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梁,合龍梁段應採用什麼混凝土澆築
1、模板及支架、鋼筋、預應力的施工鐵道部現行《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准》(TB10424)和《350km/h客運專線預應力混凝土預制梁暫行技術條件》的有關規定。
2、混凝土施工鐵道部現行《鐵路混凝土與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准》(TB10424)和鐵道部頒布的有關高性能混凝土技術條件及驗收標准及設計要求。
3、邊跨現澆梁段採用膺架施工准規定。
4、防水層施工標准規定。
5、懸臂澆築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剛構),應編制實施性施工組織設計及施工工藝設計。
6、墩頂及安裝掛籃前梁段的托架或支架,應經過設計計算和載入預壓。
7、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懸臂澆築施工前,應將墩頂梁段與橋墩臨時固結牢固。
8、連續剛構的墩頂梁段,應與橋墩整體澆築。
9、懸臂澆築所用掛籃,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結構形式、幾何尺寸應適應梁段變化及與舊梁段搭接需要和走行要求。掛籃走行和澆築混凝土時的抗傾覆穩定系數不得小於2,掛籃使用前應進行安裝、走行性能工藝試驗和按設計要求進行載重試驗。
10、橋墩兩側懸臂澆築梁段應對稱、平衡施工,實際不平衡偏差不得大於設計允許數值。施工時掛籃應在梁段預應力張拉、壓漿完成後對稱移動。
11、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合龍口臨時鎖定前,橋梁跨距設計要求;合龍口兩端懸臂的施工荷載應對稱、相等;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的合龍段長度、合龍施工順序、合龍口臨時鎖定方法均設計要求,合龍口臨時鎖定力應大於解除任何一側梁墩臨時固結後各墩全部活動支座的摩擦力。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的合龍段長度和合龍口臨時鎖定方法設計要求。
12、預應力混凝土連續剛構採用掛孔施工時,預制掛梁通過懸臂梁段架設應檢算懸臂梁段的強度和穩定性。
13、懸臂澆築梁段施工過程中,應進行線型監測,發現超出允許偏差應及時調整糾正。
14、懸臂梁段的混凝土澆築,應從前端開始在根部與已完工梁段連接,已完工梁段接茬混凝土應充分潤濕;邊跨現澆梁段施工時,混凝土澆築應向合龍口靠攏,並應對梁段高程進行監測,使合龍口高差控制在允許偏差范圍內;合龍梁段混凝土施工除設計要求外,尚下列規定:
1、混凝土澆築前,合龍口兩端懸臂預加壓重設計要求並於混凝土澆築過程中逐步撤除;
2、合龍梁段應採用微膨脹混凝土澆築,混凝土強度宜提高一級;
3、合龍梁段混凝土應在一天中氣溫最低時間快速、連續澆築;
4、合龍梁段混凝土澆築完成後應加強保濕養護,並應將合龍梁段及兩懸臂端部進行覆蓋降低日照溫差影響;
5、混凝土澆築前應將合龍口單側梁墩的臨時固結約束解除,合龍梁段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要求時應及時進行預應力筋張拉。
⑵ 什麼叫連續剛構和連續梁有什麼關系啊
在墩頂處的墩梁固結,對梁跨形成附加約束——剛構
橋縱向連續-類似於連續梁,而不像T形剛構那樣跨中鉸接——連續
在建築、橋梁、航空以及管道線路等工程中,常遇到一種梁具有三個或更多個支承,可簡化為如圖所示的靜不定結構,稱為連續梁。
連續剛構可以形成連續梁。
⑶ 掛籃法施工連續梁時,各相鄰快之間是怎麼連接的,比如0號塊和1號塊。
通過縱向預應力及縱向鋼筋連接
⑷ 在先剪支後連續的混凝土梁橋中,每跨主梁具體是怎麼連接的啊
這個是對預制梁而言的。首先將預制梁調運安裝到蓋樑上,用臨時不回收材料墊起到設計標高,由於梁板設計時已經考慮兩端梁板在蓋樑上留有空隙。然後在安裝永久支座,裝模,扎鋼筋,澆築濕接頭混凝土,鑿除臨時支墊,就成了。
