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柱鋼鐵和華西鋼鐵哪個好
華西鋼鐵好!因為天柱鋼鐵2022年7月底全部關停!根據唐山市政府關於推進鋼鐵產業布局優化調整的決策部署,河北天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已列入唐山市退城搬遷計劃,2020年8月,天柱鋼鐵公司搬遷項目已在唐山海港開發區開工建設。該企業擬於2021年10月底前完成一期搬遷!
Ⅱ 唐山2020年鋼企搬遷規劃是什麼
唐山是河北省地級市,最近聽說唐山發布了2020年鋼企搬遷規劃,那麼具體是什麼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唐山2020年鋼企搬遷規劃是什麼?
據了解,唐山市發布了空氣質量工作目標責任狀,2020年12月底之前,將唐山市鋼鐵企業整合至30家以內,唐鋼、天柱、榮程、建龍、國義、春興等多家鋼鐵公司需要搬遷或關停退出。
主要工作任務有哪些?
1、調整產業結構,打好去產能和退城搬遷攻堅戰
推進唐鋼本部搬遷,所有的搬遷手續必須在2019年春節前辦理完成,並在2019年春節過後開工遷建西郊污水處理廠。
2、調整能源結構,打好散煤整治和清潔替代攻堅戰
①、2018年10月底前清潔能源替代散煤14.7萬戶,2019年5月底完成40萬戶氣代煤電代煤改造,2019年12月底前,完成44.7萬戶氣代煤電代煤改造,讓分散燃煤取暖基本實現清零。
②、2018年12月底綠色建築比例達到40%,到2019年12月底綠色建築比例達到45%,到2020年12月底,綠色建築比例達到50%。
3、調整用地結構,打好揚塵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攻堅戰
①、實施城市土地硬化和復綠,對城市公共區域、綠化和裸露土地硬化實施臨時綠化,開展生活垃圾綜合整治,禁止垃圾露天焚燒。
②、至2018年12月底,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6.6%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2%以上,縣城垃圾處理率達到96%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8%以上,全面完成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工作。
③、持續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深化建築揚塵專項整治。2020年完成責任主體滅失礦山跡地綜合治理率達50%以上。施工現場揚塵整治達標率達到100%。
小編總結:以上就是關於唐山2020年鋼企搬遷規劃是什麼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Ⅲ 首鋼搬遷
簡單一句話 為了奧運!
曹妃甸,原是渤海灣一個沉寂千年的小島,漲潮時面積不足4平方公里。如今正在進行一項世人關注的鋼鐵大工程。
4月7日上午,《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驅車來到這里。強勁的海風中,絞吸船倒海翻沙,施工車輛穿梭往來,石油碼頭正在打樁,載有數十萬噸鐵礦石的巨型船正在進港……
采訪車的GPS衛星導航系統上,十分確切地顯示我們現在行駛在海平面上。一年之前,記者腳下站立的這片土地還是汪洋大海,電子地圖顯然還沒有來得及進行調整。
一個310平方公里的工業區呼之欲出。一座包括「大港口、大鋼鐵、大化工、大電能」等四個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化城市,正在這里迅速崛起。其中「大鋼鐵」即指在這里建成一座年產千萬噸精品板材、可持續發展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
這個鋼鐵聯合企業的前身,就是北京首鋼。而到了河北省的曹妃甸,這一鋼鐵聯合企業有了新的名稱: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其資產組成為:首鋼控股51%,唐鋼占股49%。
2005年2月,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了首鋼搬遷方案,同意首鋼實施壓產、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設一個新首鋼。2010年首鋼將搬遷完成。
國家發改委關於首鋼搬遷的批復中說:「對於首鋼在河北唐山的曹妃甸新廠建設,要求按照循環經濟理念,結合首鋼搬遷和唐山地區鋼鐵產業實際,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鋼鐵聯合企業。通過首鋼的搬遷,還要加快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而具體承擔《首鋼工業區改造規劃》的北京市規劃委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時透露。首鋼搬遷後,工業區舊址的功能已初步定位為「城市西部綜合服務中心」和「後工業文化創意產業區」。
此後,隨著首鋼產能的遞減和「新首鋼」建設步伐的加快,首鋼正在北京作最後的「謝幕演出」。
首鋼的搬遷和新首鋼的建設,給《瞭望》新聞周刊進行「重工業淡出大都市」的專題調研提供了最佳的切口和視角。經濟在快速發展,城市在快速擴張,而我們的大城市,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功能定位,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占據制高點,並成為人與環境和諧共處的家園?
