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鋼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圖解
鋼筋下料的計算公式:
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2.25d。
45度彎勾=4.9d。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彎鉤增加長度。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彎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內周長+箍筋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
鋼筋綁扎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心頭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扎。
鋼筋下料施工注意事項
鋼筋在下料前要認真核對料單,對料單要求的長度、數量、彎起點要認真進行計算,同一種規格級別的料單同時看,要長短搭配使用料、要套裁下料、統籌排料,先切長料後切短料,減少料頭、減少損失。
下料製作好的鋼筋堆放 因現場鋼筋場地比較緊張,要合理安排好鋼筋的原材料堆放、鋼筋製作場地和成品料堆放場地,除此之外要求鋼筋堆放整齊,一種規格或型號的鋼筋要堆放在一起,一定碼垛堆放,而且碼垛要整齊,不能兩種規格型號或多種規格型號堆放在一起,而且堆放的數量和位置要確定好,放在塔吊能吊到的位置。
㈡ 鋼材圓管的下料計算公式是什麼
卷圓管下料和計算公式:外徑-厚度*3.141592654是展開長度,內徑就加厚度再乘那個數就是展開長度,高度肯定不用變的。
1、已知圓的周長(鋼板長度=圓的周長),求 圓的半徑或者直徑。
周長=圓的直徑(R)×(π) 直徑 R=圓的周長÷π=鋼板長度÷π。
2、鋼板下料長度 L=π*(D-t)。
其中:D=圓筒外徑,t=鋼板厚度。
3、本例中 L=3.14159*(5000-12)=15670.25。
圓是一種幾何圖形
根據定義,通常用圓規來畫圓。 同圓內圓的直徑、半徑的長度永遠相同,圓有無數條半徑和無數條直徑。圓是軸對稱、中心對稱圖形。對稱軸是直徑所在的直線。 同時,圓又是「正無限多邊形」,而「無限」只是一個概念。圓可以看成由無數個無限小的點組成的正多邊形,當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時,其形狀、周長、面積就都越接近於圓。
㈢ 鋼筋下料長度怎麼算
1、圓鋼2.5d
2、一般部位變形鋼筋
3、頂層邊節點變形鋼筋
d≤25時取6d ;d>25時取8d。
4、度量尺寸:按設計及驗收規范要求,採用相應的方法,對彎製成形的鋼筋進行測量的尺寸。
5、下料長度:將鋼筋按設計及驗收規范要求彎製成形所需要的實際長度。
6、計算原理:鋼筋物力特性。
7、鋼筋彎曲形時,產生塑性變形,內側壓縮、外側拉伸、軸心長度不變。鋼筋下料長度=鋼筋軸心長度。
(一) 箍筋簡化計算方法:
度量方式:內空尺寸
箍筋下料長度=內空尺寸(a+b)*2+26.5d
計算方法: 箍筋度量尺寸:內空尺寸 (a、b);彎鉤平直長度10d。
箍筋軸心(下料)長度:(a1+b1)*2+3L1+2L2+20d
其中:
a1=a-1.25d*2
b1=b-1.25d*2
L1=3.14*3.5d/4=2.749d
L2=3.14*3.5d*135/360=4.123d
得箍筋軸心(下料)長度:
(a+b-5d)*2+3*2.749d+2*4.123d+20d
=(a+b)*2+26.493d
=(a+b)*2+26.5d
㈣ 鋼筋下料計算公式
鋼筋下料計算公式(結合G101圖集)
框架梁
1、上部貫通筋
上部貫通筋(上通長筋)長度=通跨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2、端支座負筋
端支座負筋長度:第一排為Ln/3+端支座錨固值;
第二排為Ln/4+端支座錨固值
鋼筋下料計算公式(結合G101圖集)
3、中間支座負筋
中間支座負筋:第一排為Ln/3+中間支座值+Ln/3;
第二排為Ln/4+中間支座值+Ln/4
4、下部鋼筋
下部鋼筋長度=凈跨長+左支座錨固+右支座錨固
5、腰筋
構造鋼筋:構造鋼筋長度=凈跨長+2×15d
抗扭鋼筋:演算法同貫通鋼筋
6、拉筋
拉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2×11.9d(抗震彎鉤值)+2d
7、箍筋
箍筋長度=(梁寬-2×保護層+梁高-2×保護層)+2×11.9d+8d
箍筋根數=2*【(加密區長度-50)/加密間距+1】+(非加密區長度/非加密間距-1)
8、吊筋
吊筋長度=2*錨固+2*斜段長度+次梁寬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夾角=60°;框梁高度≤800mm 夾角=45°
