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熔煉爐化鐵水!調合金是怎麼計算的
從冶金學上來講:調合金都是根據冶煉合金的應用用途對脊輪合金的相關要求條件來計算,其合金成分的含量是以合金的密度比率恰當的經電腦計算自動輸λ熔煉爐化鐵水投放的。例如:要使合金耐高溫加入「薯野禪鎢」,要使合舍耐磨損數塵加「錳」等。
⑵ 合金相對含量怎麼計算
合金組織決定合金性能,如何定量分析組織中的相對量的問題非常重要,網路知道
合金相對含量怎麼計算
俠客郎君
超過26用戶採納過TA的回答
關注
成為第1位粉絲
網路知道
含碳量3%的鐵碳合金中的共晶滲碳體、二次滲碳...展開
教育小網路是我
熱愛教育知識,樂於助人
關注
成為第67434位粉絲
用杠桿定律計算:
一、共晶滲碳體量:
1、萊氏體中共晶滲碳體量=(4.30-2.11)/(6.69-2.11)=2.19/4.58=0.478=47.8%
2、3%的鐵碳合金中的萊氏體量=(3.0-2.11)/(4.30-2.11)=0.89/2.19=0.4064=40.64%
3、3%的鐵碳合金中的共晶滲碳體量=0.478x0.4064=0.194=19.4%
二、二次滲碳體量:
1、3%的鐵碳合金中的奧氏體量=(4.30-3.0)/(4.30-2.11)=1.3/2.19=0.5936=59.36%
2、豎跡含碳為2.11%的奧氏體的二次滲碳體含量=(2.11-0.77)/(6.69-0.77)=1.34/5.92=0.226=22.6%
3、3%的鐵碳合金中的二次滲碳體量=0.5936x0.226=0.134=13.4%
三、共析滲碳體的量:
1、3%的鐵碳合金中的奧氏體量=(4.30-3.0)/(4.30-2.11)=1.3/2.19=0.5936=59.36%
2、含碳為0.77%的奧氏體的共析滲碳體含量=(0.77-0.0218)/(6.69-0.0218)=0.7482/6.6682=0.1122=11.22%
3、3%的鐵碳合金中的共析滲碳體量=0.5936x0.1122=0.067=6.7%
最後可知含碳量3%的鐵碳合金中的共晶滲碳體佔19.4%,二次滲碳體佔13.4%,共析滲碳體佔11.22%,總共含碳量3%的鐵碳合金中的滲碳體量約為44.8%。
(2)冶煉鋼鐵怎麼計算合金擴展閱讀:
鐵基材料中應用最多的一類——碳鋼和鑄鐵,就是一種工業鐵碳合金材料。鋼鐵材料適用范圍廣闊的原因,首先在於可用的成分跨度大,從近於無碳的工業純鐵到族絕含碳4%左右的鑄鐵,在此范圍內合金的相結構和微觀組織都發生很大的變化。
另外,還在於可採用各種熱加工工藝,尤其金屬熱處理技術,大幅度地改變某一成分合金的組織和性能。
當鐵碳合金的碳含量超過在鐵中的溶解度時,多餘的碳可以以鐵的碳化物形式或以單質狀態(石墨)存在於合金中,可形成一系列碳化物,其中Fe₃C(余穗並滲碳體,6.69%C)是亞穩相。
它是具有復雜結構的間隙化合物。石墨是鐵碳合金的穩定平衡相,具有簡單六方結構。Fe3C有可能分解成鐵和石墨穩定相,但該過程在室溫下是極其緩慢的。
含碳量在2.11%時,作為鑄鐵和碳鋼的黃金分割點。碳含量在2.11%之前為碳鋼。碳含量在2.11%之後為 鑄鐵。而碳含量在0.0218%至0.77%之間稱為亞共析鋼,0.77%至2.11%之間稱為過共析鋼。
含碳量為2.11%為共析鋼。碳含量在2.11%至4.3%,稱為亞共晶白口鑄鐵,碳含量在4.3%至6.69%之間稱為過共晶白口鑄鐵。碳含量在4.3%為共晶白口鑄鐵。
⑶ 硅錳合金在煉鋼中噸鋼的使用量是多少
要按照鋼種來分的,基本上都不一樣的,高的噸鋼在25kg左右,低的也有5kg左右,鋼種不同加入合金量以及合金種類相差很大。所以要根據鋼種要求的成分去計算的
⑷ 求煉鋼加入合金的計算方法
合金加入量的計算
鋼水量校核及碳鋼、低合金鋼的合金加入量計算
A 鋼水量校核
實際生產中,由於計量不準,爐料質量波動大或操作的因素(如吹氧鐵損、大沸騰跑鋼、加鐵礦等),會出現鋼液的實際重量與計劃重量不符,給化學成分的控制及鋼的澆鑄造成困難。因此,校核鋼液的實際重量是正確計算合金加入量的基礎。
首先找一個在合金鋼中收得率比較穩定的元素,根據其分析增量和計算增量來校對鋼液量。計算公式為:
PΔM=PoΔMo 或 P=Po (9-3)
式中:P為鋼液的實際重量,Kg; Po為原計劃的鋼液質量,Kg;ΔM為取樣分析校核的元素增量,%;ΔMo為按Po計算校核的元素增量,%。
公式中用鎳和鉬作為校核元素最為准確,對於不含鎳和鉬的鋼液,也可以用錳元素來校核還原期鋼水重量,因為錳受冶煉溫度及鋼中氧、硫含量的影響較大,所以在氧化過程中或還原初期用錳校核的准確性較差。氧化期鋼液的重量校核主要憑經驗。
例如:原計劃鋼液質量為30t,加鉬前鉬的含量為0.12%,加鉬後計算鉬的含量為0.26%,實際分析為0.25%。求鋼液的實際質量?