要首鋼還是要首都
首鋼的建設和搬遷,牽動著幾代中央決策者和廣大的老百姓。
距離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僅二十幾公里的首鋼,建廠於1919年。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決策層認為北京應該承載更多的生產功能,要建設成全國的「經濟中心」,首鋼迎來快速發展期。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首鋼產量更由100萬噸猛增至800萬噸,在中國鋼鐵企業中排第一位。隨著生產規模的急劇擴大,對大氣的污染也越來越嚴重。在90年代初最為嚴重的時期,在石景山區86平方公里范圍內,首鋼的粉塵排放量平均是每年每平方公里34噸。
事實上,早在1986年首鋼產量只有150萬噸時,就有專家發出過「首鋼遷,還是首都遷」的警報,90年代後期更是發起了「要首鋼還是要首都」的討論,隨後便是個漫長的論證過程。
1994年,首鋼的鋼產量達到了823萬噸,而廠區的降塵量也達到市區的29倍。人們開始關注這一矛盾,有人提出把首鋼遷出北京的建議。
1995年,首鋼宣布,將鋼產量限制在800萬噸左右,並關閉了每年盈利一億多元的特鋼公司和一些建在市區內的重污染企業。此後,首鋼每年從生產利潤中拿出30%來治理污染。
1999年,首鋼作出再次減產80萬噸的決定,並通過高新科技改造,把發展重點轉移到高新技術產業上。首鋼的環境質量明顯好轉,到2001年首鋼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加強環保,又進一步降低了污染量。2002年,首鋼的環保投入達到2.41億元人民幣,幾乎相當於首鋼當年利潤的50%。
2001年7月,北京申奧成功,決策層終於痛下決心,將首鋼遷出首都。
搬遷一錘定音,首鋼積極應對。首鋼董事長朱繼民告訴本刊記者:「確定搬遷後,從2002年開始,我們組織了大量的專家,包括中國工程院十多位院士對首鋼如何進行結構調整,如何實施搬遷改造,作了系統的論證,以期探索出大型工業企業搬遷、改造的新型模式。」
多方利益博弈
對首鋼這樣一個大型工業企業難以割捨的復雜心態,除了幾十年積淀下來的感情之外,生產總值和財稅收入的巨大誘惑,無疑是所在地政府考慮的一項重要因素。
在首鋼壓縮產量前的2004年,集團上繳稅收28億元,實現銷售收入619億元。首鋼的銷售收入貢獻佔到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十分之一以上。
「首鋼搬遷,的確將對北京經濟產生較大的影響。」首鋼總公司總經理王青海表示,「近年來首鋼鋼鐵產業每年為北京市提供的工業增加值超過80億元。首鋼上交稅收佔到北京市財政收入的1/20。搬遷後,這部分工業增加值和地方財政收入將轉移到河北。而給北京留下的首鋼其他產業、離退休職工以及內退職工,卻需要花一定的人力物力來解決。」
巨型企業的搬遷,背後牽動的是地方政府的巨額利益。2003年,首鋼200萬噸鋼聯項目選址河北遷安,按照「屬地納稅」原則,僅首鋼一期200萬噸鋼聯項目產生的稅收將達7.1億元,比2003年遷安市財政收入多0.5億元,可謂「再造遷安」。
此後,在秦皇島撫寧縣,首鋼一期「秦板」項目,預計稅收超過5億元,而2003年,撫寧縣財政收入為3.5539億元。這等於再造了「一個半撫寧」。
「首鋼涉鋼產業整體搬遷曹妃甸,同樣等於再造一個唐山。」談及首鋼之於唐山,唐山市的相關負責人顯得很興奮。「首鋼新廠將在2008年初開始試運營,一期800萬噸精鋼的生產,一年的工業增加值可以達到200~300億元,加上對相關產業的拉動,以現在唐山市的經濟總量來作比,無異於再造一個唐山。」
但本刊記者采訪時不斷聽到相關官員的議論,首鋼搬遷後的地方稅收不可能全部都給河北省。唐山市委書記趙勇明確向記者表示,凡是從北京、天津轉移到唐山的工業,稅收都可按照一定比例「分享」,而GDP則可以全歸原屬地。渴望發展的京津冀腹地的領導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鼓勵重化工業由大城市轉移出來。
然而稅務專家卻指出,京唐鋼鐵公司是首鋼與唐鋼共同出資所建的股份制企業,肯定應該執行『屬地納稅』原則,即在企業所在地繳納所得稅。
「首鋼佔用我們的礦產,污染我們的環境,消耗我們的水資源,不可能與地方上沒有一點關系,肯定要在稅收上照顧當地。」河北省發改委一名官員說。對唐山而言,開礦和冶煉,難免加重當地的污染和環境的負擔,如果把稅收上繳到當地,也就為治理環境提供了經濟基礎。
北京方面,對曹妃甸新鋼廠地方稅收歸屬的態度是明朗的。2005年3月7日,北京舉行關於首鋼搬遷的專題會議。市委書記劉淇和市長王岐山在會上明確表示,北京市將站在國家大局、北京市未來和環渤海經濟圈發展的角度來正確對待和處理首鋼搬遷的有關問題。
但對稅收究竟如何分配,國家財政部和稅務總局遲遲沒有給外界一個公開的表態。
饒有意思的是,為補償北京的「損失」,國務院批復的首鋼搬遷方案中留了一個伏筆:「在順義建設150萬噸冷軋薄板項目」。首鋼150萬噸冷軋薄板項目選址在北京市順義區李橋鎮,廠區總規劃面積73.37萬平方米。項目估算總投資為64億元,預計年銷售收入70億元(不含稅),計劃2007年底前建成投產。項目設計年產量為150萬噸冷軋薄板,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建築、家電等行業。
北京打造「軟產業」
國家行政學院張孝德教授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認為,隨著鋼鐵、化工這些「硬產業」遷出北京,北京將「置換」出發展其他產業的巨大空間。事實上,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北京市以生產服務、文化創意為代表的「軟產業」正在迅速崛起。
新中國成立之後,北京發展之路實際上是一條工業化城市的道路,而且是以重化工業為主的工業化城市的路。
上世紀末的統計顯示,北京市從事工業生產的勞動力,占勞動力總數的40%以上,遠遠高於上海、天津。北京市工業生產的產值結構,重化工業佔62%,輕工業佔38%。國家統計的工業門類是164個,北京擁有147個,佔90%以上。各個工業門類,北京都自成體系。而且,在工業化過程中間,追求的是大而全,小而全。
新中國建國以來,北京工業布局發展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建國初至50年代末。初步形成東郊棉紡織區,東北郊電子工業區,東南郊機械、化工區和西郊冶金、機械重工業區。以上工業區分布在當時的城區之外,與城市的功能並不相悖,同時為解決城市就業和城市建設提供了物質保證。
第二階段,60年代至70年代。基於計劃經濟體制和當時的經濟狀況,北京工業從產業結構上向基礎原材料工業傾斜。盡管新建大型企業開始在郊區布局,但仍有相當大的投入是在已發展為城區和城區邊緣的工業企業。因而在取得工業經濟總量增長的同時,逐漸顯現了城市中心區地域擴展與城市功能的矛盾。
第三階段,80年代至今。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北京城市規劃的兩次調整,開始實施以解決污染擾民為目的的企業搬遷和組建分布在郊區縣的工業科技園區,創造了北京工業實施統一布局調整的先期環境。
2000年,北京市提出調整工業布局。並希望通過調整建立起與城市生態環境現代化國際要求相適應,與歷史文化名城和現代化國際城市地位相匹配,與首都經濟的空間環境條件相吻合的產業布局。
