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鋼鐵貿易 > 大煉鋼鐵毀壞多少森林

大煉鋼鐵毀壞多少森林

發布時間:2023-05-02 14:00:49

① 由於人類利用資源不善,造成我國的地質災害有哪些(具體事跡

大煉鋼鐵,造成森林毀壞,水土流失。

② 大煉鋼鐵運動導致了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全民大煉鋼鐵運動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嚴重削弱了農業,沖專擊屬了輕工業和其他事業,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挫傷了群眾的積極性。
1958年,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進傾向,大躍進運動在全國各地逐步展開。
工業方面的大躍進以全民「大煉鋼鐵」運動為中心。
1957年11月,毛澤東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時間在鋼鐵等主要工業品的產量方面趕上和超過英國的口號。在「 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的口號下,鋼鐵生產指標越提越高。北戴河會議正式決定並公開宣布1958年鋼產量為1070萬噸 ,比1957年翻一番,號召全黨全民為此奮斗,開展空前規模的大煉鋼鐵運動。

③ 話說《富饒的貧困》_富饒的貧困

我帶著青年人對《富饒的貧困》一書所關心的問題,請教於該書的兩位作者—王小強和白南風。34歲的王小強,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長。和他同齡的白南風是該所社會室主任。
寒暄之後,我們開始了下面的談話。
俞:《富饒的貧困》一書是青年中的搶手貨,很受歡迎。這書名起得富有辯證意味,令人琢磨。那麼,在著手寫這本書時,你們是怎麼考慮的呢?
白:著手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們有過這樣幾方面的考慮。首先,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我們覺得落後地區的發展對於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大影響。如果我們的眼睛只盯著比較先進的地區,那麼,落後地區遲早會拖整個國民經濟的後腿。比如說,會造成整個國民經濟有效需求的不足,或者說結構性供給不足等。所以,從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講,落後地區的發展也是很有意義的一塊。其次,假如把落後地區放大到一定程度來看的話,那麼,落後地區的發展也就是我們整個國家的發展問題。因為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是一個不太富裕的國家。研究落後地區,對於看清中國的許多現實問題也是很有益處的。第三呢,主要與我們自身的經歷有關。我們倆都在農村插過隊。我在山西的呂梁地區插隊九年,那是一個十分貧窮的地方,相當落後,在那裡的生活經歷,使我們對落後地區有一種感情上的關注,總感到自己有一種義務,應該努力使落後地區的人民的生活過得好一些。這就是我們所考慮的。
俞:在這本書中,我注意到:你們把人的素質差作為落後的規定,這與我在一些書中看到的和平時聽到的對落後的規定不大一樣。能不能談談,你們為什麼要把人的素質差作為落後的規定?王:可以說,幾乎所有的發展經濟學著作,第一章往往就是關於如何識別“落後”的學術討論。總產值、人均產值、國民收入、人均收入等等各種經濟指標常常被人們用來證明落後。可是,如果有誰想用這些經濟指標去發現造成落後的原因時,他在這些經濟指標中得到的信息只能是:落後的原因是落後。為什麼同是黨的領導,同是改革“大鍋飯”的經濟體制,不同的區域之間會出現這么大的差異?調查中,我們發現,這是因為同一個政策環境下,人的行為不同,所以,我們得出這個結論:落後的本質規定是人的素質差。
白:其實,落後地區人的素質差是一個明顯的問題,只是人們習慣於用經濟指標來衡量。這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有的人認為,人的素質差是由於他本身落後,有的人則認為,就是因為落後才造成人的素質差,這實在難以爭論清楚。但是,我們認為,僅僅看到生產落後,而不看到人的素質差的話,你將難以下手改變這種狀況。所以,我們把矛頭瞄準了人的素質。
俞:假如用歷史的眼光看,人的素質差這個落後的規定是不是可以用來解釋一個地區,一個民族的落後?
王: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我認為不應該這樣說。把落後的規定用到這個層次去,就失去了它的意義了。因為,從廣義的范圍來看,你很難說,誰先進,誰落後。比如說,古希臘古羅馬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先進祥好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民族都必須達到它那種先進的程度才能繼續前進。歷史的進程給我們顯示了這樣一幅圖象:恰恰是連有沒有奴隸制都仍是一個爭論不清的問題的東方,創造了比它更先進的文明—中世紀文明。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在他的眼裡,中國簡直是天堂。可是,西方在繼中世紀的黑暗之後,現在卻又是另一番景象:高度發達的生產力,迅猛發展的科學、文化技術。所以,不能籠統地說,哪個地區,哪個民族是落後的。當然,在一個非常狹窄的意義上講,比如說,古希臘古羅馬的時候,他們先進了,我們落後了;中世紀的時候,我們先進了,他們落後了;現在,他們先進了,我們落友基後了,這都是可以的。
