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鋼材抗拉性能技術指標
抗拉強度(
бb
)指材料在拉斷前承受最大應力值。
當鋼材屈服到一定程度後,由於內部晶粒重新排列,其抵抗變形能力又重新提高,此時變形雖然發展很快,但卻只能隨著應力的提高而提高,直至應力達最大值。此後,鋼材抵抗變形的能力明顯降低,並在最薄弱處發生較大的塑性變形,此處試件截面迅速縮小,出現頸縮現象,直至斷裂破壞。鋼材受拉斷裂前的最大應力值稱為強度極限或抗拉強度。
單位:kn/mm2(單位面積承受的公斤力)
抗拉強度:extensional
rigidity.
抗拉強度=eh,其中e為楊氏模量,h為材料厚度
目前國內測量抗拉強度比較普遍的方法是採用萬能材料試驗機等來進行材料抗拉/壓強度的測定!普通鋼筋抗拉強度標准值,取自現行國家標準的鋼筋屈服點,具有不小於95%保證率的抗拉強度。R235鋼筋的抗拉強度標准值是235MPa,HRB335鋼筋為335MPa,HRB400鋼筋為400MPa。對於鋼筋(砼結構):抗拉強度實測值/屈服強度實測值≥1.25對於鋼材(鋼結構):抗拉強度實測值/屈服強度實測值≥1.176(1)分析國內外鋼鐵技術的差距用什麼指標比較好擴展閱讀關於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還有一個參數,這個參數就是屈強比!屈強比就是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的比值。范圍是0~1之間。屈強比是衡量鋼材脆性的指標之一。屈強比越大,表明鋼材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的差值越小,鋼材的塑性越差,脆性就越大!材料的破壞是從屈服點開始的。屈強比越低,那麼材料從開始破壞到斷裂的時間越長,屈強比越高,材料從開始破壞到斷裂的時間越短。能量在屈服點到斷裂點之間被大量轉化為熱能。
❷ 鋼鐵企業的能耗指標
根據國家標准《綜合能耗計算通則》(GB/T2589--2008),燃料發熱量以燃料應用基(即實際所使用的燃料)低位發熱量為基準。並規定:(1)低位發熱量等於29307kJ的固體燃料,稱1kg標准煤(kg)。在統計計算中,可採用噸、萬噸標准煤(t,萬t)。(2)低位發熱量等於41.82kJ(10000kcal)的液體燃料或氣體燃料,稱1kg標准油(kg)或1m3 標准氣。在統計計算中,可採用噸、萬噸標准油(t,萬t)或千標准立方米、百萬標准立方米標准氣。(3)計算綜合能耗時,其能源消耗量可用千克標准煤或噸標准煤表示。也可簡寫成千克標煤或噸標煤。1kg標准煤等於0.7000kg標准油,或等於0.7000m3 標准氣;1kg標准油,或1m3 標准氣等於1.4286kg標准煤。企業消耗的一次能源量,均按應用基低(位)發熱量換算為標准煤量。企業消耗的二次能源,均應折算到一次能源。其中,燃料能源應以應用基低(位)發熱量為折算基礎。企業中耗能工質所消耗的能,均應折算到次能源。
1.噸鋼綜合能耗
噸鋼綜合能耗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每噸鋼消耗的各種能源自耗總量。能源消耗總量必須是將各種能源按規定的計算方法分別折算為同一標准單位後的總和。企業自耗能源包括統計報告期內生產直接消耗的各種能源及其輔助生產系統實際消耗的各種能源(標煤),即企業自耗全部能源量,單位是kg/t。
2.噸鋼可比能耗
聯合企業噸鋼可比能耗的含義是指鋼鐵企業以鋼為代表產品前後工序能力配套生產所需要的能源消耗。是指企業每生產1t鋼從煉焦、燒結、煉鐵、煉鋼直到成品鋼材配套生產所必需的耗能量、企業燃料加工與運輸、機車運輸及能源虧損所分攤到每噸鋼的耗能量之和。不包括鋼鐵企業的礦山、選礦、鐵合金、耐火材料、炭素製品、焦化回收產品精製及其他產品生產、輔助生產及非生產的能耗。
噸鋼可比能耗界定了統計范圍,特別強調了「配套」生產噸鋼這一口徑,從而消除了企業生產構成差異對能耗的影響。如企業購入或外銷生鐵時,計算噸鋼可比能耗可將這部分生鐵的生產能耗補入或扣除。計算方法見《鋼鐵企業能源平衡及耗能指標計算辦法的暫行規定》。目前,我國鋼鐵聯合企業之間的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產品結構、企業規模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各企業所計算出的噸鋼可比能耗數值存在很大的差異。如2004年,先進值與落後值相比差值在449kg/t,這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因此,企業之間相比較,應是在相近工藝技術、裝備水平、產品結構等情況下進行比較。