北京市工業布局調整規劃中提出,加快規劃市中心區內現有企業的搬遷調整。加快啟動市中心區內及周邊地區總佔地613萬平方米134戶搬遷企業的工作。在此基礎上,計劃用3至5年的時間,使四環路以內的工業企業原則上都進入搬遷改造的實施階段。
以上計劃全部完成後,連同1985年以來已遷出的企業佔地,規劃市中心區內將置換出800萬平方米左右土地,工業用地比例將降至7%,基本解決規劃市中心區內工業企業的污染擾民問題,同時通過搬遷,形成市中心區體現繁華、郊區體現實力,分布有序,相對集中,產業結構和區域經濟結構合理的工業布局體系。
2004年,北京市修訂城市總體規劃,確定了自己「國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定位,產業結構調整為「都市國際化、經濟服務化、區域一體化、產業輕型化」。
從2006年開始,北京建立了能耗、水耗公報制度、節能監察和評價制度,並將「十一五」期間萬元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分解到各區縣和重點耗能企業。對全市135家年綜合能耗2萬噸標准煤以上的單位開展了節能監測執法檢查,啟動了105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工作。首鋼搬遷調整啟動,北京焦化廠正式停產,合成氮、電石、硫酸、油制氣等27種傳統工業產品退出生產,基本消滅了小水泥、小玻璃、小造紙、小鋼鐵。
停產或者搬遷這些「硬產業」,消滅了北京城市發展的「硬傷」,全新的產業體系正在這座越來越國際化的大都市中崛起。中關村科技園區、金融街、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務中心區、臨空經濟區、奧林匹克中心區等六大高端產業功能區已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引領帶動者,工業增加值佔全市的近一半,金融業增加值佔到全市的70%以上,信息服務業增加值也超過全市的一半。
「京津冀」視角
首鋼搬遷是近幾年產業區域間轉移的標志性事件,而將這一事件放在京津冀區域產業循環視角下進行觀察時,可以發現首鋼搬遷是一種產業歷史的必然。
國務院新近批準的京津兩市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中,備受關注的一大亮點是,北京不再強調「經濟中心」,而將發展目標明確為「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天津則提出建設「中國北方經濟中心」。
而河北,則一直在積極實施其承接京津兩市產業梯度轉移的計劃。
京津冀三地在經濟發展上各有所長,北京擁有知識經濟等優勢,天津擁有加工製造業和海運等優勢,河北則擁有重化工業和資源等優勢,三方優勢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強化京津冀更深層次的合作,將更有利於三方合理分工、優勢互補、提升區域的整體競爭力。
這一認識,在三地引起強烈共鳴,並在高層取得高度共識。2004年,京津冀三方終於開始進行對話,涉及三方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問題,對話的一個重點就是產業轉移。
在新的城市定位下,北京開始了以首鋼外遷為代表的產業轉移,同時發揮歷史文化優勢,著重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總部經濟和現代高端服務業;天津則承接了空中客車A320總裝線、百萬噸乙烯工程等重大項目;而周邊的唐山、保定、廊坊等城市努力建設中心城市產業轉移的承接地。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孝德說,政府在城市化進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資源配置作用,10年來我國的大城市在招商引資上占絕對優勢,「贏者通吃」,從勞動密集型到高科技產業,大城市佔盡所有產業,高度發達,高度集中,而中小城市被邊緣化。隨著經濟的發展,污染、交通、人口壓力、資源短缺等各種大城市病凸顯,大城市的管理者突然意識到,只有將中小城市發展好,才能真正緩解城市壓力,重化工產業轉移由此拉開序幕。從這一點上來看,首鋼搬遷到曹妃甸是具有歷史示範意義的。
北京市工業促進局副局長常青說,北京將發揮中心大城市的帶動作用。深化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合作,積極優化發展環境,使北京成為國內外大公司、大企業總部以及研究開發和銷售機構等的集聚地,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建立區域協調機構,形成有效的區域合作機制。促進北京工業與津冀地區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配套體系,加強區域間汽車、電子、通訊設備等重點產業鏈的生產合作。鼓勵發展跨區域的大企業集團,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區域功能的優勢互補,引導產業轉移,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相促進、協同發展的區域產業新格局。
河北省發改委主任沈小平表示,首鋼搬遷帶來了機遇,河北省要完成由鋼鐵大省向鋼鐵強省的轉變。
但這並不意味著首鋼搬遷和河北省污染增加劃上等號。沈小平說,鋼鐵是河北的主導產業之一,盡管河北省的鋼鐵產量佔到中國的五分之一左右,但仍算不上是鋼鐵強省。河北省將借首鋼搬遷的機會,加大對鋼鐵企業的調整整合力度,促進鋼鐵工業向高端、精品、深加工的方向發展,促進鋼鐵產業優化升級。
而專家告訴本刊記者,一個產業分工明晰、功能互補、互為依託的京津冀經濟區域,在經過如首鋼搬遷這樣的「產業磨合」後,將更具國際產業競爭力。2006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與此同時,京津冀都市圈發展規劃編制完成,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初現端倪。
Ⅳ 首鋼遷鋼前景如何
即將迎接首鋼到來的唐山市,確實是發展鋼鐵工業的寶地:
背靠儲量40億噸的全國三大鐵礦石產地之一的冀東鐵礦;緊鄰年產量2900萬噸的以焦煤為主的開灤煤礦;又有京沈、大秦等四條鐵路干線橫貫東西。南端的80公里處的曹妃甸島是北方難得的天然深水大港,各項條件與正在爭取千萬噸級鋼鐵基地的湛江、防城港和寧德相比,均有過之而無不及。
唐山市發改委工業處胡世寧處長說:「以唐山市中心為圓心,以80里為半徑劃一個圓。冶金工業所需要的鐵礦石、煤炭和種種輔料,這個圓裡面全部都有。」
然而,良好的自然條件並不能減輕首鋼的煩惱,因為早有人捷足先登。
鋼材的利潤點燃了各路資本的投資慾望,上百家大小鋼廠在晝夜不停生產,為唐山創造了占河北省一半、全國十分之一以上的鋼產量, 同時也招致國家發改委和環保總局對盲目發展與生態破壞的強烈不滿。
因此,首鋼面臨的第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是先搬過來再考慮兼並整合河北的鋼鐵企業,還是先談好了合並方案再搬遷?
