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均鋼產量的計算公式
人均產能=總產能÷人數;總產量除以生產時間,得到的是單位時間產能;單位時間產能除以生產人數,得到的是單位時間內的人均產能。
拓展資料:
產能是指在計劃期內,企業參與生產的全部固定資產,在既定的組織技術條件下,所能生產的產品數量,或者能夠處理的原材料數量。生產能力是反映企業所擁有的加工能力的一個技術參數,它也可以反映企業的生產規模。每位企業主管之所以十分關心生產能力,是因為他隨時需要知道企業的生產能力能否與市場需求相適應。
當需求旺盛時,他需要考慮如何增加生產能力,以滿足需求的增長;當需求不足時,他需要考慮如何縮小規模,避免能力過剩,盡可能減少損失。
企業常常還要考慮一個生產能力餘量作為平衡設計生產能力與實際生產能力的緩沖。生產能力餘量是指超過預期需求的生產富餘能力。例如,某產品的預計需求為1000萬,而設計生產能力為1200萬。這樣,生產能力餘量為20%,即企業是以83%的生產能力利用率生產該產品。相反,如果一家企業的設計生產能力低於為滿足產品需求應達到的生產能力,則說明該企業的生產能力餘量為負值。比如一家企業的產品年需求量為1200萬,而其生產能力僅為1000萬,則該企業的生產能力餘量-20%。
B. 鋼鐵行業根據用電量核算產能,可是電費單上的用電量分有功和無功,是否要加總還是只計算有功電量
您好:電費單一般顯示有功電量、無功電量和計量電量(繳費電量),如果回總計費電量和有答功電量平,說明只收有功,沒有利率電費獎懲。如果高於有功電量,那麼說明您的功率因數低於規定,產生了罰款。如果計量電量低於有功電量,說明您的功率因數高於0.9低於0.95,得到了獎勵電費。
C. 鋼鐵行業能源消耗總量和噸鋼綜合能耗關系
某年鋼鐵行業噸鋼綜合能耗X當年的粗鋼產量=鋼鐵行業在該年的能源消耗總量
錯!
還要減去鋼鐵企業對外提供的能量,如余壓發電的外送量,焦粉的·熱值,對居民提供的採暖蒸汽和生活用的焦爐煤氣等。
D. 鋼結構產能如何計算
鋼結構產能應按年噸位產量計算。如年1產萬噸、年產2萬噸。
E. 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怎麼計算及分攤
根據鋼鐵企業生產工序連續生產、順序加工的特點,產品成本計算一般採用「逐步結轉分步法」。
基本生產工序的產品成本,按照向下游工序的實際運送量和實際成本,分步結轉為下游工序在產品、半成品和產品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輔助工序的產品和勞務,按照輸入使用單位的實際數量和實際成本,結轉為使用單位的燃料及動力等成本。基本工序生產成本費用歸集後,根據產成品和半成品的產量,計算商品產品總成本和各產品品種單位成本。
鋼鐵企業按照標准成本、計劃成本、模擬市場價等非實際成本結轉產成品成本的,應當在每月末匯總實際成本與非實際成本的差異,按受益原則分配至各工序的相應成本項目。
煉焦工序和含有伴生(共生)金屬的冶煉工序以聯產品為對象進行成本核算。煉焦工序一般採用「系數法」在全焦、煤氣和焦油等產品中進行成本分配;含有伴生(共生)金屬的冶煉工序一般採用「系數法」在鋼鐵產品和伴生(共生)金屬產品中進行成本分配。
「系數法」計算方法如下:
1.某產品成本積數=某產品成本系數×產品產量;
2.某產品總成本=某產品成本積數÷全部產品成本積數之和×全部商品產品總成本;
3.某產品單位成本=某產品總成本÷某產品產量。聯產品系數的確定,一般以產品生產工藝流程、產品結構、產品收率和市場價值為基礎,採用經濟比值法等確定。聯產品系數的確定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改變。期末,將產成品成本按照產品品種進行結轉。
F. 什麼是鋼鐵產能
通常來講,產能即生產能力的簡稱,即某個行業在一定時期內(本研究以一年為單位)現有技術條件下,綜合考慮產品組合、勞動力、廠房、設備、原料等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最大的生產量。最大產出量是由生產該產品的各生產環節的最薄弱的一環來決定。這就好像是我們熟悉的「水桶理論」,水桶內水的容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以鋼鐵行業來說,其生產由爐料、燒結、煉鐵、煉鋼、軋材等多個生產工藝環節組成,在生產過程中各環節必須銜接配套才能實現整個鋼鐵生產能力的最大化,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成為限制產能充分釋放的瓶頸。
准確理解產能,需要正確區分以下幾點:第一,區分設計產能和有效產能。設計生產能力是指可實現的最大產出,或稱為理想情況下的最大可能產出;有效生產能力,指在考慮了產品組合、排程的困難、機器維修以及質量因素等情況下的最大可能產出。評判產能利用情況所考慮的產能應該是有效產能而不是設計產能。第二,區分工序產能和全部產能。例如,鋼鐵生產由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等多個生產工藝環節,在鋼鐵生產的諸多環節中最大的產量取決於能力最少的那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瓶頸,就會限制全部產能的發揮。第三,區分在建產能、擬建產能和實際產能。將在建產能和擬建產能作為總產能的一部分衡量我國產能利用率是不準確的。因為許多擬建項目可能未必付諸實施,在建項目也可能停建,落後產能也要淘汰一部分。
理解了產能,那麼產能過剩是什麼?顧名思義,產能過剩就是生產能力過剩,指某一行業在一定時期和一定的技術條件下生產能力存量的過剩,實際上也就是能夠實現的生產能力超出市場需求能力的富餘產能部分過大,超出了維持市場良性競爭所必要的限度。產能過剩通常會導致產品積壓、競爭加劇、價格下跌、利潤下滑等現象。