俞:那麼,是不是可以說,你們這個落後的規定—人的素質差是相對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商品經濟來說的,是特指人從事商品生產和經營的素質差?
王:可以這樣說。
俞:那麼,依二位之見,要改變人的素質,應當從什麼地方入手呢?
王:改變人的素質應當從改變人的生活方式入手。落後地區的人們一心嚮往自給自足的擁有上百頭永不出售的牲畜的生活,他們覺得“天上掉下來”的先進技術一錢不值,因為他們在生活中用不到它們。所以,只有使落後地區的人對目前的生活方式產生不滿,有一種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的慾望,追求慾望越高,傳統的生產方式與慾望的矛盾就會好宴謹越大,他們放棄傳統的生產方式,踏入商品經濟的領域的可能性就越大。
俞:你們在書中還談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沒有積極性,不論是什麼經濟都不能發展,但是有了積極性,並不等於改革就萬事大吉。因為你們發現同一個責任制,竟會煥發出兩個方向的積極性,這種現象與人們的思想觀念有些什麼聯系呢?
白:中國農村很窮,很落後,原因是“大鍋飯”體制捆住了農民的手腳,解決“大鍋飯”問題自然是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根本措施。但是,由於發達地區的商品經濟的發育程度,比如市場的發育和個人商品生產素質的發育,都要遠遠高於落後地區。這里包括思想觀念,也包括外部環境,比如社會經濟結構,市場發育程度等等類似這樣的東西。由於發達地區已經存在了一定的商品經濟基礎,因此,在解決“大鍋飯”的情況下,他們煥發出來的積極性、首先是一種商品生產的積極性。就說溫州吧,這個地區人口密度高達每平方公里525人,每個農業人口只有0.55畝耕地,而且資源貧乏,但是,改革才幾年,溫州模樣大變,一座座樓房平地而起,市場繁榮,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是誰創造了奇跡?國家沒有投資,也沒有人搞規劃設計。這完全是由於責任制解放了千百萬農民家庭發展商品經濟的積極性的緣故。而落後地區呢?因為市場狹窄,發育程度很低,整個經濟基礎的商品化程度也很低,有相當一部分人甚至沒有商品交換的意識。所以,盡管解決了大鍋飯問題,人民也煥發出了極大的生產積極性,但是,這種積極性是一種自然經濟的積極性。貴州的例子就很典型。貴州的思想早就解放了。從1979年就開始大面積地推行家庭聯產承包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緩解了30年來在“大鍋飯”體制下始終不能解決的群眾溫飽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還是這個積極性,同時創造了毀林開荒的“奇跡”。在1980年到1982年3年中,毀壞森林113.41萬畝,被人稱為繼“***”時的“大煉鋼鐵”、“十年浩劫”中的“以糧為綱”之後的第三次大破壞。所以,並不是有了積極性,改革就會萬事大吉了。
王:我們並不是否認落後地區給農民解決“大鍋飯”問題的意義。任何時候,腿腳活絡總比綁著要強。我們強調這兩種意義在於:提醒大家要去注意表現在產值、國民收入等一系列經濟指標背後的問題。落後地區的產值或速度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比發達地區還快,這並不意味著落後地區真的發展了,因為它是通過自然經濟手段,比如大規模地毀林開荒得到實現的。那麼只要有山可燒、有荒可開,落後地區的產值和速度就有可能繼續提高。而實際上,落後地區用自然經濟手段實現的產值或速度越高,落後地區的落後就越嚴重,越突出。
俞:看來,簡單地把改革理解為“松綁”,和小看落後地區開發的意義,以為照搬西方商品經濟模式就能夠解決中國的發展問題這種簡單的認識都是站不住腳的,都缺乏對中國國情的了解。那麼,落後地區的出路在哪裡呢?
白:落後地區的出路問題不是幾句話能夠說清楚的,而且憑我們這些粗淺的想法,也難以給一個完滿的回答。不過,我們認為,落後地區的出路在於利用自己的優勢進行改革。落後自然不好,但落後地區又有自己的一些好的條件。比如說,由於工業薄弱,產業和產品結構單純,在實行價格改革時,落後地區要比發達地區容易得多,也可以徹底得多,壞事也就變成了好事。所以,落後地區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優勢,立足於自己的基礎,進行組織和制度上的改革,通俗一點說,就是要發展商品經濟。它的突破方向是搞活流通,創造一個可以實現等價交換的外部環境。王:至於中國改革的道路怎麼走下去,更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過,我覺得不管怎樣,必須找到我們民族的生命力所在,如果找不到民族的生命力所在,我們的改革,我們的民族振興就沒有希望。你可以把我們制度中的一些弊病挑得非常尖銳,把西方描述得多麼完美,但是要知道,這都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照搬西方在中國是行不通的,縱然搬了,也是中國味的。我們對自己的傳統文化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不能走兩個極端,要麼妄自尊大,覺得中國什麼都有,什麼都行;要麼妄自菲薄,把我們的文化說得一無是處。我們要面對自己不同於其他國家的一些特殊問題,找到文化傳統的精華,同時學一切可以學的東西,走一條中國特色的道路。