鋼鐵研究總院主任東濤一直傾向於後者,因為「這樣就沒有了重復成本」。
但是,現在看來,形勢正趨向於前者。因為種種利益關系難以平衡,首鋼、唐鋼的整體合並正在變得越來越遙遙無期。
雖然握有曹妃甸項目49%的股份,並與首鋼成立了聯合小組,但這只是唐鋼三張牌中的一張,而且是最後的一張。據唐鋼內部人士介紹,目前唐鋼正在實行「三極支撐」戰略,第一極是老廠區改造並形成1000萬噸規模;第二極是與民營外資合作,變競爭為合作;第三極才是與首鋼合資曹妃甸項目。
據悉,在三極中的第二極,唐鋼正准備與遷安的民營企業合作,在當地建設400萬噸的煉鋼項目。如果說以往的首鋼唐鋼還是井水不犯河水的話,那麼建廠遷安無疑擺出了一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陣勢。
擁有28億噸鐵礦石儲量的遷安素來被視為首鋼的勢力范圍,雖然地處河北,並屬於唐山市轄區,但首鋼早在1958年就在此建立了礦業公司,並且200萬噸產量的煉鋼廠已經投產,加上正在建設的二期,首鋼在遷安要實現至少450萬噸的產能。
首鋼是遷安市鋼鐵業的龍頭老大,建廠遷安更是首鋼外遷產能的先聲。在是否合並尚無定論的時刻,唐山忽然打出這樣一張牌,實在讓人費解。
與此同時,經過多年的醞釀,河北省在今年5月份終於下定決心要把省內的六大鋼廠組建為南北兩大集團。北方的盟主就是唐鋼,唐鋼業已派出兩位副總出任了宣鋼和承鋼的董事長。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這次河北省是動了真格的了,因為合並以後,省級財政收入在一段時期內將突然減少。
歸根結底還是分稅問題
「首鋼搬遷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北京和河北的分稅問題。」一位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高層對記者說。
現在,這個最敏感的問題還是沒有最後談妥。記者已經從不同渠道聽到了好幾個版本,有的說按投資比例分配,首鋼投資所產生的稅收交到北京,工業產值也計入北京;有的則說增值稅歸河北,所得稅(占總稅收的10%左右)歸北京。
胡世寧處長介紹,稅收分配方案還沒有定,因為國家現在只批了搬遷項目,等批下800萬噸的鋼廠項目後,再來解決稅收問題。「現在北京和河北正在談,河北省的談判原則有兩個,一是要合理合法,包括稅法;二要互惠互利,不會讓北京吃虧,但對河北也要有所照顧。」
北京要獲得部分的稅收,主要是用來負擔富餘職工的安置和彌補石景山的產業真空。
牛鳳瑞認為,雖然首鋼搬遷直接導致地方財政收入減少,但其所處的石景山的一大塊土地被置換出來,這些土地可能產生的潛在價值與實際減少的財政收入相比可能更巨大。所以首鋼搬遷對於北京市來說,利大於弊。
受沖擊最大的北京市石景山區也沒有感到緊張。據石景山發改委一位科長介紹,雖然首鋼的稅收占石景山地方稅收的50%還多,但首鋼搬遷後北京市財政會補貼石景山,財政收入不但不會降還會增長。首鋼搬出以後,石景山將打造成首都休閑娛樂區、建設數碼娛樂港。
對於河北省而言,雖然失去了一部分稅收,但其所獲得的發展機遇遠遠大於損失。首鋼的到來,意味著一座鋼城、一座石化城憑空而起,不但直接帶動河北的經濟發展,更奠定了河北在環渤海經濟圈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進可以輻射華北、甚至是三北,退也可以把唐山發展成為河北的經濟中心。
對於首鋼來說,無論稅收繳到哪裡,曹妃甸項目都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翻身仗。
首鋼技術研究院的一位高層說:「96、97年以來,首鋼一直都想發展,但是被限制住了,什麼企業不發展都等於死一樣,十年不上新項目,首鋼必死。如果有曹妃甸這么一個機遇,首鋼不但能活,而且會發展得更好!」
據他介紹,曹妃甸鋼廠將成為中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臨海鋼鐵大廠,是真正的面向21世紀的世界一流技術的鋼鐵企業。
人氣旺盛的曹妃甸
今年上半年,24歲的唐海縣委新聞科科長張丹平忽然發現街上冒出了不少賓士、寶馬,於是騎自行車跑遍了縣城裡大小賓館,發現家家爆滿,原來都是來曹妃甸談項目的。最後,他在縣公安局獲得了一個准確的數字,2004年全縣賓館只有9家,現在已經發展到了59家,而且還有十幾家正准備開業。
他為此感到興奮,寫了一篇《曹妃甸工程帶動唐海人氣空前旺盛》的報道。
去年8月份,記者來到曹妃甸和唐海縣時,這里還只能用神秘來形容,而事隔不到一年,已經是地覆天翻。那個只有一盞航燈的孤島曹妃甸變成了一片旌旗招展的工地,一條長40公里公路已經奇跡般地建立在了波濤洶涌的渤海之上,310平方公里的填海造地工程等於再造半個新加坡。
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支柱產業,一個鋼鐵項目的投產對當地經濟的拉動簡直難以想像。按照現在的規劃,首鋼的曹妃甸鋼廠近期將帶動10萬人就業,遠期為19萬人,帶動眷屬5至6萬人。
據胡世寧處長測算,2010年首鋼的800萬噸的精品板材的產值最少在600個億,工業GDP在300多億,相當於2004年唐山市全部工業GDP的1/4強,還不包括對其他產業的拉動。
在曹妃甸大鋼鐵、大石化、大電力、大港口這四大規劃中,首鋼的項目並不是最大的(見表1)。胡世寧說:「石化項目有可能超過鋼鐵,以後向下游延伸,能搞30多種產品,十年二十年都做不完。另外,冀東油田就在這里,產量已經突破每年100萬噸,曹妃甸海域又發現了儲量可觀的油田,估計能達到300萬噸的年產量。目前,中石油、中石化都在爭取投資這里的石化項目。」
作為目前十一五計劃中最大的項目,曹妃甸項目正在成為一塊巨大的磁石,京津冀三地的相關產業都將被逐漸吸引到此。
首鋼搬遷的一小步正在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一大步。
看不懂的擴張策略
換班休息的工人們都在水池邊釣魚,32歲的小李師傅卻一個人躲進了樹林里,背靠大樹,一臉茫然,他說:「如果能夠續約的話,不管搬到哪裡,都願意跟著。」
小李現在是首鋼第一建築安裝公司的安裝工,父親在58年大躍進時從遼寧海城來支援首鋼,自己在1991年時來京接班。妻子沒有工作,在老家帶著一歲多的孩子,就靠他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而現在的合同是每年一簽,感覺很沒有保障。
「正常情況應該可以續吧,」小李面無表情地猜測:「我們其實除了知道要搬,什麼也不知道,也不願意想,想也沒用啊。我父親當年拋家舍業在這里吸了一輩子粉塵,我自己也把最好的時候都放這里了,總不會突然什麼都沒有了吧。」
目前,首鋼集團的職工總數是12至15萬左右,其中在北京地區近10萬人,而曹妃甸的新鋼廠的一線工人最多隻要1萬人就夠了,這還不包括唐鋼的幾千人。即使按照曹妃甸港區的規劃,首鋼要來6萬人,粗略算來,首鋼集團大概還有6萬到8萬人需要重新安置。
對於首鋼來說,這是最大的考驗。
盡管首鋼董事長朱繼民已經明確地宣布了職工的安置方向,但首鋼工會的一位人士告訴記者說:「這只是個大的原則,具體的辦法還沒有出台。」
迷茫的不僅是小李師傅,首鋼的擴張策略也越來越讓人看不懂。是專注於河北還是布點全國?