3.國內外鋼鐵工業能耗指標的區別
國外統計范圍較簡單,僅包括主要生產流程——燒結、煉鐵、煉鋼、軋鋼、鐵合金。國外的統計范圍與國內較接近,但存在著差別,統計范圍稍有不同,我國噸鋼可比能耗包括焦化,不含鐵合金;國外則反之。含義不同。噸鋼可比能耗是人為設定的計算能耗,即「配套」生產1t鋼材時,在各生產工序上消耗的能源總和;國外噸鋼能耗為實際生產的統』計能耗。國內外企業能耗指標的區別見表1。
表1 國內外企業能耗指標的區別 項目 噸鋼綜合能耗 噸鋼可比能耗 國外噸鋼能耗 統計范圍 企業范圍內的全部能源消耗,包括鋼鐵生產、輔料生產、非鋼鐵生產耗能及生產、輔助工序企業內的生活耗能 企業配套生產每噸鋼的主生產工序耗能,包括鐵、鋼、軋系統及企業內的運輸、燃氣和油的加工輸送能耗,以及能源虧損等 企業范圍內的能源消耗,生產構成一般為鐵(無焦化)、鋼(含鐵合金)、軋系統,為鋼鐵生產直接相關的能耗 數據性質 實際消耗指標 人為「配套」的計算值 實際消耗指標 用途 用於分析本企業管理、技術進步和生產構成等方面的改變 可用於國內企業間的對比分析 國外國家間和企業間的對比分析 由以上分析得知,噸鋼綜合能耗、噸鋼可比能耗及國外噸鋼能耗間都有一定的「不可比性」,為進行國際間的分析比較,應對能耗指標進行修正。即按國外的統計口徑對我國的噸鋼綜合能耗統計范圍進行調整。
❸ 評價建築鋼材的技術性質應根據哪些主要指標,他們反映了鋼材的什麼性質
拉伸性能(建築鋼材來)的指標源包括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和伸長率。
屈服強度:是金屬材料發生屈服現象時的屈服極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變形的應力。對於無明顯屈服的金屬材料,規定以產生0.2%殘余變形的應力值為其屈服極限,稱為條件屈服極限或屈服強度。
抗拉強度即表徵材料最大均勻塑性變形的抗力,拉伸試樣在承受最大拉應力之前,變形是均勻一致的,但超出之後,金屬開始出現縮頸現象,即產生集中變形;對於沒有(或很小)均勻塑性變形的脆性材料,它反映了材料的斷裂抗力。符號為Rm(GB/T 228-1987舊國標規定抗拉強度符號為σb),單位為MPa。
❹ 試述衡量鋼材力學性能的好壞的常用指標有哪些
鋼材常見的力學性能通俗解釋歸為四項,即:強度、硬度、塑性、韌性。簡單的可這版樣解釋:
強度權,是指材料抵抗變形或斷裂的能力。有二種:屈服強度σb、抗拉強度σs。強度指標是衡量結構鋼的重要指標,強度越高說明鋼材承受的力(也叫載荷)越大;
硬度,是指材料表面抵抗硬物壓人的能力。常見有三種:布氏硬度HBS、洛氏硬度HRC、維氏硬度HV。硬度是衡量鋼材表面變形能力的指標,硬度越高,說明鋼的耐磨性越好;即不容易磨損;
塑性,是指材料產生變形而不斷裂的能力。有兩種表示方法:伸長率δ、斷面收縮率ψ。塑性是衡量鋼材成型能力的指標,塑性越高,說明鋼材的延展性越好,即容易拉絲或軋板;
韌性也叫沖擊韌性,是指材料抵抗沖擊變形的能力,表示方法為沖擊值αk。沖擊韌性是衡量鋼材抗沖擊能力的指標,數值越高,說明鋼材抵抗運動載荷的能力越強。
一般情況下,強度低的鋼材,硬度也低,塑性和韌性就高,例如鋼板、型材,就是由強度較低的鋼材生產的;而強度較高的鋼材,硬度也高,但塑性和韌性就差,例如生產機械零件的中碳鋼、高碳鋼,就很少看到軋成板或拉成絲。
❺ 評價鋼材技術性質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哪種鋼材呀,不同類型的評價指標也不同。
❻ 什麼是評價鋼材安全可靠性和利用率的綜合指標
屈強比是評價鋼材安全可靠性和利用率的綜合指標。屈強比即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之比。屈服比能反映鋼材的利用率和結構的安全可靠性,屈服比越小,反映鋼材受力超過屈服點工作時的可靠性越大,因而結構的安全性越高。但屈強比太小,則反映鋼材不能有效地被利用,造成鋼材浪費。
❼ 鋼材力學性能的主要指標有哪些