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對於非框架梁的配筋簡單的解釋,與框架梁鋼筋處理的不同之處在於:
1、 普通梁箍筋設置時不再區分加密區與非加密區的問題;
2、 下部縱筋錨入支座只需12d;
3、 上部縱筋錨入支座,不再考慮0.5Hc+5d的判斷值。
未盡解釋請參考03G101-1說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負筋的延伸長度為Ln/3;
2、下部縱筋端支座錨固值處理同框架梁;
3、上部縱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錨固長度=支座寬度-保護層+梁高-保護層+Lae,第二排主筋錨固長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錨,再橫向彎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圍為≥0.2Ln1≥1.5hb;
7、 側面構造鋼筋與抗扭鋼筋處理與框架梁一致。
柱
1、基礎柱主筋
基礎插筋=基礎底板厚度-保護層+伸入上層的鋼筋長度+Max{10D,200mm}
2、中間層柱的縱向鋼筋=層高-當前層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層伸出樓地面的高度
3、頂層角柱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4、頂層邊柱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5、頂層中柱縱筋長度=層凈高Hn+頂層鋼筋錨固值
現澆板
1、受力筋長度=軸線尺寸+左錨固+右錨固+兩端彎鉤(如果是Ⅰ級筋)。
2、根數=(軸線長度-扣減值)/布筋間距+1
3、負筋長度=負筋長度+左彎折+右彎折
4、負筋根數=(布筋范圍-扣減值)/布筋間距+1
5、分布筋長度=負筋布置范圍長度-負筋扣減值
6、負筋分布筋根數=負筋輸入界面中負筋的長度/分布筋間距+1
7、附加鋼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鋼筋)、支撐鋼筋(雙層鋼筋時支撐上下層)
剪力牆
在鋼筋工程量計算中剪力牆是最難計算的構件,具體體現在:
1、剪力牆包括牆身、牆梁、牆柱、洞口,必須要整考慮它們的關系;
2、剪力牆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種轉角形式;
3、剪力牆在立面上有各種洞口;
4、牆身鋼筋可能有單排、雙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鋼筋不同;
5、牆柱有各種箍筋組合;
6、連梁要區分頂層與中間層,依據洞口的位置不同還有不同的計算方法。
需要計算的工程量:
一、剪力牆牆身水平鋼筋
1、牆端為暗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長-保護層+彎折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彎折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2、牆端為端柱時
A、外側鋼筋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
內側鋼筋=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B、外側鋼筋不連續通過 外側鋼筋長度=牆長-保護層+0.65Lae
內側鋼筋長度=牆凈長+錨固長度(彎錨、直錨)
水平鋼筋根數=層高/間距+1(暗梁、連梁牆身水平筋照設)
注意:如果剪力牆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鋼筋時,其中間水平鋼筋在拐角處的錨固措施同該牆的內側水平筋的錨固構造。
3、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
當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兩邊截斷,分別向下彎折15d。
二、剪力牆牆身豎向鋼筋
1、首層牆身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身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身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牆身豎向鋼筋根數=牆凈長/間距+1(牆身豎向鋼筋從暗柱、端柱邊50mm開始布置)
4、剪力牆牆身有洞口時,牆身豎向筋在洞口上下兩邊截斷,分別橫向彎折15d。
鋼筋下料計算公式(結合G101圖集)
三、牆身拉筋
1、長度=牆厚-保護層+彎鉤(彎鉤長度=11.9+2*D)
2、根數=牆凈面積/拉筋的布置面積