去年11月,首鋼突然與山西曲沃的一家民營鋼鐵企業宇晉集團簽署了框架協議,獲得了其控股權;今年4月底,首鋼又從貴州省國資委手中無償獲得了貴州水鋼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地位。
山西素來缺水,不可能大規模發展鋼鐵工業。而水鋼偏居西南邊陲,目前只有180萬噸的產量,也很難擴大規模、施展拳腳。
在曲沃當地的調查中,記者發現,這個項目已經出了麻煩。宇晉集團董事長因涉嫌假發票而被審查一個月之久,現在剛剛回到集團上班,首鋼也開始變得舉棋不定。
在貴州六盤水,記者發現,首鋼董事長朱繼民在當地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原來,朱繼民曾擔任水鋼集團董事長,並在任期內一舉將其扭虧為盈。據說朱繼民當時把自己的車都賣了,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苦幹了幾年,在全國鋼鐵業一片虧損的背景下,水鋼一枝獨秀,由此獲得了高層的賞識。當時鋼鐵業界有句話,叫「近學邯鋼,遠學水鋼」。
鋼鐵研究總院的東濤主任認為,首鋼的確是要打一張全國牌,首鋼本應與唐鋼合並,但沒談成,所以就找水鋼。水鋼也有優勢,中國西南地區的鋼鐵企業不多,產品競爭力小。另外,廣西將來是武鋼的天下,廣東、雲南首鋼也都進不去,所以只能進水鋼。
除了鋼鐵主業,首鋼大有發展汽車工業的趨勢。在湖南湘潭的香港工業園,首鋼旗下的香港首長寶佳集團計劃與江麓集團合資9.3億造重型卡車。
據江麓集團企業文化部的譚清紅部長介紹,原本說2005年1月1日就合作了,但直到現在首鋼還沒有來呢。這一直令他感到困惑不解。
Ⅳ 河北天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搬遷項目是什麼
河北天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搬遷項目指的是天柱鋼鐵集團退城搬遷到海港開發區。依唐山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發布的消息顯示,為響應市委市政府關於優化產品布局、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號召,該搬遷改造項目於2020年8月10日開工建設,總投資140.2億元,佔地5232.96畝。
該鋼鐵公司搬遷至海港開發區以後的主要建設項目包含了高爐、轉爐、H型鋼、合金帶鋼生產線、燒結機、回轉窯以及配套裝備,總建築面積約為135萬平方米。同時依據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的公示顯示,原有的100萬噸產能高爐等均將推出本次的改造建設項目中。
河北天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搬遷改造項目相關信息:
1、項目建成後,年可實現營業收入200億元以上,實現利潤25億元以上,上繳稅金12億元以上,安置就業3500人,間接帶動近1萬人就業。
2、截止到2021年3月份,白灰窯、原料廠、燒結、煉鐵、煉鋼、軋線等6大區域,所有作業面已經全面展開。煉鐵、燒結部分已完成總進度的35%,煉鋼部分完成總進度的30%,帶鋼生產區域達到總進度的40%。
3、搬遷建設過程中,環保投資達到25億元以上,打造環保水平,打造綠色、低碳企業。
以上內容參考唐山市人民政府-河北天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搬遷改造項目加速推進
以上內容參考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北天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城市鋼廠搬遷改造項目產能置換方案公示
Ⅵ 有77年歷史的唐鋼要退城搬遷,產能將遷至樂亭縣
規劃了兩年多的唐山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唐鋼集團)退城搬遷行動,要正式執行了。
8月20日晚,河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河鋼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河鋼股份(000709.SZ)發布公告稱,河鋼股份唐山分公司(下稱唐山分公司)將退城搬遷,除一冷軋廠等部分資產繼續經營外,其餘資產均需關停。
截至3月31日,唐山分公司關停涉及的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賬面價值為385億元。
唐山分公司位於唐山市路北區和開平區,擁有煉鐵產能704萬噸,煉鋼產能684萬噸,軋鋼產能1100萬噸。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唐山分公司包括了唐鋼集團本部、二煉鐵廠區、唐銀鋼鐵,涉及鋼鐵產業員工約2萬人。
王國清表示,唐鋼集團本部搬至樂亭,從內陸搬遷至臨港,有利於降低企業物流成本,包括進口鐵礦石從港口至廠區的運輸費用,以及鋼材出口或北材南下時從廠區至港口的運輸費用。
但她同時指出,唐鋼搬遷將涉及企業設備搬遷、重建,廠區重建,職工安置等多方面問題。
「在搬遷過程中,企業生產停滯、營收縮減,且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廠區重建中,這將使企業資產負債率大幅上升。」王國清說,若搬遷後恰逢市場低迷,將導致企業面臨虧損風險。
由於鋼鐵生產裝備的特殊性,可搬遷利用的設施並不多。「異地搬遷實際就是新建。」王國清稱。
此外,大規模搬遷可能會導致新的生態環保、巨額呆壞賬以及就業和其他 社會 問題。王國清舉例稱,重慶鋼鐵就遭遇了「搬遷後遺症」,連續多年陷入巨額虧損,最後只能走上破產重組的道路。
唐山鋼鐵是中國鋼鐵的產量風向標,約佔中國粗鋼產量的14%。其中,唐鋼集團是唐山鋼鐵的標志性企業,其本部擁有標志性的花園式廠區,有「世界最清潔鋼廠」之稱。
老唐鋼始建於1943年,是中國鹼性側吹轉爐煉鋼的發祥地。
2006年2月,經河北省政府批准,承鋼集團、宣鋼集團整體並入唐鋼集團, 組建成為現在的唐鋼。
2008年6月,唐鋼集團與邯鋼集團合並重組,成立了河鋼集團。唐鋼集團成為河鋼集團的子公司,後者對其持股比例為92.99%。