⑸ 掛籃法施工連續梁時,各相鄰快之間是怎麼連接的,比如0號塊和1號塊
1、已澆築節段(如0#塊)的端面砼全部做鑿毛處理。
2、先將相鄰兩節段(回如0#和1#、0#和1『#)之答間的全部縱向鋼筋(包括底板、腹板、頂板的鋼筋) 對應焊接在一起。
3、安裝接長相鄰兩節段(如0#和1#、0#和1『#)波紋管孔道,並穿好通長(如1#到0#再到1『#通穿 的)鋼絞線。
4、澆築下一節段的全部砼後,等到強度達到設計80%以上後,前後、左右對稱張拉聯接鋼絞線。
5、在整個通長波紋管孔道(如1#到0#再到1『#通長的孔道)內壓漿注滿達到設計強度,即相鄰兩節 段連接完畢。
6、 2#節段連接(即2『#、1』#、0#塊、1#、2#通穿鋼絞線)連接。
7、 3#節段連接(即3『#、2『#、1』#、0#塊、1#、2#、3#通穿鋼絞線)連接。剩餘節段依次類推, 像串珍珠一樣連接。
我在橋梁勞務專業施工18年,這樣解釋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⑹ 連續梁鋼筋接頭位置
鋼筋在混凝土梁中主要承受拉力,鋼筋接頭是鋼筋受力時的薄弱環節,鋼筋的接頭應設置在構件受力較小處。
1、單跨梁板的下部縱向受力筋接頭不宜設在跨中1/2范圍內;
2、連續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上部負彎矩筋應設在跨中附近,下部主筋應設在支座處。但對滿堂基礎底板,因其彎矩圖和樓板方向相反,鋼筋的接頭位置也應相反,即上部鋼筋應在支座處,下部鋼筋則在跨中。
3、鋼筋接頭不宜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內。
4、鋼筋接頭不應該集中,要盡量錯開位置,讓薄弱環節分散開來。
(1)焊接接頭:鋼筋焊接連接區段的長度為35d(d為縱向受力鋼筋的較大直徑),且不得小於500mm。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縱向受力鋼筋的焊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對縱向受拉鋼筋接頭,不宜大於50%,縱向受壓鋼筋的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受限制。
(2)機械連接接頭:鋼筋機械連接的連接區段長度按35d計算(d為被連接鋼筋中的較大直徑),同一連接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a、接頭宜設置在結構構件受拉鋼筋應力較小的部位,當需要在高應力部位設置接頭時,在同一連接區段內Ⅲ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25%;Ⅱ級接頭的接頭百分率不應大於50%;Ⅰ級接頭的接頭率可不受限制。
b、接頭宜避開有抗震設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區;當無法避開時,應採用Ⅰ級接頭或Ⅱ級接頭,且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c、受拉鋼筋應力較小的部位或縱向受壓鋼筋,接頭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對重要構件,施工單位應根據所供應鋼筋的實際長度,在施工前先翻樣出鋼筋的接頭布置圖,才能確保接頭位置符合上述要求。
梁縱向受力鋼筋接頭位置確定,同一接頭中縱筋數量的規定
鋼筋在混凝土構件中主要是承受拉力,鋼筋接頭是鋼筋承受拉力時的薄弱環節,鋼筋的接頭應設置在構件受力較小處。
(1)單跨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不宜設在跨中1/2范圍內;
(2)連續梁板的縱向受力筋接頭,上部負彎矩筋應設在跨中附近,下部主筋應設在支座處。但對滿堂基礎底板,因其彎矩圖和樓板方向相反,鋼筋的接頭位置也應相反,即上筋應在支座處,下筋則在跨中。
(3)鋼筋接頭還不宜設置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區范圍內。
