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背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俄國十月革命前後(1915年至30年代初)這一段歷史時期為背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完成。描繪了當時的社會變革、階級斗爭和各階層人物心態。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新生的蘇維埃國家面臨著嚴峻的任務:對內摧毀舊的國家機器,鎮壓反革命勢力,積極開展經濟建設;對外抗擊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保衛新政權。這部小說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這一段歷史時期的社會面貌。作者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一光輝形象,歌頌了在革命戰爭時期自強不息、意志剛強、歷經磨難、勇斗病魔的精神,給人以強烈的震撼。
2.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敘述了哪個國家的情況
前蘇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描寫保爾·柯察金作為一個普通工人的兒子,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和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嚴峻生活,把對舊生活自發的反抗改變為自覺的階級意志。保爾的成長不是「性格的自我發展」,而是如同作者在回憶自己一生時所說:「鋼是在熊熊大火和驟然冷卻中煉成的……我們這一代也是在斗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的。」
作者尼古拉·阿歷克塞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年生於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當過童工,飽嘗過屈辱。十月革命後投身於捍衛蘇維埃政權的斗爭。1920年秋在戰斗中負重傷,轉到勞動戰線,跳進第聶伯河打撈木材,因而患上傷寒和風濕症。後來又因勞累過度,健康日益惡化,終於全身癱瘓。雙目失明。他以驚人的毅力和病魔斗爭,在病榻上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在致友人信中寫道;「只有我們這樣的人,只有像我們這樣發瘋似地愛生活、愛斗爭、愛那新的更好的新世界的建設工作的人。只有我們這樣能夠了解並且看到生活的全部意義的人才不會隨便死去,哪怕只有一點機會,就不能放棄生活!」1934年冬,他開始寫《暴風雨所誕生的》。小說以1918年末到1919年初國內戰爭為背景,反映烏克蘭人民擊敗波蘭侵略者的英勇斗爭。全書原計劃寫三卷,作者只完成第一卷便去世了。
保爾的英雄主義是早期布爾什維克的理性真誠,個人價值和集體事業在觀念上處於和諧狀態。小說不僅通過一個接一個的困境來塑造這位主人公,還通過激動人心的獨白、發人深省的警句格言直抒這種赤誠情懷。一次,保爾來到烈士墓前悼念為革命而犧牲的戰友時,曾默默地想到:「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它給予我們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這樣在他臨死的時侯就能夠說:「我已把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同冬尼婭的愛情糾葛,同麗達磊落的友誼,以及對達雅誠摯的感情也表現了保爾精神世界的純潔,表現了小說人物的特殊素質。
作者把自己作為主人公的原型,但並不是自傳。他說;「我這個長篇首先是一部藝術作品,在這個長篇里我使用了虛構的權利。」作者的意圖是「要在作品中創造一種典型,一種在我們的時代——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青年革命者的典型。」
中譯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梅益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年出版。
3.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經典情節及分析
1.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描繪了烏克蘭在1917年十月革命前後,從獨立、革命到加入蘇聯的歷史過程,其中詳細描述了蘇聯紅軍與烏克蘭民主主義者彼特留拉「匪幫」以及波蘇戰爭的背景。
2. 烏克蘭內戰與波蘇戰爭的背景是: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烏克蘭民族愛國團體在3月7日成立了「烏克蘭社會團體聯合拉達」。烏克蘭中央拉達推舉著名歷史學家格魯舍夫斯基為主席。最初,烏克蘭中央拉達與俄臨時政府互相承認,但後來俄臨時政府推翻了之前的協議。
3. 1917年11月20日,烏克蘭中央拉達宣布烏克蘭獨立,成立烏克蘭人民共和國。12月17日,蘇俄人民委員會向烏克蘭中央拉達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服從蘇俄政權管轄。12月24日,在蘇俄的支持下,烏克蘭各地起義,烏克蘭分裂,內戰爆發。
4. 1918年,烏克蘭中央拉達與德國簽訂《布列斯特-立陶宛協議》,以換取德國派遣軍隊幫助鎮壓抵抗蘇俄武裝。然而,德國和蘇俄都無法持續戰爭,1918年3月,雙方簽訂了《布列斯特合約》,蘇俄放棄了大片領土。
5. 1918年秋,德國戰敗,烏克蘭布爾什維克支持者組成了臨時工農政府。1919年,民族主義的執政內閣成立,彼得留拉帶領烏克蘭軍進入西烏克蘭,與波蘭軍隊戰斗,引發了波烏戰爭。
6. 1920年4月,波蘭和烏克蘭軍隊在畢蘇斯基的統帥下向蘇維埃俄國發動了進攻,即波蘇戰爭。8月,蘇俄紅軍兵敗華沙城下,戰爭以蘇俄兵敗告終。1921年3月,波蘭與蘇俄簽訂了《里加條約》,波蘭獲得西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領土。
7. 歷史中的彼得留拉是烏克蘭民族主義者,追求烏克蘭的獨立。他反對德國、波蘭的侵略,以及蘇俄對烏克蘭的野心。然而,他過於相信波蘭人,後來兵敗,遭到波蘭人的扣留,流亡海外。
8. 雖然《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但現在烏克蘭已經是獨立的主權國家,蘇聯也不存在了。烏克蘭人對中國人對這本書的追捧感到惱火。