④ 求有關我國亂砍亂伐造成植被破壞的相關資料~!急急急~~!!!

我在《學問中國》中曾經提到,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長江流域生態系統的破壞,是長江水患的根本原因。今年入夏以來、迄今仍在持續的長江超級(百年未遇)大洪水,迫使我們從學理上進一步思考和探討這一問題。我認為,今年的長江大洪水應該視為一場生態災難。生態災難,是天災,也是人禍。

今年長江大洪水的直接起因是全流域性大規模降雨。據氣象專家講,這種現象與厄爾尼諾現象有關。厄爾尼諾現象是由於地球自轉速度變慢而引起的、海洋與大氣相互作用而產生的地球大氣環流不規則波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熱帶天氣系統,亞熱帶天氣系統跟著出現異常。厄爾尼諾現象與大氣二氧化碳增多所造成的溫室效應也有關系,特別是大量的持續性降雨與之相關。這樣看來,即使厄爾尼諾現象也與人類行為造成的大氣變化有關。據說,長江流域幾次大洪水,都出在厄爾尼諾現象的次年。31年如此,54年如此,今年又是這樣。

厄爾尼諾現象帶來了大規模的集中降雨,這是長江大洪水的首要原因。然而今年的降水量並不是歷史上最大的,長江汛期迄今總流量只有200億立方米,遠不及54年的1000億立方米,而長江水位多處多段卻出現了超歷史最高水位,且長時間居高不落。這就說明,導致大洪水的尚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

並不是一下大雨就出現大洪水。綠色植被可以充分吸收水分,大雨季節制止山洪暴發,乾旱季節保濕涵水,據專家估計,10萬畝森林的蓄水作用相當於一座200萬立方米的水庫;其次天然的大江大河可以疏通大水;再次,與大江大河相連的大小湖泊可以調節水位。如果這些因素遭到人為的破壞,那麼就會出現一下大雨就形成水患的局面。