解:P=30000×(0.26-0.12)%/(0.25-0.12)%=32307(Kg)
由本例可以看出,鋼中鉬的含量僅差0.10%,鋼液的實際質量就與原計劃質量相差2300Kg。然而化學分析往往出現±(0.01%~0.03%)的偏差,這對准確校核鋼液質量帶來困難。因此,式9-3隻適用於理論上的計算。而實際生產中鋼液質量的校核一般採用下式計算:
P=GC/ΔM (9-4)
式中:P為鋼液的實際重量,Kg;G為校核元素鐵合金補加量,Kg;C為校核元素鐵合金成分,%;ΔM為取樣分析校核元素的增量,%。
例如:往爐中加入鉬鐵15Kg,鋼液中的鉬含量由0.2%增到0.25%。已知鉬鐵中鉬的成分為60%。求爐中鋼液的實際質量?
解:P=(15×60%)/(0.25-0.20)%=18000(Kg)
例如:冶煉20CrNiA鋼,因電子稱臨時出故障,裝入的鋼鐵料沒有稱量,由裝料工估算裝料。試求爐中鋼液質量?
解:往爐中加入鎳板100Kg,鋼液中的鎳含量由0.90%增加1.20%,已知鎳板成分為99%,則:
P=(100×99%)/(1.20-0.90)%=33000(Kg)
例如:電爐煉鋼計劃鋼液量為50000Kg,還原期加錳鐵前,鋼液含錳0.25%,加錳鐵後,計算含錳量為0.50%,實際分析含錳為0.45%,求實際鋼液質量?
解: P=50000×(0.5-0.25)%/(0.45-0.25)%=62500(Kg)
B 碳鋼、低合金鋼的合金加入量計算
設已知鋼水質量為P公斤,合金加入量為G公斤,合金成分為c%,合金收得率為η%,爐內鋼水分析成分為b%,則合金加入後的成分a%可用下式表示:
a=(Pb+Gcη)/P+Gη
由上式可得:
G=[P(a-b)]/[(c-a)η]
碳鋼、低合金鋼由於合金元素含量低,合金加入量少,合金用量對鋼液總質量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合金加入量一般採用下式近似計算:
G=[P(a-b)]/(cη)
式中:G為合金加入量,Kg; P為鋼液質量,Kg;a為合金元素控製成分,%; b為爐內元素分析成分,%;c為鐵合金中的元素成分,%;η為合金元素的收得率,%。
例如1:冶煉38CrMoAI鋼,已知鋼水量20噸,爐中殘余鋁為0.05%,鋁錠成分98%,鋁的收得率75%,要求成品鋁0.95%,需加多少鋁錠?
解:鋁錠加入量:
G=[20000×(0.95-0.05)%]/(98%×75%)=244.9(Kg)
例如2:冶煉45鋼,出鋼量為25800Kg,爐內分析錳為0.15%,要求將錳配到0.65%,求需要加入多少含錳為68%的錳鐵(錳的收得率按98%計算)?
解:錳鐵加入量:
G=[25800×(0.65-0.15)%]/(68%×98%)=193.6(Kg)
驗算:[Mn]=(25800×0.15%+193.6×68%×98%)/(25800+193.6)×100%=0.65%
例如3:電弧爐氧化法冶煉20CrMnTi鋼,爐料裝入料為18.8t,爐料綜合收得率為97%,有關計算數據如下,計算錳鐵、鉻鐵、鈦鐵、硅鐵的加入量?
元素名稱 Mn Si Cr Ti
控製成分/% 0.95 0.27 1.15 0.07
分析成分/% 0.60 0.10 0.50
合金成分/% 65 75 68 30
元素收得率/% 95 95 95 60
解:爐內鋼水量:P=18800×97%=18236(Kg)
合金加入量:
GFe-Mn=[18236×(0.95-0.60)%]/(65%×95%)=103(Kg)
GFe-Si=[18236×(0.27-0.10)%]/(75%×95%)=44(Kg)
GFe-Cr=[18236×(1.15-0.50)%]/(68%×95%)=183(Kg)
GFe-Ti=[18236×0.07%]/(30%×60%)=71(Kg)
驗算:
鋼水總量P=18236+103+44+183+71=18637(Kg)
[Mn]=(18236×0.60%+103×65%×95%)/18637×100%=0.93%
[Si]=(18236×0.10%+44×75%×95%)/18637×100%=0.27%
[Cr]=(18236×0.5%+183×68%×95%)/18637×100%=1.12%
[Ti]=(71×30%×60%)/18637×100%=0.07%
由上兩例的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當鋼中加入的合金量不大時,計算結果與預定的成分控制相符,如果合金加入量大時會產生偏差。
實際生產中,往往使用高碳鐵合金調整鋼液成分,通常要首先計算鋼水增碳量,然後再計算元素增加量。方法步驟如下:
第一步:根據允許增碳量來計算加入合金量:
G=PΔC/CG
式中:G為鐵合金加入量,Kg; P為鋼水量,Kg;ΔC為增碳量,%;CG為鐵合金含碳量,%。
第二步:根據第一步計算出的鐵合金加入量,計算出合金元素成分的增量:ΔM=GCη/P
式中:G為鐵合金加入量,Kg;P為鋼水量,Kg;ΔM為合金元素的增量,%;C為鐵合金中元素成分,%;η為合金元素成分的收得率,%。
第三步:根據上述計算結果,如果元素含量仍低,則需用中、低碳合金補加;如果元素含量超過,說明鐵合金加入過多,應按G=[P(a-b)]/(cη)計算。
例如4:冶煉45鋼,鋼水量50t,吹氧結束終點碳為0.39%,錳為0.05%,現用含錳68%、含碳7.0%的高碳錳鐵調整,錳元素收得率為97%,試進行計算?