據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唐鋼集團產量為1686萬噸,約占當年唐山市粗鋼產量1.37億噸的約12.3%。
「搬遷過程中,唐鋼集團在行業中的地位或受到影響。」王國清稱。
前述鋼鐵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稱,由於搬遷重建,新唐鋼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恢復到現在的效益水平。
唐鋼搬遷謀劃已兩年有餘。
2018年年初,按照唐山市人民政府網站發布的2018年「十項重點工作」任務,唐山將編制市核心區及周邊相關企業退城搬遷計劃,啟動唐鋼(本部、二煉鐵廠區)、唐銀鋼鐵搬遷。
王國清稱,城市鋼廠的搬遷,更多考慮的是鋼鐵企業運營對城市功能和環境的影響。
「鋼鐵企業的人流、物流,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城市的擁堵及環保問題。」王國清說。
根據公告,唐山分公司目前已關停多座生產設備,包括2000m³和3200m³高爐各一座、210m²燒結機兩台、265m²燒結機一台、150噸轉爐三套等。
其餘資產將於今年9月前逐步進行關停,主要包括3200m³高爐一座、360m²燒結機一台、55噸轉爐兩套等。
根據公告,唐山分公司退城搬遷後,騰退土地的權屬人是唐鋼。
唐山市政府同意將此工業用地變性為商業和住宅用地,由唐鋼下屬全資子公司唐山唐鋼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唐鋼發展)繳納土地出讓金後,取得商業和住宅土地使用權。
唐鋼發展繳納的土地出讓金扣除政策性計提後的金額,將於未來三年內撥付唐山分公司,用於唐山分公司的搬遷征拆補償。
公告還稱,唐山市政府撥付唐山分公司的資金,若不能彌補唐山分公司搬遷資產的賬面損失,差額由唐鋼及唐鋼發展以購買關停資產殘值等方式予以彌補。唐鋼與河鋼股份另行簽署資產轉讓協議。
唐山分公司是河鋼股份的核心資產之一,其關停將對其經營業績造成一定的影響。
按照唐山分公司8月底全部關停測算,預計今年河鋼股份將減少生鐵產量182萬噸、鋼174萬噸、鋼材167萬噸。
Ⅶ 豐南國豐北廠區什麼時候搬遷
豐南國豐北廠區估計到16年搬遷了!
14年12月6日,唐山渤海鋼鐵有限公司、冀南鋼鐵集團和河北太行鋼鐵集團分別與所在地政府及金融機構簽署項目合作協議。這3家企業分別由鋼鐵第一大省河北兩大鋼鐵重鎮——唐山豐南區、邯鄲武安市現有的數家鋼鐵企業整合重組成立,未來兩年將在完成鋼鐵產能壓減任務的前提下,實現1620萬噸鋼鐵產能退城搬遷。
經國務院同意,日前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河北省鋼鐵產業結構調整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貫徹落實《方案》,繼石鋼公司搬遷改造項目之後,河北省政府陸續批准了唐山渤海鋼鐵有限公司聯合重組暨城市鋼廠搬遷改造、冀南鋼鐵集團和河北太行鋼鐵集團退城進園升級改造項目方案。
河北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唐山渤海鋼鐵有限公司由唐山豐南區現有10家企業以股權入股整合重組而成,將搬遷至距離豐南區40公里的渤海沿海地區,產能規模為800萬噸。新鋼鐵企業投產後,豐南區將實現凈壓減煉鐵產能355萬噸、煉鋼產能536萬噸。
據豐南區人民政府門戶網站——中國·豐南刊登的《唐山渤海鋼鐵有限公司聯合重組暨城市鋼廠搬遷改造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信息公告》顯示,唐山渤海鋼鐵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渤海鋼鐵)成立於2008年12月,注冊資本10億元。渤海鋼鐵聯合重組搬遷改造總體工程計劃分兩步實施,第一步先搬遷重組與城市發展功能定位嚴重沖突的城區鋼廠,即將位於唐山市豐南區城區內的唐山國豐鋼鐵有限公司北區和唐山貝氏體鋼鐵公司搬遷至位於豐南區南部、渤海灣以北的豐南沿海工業區形成500萬噸規模的渤海鋼鐵一期工程;第二步再淘汰豐南區部分鋼鐵企業煉鐵和煉鋼裝備,在豐南沿海工業區增建300萬噸規模的渤海鋼鐵二期工程,全面完成渤海鋼鐵實質性聯合重組和淘汰落後產能工作。
Ⅷ 河北105個大鋼鐵重點項目打造世界最大鋼鐵產業鏈
經河北省政府批准,河北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河北省2022年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2022年河北省重點建設項目共安排695項,總投資1.12萬億元,其中53大鋼鐵項目上榜《河北省2022年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
實際上 最近十幾年,鋼產量全國一直在增,在國民經濟高速增長的拉動下,中國鋼產量於2003年突破2億噸、2005年突破3億噸、2006年突破4億噸、2008年突破5億噸、2010年突破6億噸、2012年突破7億噸、2013年突破8億噸、2019年突破9億噸,2020年達到10.65億噸。
河北鋼產量一直在減。「十三五」時期全省鋼鐵生產企業由107家減至68家,鋼鐵產能由峰值的3.2億噸壓減到2億噸以內。2013年河北粗鋼產量佔全國產量的比重達27.46%,2020年河北粗鋼產量佔全國比重下降到24.55%。
鋼鐵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基礎產業和支柱產業,涉及面廣關聯度高。經過十年的的調整,我國鋼鐵工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出現了一批在高質量發展轉型過程中具有特色的鋼鐵企業,為我國鋼鐵工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積累了大量值得借鑒的經驗。同時,我國鋼鐵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仍需繼續加快調整升級。以鋼鐵製造企業為中心,吸引鋼鐵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相關的服務業等加入其中形成動態聯盟,共同完成產品的采購、生產、銷售、服務等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打造綠色產業鏈,實現綠色製造的良性循環。