(4)鋼筋接頭就不應該集中,要盡量錯開位置,讓薄弱環節分散開來。
⑺ 連續鋼構中有0號梁段、1號梁段......最後端部和T梁交接的地方(過渡墩)有個HZ段,中間懸灌交界處有個HB段
你應該說反了,過渡墩處是邊跨合攏,HB,在過渡墩處做好現澆段後合攏,HZ應該是中跨合攏,邊跨合攏後中跨合攏。
⑻ 連續梁和連續剛構的區別
一、兩者的特點不同:
1、連續梁的特點:連續梁在支座處增大梁高,減小跨中正彎矩,與簡支梁相比,減小跨中正彎矩,使橋梁恆載減小,自重減輕,這是連續梁肥力的突出特徵。
在跨徑大於80m的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在除去景觀或其他特殊要求時,一般主梁採用變高度形式,高度變化基本與內力變化相適應。雖然跨中彎矩減小了,但支點處上緣產生了負彎矩,易發生裂縫後受水侵蝕。
2、連續剛構的特點:連續剛構橋的結構特點是主梁連續、墩梁固結,既保持了連續梁無伸縮縫、行車平順的優點,又保持了T形剛構不設支座、無需體系轉換的優點,方便施工;
而且很大的順橋向抗彎剛度和橫橋向抗扭剛度能很好地滿足較大跨徑的受力要求。因此它是一種極有生命力的橋梁結構形式,已成為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的首選橋型。
二、兩者的作用不同:
1、連續梁的作用:兩跨或兩跨以上連續的梁橋,屬於超靜定體系。連續梁在恆活載作用下,產生的支點負彎矩對跨中正彎矩有卸載的作用,使內力狀態比較均勻合理,因而梁高可以減小;
由此可以增大橋下凈空,節省材料,且剛度大,整體性好,超載能力大,安全度大,橋面伸縮縫少,並且因為跨中截面的彎矩減小,使得橋跨可以增大。
2、連續剛構的作用:連續剛構橋梁內的內力分布更加合理,合理選擇墩的剛度,能夠有效地減少主梁內的彎矩,有利於增大跨徑。同連續梁比較,在活載作用下,連續剛構的正彎矩比連續梁的小,兩者負彎矩較接近;
在恆載作用下,兩者的彎矩也比較接近。墩梁固結節省了大型支座的昂貴費用,減少了墩及基礎的工程量,並改善了結構在水平荷載(例如地震荷載)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即各柔性墩按剛度比分配水平力。
三、兩者的相關要求不同:
1、連續梁的相關要求:對於分節段懸臂澆築施工的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連續剛構橋來說,施工控制就是根據施工監測所得的結構參數真實值進行施工階段計算,確定出每個懸澆節段的立模標高;
並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施工監測的成果對誤差進行分析、預測和對下一立模標高進行調整,以此來保證成橋後橋面線形、合攏段兩懸臂端標高的相對偏差不大於規定值以及結構內力狀態符合設計要求。
2、連續剛構的相關要求:連續剛構橋綜合了連續梁橋和T形剛構橋的受力特點,主梁為連續梁體,並與橋墩固結。在受力特點上連續剛構體繫上部結構同連續梁一樣,而橋墩底部所承受的彎矩、梁體內的軸力隨著墩高的增加而減小。
在跨徑大而墩高小的連續列剛構橋中,由於體系的溫度變化,混凝土的收縮將在墩底產生較大的彎矩。為減小水平位移在墩上產生的彎距值,連續剛構橋通常採用水平抗推剛度較小的雙薄壁墩。
⑼ 連續梁橋各跨之間是如何連接的先簡支後連續
澆築完後還有個整體張拉
⑽ 剛構大梁如何對接才是最科學的方法
特大橋集超大群樁基礎、超高墩、大跨、長聯與新結構等於一橋,建築高度達160餘米;花土坡特大橋最高墩為110m高墩,大橋位於7度地震區,也需設大跨度橋梁通過。兩座大橋所具有的多項技術指標均為中國鐵路橋梁前所未有,為保證大橋建成和萬無一失的安全運營,設計與施工必須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解決工程中的實際問題,針對這兩座鐵路橋梁的技術難點,採用新結構與成熟結構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實現了預應力混凝土鐵路橋梁新的跨越,創立兩項「第六批中國企業新紀錄」使我國鐵路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