解:需增碳0.06%,計算出高碳錳鐵加入量:
GFe-Mn=(50000×0.06%)/7.0%=428.6(Kg)
計算錳元素的增量:
ΔMn=(428.6×68%×97%)/(50000+428.6)×100%=0.56%
根據計算含錳量為(0.56+0.05)%=0.61%,45鋼中錳的標准成分為0.50%~0.80%,所以符合要求。
9.5.2.2 單元高合金鋼合金加入量計算
高合金鋼由於合金元素含量較高,控制元素成分需要補加較多的合金量,這對鋼液的總重量有很大的影響。即使有時合金用量雖然不大,但對元素的控製成分也有影響,所以高合金鋼的補加合金元素用公式G=[P(a-b)]/[(c-a)η]計算。這里的高合金鋼是指單元合金元素含量大於3%或加上其它合金元素含量的總和大於3.5%的鋼種。
例如5:返回吹氧法冶煉3Cr13鋼,已知裝料量25t,爐料的綜合收得率為96%,爐內分析鉻的含量為8.5%,鉻的控制規格成分為13%,鉻鐵中鉻的成分為65%,鉻的收得率為95%。求鉻鐵補加量?
解:GFe-Si=[25000×96%×(13-8.5)%]/[(65%-13%)×95%]=2186(Kg)
驗算:
[Cr]=(25000×96%×8.5%+2186×65%×95%)/(25000×96%+2186×95%)×100%=12.99%
這種方法也稱減本身法。由計算得出,鉻鐵的補加量為2186Kg,並通過驗算,符合要求。
例6:返回吹氧法冶煉2Cr13鋼,已知鋼液重量為30t,爐中分析碳含量為0.15%,鉻含量為11.00%,要求碳控制在0.19%,鉻控制在13.00%。如果庫存鉻鐵只有高碳鉻鐵和低碳鉻鐵兩種,其中高碳鉻鐵的含碳為7.0%、含鉻為63%,低碳鉻鐵的含碳為0.50%、含鉻為67%,鉻的收得率都是95%。求這兩種鉻鐵各加多少?
解:設高碳鉻鐵的補加量為xKg,低碳鉻鐵的補加量為yKg。
碳達到控製成分的平衡為:
0.19%=
鉻達到控製成分的平衡為:
13%=
6.81x+0.31y=1200
整理二式得:
46.85x+50.65y=60000
解聯立方程得:x≈128;y≈1067
由計算可知,加入高碳鉻鐵128Kg,低碳鉻鐵1067Kg,可使鋼中含碳量達0.19%,鉻含量達13%。
這種計算方法又稱純含量計演算法。
⑸ 中頻爐冶煉H13,使用純凈的H13廢舊模具,後期需要添加鐵合金量怎麼計算
這個是有計算公式的,打個比方說,現在爐中有1000公斤鐵水,爐中化驗鉬的含量在1%,而你要達到的成分在1.2%的話,還要知道鉬鐵的品位是58%的話,當然每種鉬鐵的品位是不一樣的。這樣計算方法如下,(1.2%-1%)*1000/58=3.448公斤。這只是大概的演算法。如果要精確的話,還要算上鉬鐵的燒損,由於增加的量比較少,如果增加的量大的話,還要把增加的重量加上去,這樣鋼水重量就不能按1000算了。
⑹ 煉鋼合金配比計算公式
出鋼量*成分中線/合金成分
例如:原計劃鋼液質量為30t,加鉬前鉬的含量為0.12%,加鉬後計算鉬的含量為0.26%,實際分析為0.25%。求鋼液的實際質量:
解:P=30000×(0.26-0.12)%/(0.25-0.12)%=32307(Kg)
由本例可以看出,鋼中鉬的含量僅差0.10%,鋼液的實際質量就與原計劃質量相差2300Kg。然而化學分析往往出現±(0.01%~0.03%)的偏差,這對准確校核鋼液質量帶來困難。因此,式9-3隻適用於理論上的計算。
(6)冶煉鋼鐵怎麼計算合金擴展閱讀:
(1)去除鋼中的氣體,減少鋼中的發紋、氫致裂紋和層狀斷裂缺陷等的出現率,從而提高鋼材的機械性能和加工性能。
(2)均勻鋼液的成分和溫度以保證連續鑄鋼煉鐵工藝的順利進行,得到表面及內部質量優良的鑄坯。
(3)精確地控制鋼液成分。為了減少鋼材機械性能的波動,要求鋼中合金元素的含量准確。一般的標准誤差為:C±0.01%,Mn、Si、Cr±0.03%;為了精確地控制鋼的硬度,要求成分的標准誤差為:C±0.01%;Si、Mn、Cr±0.02%.Ni、Mo±0.01%,Al士0.0025%。對成分的這種嚴格要求只有通過爐外精煉才能達到。
⑺ 煉鋼合金
2.鋼鐵成本分析
2.1.鋼鐵工藝流程
鋼鐵生產工藝主要包括:煉鐵、煉鋼、軋鋼等流程。
1、煉鐵:就是把燒結礦和塊礦中的鐵還原出來的過程。焦炭、燒結礦、塊礦連同少量的石灰石、一起送入高爐中冶煉成液態生鐵(鐵水),然後送往煉鋼廠作為煉鋼的原料。
2、煉鋼:是把原料(鐵水和廢鋼等)里過多的碳及硫、磷等雜質去掉並加入適量的合金成分。
3、連鑄:將鋼水經中間罐連續注入用水冷卻的結晶器里,凝成坯殼後,從結晶器以穩定的速度拉出,再經噴水冷卻,待全部凝固後,切成指定長度的連鑄坯。
4、軋鋼:連鑄出來的鋼錠和連鑄坯以熱軋方式在不同的軋鋼機軋製成各類鋼材,形成產品。
2.2.成本構成分析