從2021年,高起點再起步, 河北又開始積極引導鋼鐵行業優化布局,鼓勵新上的鋼鐵冶煉項目依託現有生產基地集聚發展,對確有必要新選址建設的鋼鐵冶煉項目,嚴格項目建設規模等要求,提升鋼鐵行業發展質量水平。鼓勵鋼鐵企業加快實施綠色化、智能化改造,提高鋼鐵行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提升行業整體節能環保水平,發展吃鋼產業,引導鋼鐵企業進一步加強上下游產業合作,打造世界最大的鋼鐵產業鏈條。
《河北省鋼鐵產業鏈集群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圍繞做強中游生產鏈,穩定上游供應鏈,延伸下游應用鏈,制定了構建規模適度、裝備先進、產品多元、布局合理、環保一流、管理高效的現代鋼鐵產業體系,打造特優普產品全覆蓋並向裝備配套、綠色建築、消費用鋼延伸拓展的鋼鐵產業鏈條集群的發展目標。
1,2022年底前力爭全部完成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鑄造用生鐵和特鋼企業除外)、100噸以下轉爐升級改造;
2,著力促進產品結構高端化升級,打造「金字塔」型產品結構;
3,穩步推行組織機構集團化發展。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重點推進民營鋼鐵企業跨區域兼並重組,著力組建1-2家世界級大型集團、3-5家較具國內影響力大型集團為支撐、8-10家新優專特型企業集團,
4.,有序實施空間布局合理化調整,推進鋼鐵產能向臨港沿鐵聚集;
5,不斷提升生產過程綠色化水平,加強鋼鐵生產節能減排,推進「公轉鐵」「公轉水」項目建設;
6,加快推動生產經營數字化轉型,到2022年,培育15個以上數字化車間,打造3家以上智能製造標桿項目;
7,打造優質板材生產集群,力爭到2022年底熱軋一次板材深加工比例達到30%以上;
8,是推進型鋼生產基地建設,統籌項目規劃與產品分工,進一步完善品種規格,實現差異化互補發展,共同打造H型鋼、角鋼、槽鋼、鋼板樁等品種多樣、規格齊全的型鋼生產基地;
9.鞏固線棒材市場優勢,推動鋼筋、線材產品延深加工,建立完善加工配送中心;
10延伸鋼材深加工產業鏈條,鼓勵鋼鐵冶煉企業建設鋼材加工配送中心,發展剪切、*等增值服務;
11,支持鋼鐵企業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
2021年全省682個省級重點項目中有52個大鋼鐵項目,加上今年的53個,兩年共上大鋼鐵項目105個,對全省鋼鐵產業進行補鏈,接鏈、延鏈和配套建設。
2022年53個鋼鐵項目目錄:
1、河北文豐新材料氫氧化鋁及新材料生產項目(曹妃甸區)
2、河北敬業立德增材金屬注射成形項目(平山縣)
3、唐山乾宸年產310萬噸新型金屬材料項目(古冶區)
4、 河北廣豐新建金屬材料精深加工項目(豐南區)
5、河北吉誠年產32萬噸氯化法鈦白粉項目(曹妃甸區,註:燕山鋼鐵子公司)
6、首鋼智新遷安電磁材料高性能取向硅鋼項目(遷安市)
7、 河北吉誠新材料二期5萬噸/年碳素材料項目(曹妃甸區)
8、承德建龍釩鈦高科棒材生產線項目(鷹手營子礦區)
9、 遷安金隅首鋼環保 科技 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項目(遷安市)
10、河鋼樂亭鋼鐵基地項目二期工程(樂亭縣)
11、 河北新彭楠251萬噸年焦化產能整合及減量項目(峰峰礦區)
12、河鋼浦項 汽車 板項目(樂亭縣)
13、河北永洋特鋼中冶冶金備件製造項目(永年區)
14、承德建龍新建4號大圓坯連鑄機項目(鷹手營子礦區)
15、 河北華洋智能化雙面埋弧焊鋼管技術改造項目(孟村縣)
16、唐山港陸鋼鐵產能減量置換和裝備提升項目(遵化市)
17、昌黎天創新建1450mm冷軋工程(昌黎縣)
18、河北榮信鋼鐵產能減量置換轉型升級項目(遷安市)
19、河北受成新材料高端特鋼智能加工項目(井陘縣)
20、河北鑫森焦炭(3004, -92.00, -2.97%)產能整合項目(涉縣)
21、 河北金鼎年產120萬噸H型鋼生產線項目(武安市)
22、唐山東海鋼鐵集團煉鐵減量置換轉型升級項目(灤州市)
23、邯鋼華豐能源邯鋼老區焦化搬遷項目(涉縣)
24、邯鄲金泰新建年產60萬噸塗鍍板新材料及配套項目(成安縣)
25、 河北新金萬利高端家電用板項目(武安市)
26、秦皇島宏興產供銷一體化智能管控系統項目(昌黎縣)
27、 河北鉅興鑄管及精密鑄造項目(武安市)
28、 北京鋼研高納涿州市航空航天發動機用零部件增材製造車間建設項目(涿州市)
29、 萬豐制管熱鍍鋅金屬深加工項目(豐南區)
30、 河北龍鳳山鐵基新材料品質提升項目(武安市)
31、 邯鄲鋼鐵老區退城整合項目(涉縣)
32、 唐山國堂鋼鐵退城搬遷環保升級改造項目(樂亭縣)
33、首鋼灤南馬城鐵礦(711, -11.00, -1.52%)采選工程項目(灤南縣)
34、 河北唐銀鋼鐵退城搬遷項目(曹妃甸區)
35、中鋼集團邢台機械軋輥搬遷改造產業升級項目(邢台經開區)
36、唐山友發新型建築器材生產基地項目(豐南區)
37、河北敬業鋼鐵鋼材精深加工及產品升級改造(平山縣)
38 河北新武安轉型升級改造項目(武安市)
39、中普冷軋帶鋼生產項目(魏縣)
40、 中冶三河總部基地南區(三河市)
41、 中冶三河總部基地北區(三河市)
42、 中冶高性能碳素新材料項目(峰峰礦區)
43、 唐山東鋼年產500萬噸冷軋項目(灤州市)
44 河北天柱鋼鐵搬遷改造項目(唐山市海港經開區)
45 冀南鋼鐵重組搬遷改造項目(武安市)
46 敬業集團鋼鐵裝備升級改造項目(平山縣)
47、 唐山市天順化工248萬噸/年鋼焦一體焦化搬遷項目(唐山海港經開區)
48、 首鋼遷安新能源 汽車 電工鋼項目(遷安市)
49、 承德建龍年產100萬噸釩鈦高科無縫管裝備項目(鷹手營子礦區)
50、 河北永洋特鋼產業重組、退城搬遷、裝備升級二期項目(永年區)
51 河北新興194萬噸焦化項目(武安市)
52、 河北太行鋼鐵焦電聯產項目(武安市)
53 敬業鋼鐵新建敬業集團專用線項目(平山縣)
附《河北省2021年省重點建設項目名單》52大鋼鐵項目上榜!