力學性能是鋼材最重要的使用性能,包括抗拉性能、塑性、韌性及硬度等。 (1)抗拉性能。表示鋼材抗拉性能的指標有屈服強度、抗拉強度、屈強比、伸長率、斷面收縮率。屈服是指鋼材試樣在拉伸過程中,負荷不再增加,而試樣仍繼續發生變形的現象。發生屈服現象時的最小應力,稱為屈服點或屈服極限,在結構設計時,一般以屈服強度作為設計依據。抗拉強度是指試樣拉伸時,在拉斷前所承受的最大荷載與試樣原橫截面面積之比。鋼材的屈服點(屈服強度)與抗拉強度的比值,稱為屈強比。屈強比越大,結構零件的可靠性越高,一般碳素鋼屈強比為0.6~0.65,低合金結構鋼為0.65~0.75,合金結構鋼為0.84~0.86。伸長率是指金屬材料在拉伸時,試樣拉斷後,其標距部分所增加的長度與原標距長度的百分比;斷面收縮率是指金屬試樣拉斷後,其縮頸處橫截面面積的最大縮減量與原橫截面面積的百分比。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越大,鋼材的塑性越好。(2)冷彎性能。冷彎性能是指鋼材在常溫下抵抗彎曲變形的能力,表示鋼材在惡劣條件下的塑性。鋼材按規定的彎曲角度a和彎心直徑d彎曲後,通過檢查彎曲處的外面和側面有無裂紋、起層或斷裂等進行評定。通過冷彎可以揭示鋼材內部的應力、雜質等缺陷,還可用於鋼材焊接質量的檢驗,能揭示焊件在受彎面的裂紋、雜質等缺陷。(3)沖擊韌性。沖擊韌性是指鋼材抵抗沖擊荷載作用而不破壞的能力。工程上常用一次擺錘沖擊彎曲試驗來測定材料抵抗沖擊載荷的能力,即測定沖擊載荷試樣被折斷而消耗的沖擊功Ak,單位為焦耳(J)。鋼材的沖擊韌性是衡量鋼材質量的一項指標,特別對經常承受荷載沖擊作用的構件,如重量級的吊車梁等,要經過沖擊韌性的鑒定。沖擊韌性越大,表明鋼材的沖擊韌性越好。(4)硬度。硬度是指金屬抵抗硬物體壓人其表面的能力,硬度不是一個單純的物理量,而是反映彈性、強度、塑性等的一個綜合性能指標。硬度的表示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維氏硬度、肖氏硬度。最常用表示方法為布氏硬度,是用一定直徑的球體(鋼球或硬質合金球),以相應的試驗力壓人試樣表面,經規定的保持時間後,卸除試驗力,測表面壓痕直徑計算其硬度值。(5)疲勞破壞。鋼材在交變應力作用下,應力在遠低於靜荷載抗拉強度的情況下突然破壞,甚至在低於靜荷載屈服強度時即發生破壞,這種破壞稱為疲勞破壞。鋼材疲勞破壞的應力指標用疲勞強度(或稱疲勞極限)來表示,它是指試件在交變應力的作用下,不發生疲勞破壞的最大應力值。一般把鋼材承受交變荷載1×107周次時不發生破壞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作為疲勞強度。設計承受交變荷載且需進行疲勞驗算的結構時,應當了解所用鋼材的疲勞強度。❽ 鋼材的主要性能包括什麼內容
鋼材的力學性能:有明顯流幅的鋼筋,塑形好、延伸率大。
技術指標:屈服強度、延伸率、強屈比、冷彎性能。
力學性能是最重要的使用性能,包括抗拉性能、沖擊韌性、耐疲勞性等。工藝性能包括冷彎性能和可焊性。
(1)抗拉性能:抗拉性能鋼材最重要的力學性能。
屈服強度是結構設計中鋼材強度的取值依據。
抗拉強度與屈服強度之比(強屈比)σb/σs,是評價鋼材使用可靠性的一個參數。
對於有抗震要求的結構用鋼筋,實測抗拉強度與實測屈服強度之比不小於1.25;
實測屈服響度與理論屈服強度之比不大於1.3;
強屈比愈大,鋼材受力超過屈服點工作時的可靠性越大,安全性越高;但強屈比太大,鋼材強度利用率偏低,浪費材料。
鋼材受力破壞前可以經受永久變形的性能,稱為塑性,它是鋼材的一個重要指標。鋼材的塑性指標通常用伸長率表示。伸長率隨鋼筋強度的增加而降低。
冷彎也是考核鋼筋塑性的基本指標。
(2)沖擊韌性,是指鋼材抵抗沖擊荷載的能力,在負溫下使用的結構,應當選用脆性臨界溫度較使用溫度為低的鋼材。
(3)耐疲勞性:鋼材在應力遠低於其屈服強度的情況下突然發生脆斷破裂的現象,稱為疲勞破壞。危害極大,鋼材的疲勞極限與其抗拉強度有關,一般抗拉強度高,其疲勞極限也較高。
來源:中國鋼材網
❾ 在鋼結構設計中,衡量鋼材力學性能好壞的三項重要指標及其作用是什麼
衡量鋼材力學性能好壞的三項重要指標為:
1. 屈服強度(或屈服點);2. 抗拉強度;3. 伸長率。
其作用:
1. 屈服強度:是衡量鋼結構的承載能力和確定強度設計值的重要指標。
2. 抗拉強度:是衡量鋼材抵抗拉斷的性能指標,它不僅是一般強度的指標,而且直接反映鋼材內部組織的優劣,並與疲勞強度有著密切的關系。
❿ 根據哪些指標評價建築鋼材的技術性質
屈服與抗拉還有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