煉鐵工藝的生產成本構成主要為原材料(球團、鐵礦石等)、輔助材料(石灰石、硅石、耐火材料等)、燃料及動力(焦炭、煤粉、煤氣、氧氣、水、電等)、直接工資和福利、製造費用、成本扣除(煤氣回收、水渣回收、焦炭篩下物回收等)。根據高爐冶煉原理,生產1噸生鐵,需要1.5-2.0噸鐵礦石、0.4-0.6噸焦炭以及0.2-0.4噸熔劑。
煉鋼工藝的生產成本構成主要為生鐵、廢鋼、合金、電極、耐火材料、輔助材料、電能、維檢和其他等費用。中國目前主要的煉鋼設備為轉爐和電爐,基於冶煉原理的不同,轉爐和電爐在主要的原料(生鐵、廢鋼)配比有一定的差異,轉爐工藝一般需配置10%的廢鋼,而電爐工藝廢鋼的使用量則佔到80%。
結合國內鋼鐵企業的平均情況,煉鐵工藝中影響總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原料(鐵礦石、焦炭)成本,而包括輔料、燃料、人工費用在內的其他費用與副產品回收進行沖抵後僅占總成本的10%左右,而煉鋼工藝中因為耗電量的增加、合金的加入以及維檢費用的上升使得除主要原料外的其他費用佔到煉鋼總成本的18%左右。煉鐵、煉鋼工藝中的其他費用波動不大。
本文以1噸鋼生鐵需要1.6噸鐵礦石、0.45噸焦炭為計算依據,並參照2007年中國鋼鐵行業的平均鐵鋼比(0.96)和廢鋼單耗(0.15噸)作為測算依據,形成以下模型:
生鐵噸製造成本=(1.6×鐵礦石+0.45×焦炭)/0.9
粗鋼噸製造成本=(0.96×生鐵+0.15×廢鋼)/0.82
鋼鐵企業的粗鋼成本因受多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工藝、不同的爐況、冶煉不同的產品均會使成本發生很大變化。上述模型僅是從行業研究角度,對整個鋼鐵行業所測算的一個平均水平。
在實際研究時,考慮到煉鐵、煉鋼工藝中其他費用波動不大,一般僅對價格波動大且對成本有較大影響的鐵礦石、焦炭、廢鋼的價格變動所引起的粗鋼成本的變動值進行測算。
本文以2008年鐵礦石長協礦價格變動而引發粗鋼成本的增加值為例,做簡單測算。
2.3.長協礦價格上漲對粗鋼成本的影響中國鋼鐵生產企業中,鐵礦石來源主要有進口長協礦、現貨礦(包含進口現貨礦和國內礦)和企業自有礦山。因企業情況不同,上述三種礦所佔的企業采購比例會有相當大的差異。因此,長協礦價格上漲對不同的企業會有不同的影響。
為了保證鐵礦石的供應和穩定運費,一些鋼企與船運公司簽訂了長期租船協議(COA),該價格遠遠低於海運費的現價。不同的企業與不同船運公司簽訂了不同COA,統計起來難度較大。
為簡便計算,本文以全部採用長協礦且海運費完全是現貨價的企業為例分析長協礦價格的上漲對粗鋼成本的影響。
2.3.1.長協礦漲價的影響
長協礦主要來源於澳大利亞和巴西,印度等國家大部分為現貨礦,因此計算長協礦變動時只需考慮澳大利亞和巴西的價格波動即可,且將澳礦與巴西礦的比例粗定為0.6:0.4。
巴西CVRD南方系統的粉礦價格上漲65%,VALE-Carajas粉礦因體現優質優價上漲幅度為71%。中國大部分使用的是來自南方系統的粉礦,且兩種漲幅相差不大,故巴西CVRD的漲幅按65%來計算。
中國鋼鐵企業高爐生產主要採用粉礦進行燒結後入爐冶煉,少數爐況較好的大型高爐會混合少量塊礦入爐,寶鋼新式的Corex熔融還原爐採用新技術省去了煉焦、燒結流程,全部塊礦入爐。但這些冶煉裝置在國內的比重依然偏少,粉礦仍占據了進口礦主導地位。
2.3.2.海運費的影響
中國鋼鐵企業采購的外礦通常採用海運,因此海運費是外礦成本構成的重要部分。由於受高油價、旺盛需求及投機者的炒作等影響,2007年國際鐵礦石海運費一路高歌,屢創新高,最高點與2002年相比翻了8-13倍,比鐵礦石價格上漲更加迅猛。雖然近期鐵礦石海運價格從高點處有所回落,但仍舊保持小幅向上的態勢。
2008年1-7月巴西圖巴朗-北侖/寶山、西澳-北侖/寶山的平均海運費分別為80美元/噸、32美元/噸。海運費上漲幅度與油價的上漲幅度幾乎同步,雖然目前海運費價格處於調整狀態,但整體上仍會處於高位運行。基於此以08年1-7月的平均海運費估算為全年的平均運費。
2.3.3.匯率的影響
進口的鐵礦石結算時,一般以美元計價。自2006年起,人民幣對美元不斷升值,2008年6月已經突破6.9:1。
人民幣升值能夠緩解進口鐵礦石成本上升的壓力。根據央行的預測,08年人民幣升值將達到8%,即7.00:1。升值需要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因此取最大升幅的一半為平均升幅,即08年平均匯率為7.31:1。
08年長協礦平均漲價為384.24元/噸,可得由於長協礦價格的上漲,
△生鐵成本=1.6×384.24=614.78元/噸
△粗鋼成本=0.96×614.78=590.19元/噸
3.鋼鐵行業與宏觀經濟的周期關系
