極頭端面尺寸的增大?D,15%D。端面直徑一般要求在ф6——8mm,超過8mm就需要及時進行修磨
2)根據工件的材料、板厚按下表的工藝參數選擇。
板厚(mm) 電極直(mm) 焊接壓力(N) 通電時間(s) 焊接電流(A)
1.0 5 1000--2000 0.2—0.4 6000--8000
1.2 5 1000--2500 0.25—0.5 7000--10000
1.3 6 1500--3500 0.25-0.5 8000--12000
2.0 8 2500--5000 0.35—0.6 9000--14000
3.0 10 5000--8000 0.6—1.00 14000--18000
4.0 11 6000--9000 0.8—1.2 15000--20000
5.0 13 8000--10000 0.9—1.5 17000--24000
6.0 15 1000--14000 1.2—2.00 20000--26000
3)根據工藝參數修整電極直徑到確定尺寸。
電極的端面直接與高溫的工件表面接處,在焊接過程中反復承受高溫、高壓,端面變形是著重考慮的問題。通常電極的頂角α?120?,以利於端面散熱和增強抗變形能力;邊緣需要倒圓(R0.75mm),焊點壓痕邊緣能圓滑過渡,以提高接頭的抗疲勞強度。具體見圖示:
d
R0.75
電極的端面直徑d最大值:4.8mm(0.8mm板件)、6.4mm(1.0mm板件)、6.4mm(1.2mm板件)、6.4mm(1.5mm板件)、8.0mm(2.0mm板件)。
4)利用與被焊件相同材料及板厚的試板進行試焊,檢查質量合格後方可進行焊接生產 3.2 點焊產熱的影響因素
1)電阻的影響
R=2Rew+2Rw+Rc
2)焊接電流和焊接時間的影響
3/10頁
焊接電流和焊接時間的適當配合,以反映焊接區加熱速度快慢為主要特徵,分為硬規范(採用大焊接電流、小焊接時間參數)和軟規范(採用小焊接電流、適當長焊接時間參數)。
硬規范——大焊接電流、短的焊接時間
軟規范——小焊接電流,適當延長焊接時間參數
兩種規范在調節I、T使之組成不同的硬、軟規范時,必須相應改變電極壓力Fw。硬規范電極壓力大,軟規范反之。
3)電極壓力的影響
焊接電流I和電極壓力Fw適當配合的特徵:
A 焊接過程中不產生噴濺;
B 規范選擇在噴濺臨界曲線附近(無飛濺區內)可獲得最佳焊接質量。
4)電極形狀及材料性能的影響
電極的功能:向工件傳導電流、向工件傳遞壓、迅速導散焊接區的熱量力。 向工件傳導電流、向工件傳遞壓、迅速導散焊接區的熱量力。
合格的電極頭
5)工件表面狀況的影響
在焊接前對板件表面的油污、灰塵進行處理,以保證焊點質量。
二、操作要領:
1、 安全規范
1)正確佩戴勞保用品,專用手套、勞保鞋、面罩、圍裙、防護眼睛。
2)現場危險源識別。
2、焊接設備檢測
1)焊接壓力一般不予檢測,但必須檢查氣壓表,氣壓表范圍0.3~0.6Mpa,當氣壓,0.3Mpa時,嚴禁使用焊鉗(焊接加油口座焊鉗除外);
2)焊裝車間定期對焊接設備、工裝進行維護保養,如實填寫設備、工裝點檢紀錄卡;
3)電極頭修磨標准:每焊接300焊點修磨依次,焊接6000焊點更換一次電極頭(允許10%的標准點數偏差)
3、 焊點保護
1)增加銅片
2)電極頭修磨
A:電極修磨頻次規定
4/10頁
?在焊接點數達到400~500點時要求修磨電極一次;
?對於特殊電極、三層板以上的焊接電極、安全焊點焊接電極應300點修磨電極一次;
?焊接6000焊點更換一次電極頭(允許10%的標准點數偏差); 當電極使用出現以下情況時,必須停止焊接,立即修磨電極:
?電極邊沿發毛或端面直徑超過8mm
?極接觸端直徑小於6m m
?電極面不平,有明顯凹坑或者太尖
?上下電極錯位,修磨電極無法達到理想效果時,可調整電極
不合格的電極頭
電極的磨損會使接觸表面直徑增大,使焊接電流密度減小,形成加熱不足及焊不牢。因此對電極直徑增加規定了范圍,見下表。超過規定范圍,必須進行修整或更換,然後方可焊接。
現場工程師、巡檢人員根據焊點質量現場情況,可要求員工立即進行電極修磨。
電極直徑范圍要求
電極接觸表面直徑(mm) 4 5 6 8 10 11 12 13
電極接觸表面最大直徑5 7 8 10 12 14 15 16 (mm)
3)焊鉗姿態:焊接時,電極頭與板件垂直,保證焊接壓力,確保焊接質量。
4)車間穩定特殊工序、關鍵工位操作人員的穩定,避免因人員流動造成質量問題。 4、 吹水
環境溫度低於零下4度時,必須對焊鉗水管(機器人內部焊鉗)進行吹水。 5、電極帽管理
焊裝車間實行電極帽統一修磨,所有焊鉗的電極帽分規格型號,在規定的時間點實行統一更換,送庫房由專業維修工統一修磨。
❾ RFID技術中rc522晶元有節電模式,進入節電模式後如何喚醒
專業解答:
1:公交車或車庫門的RFID是一直在讀取狀態。
2:RC522的節電模式可以省電,用於電池要求嚴格的地方,比如半夜不工作狀態等等。
3:RC522 節電後,卡無法喚醒,只能MCU恢復RC522正常模式才可以刷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