我曾經提到,長江上游的綠色植被破壞,長江中下游的圍湖墾田,是長江水患愈演愈烈的兩大根本原因。

綠色植被破壞之後,地表毫無涵水功能,所有的雨水都由高處向低處直沖而下,綠色植被率很低的華北地區經常發生的山洪暴發就屬此列。洪水直瀉還帶來水土流失。洪水沖走了地表的有機土壤,使之成為不毛不育之地。洪水所帶走的泥沙則進一步淤塞河道,使河流的瀉洪功能降低甚至喪失。因此,一般講來,綠色植被破壞是水患的罪魁禍首,無論南方洪水還是北方的洪水。歷史上,大規模的森林砍伐曾經使黃河成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以致今日斷流數百天,有成為一條內陸河的危險;也使長江有成為第二個黃河的危險。縱觀兩千多年的歷史,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越來越低。50年代的土法上馬大煉鋼鐵和70年代的農業學大寨劈山造田,使我國的森林遭到毀滅性的破壞。80年代以來高速的經濟增長在許多地區是以亂砍亂伐樹木為基礎的。

綠色植被大肆破壞的結果,具體到長江流域,是使長江中上游成為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長江流域總面積約180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已由50年代的36萬平方公里上升到90年代的56.2萬平方公里。由於大面積的水土流失,有機土壤損失不說,長江流域存在嚴重的湖泊萎縮、河道淤積。洞庭湖年淤積泥沙1.2億噸,50年來湖面縮小了33.2%,容積縮小了43.7%,損失洪水調蓄能力100億立方米。鄱陽湖年淤積量也達到1210萬噸,湖床平均每年增高3厘米。這樣巨大的調蓄能力的損失,難怪長江水患不愈演愈烈。我們試假定洞庭湖和鄱陽湖的容積能夠恢復到50年前的水平,以現有的堤防,今年的大洪水將有多少危險?

導致長江流域調蓄能力下降的另一原因是大規模的圍湖墾田。湖泊作為長江水系的天然調節器,其被圍墾之後人為的造成洪災。圍出的湖面必得修堤以擋洪水,修堤圍湖的人多起來,洪水沒地方去,結果是所有的堤防都得加固,不然就會被沖毀釀成洪災。同樣道理,湖面都被圍起來了,長江之水無處宣洩,只得加高加固江堤。這樣就造成了「垸益多,水益迫。客堤益高,主堤益卑。故水至不得寬緩,湍怒迅激,勢必沖嚙,主堤先受其害。」(《沔陽志》)湖北省號稱「千湖之省」,我不知道現在還剩下多少湖泊。以我的家鄉湖北省武穴市(廣濟縣)為例,1948年時尚有大小湖泊33個,總面積96平方公里。經過幾十年的圍墾,現在只剩下3個,面積只有37平方公里。現存的3個,湖面也大大減少。這次大洪水,雖長江干堤未損,但所圍的湖田均發生內澇。

正是由於植被破壞和圍湖墾田的趨勢一直沒有改變,長江水患愈演愈烈。從公元前185年到1911年2096年的歷史,長江共發生了有歷史記載的大小洪水214次,平均每10年一次。民國38年中發生大水7次,平均五、六年一次。90年代,長江流域水災更加頻繁,水位不斷攀高。及至今年的超級大洪水,幾乎全線超歷史最高水位。數百萬軍民死守江堤已有月余,但還是險情不斷,目前依然面臨著最危險的關頭。