鋼鐵行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原材料行業,與宏觀經濟、固定資產投資水平密切相關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進入了一個較快的增長周期,帶動了鋼鐵工業的迅速成長,同時鋼鐵業對國民經濟增長同樣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3.1.高度相關的GDP
作為典型的經濟周期性行業——鋼鐵行業景氣周期與經濟增長周期高度正相關。具體來說,當經濟強勁復甦和增長時,必然會帶動鋼鐵行業進入較高景氣狀態;反之當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時,鋼鐵工業景氣度也相應進入下降軌道。
近年來中國GDP增長率與粗鋼產量的增速、消費增長率之顯示出較強的正相關性。
自2001年起,粗鋼產量以大於GDP增速約一倍以上的高速增長。鋼消費彈性系數在(1,2)之間波動,顯示出鋼鐵行業在經濟高速發展的進程中,需求的持續增長勢頭明顯。
2000-2003年,鋼材消費增長率大於生產增長率,表現為需求拉動型的增長態勢。這種高速增長是由中國工業化發展的大背景對基礎原材料需求激增的性質所決定,鋼鐵生產與消費以大於GDP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長。
2004年起國家對鋼鐵行業進行宏觀調控,行業景氣度大幅度振盪,中國的鋼鐵消費從高速增長時期遠高於GDP的增長,下降至基本與GDP的增長同步,鋼材需求彈性系數一度降為1。
3.2.領先性指標-行業固定資產投資
宏觀和產業政策的調整通常都將對鋼鐵行業的周期與行業經濟指標產生重要影響。其中鋼鐵行業固定資產投資作為行業周期性變化的主導性因素對鋼鐵需求的影響較為顯著。
2001-2003年投資高漲:鋼價自1993年以來,經歷了連續7年的下滑。2000年在需求增長和供給控制的復合作用下,鋼價出現了明顯回升,在2001年和2002年一路上漲,鋼鐵企業利潤率大增,由此也導致鋼鐵行業的投資大量增加,並在2003年達到歷史高點。
鋼鐵行業從投資到產能釋放一般需要兩年時間。2005年是新增產能的集中釋放期,產能過剩問題凸現,鋼價大幅下挫,大中型鋼鐵企業的虧損面大大增加。隨之而來的極低的利潤率阻礙了鋼鐵行業新的投資,投資的同比增長到2006年放緩至-2.5%,顯著低於2003年的89.7%,2004年的39.3%以及05年的27.5%的增長率。06年行業投資增速的大幅減緩是成為08年產量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歷史數據來看,2000-2006年經歷了一個較為完整的周期走勢。歷史可以作為判斷今後走勢的有效參考,但歷史不會重演,目前中國鋼價井噴式的暴漲,有方方面面的原因。但除了成本上升之外,鋼鐵企業產量增速下降無疑也是一個重要的支撐力量。
在產能擴張放緩與淘汰落後產能步伐加快的前提下,鋼鐵供給將從高速增長轉變為低速增長。在2006、2007年鋼鐵固定資產投資連續兩年低增長之後,2008年呈現明顯加快趨勢。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8年1-5月全國城鎮鋼鐵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為965.5億元,同比增長20.9%,比去年同期上升16.0百分點,但若扣除通脹因素後,增幅不到15%,仍徘徊在低位。在嚴控產能增長的政策限制下,可以預計鋼鐵行業未來幾年的投資增速不會出現大幅回升。
4.中國鋼鐵行業競爭力分析
4.1.競爭強度
4.1.1.完全競爭的鋼鐵行業
中國鋼鐵行業擁有上千家鋼鐵生產企業和十幾萬家流通企業,產業集中度偏低。
近年來國內寶鋼、鞍本、武鋼等龍頭企業不斷通過自身擴張及兼並重組提高企業產量,但總體而言,行業集中度並未改善。2007年前十大鋼鐵集團粗鋼產量佔全國比例僅為35.75%。2007年國內年產粗鋼500萬噸以上的企業只有23家,年產1000萬噸以上的企業,僅有10家。
雖然行業生產規模快速發展,但集中度並沒有實質上的改善,距離產業政策的要求還有明顯差距。競爭的市場產業集中度低意味著長期盈利不夠穩定,所帶來的直接影響是鋼鐵市場秩序混亂,對於上遊行業的話語權小,國家和行業的政策執行力差。長遠的影響是中國鋼鐵行業的發展進程被延緩,給國外鋼企發展和搶佔中國市場留下了時間和空間。
4.1.2.資產的專用性
鋼鐵行業的投資中,固定資產的比例將近70%,大部分是基本建設投資和更新改造投資。資產的高度專用性提高了行業的退出成本,導致在宏觀經濟不景氣時,企業也很難做出市場化的理性選擇,退出行業的選擇幾乎不能成為現實,因此在行業低迷時,便會導致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4.1.3.產品的同質性