產能過剩不同於生產過剩。按照馬克思主義治經濟學的解釋,在商品經濟中(這里的商品經濟是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所謂「生產過剩」,是指生產出的商品超過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這種生產過剩,不是絕對的過剩,並不是說生產門路無可開辟,因而生產資料已絕對過剩;也不是因為人們的各種生活需要都已滿足,因而消費資料已絕對過剩。在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往往可以看到這種表面上似乎極端矛盾的現象:一方面,資本家喊叫生產過剩,把牛奶倒入大海,雞蛋拿去喂豬;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失業工人家庭正在為得不到必需的食物營養而犯愁。所以資本主義的生產過剩不是絕對過剩,而是相對於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相對於會購買力來說,商品是生產的太多了,是一種相對過剩。如果撇開會制度的差異不談,馬克思對於「過剩」含義的解釋,同樣也適應於我國現階段出現的情況。因為生產過剩是市場經濟的產物,而不是資本主義制度所特有的,只要我國實行市場經濟制度,就有可能出現生產過剩。
產能過剩與生產過剩二者之間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本質的區別。
二者的相似之處主要表現在:1)二者均可能導致行業效益下降、利潤下滑、庫存增大等危害;2)二者均是相對於需求而言的。3)二者可能存在相同的誘因。
二者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1)二者考察對象不同。生產過剩考察的是生產出來的產品產量相對於消費能力的市場飽和度;而產能過剩考察的是生產能力。2)產生的直接原因不同。生產過剩的原因可能是投資規模過大,或是供求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的直接原因是投資規模過大或產業結構不合理,未來可能形成的潛在生產規模和結構超過了符合市場有效需求的供給規模和結構。3)二者形成的危害不同。生產過剩對經濟造成的危害是一種己經轉化為現實的危害;而產能過剩的危害不僅具有現實性、更具有潛在性,這種潛在性所造成的最終後果可能更嚴重。
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是一種相對性過剩,是一種結構性過剩,也是一種階段性過剩。
所謂相對性,是相對需求而言的。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居收入和消費的整體水平依然很低。2008年我國粗鋼50091.5萬噸,人均消費377.2公斤,而西方發達國家人均消費粗鋼在600-900公斤左右。
所謂結構性,主要表現為目前一些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的產品的生產能力過剩,而另一些高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業的生產能力卻嚴重不足。
所謂階段性,就是說某個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解決了,新的過剩行業又會出現,這可以說是市場經濟的規律。比如1996年,我國就鋼鐵行業曾經出現產能過剩,2005年我國也出現產能過剩。產能過剩的這一特徵表明,產能過剩是在消費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進過程中產生的。
從我國鋼鐵行業來看,我國現階段鋼材需求量還沒有達到峰值。據有關專家預測,我國鋼材消費量大致在2031-2043年達到峰值,消費量峰值在8.5-10億噸。如果照此分析的話,那麼目前我國的鋼鐵產能過剩就只是暫時性的相對產能過剩,而非絕對性產能過剩。由於鋼鐵行業具有建設周期長的特點,因此我國鋼鐵行業富餘部分產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般來說,任何一個行業供求不可能完全達到平衡。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看,適度的產能過剩有利於行業發展。一方面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新的競爭者進入該行業,另一方面它可以促使行業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有利於落後產能的淘汰,優化產業結構。但是,如果這部分富餘產能超過了一定的限度,生產設備大量閑置,就會造成很大的浪費,帶來一系列負面影響。比如,資金佔有率增大、庫存增大、產品價格下滑以及行業效益變差等等
G. 產能怎麼計算
產能的計算公式:產能=單位工作時間/節拍時間
按照設備的單位產量*標准生產時間=標准產能。
標准產能:將單位時間除以標准時間即得標准產能。如1小時(3600秒)/46秒=78,即14」腰盤1小時的標准產能是78個;如8小時/46秒=620,即14」腰盤8小時的標准產能是620個。
(7)鋼鐵行業怎麼計算產能擴展閱讀:
產能計劃包括兩大部分。首先是企業已有的生產能力,是近期內的查定能力;其次是企業在本年度內新形成的能力。後者可以是以前的基建或技改項目在本年度形成的能力,也可以是企業通過管理手段而增加的能力。
計劃能力的大小基本上決定了企業的當期生產規模,生產計劃量應該與計劃能力相匹配。企業在編制計劃時要考慮市場需求量,能力與需求不大可能完全一致,利用生產能力的不確定性,在一定范圍內可以對生產能力作短期調整,以滿足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