在巨大的災害面前,我們應當警省:著眼於中華民族的長治久安,對我們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戰略應有足夠的反思。我們必須意識到,「可持續發展」戰略決不應該是為了應付國際社會的呼聲而做出的權宜之計,而應該是我們中國人迫在眉毛的當務之急。如果再不注意生態環境的恢復和重建,上游的水土流失將對三峽工程構成致命的威脅,而長江中下游則難免年年告急。一味加高加固江堤以御洪水,不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治標更要治本。我們的祖先大禹已經認識到治水當注重疏通而不是一味防堵。在繼續搞好長江水利建設的同時,要大搞植樹造林,恢復和增加綠色植被,當務之急是徹底制止長江上游依然還在進行的亂砍亂伐,要把植樹造林當做水利工程來抓;在長江中下游疏通河道,有計劃的退田還湖,清淤增容,發展多種經濟。

長江連年水患,黃河斷流,有成為一條內陸河的危險,這無疑是一個警示。如果說龍的傳人命運系於黃河長江兩條龍脈,那麼,今日兩河的狀況,就是對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命運的觸目驚心的提示。我呼籲,「生態立國」應成為我們的基本國策,並且應依此基本國策制定我們的發展道路。在此洪水依然肆虐、長江大堤繼續經受嚴峻考驗的時刻,人們應該認清,今年的長江大洪水是一場生態災難。

⑤ 石漠化的成因分析

形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嚴重,人地矛盾成為了治理石漠化最大的一個難題。統計分析顯示,人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中,過度樵採形成的佔31.4%,不合理耕作形成的佔21.2%,開墾形成的佔15.1%,亂砍濫伐形成的佔13.4%,過度放牧形成的佔8.2%。另外,亂開礦和無序工程建設等也加劇了石漠化的擴展,占人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面積的10.7%。
石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更是人為因素所致。
一、自然因素是石漠化形成的基礎條件。岩溶地區豐富的碳酸鹽岩具有易淋溶、成土慢的特點,是石漠化形成的物質基礎。山高坡陡,氣候溫暖、雨水豐沛而集中,為石漠化形成提供型胡了侵蝕動力和溶蝕條件。因自然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佔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26%。
二、人為因素是石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岩溶地區人口密度大,地區經濟貧困,群眾生態意識淡薄,各種不合理的土地資源開發活動頻繁,導致土地石漠化。人為因素形成的石漠化土地佔石漠化土地總面積的74%,主要表現為:
(一)過度樵採。岩溶地區經濟欠發達,農村能源種類少,群眾生活能源主要靠薪柴,特別是在一些缺煤少電、能源種類單一的地區,樵採是植被破壞的主要原因。據調查,監測區的能源結構中,36%的縣薪柴比重大於50%。
(二)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岩溶地區山多平地少,農業生產大多沿用傳統的刀耕火種,陡坡耕種,廣種薄收的方式。由於缺乏必要的水保措施和科學的耕種方式,充沛而集中的降水使得土壤易被沖蝕,導致土地石漠化,據調查,監測區現有耕地中15度以上的坡耕地約佔耕地總面積20%。
(三)過度開墾。岩溶地區耕地少,為保證足夠的耕地,解決溫飽問題,當地群眾往往通過毀林毀草開墾來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這些新開墾地,由於缺乏水保措施,土壤流失嚴重,最後導致植被消失,土被沖走,石頭露出。
(四)亂砍濫伐。建國以來,西南岩溶地區先後出現幾次大規模砍伐森林資源,導致森林面積大幅度減少,如大煉鋼鐵時期大規模的砍伐活動和文化大革命期間推行的「以糧為綱」的政策等,使森林資源受
到嚴重破壞。由於地表失去保護,加速了石漠化發展。
(五)亂放牧。岩溶地區散養牲畜,不僅毀壞林草植被,且造成土壤易被沖蝕。據測算,一頭山羊在一年內可以將10畝3-5年生的石山植被吃光。 1.碳酸鹽岩系的抗風蝕能力強,成土過程緩慢。據對貴州133個樣點分析,貴州灰岩風化剝蝕速率為23.7~11O.7 mm/1000a,若按平均61.68 mm/1000a的剝蝕速率、平均酸不溶物3.9 9/6計算,1000年只有風化殘余物2.47mm,換句話說每形成1 cm厚的風化土層需要4000餘年,慢者需要8500年,較非岩溶區慢1O~80倍,這是西南岩溶山區卜神攔土層淺薄、易出現石漠化的客觀背景條件和基本原因。
2.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不利於水土資源的保存。西南岩溶山區地表崎嶇破碎,山多坡陡,以貴州為例:全省山地面積佔87% .丘陵佔1O% ,而平川壩地僅占瞎鬧3 ;全省地表平均坡度達17.78。其中,>25度的陡坡地佔全省總面積的34.5% ,15425。的佔34.9% ,兩者合計佔69.4% 。山多坡陡的地表結構加劇了斜坡體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類活動擾動的激發下,使大片岩溶山地變成石漠化。
3.岩溶山區特殊的土體剖面結構加 劇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岩溶山區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層(過渡層),在基質碳酸鹽母岩和上層土壤之間,存在著 軟硬明顯不同的界面,使岩土之間的粘著力與親和力大為降低,一遇降雨激發便極易產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4.降水的影響。西南岩溶山區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 300 mm,暴雨集中在春季(約佔4O )和夏季(佔55%以上)。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積坡耕地的中耕播種季節,農作物(玉米、油菜、綠肥等)正處於幼苗階段,疏鬆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蓋,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劇了石漠化的發展。
5.人口增長過快,農業人口多,土地負荷壓力大。西南岩溶山區是少數民族聚集區,農業人口比重大,增長快。以貴州為例,人口從1949年的1 403萬增加到1998年的3 657萬,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8O 以上,自然增長率比全國高5個千分點,人口平均密度已達200人/km。,遠遠超過當前生產力水平下的合理人口容量約15O人/km的限度,人口超載率在3O 以上。人口增長快、密度大,加上素質低,使西南岩溶山區陷入人口增加一過度開墾一土壤侵蝕性退化一石漠化擴展一經濟貧困的惡性循環中。
6.對土地掠奪式經營,耕種方式落後。亂砍濫伐、濫墾濫耕、鏟草皮、挖樹根、燒秸稈等在西南山區經常發生,不少地區尤其是交通不便的偏遠山區,在1990年以前普遍存在著「刀耕火種,燒山種地」的現象,對土地掠奪式經營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和土地石漠化。此外,耕種方式 水分 環比泥沙環比山地石 率環比西南岩溶山區三分之一的旱耕地仍採用落後的順坡耕種方式,加劇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閱讀全文