隨著中國鋼鐵行業的不斷壯大,鋼鐵技術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但中國鋼鐵企業的產品雷同度較高,大部分企業均主要生產需求量較大的建築用鋼和板材等低技術含量的產品。而一些高附加值的汽車用鋼、大型設備用鋼、橋梁用鋼等精品鋼材僅局限在寶鋼、武鋼等少數企業,國內對此類產品的需要進口依賴度較高。
對於所含比例較高的普鋼類產品,質量的差異已經越來越小,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尋求將價格作為競爭的有效手段,因此中國鋼鐵行業處於激烈的價格競爭狀態;而高附加值的產品直面來自國際鋼企的競爭,在國內的市場上則處於相對價格領導者的競爭態勢。
近年來煉鋼、鋼加工項目投資完成額相對於煉鐵項目投資完成額的比例提高,進一步表明鋼鐵工業更加註重鋼鐵產品的深加工,注重鋼鐵產品的多元化,同時表明更多的鋼鐵企業正在努力調整產品結構,生產更多的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新產品。
4.2.供給者力量
隨著全球鋼鐵產能的擴大,鋼鐵生產原料的需求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鋼鐵產出國,原料的需求日益成為制約鋼鐵行業發展的瓶頸。
4.2.1.瘋狂的石頭-鐵礦石
中國是一個鐵礦資源較為貧乏的國家,鐵礦資源品味低、雜質含量高,采礦、選礦成本高。隨著鋼鐵工業的的發展,國內鐵礦石資源難以撐起中國現有鋼鐵工業規模。鐵礦資源呈現嚴重不足的狀態。
鐵礦石已成為中國生鐵規模的制約因素。中國的鐵礦以貧礦為主,鋼企往往青睞優質低價的外礦。近幾年來,中國進口鐵礦石數量逐年遞增,國際鐵礦石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很多鋼企不得不加大了對國內鐵精粉的配比,使得內礦價格逐漸攀升。可以預見在鋼鐵生產繼續保持較高增速的情況下,原料的供給狀況將成為鋼鐵行業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4.2.2.稀缺的資源-煉焦煤
中國是煤炭大國,但焦煤資源相對不足(焦煤僅佔全國煤炭保有儲量的5.88%),並過於集中在山西省(可采儲量佔全國的50%),造成中國焦煤供應與鋼鐵工業需求日益不均衡。一方面是國內需求旺盛,焦煤使用量持續明顯增加;另一方面,山西省煤炭行業整頓及國內運輸瓶頸制約,焦煤供應量難以明顯增加。因此,中國焦煤進口量在不斷上升,對外依賴程度加深。
鐵礦石、焦炭等鋼鐵生產企業的原料作為不可再生資源,需求旺盛,價格剛性強,自05年起,鐵礦石、焦炭等價格一路走強,並屢創新高。原材料的大幅上漲引發鋼鐵企業成本不斷上升,鋼企面對原材料的價格上漲只能被動接受,議價能力偏弱。
4.3.購買者力量
中國正在進入工業化中期,正在形成一批高增長產業鏈,如基礎建設、汽車、機械、化工等產業,這些產業群大多是鋼鐵消費大戶,其快速增長將帶來鋼材消費的快速增長。同時這些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使得鋼鐵廠商面臨價格上的壓力。
由於購買者對鋼材等原材料的質量要求在不斷升級,並且大批量、同質化的產品逐漸向小批量優質化發展。為使鋼材產品能針對下游生產要求進行生產,鋼企與下遊行業企業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多的出現。
4.4.替代品
現階段,很多材料的應用與鋼鐵材料的競爭程度變得很激烈,如鋁材、塑料等都在很多行業中凸顯他們的性能優勢。但是鋼鐵作為工業產品、民用、建築骨架等的主要原材料,從強度、韌性、塑性等物理性能及經濟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材料可替代鋼鐵,鋼鐵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所需的基礎材料的地位不可替代。
現階段鋼鐵材料的使用量沒有因替代品的出現而下降,替代品目前還尚未成為影響行業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
4.5.新侵入者
鋼鐵行業是資金、資源與技術密集型產業,作為大宗生產資料,鋼鐵行業的過熱或過冷都會引發上下遊行業的劇烈波動,所以鋼鐵行業一直都是國家宏觀調控的重點行業,新侵入者存在以下的壁壘:
4.5.1.資金壁壘
鋼鐵是資金密集型的行業,規模經濟的效用非常明顯。鋼鐵企業的投資對資金需求非常大,巨大的投資產生的退出壁壘對新進入者會產生深層次的威脅。