4.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背景是哪個國家
1.《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
國家:蘇聯
創作背景:1927年初,22歲的奧斯特洛夫基。完成癱瘓或並不在場,並且雙目失明,正是在這一人生的艱難時刻,奧斯特洛夫斯基決議通過文學作品來展現當時的時代面貌和個人的生活,企業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與病魔作斗爭的同時,創作了一篇關於科托夫騎士里成長壯大以及英勇征戰的中篇小說。
兩個月後小說寫完了,他把小說封好,讓妻子寄給熬得薩科托夫騎士里的戰友們徵求他們的意見,戰友們熱情的評價了這部小說,可萬萬沒想到,手稿再回寄途中被郵局弄丟了。
這意外的打擊對他來說實在是太殘酷了,但這並沒有挫敗他的堅強意志,在參加斯維爾德洛夫共產主義涵受大學學習的同時,他開始構思《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當時作者已經雙目失明,全身癱瘓,這部書是他強忍病痛在病榻上歷時三年完成,故事就取材於他的身身經歷。
5.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裡面的背景是什麼,什麼時代哪個國家
希望對你有幫助:大背景是十月革命,前蘇聯。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將一個革命戰士戰勝病魔、 永不掉隊的英勇氣概表現得淋漓盡致。他以極大的藝 術感染力再現了蘇聯第一代共青團員如何克服人生道路中的千難萬險為實現社會主義理想而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的真實畫面。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是烏克蘭某鎮一個貧苦工人家的小兒子,父親死得早,母親則在富人家當廚娘,哥哥阿爾焦姆是個鐵路工人;飽嘗了資本主義制度剝削人和壓迫人的痛苦。在退學後,他當過車站食堂的小伙夫,做過發電廠的工人,之後認識了冬妮婭,一個林務官的女兒。低下的社會地位和苦難的生活練就了一副不屈不撓的性格。十月革命爆發後,紅色政權遭到了外國勢力干涉和本國反動派的聯合圍攻:烏克蘭的政治形勢也空前地激烈動盪、保爾通過哥哥認識了朱赫來。朱赫來是個老布爾什維克,紅軍撤退時將他留在了鎮上。朱赫來教保爾英式拳擊,培養了保爾樸素的革命熱情。一次,因為解救朱赫來,保爾自己被關進了監獄。而後愚蠢的敵人卻把他很快錯放了:出獄後的保爾慌不擇路,跳進了冬妮婭家的花園。冬妮婭很喜歡熱情、倔強、個性剛強的保爾,保爾也被漂亮、整潔、文雅、不像其他富人家的孩子一樣瞧不起工人的冬妮婭所深深吸引。 後來,保爾在朱赫來的影響下參加了紅軍。成為了著名的布瓊尼騎兵師中最勇敢的士兵之一,他和他的戰友們曾一天向敵人發起十七次沖鋒。戰斗之餘,他還喜歡讀《牛虻》《斯巴達克斯》等小說,一有空就講給戰友們聽。 一次激戰中,他頭部受重傷,被送進了醫院:出院後,保爾住進了冬妮婭的親戚家。他的一隻眼睛失明了,不能再回前線了,但他立即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種艱巨的工作。 一次參加工友同志的聚會,保爾因帶著穿著漂亮整潔的冬妮婭同去,遭到了工友們的譏諷和嘲笑。保爾意識到冬妮婭和自己不是—個階級,遂下決心斷絕了他們的感情。 為了供應城市木材,保爾參加了鐵路建築。秋雨、泥濘、大雪,凍土,工作條件越來越惡劣,武裝土匪的騷擾和疾病、飢餓也都威脅著保爾和同志們。但鐵路還是如期修通了,已升為省委委員的朱赫來為他們的革命熱情深深感動,說:「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由於成績突出,保爾被任命為某鐵路工廠的團委書記,女政委麗達經常幫助保爾,幫助他提高認識,搞好工作。保爾漸漸愛上了麗達,但又以革命為由放棄了自己第二次萌動的愛情。 保爾因傷寒再次回鄉住進了醫院,而且得了肺炎,肺炎好了,但醫生又在他脊柱上發現了一處彈片留下的足以致命的暗傷。 在家鄉養病期間,保爾到烈土墓前憑吊戰友,感慨萬千,發出了感人至深、振聾發瞶的豪言壯語:「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解放而斗爭。'」病癒後,保爾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工作中,他堅決地和各種非主流思想和「歪風邪氣」作斗爭,對戰友杜巴瓦的「變質」,他十分痛心,堅決地給予了批評…… 保爾的體質越來越壞。 1924年,黨組織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擔,讓他長期療養。他的視力越來越差。在海濱療養時,保爾認識了達雅——一個出身工人家庭的女孩兒:在達雅家中,保爾鼓動了達雅對老頑固父親的造反,並引導她加入了蘇維埃,達雅和保爾結婚了。 1927年,保爾完全癱瘓,繼而雙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喪氣,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但堅強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保爾開始了文學創作。 1934年,在母親、妻子以及同志們的幫助下,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終於出版了!保爾高興極了,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寫作。
6.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是誰哪個國家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俄語:К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是蘇聯作家版尼古拉·權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於1933年寫成。小說通過保爾.柯察金的成長道路,告訴人們,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也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1942年,蘇聯根據原著小說拍攝了一部同名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