與大煉鋼鐵毀壞多少森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取了鋼板多久能喝酒 瀏覽:261
鋼管廠五區小郡肝串串香鍋底多少錢 瀏覽:988
鋼管量怎麼算啊 瀏覽:897
彈珠塑料模具怎麼開 瀏覽:798
珠海有什麼鋼鐵廠 瀏覽:899
3mm厚的鋼板一t是多少平米 瀏覽:875
鋼筋算量中立面弧形梁怎麼畫 瀏覽:271
5毫米厚不銹鋼多少錢1平 瀏覽:915
如何焊接不銹鋼螺母 瀏覽:119
不銹鋼焊黑色如何處理 瀏覽:149
吳忠鋼材市場在哪裡 瀏覽:471
無縫牆布表面有膠怎麼處理 瀏覽:618
用來抗扭的鋼筋的有哪些 瀏覽:252
雙面焊接焊縫高度應為鋼筋的多少倍 瀏覽:354
小腿鋼板手術用什麼封口好 瀏覽:386
235b鋼材多少錢一噸 瀏覽:272
cad圓管彎頭坡口怎麼畫 瀏覽:647
玻璃鋁合金推拉門哪個好 瀏覽:766
做過調質的鋼材怎麼看出來 瀏覽:976
5000平方米用多少鋼材 瀏覽: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