4.5.2.技術壁壘
鋼鐵從原材料采購到成品鋼材的產出,需要經過復雜的作業流程,每一個流程都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需要配備專業的技術人員。鋼鐵行業的的工藝技術結構、產品結構不斷優化,競爭越來越多的集中在高質量高性能的產品領域。這也勢必要求企業的科研技術實力相應提高,對新進入者是一個比較大的障礙。
4.5.3.政策壁壘
中國鋼鐵行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宏觀經濟環境、國家政策影響很大,隨著建立節約型、環保型社會意識的提高,鋼鐵行業逐漸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化,對工藝落後、產品質量不高等缺乏競爭力的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國家進行了嚴厲控制,陸續關停了一批不適合發展趨勢的落後產能。2005年《鋼鐵產業發展政策》的頒布,進一步限制了市場的准入。
5.供需分析
5.1.經濟增長趨緩,長期需求強勁
作為經濟發展和工業的主要原材料,鋼鐵需求與全球經濟增長高度相關,自2001年以來在中國和美國經濟的帶動下,全球經濟進入快速增長期。
美、日、歐洲等發達國家在上世界70年代均出現了階段性的消費高峰,人均鋼材消費量都達到了峰值,從而實現了工業化向後工業化轉移的進程。而中國則處於工業化中期,在很大程度上仍依靠鋼材等高物耗的固定資產投資的拉動,中國2007年人均鋼材消費量為370公斤/年,遠遠落後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尚在進行中,鋼材需求量仍處於上漲階段,遠沒有達到需求的頂峰。
中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強勁,受政府換屆效應以及對奧運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等因素影響,發改委預測2008全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將繼續保持25%左右的增長。
房地產行業:建築用鋼約占鋼材消費總量的55%,其中約有70%主要用於房地產行業,因此房地產行業的增長速度是影響鋼材需要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房地產投資增速依然高漲,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預計未來5年,房地產行業仍然能保持15%左右的增速。
機械行業:「十一五規劃」提倡自主創新、中國製造、裝備中國,把機械行業中的裝備製造業提高到了戰略高度,未來5年,中國裝備製造業在數控機床、大型石化成套設備、火電空冷設備、重型礦山成套設備等領域將實現突破,同時高速鐵路和城軌設備、大型船舶及配件、農業機械等也會獲得較快發展。
鐵路行業將受益於國家加大鐵路建設投資的力度,造船與集裝箱行業受益於全球製造中心向中國的轉移,汽車行業隨著居民收入的提高,維持一定的增長仍然是可以預期的。
近期由於美國經濟的衰退引發了全球的經濟的減速,據IMF最新預測2008年下半年全球經濟將繼續減緩,到2009年才逐漸恢復。
今年以來國際需求的萎縮所帶來的不利影響已經初步顯現,建築、汽車、家電行業雖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但有效需求明顯下降。需求的下滑將成為供需中最不確定的因素,並將較大程度的影響後期走勢。
5.2.鋼鐵生產由高速增長轉入適度增長
受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及鋼鐵產業政策的影響,鋼鐵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幾年來逐步下滑,粗鋼產量的增速放緩趨勢明顯。
5.2.1.產能擴張放緩
近年來,新增鋼鐵固定資產投資多集中於下游的鋼延項目,煉鐵項目所佔比重逐步萎縮,這必將影響到生鐵的產能增量,進一步限制粗鋼、鋼延產品的增長能力。
生鐵、粗鋼、熱軋產能增速的逐年下滑,勢必導致後期產量增速的放緩。
5.2.2.淘汰落後加速供求關系轉變
中國落後的煉鐵和煉鋼能力分別達到1億噸和5500萬噸,政府將節能減排、淘汰落後產能的工作列為對地方政府的考核之一。自2007年起發改委分兩批與全國28個省市政府簽訂了關停、淘汰落後產能的責任書,到2010年,將關停和淘汰全部的落後煉鐵、煉鐵能力,涉及企業573家,幾乎包括了中國所有的鋼鐵主產區。