1、 北京鋼研高納涿州市航空航天發動機用零部件增材製造車間建設項目(涿州市)
2、邯鋼中恆天 汽車 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項目(復興區)
3、 河北龍鳳山鑄業有限公司鐵基新材料品質提升項目(武安市)
4、河北大鼎冶金機械年產3.7萬噸機械軋輥項目(平鄉縣)
5、 唐山國堂鋼鐵退城搬遷環保升級改造項目(樂亭縣)
6、 河北唐銀鋼鐵退城搬遷項目(曹妃甸區)
7、河北永洋特鋼產業重組退城搬遷裝備升級二期項目(永年區)
8、首鋼灤南馬城鐵礦采選工程項目(灤南縣)
9、唐山友發新型建築器材項目(豐南區)
10、中普精密製造冷軋帶鋼生產項目(魏縣)
11、河北太行鋼鐵集團焦電聯產項目(武安市)
12、河北新興能源 科技 194萬噸焦化項目(武安市)
13、 中冶三河總部基地(2項)(三河市)其中:(1)中冶三河總部基地北區(三河市)(2)中冶三河總部基地南區(三河市)
14、 中國五礦涿州總部服務基地(2項)(涿州市)其中:(1)中冶名達房地產開發五礦名達中心項目(涿州市)(2)中冶名達房地產開發五礦名信中心項目(涿州市)
15、 承德建龍綜合利用35MW發電項目(鷹手營子礦區)
16、唐山豐南縱橫碼頭唐山港豐南港區河口碼頭區通用碼頭工程(豐南區)
17、河北邯鋼思德來鋼制傢具鋼制傢具生產項目(臨漳縣)
18、河北鉅興智能裝備製造鑄管及精密鑄造項目(武安市)
19、承德建龍釩鈦新材料升級改造項目(鷹手營子區)
20、河北吉誠年產16萬噸氯化法鈦白粉項目(曹妃甸區)(燕山鋼鐵子公司)
21、河北清峰綠能固廢處置年1300萬噸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項目(武安市)(每年綜合利用工業固廢鋼渣1000萬噸、礦渣300萬噸)
22、遷安威盛冶金固廢、建築固廢處理及商品混凝土生產項目(遷安市)
23、唐山文豐工業固廢處理及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工程項目(曹妃甸區)
24、河鋼邯鋼老區退城整合項目(涉縣)
25、冀南鋼鐵集團重組搬遷改造項目(武安市)
26、河北天柱鋼鐵搬遷改造項目(唐山海港開發區)
27、河北華西鋼鐵搬遷工程項目(海港開發區)
28、敬業鋼鐵鋼材精深加工及產品升級改造(平山縣)
29、河北華信特種鋼鐵整合進園減量升級項目(峰峰礦區)
30、中鋼集團邢台機械軋輥搬遷改造產業升級項目(邢台經開區)
31、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鑫匯冶金轉型升級改造項目(武安市)
32、承德建龍釩鈦高科無縫管裝備項目(鷹手營子區)
33、唐山燕陽1550mm冷軋項目(遷安市)
34、唐山東鋼年產500萬噸冷軋項目(灤州市)
35、首鋼遷安新能源 汽車 電工鋼項目(遷安市)
36、唐山佳祥實業焦炭減量置換整合搬遷項目(遵化市)
37、唐山天順248萬噸/年鋼焦一體焦化搬遷項目(唐山海港開發區)
38、石家莊鋼鐵5G+智慧工廠項目(井陘礦區)
39、石家莊鋼鐵環保搬遷產品升級改造項目配套井陘礦區鐵路專用線項目(井陘礦區)
40、唐山東日新能源材料及配套建設項目(樂亭縣)
41、河北太行鋼鐵重組搬遷改造項目一期工程(武安市)
42、河鋼樂亭基地(樂亭縣)
43、敬業集團鋼鐵裝備升級改造項目(平山縣)
44、石家莊鋼鐵環保搬遷產品升級改造項目(井陘礦區)
45、唐山冶金鋸片年產20萬片圓鋸片項目(路北區)
46-52、 鐵路專用線(7項)(石家莊、唐山)其中:(1)敬業鋼鐵新建敬業集團專用線項目(平山縣)(2)唐山港陸物流鐵路專用線工程(遵化市)(3)唐山東海鋼鐵集團鐵路專用線工程(灤州市)(4)河北東海特鋼集團鐵路專用線工程(灤州市)(5)天道倉儲物流(遷安)鐵路專用線工程(遷安市)(6)唐山唐曹鐵路小集物流鐵路專用線項目(豐南區)(7)河北津西鋼鐵集團股份鐵路專用線(遷西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