註:牆凈面積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連)梁,即牆面積-門洞總面積-暗柱剖面積 - 暗梁面積;
拉筋的麵筋面積是指其橫向間距×豎向間距。
例:(8000*3840)/(600*600)
四、剪力牆牆柱
1、首層牆柱縱筋長度=基礎插筋+首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2、中間層牆柱縱筋長度=本層層高+伸入上層的搭接長度
3、頂層牆柱縱筋長度=層凈高+頂層錨固長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頂層錨固要區分邊、中、角柱,要區分外側鋼筋和內側鋼筋。因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錨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查詢建築企業、中標業績、建造師在建、企業榮譽、工商信息、法律訴訟等信息,請登陸中達咨詢、建設通或關注中達咨詢微信公眾號進行查詢。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㈤ 鋼筋下料長度計算規則
一、直鋼筋
直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上述公式中,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搭接長度都可以通過結構施工圖紙、《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16G101圖集得到准確的數據,而彎鉤增加長度需要結合「彎曲處內皮縮短,外包尺寸伸長,而中心線尺寸不變」按照16G101圖集的規定進行計算。
二、彎起鋼筋
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三、箍筋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在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中,有許多形狀各異、功能不同的鋼筋,比如縱筋、分布筋、拉結筋、箍筋、彎起鋼筋、架立筋、馬凳筋等等,這些鋼筋共同組成了結構構件的鋼筋骨架,共同發揮各自的作用。
(5)鋼鐵下料怎麼算擴展閱讀
(1)箍筋一般為光圓鋼筋,彎弧內直徑可取箍筋直徑的2.5倍且不小於受力鋼筋直徑。
(2)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於90度,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應為135度(這個是大部分的情況)。
(3)箍筋彎後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可取不小於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可取箍筋直徑的10倍。
明確了以上的要求,再結合彎曲調整計算方法,就可以得到不同情況下的箍筋下料長度,(d為箍筋直徑):
抗震結構:135度彎鉤箍筋的下料長度 = 2(c+e)+26.5d 或 2(a+b)+18.5d。
一般結構:135度彎鉤箍筋的下料長度 = 2(c+e)+16.5d 或 2(a+b)+8.5d。
以上就是不同情況下鋼筋計算的基本方法。在實際操作中還需要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熟悉圖紙和規范以及標准圖集,嚴謹認真,算無遺漏,才能准確無誤地做好鋼筋下料計算的工作。
㈥ 鋼筋下料計算方法總結
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下面,我為大家分享鋼筋下料計算方法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梁板鋼筋的下料長度=梁板的軸線尺寸-保護層(一般25)+上彎勾尺寸
180度彎勾=6.25d
90度彎勾=3.5d
45度彎勾=4.9d
再減去度量差:30度時取0.3d 45度0.5d 60度1d 90度2d 135度3d
如果是一般的`施工圖紙按上面的方法就可以算出來如板的分布筋負盤梁的縱向受力筋架力筋。如果是平法施工圖那就要參考03g101-1B了
箍筋的長度:外包長度+彎勾長度-6d
彎勾長度6加1008加12010加140
箍筋個數=梁構件長度-(25保護層)*2/箍筋間距+1
矩形箍筋下料長度計算公式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式中:
箍筋周長=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
外包寬度=b-2c+2d;
外包長度=h-2c+2d;
b×h=構件橫截面寬×高;
c——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