各地將有一批落後產能被淘汰,而新建的項目不能及時投產,消失的產能不能完全替換,將進一步加劇供求增長的不均衡。
2010年前計劃關停和淘汰的煉鐵能力比煉鋼能力要高出近4500萬噸,關停和淘汰落後產能的過程中雖然會遇到一定的阻力,但可以預見的是:煉鐵能力低於煉鋼能力會在一段時間內顯現,生鐵的供應將進一步趨緊。
5.2.3.原材料的短缺導致中小企業減產
國內礦石、焦炭、廢鋼等原材料市場供應緊張,價格持續上漲,同時煉鐵環節由於近兩年投資不足,產能增長緩慢,造成生鐵、鋼坯價格大幅上漲。
鐵礦石:進入2008年以來,國內鐵礦石價格上漲趨緩。長協礦的大幅上漲並沒有引起現貨礦的連鎖反應,只是進一步拉近了長協礦和現貨礦的價差。
08年以來,中國鐵礦石產量持續增長,增速遠遠超過生鐵的增速,港口庫存和鋼廠庫存大幅增加。新增的鐵礦石產量已經基本能夠滿足今年以來新增的高爐產能,無需通過進口來補充。
鐵礦石高額利潤激發了礦山投資的快速增長,上半年礦山的投資增長率達到50%,可以預計鐵礦石的供求關系今後將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價格繼續上漲的動力不足,下行的風險較大。
焦炭:受國際焦煤價格上漲及原料資源短缺影響,08年焦炭價格大幅上漲。煉焦煤的稀缺性是此輪價格上漲的根源。
煉焦煤的資源儲量僅佔中國煤炭總儲量的26.3%,其中強粘結性的肥煤和焦煤更為稀有,二者合計僅占煤炭總儲量的9.34%。
近年來鋼鐵產量的劇增,拉動了對焦炭和煉焦煤的需求。2007年以來,各省大力控制地方煤礦增產,小煤窯關停力度加大,煉焦煤供應大幅減少。煉焦精煤產量的增速一直低於生鐵產量增速,使煉焦煤的稀缺性更加突出。
進入2008年,煉焦煤價格的增速強於焦炭價格的上漲。按照平均水平,生產1噸焦炭約需1.4噸煉焦精煤,考慮到焦化企業存貨成本的滯後效應,價差在初期有明顯的放大,隨著存貨的耗盡,新采購的焦煤成本的上漲已經侵蝕了焦化企業的利潤空間。
由於資源的稀缺,煉焦煤價格的高位運行將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近期鋼價大幅調整,獨立焦化企業、鋼鐵企業的利潤空間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迫切需要原料價格的理性回歸,一味瘋漲的勢頭會得以遏制。預計焦炭價格在後期將趨於平緩,高位運行。
廢鋼:廢鋼主要是用於短流程電爐的煉鋼主料或是長流程轉爐中的煉鋼填料。廢鋼具有節能和環保的雙重功效,同採用礦石煉鐵後再煉鋼相比,用廢鋼直接煉鋼可節約能源60%,減少廢物排放80%。
中國廢鋼資源主要有企業內部回收量,企業社會采購量和進口廢鋼量。
⑻ 煉鋼需要鐵合金和生鐵的比例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1、如果說冶煉的鋼種不一樣,鐵合金加入相差很大,無法進行平均計算;對於一個廠,只能根據一個廠的主要產品來進行估算;
2、生鐵:由於鐵水、廢鋼價格不一樣,每爐鋼生鐵比例也不一樣,一般噸鋼在930Kg~980Kg左右;
3、鐵合金是根據所冶煉的鋼種不同來調整合金成份,而生鐵是為了使冶煉達到熱平衡,採取最經濟的比例,鐵合金加入和生鐵加入沒有必然聯系。
4、如果要更正:那就是噸鋼廢鋼和生鐵(鐵水)消耗的比例。
⑼ 鋼鐵行業煉一噸鋼,(最普通的鋼材比如碳素工具鋼)大概需要多少公斤的普通硅錳合金(6818)
普通的碳素工具鋼,T7--T13,僅碳含量不同,要求的Si、Mn含量都一樣。Si小於回等於0.35%,答Mn小於等於0.4%,由於6818的Mn含量為68%,Si含量為18%,則按加入後Mn 的存量計算:
1000*0.004/0.68*0.9=6.5kg,由於鋼液中含有一定的Mn ,加5kg就夠了。
由於Si含量還不夠,可加硅鐵就行補充。
⑽ 我想知道生產一噸鋼鐵所消耗的鋼鐵料是多少怎麼計算
生鐵、重廢、重機鋼-純凈廢鋼、中小廢、壓塊類、特級冷鋼、二類冷鋼、內工業純鐵容、純凈料、高鉻、中鉻、氮化鉻、純鎳、基料、鎳生鐵、角料、切頭、硅鐵、碳錳、鎢鐵、鉬鐵(合格塊)、釩鐵、硫化鐵、硫化鐵-48、稀土金屬絲、台形鋁硅鐵、電解錳、鋁錠、鋁粒(台形鋁)、電解銅、碳化硅60% C級、硅鈣線Ca28%、高鈦包芯線70、硫化鐵芯線、實芯金屬鈣包芯線、金屬Mo條 Mo-1、釔 Y-04、特級石灰、標1冶金石灰、標2冶金石灰、90度瑩石、烘烤白雲石。
普通合金均按基準噸計
中小廢低於部分重廢
按鋼材來倒推。 鋼材噸位/成材率=所需各元素的量。 然後根據此 配料。
比如Fe-25Ni-15Cr 1t
需要1#Ni 800kg 80%V-FE 10kg 金屬Ti 70kg 金屬Gr 金屬Mo、5KG 純鐵 170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