d——箍筋直徑。
2.計算實例
某抗震框架梁跨中截面尺寸b×h=250mm×500mm,梁內配筋箍筋φ6@150,縱向鋼筋的保護層厚度c=25mm,求一根箍筋的下料長度。
解:外包寬度= b-2c+2d
=250-2×25+2×6=212(mm)
外包長度=h-2c+2d
=500-22×25+2×6=462(mm)
箍筋下料長度=箍筋周長+箍筋調整值
=2(外包寬度+外包長度)+110(調整值)
=2(212+462)+110=1458(mm)
≈1460(mm)(抗震箍)
錯誤計算方法1:
箍筋下料長度=2(250-2×25)+2(500-2×25)+50(調整值)=1350(mm)(非抗震箍)
錯誤計算方法2:
箍筋下料長度=2(250-2×25)+2(500-2×25)=1300(mm)
樑柱箍筋的下料,在施工現場,如果給鋼筋工一個總長=2b+2h-8c+26.5d的公式,鋼筋工不是太歡迎;如果將梁的已知保護層直接代入公式,使表達方式簡單一些,鋼筋工就容易記住。
譬如,當次梁的4面保護層均為25mm時,
箍筋直徑為圓8,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12mm;
箍筋直徑為圓10,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65mm;
箍筋直徑為圓12,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118mm;
箍筋直徑為圓14,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171mm。
譬如,當主梁支座頂面保護層為55mm,其餘3面保護層為25mm時,
箍筋直徑為圓8,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48mm;
箍筋直徑為圓10,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5mm;
箍筋直徑為圓12,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58mm;
箍筋直徑為圓14,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111mm。
譬如,當柱的保護層為30mm時,
箍筋直徑為圓8,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28mm;
箍筋直徑為圓10,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25mm;
箍筋直徑為圓12,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78mm;
箍筋直徑為圓14,我們有:箍筋總長=2b+2h+131mm。
㈦ 鋼板折彎下料計算公式怎麼計算的
L=外形長-2*R/tan(α/2)+α/180*3.1416*R
其中,α為30度可者90度,R為彎曲半徑。
Q235鋼材料的話一般是用材料厚度的1.75至2倍,要求不高的話就用2倍計算,要求高的話那就要看下模大小,還有材料的拉申度的,這個就要在實際工作中去試了,不同批次的材料都不一樣的,有時就是同一張鋼板上剪下來的也會不一樣。由於回火穩定性差,碳鋼在進行調質處理時,為了保證較高的強度需採用較低的回火溫度,這樣鋼的韌性就偏低;為了保證較好的韌性,採用高的回火溫度時強度又偏低,所以碳鋼的綜合機械性能水平不高。
(7)鋼鐵下料怎麼算擴展閱讀:
經過彈性變形,然後進入塑性變形,在塑性彎曲的開始階段,板料是自由彎曲的·隨著上模或下模對板料的施壓,板料與下模V型槽內表面逐漸靠緊,同時曲率半徑和彎曲力臂也逐漸變小,繼續加壓直到行程終止,使上下模與板材三點靠緊全接觸,此時完成一個V型彎曲。
在450℃-600℃間發生的第二類回火脆性(高溫回火脆性) 主要與某些雜質元素以及合金元素本身在原奧氏體晶界上的嚴重偏聚有關,多發生在含Mn、Cr、Ni等元素的合金鋼中。
這是一種可逆回火脆性,回火後快冷(通常用油冷)可防止其發生。鋼中加入適當Mo或W(0.5%Mo, 1%W)也可基本上消除這類脆性。
㈧ 鋼筋下料長度應該怎麼算呢
一般採用以下方法計算 1後張法,預應力鋼筋下料長度=孔道長度+2×工回作錨厚度+2×張拉設備長答度(千斤頂,限位環等)+2×工具錨厚度+2×100mm(富餘量) 2先張法,預應力鋼筋下料長度=台座長度+2×張拉橫梁寬度+2×夾具厚度+2×100mm(富餘量)
㈨ 鋼筋下料如何計算 鋼筋下料計算方法
1、直線鋼筋下料長度=構件長度-保護層厚度+鋼筋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2、彎起鋼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斜段長度-量度差值(彎曲調整值)+彎鉤增加長度+鋼筋搭接長度。
3、箍筋下料長度=直段長度+彎鉤增加長度-量度差值(箍筋調整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