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鐵去產能會造成股價上漲還是下跌
股票抄價格並不是一定要根據生產要素決定的,而是市場預期和公司經營,雖然總體環境有著決定性因素,但這個周期一般非常非常漫長。
首先先要了解去產能這個概念,去產能包括銷售和減少生產,所以銷售的業績前期會被納入到財務報表中,之後就會減少生產,這時要明白,減少生產不代表利潤降低,因為減少生產後市場的需求並沒有因此減少,如果這時市場需求增加,那麼鋼鐵的銷售價格就會增加,而成本在去產能時會減少,也就是說這時候企業利潤不降反增。
所以具體情況要根據具體的市場環境決定,而不是單純的主觀判斷。
Ⅱ 影響鋼鐵工業發展的因素有哪些
第一個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經濟的發展。目前為止中國經濟的發展還離不開投資的拉動,但投資的拉動目前來看不是很強。大家可能看到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統計數據,1-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速並不高,對鋼鐵來講影響是比較大的。換句話說,在這樣的經濟模式下,鋼鐵消費的增長是缺乏推動力的。尤其是下半年大家應該著重觀察經濟發展的狀況是處在一種什麼樣的情況下。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這些對鋼鐵消費影響比較大的因素的變化情況。
第二個因素,對鋼鐵行業自身來講,在去產能政策的推動下,宏觀方面,行業層面上產生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鋼鐵行業的結構性矛盾現在變得比較突出了。這個結構性矛盾我們舉個例子來講,比方說螺紋鋼和扁平材的價格倒掛,扁平材生產1噸還賣不過螺紋鋼,倒不是說螺紋鋼屬於低端產品,但是從投資上,從技術難度上、從要求上比扁平材要低一些的。在這種情況下生產扁平材,價格低於螺紋鋼,這裡面主要的解釋,一個是經濟拉動、裝備製造等等對鋼鐵,特別是扁平材的需求拉動作用不是很強。更主要的是行業內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
第三個因素是出口,市場波動表現在出口上,出口方面現在看來面臨的國際壓力是比較大的,一些對鋼鐵產品需求比較大的國家和地區基本都對我們採取了貿易保護的措施,所以今後出口的壓力不能說減緩了。雖然說有的人講6月份可能略微回升一些,但回升的幅度和力度都沒有達到預期。下半年我覺得這方面仍然不能掉以輕心。如果這方面情況不好會影響整個國內的生產和運營。
第四個因素對我們波動影響大的是鋼鐵行業目前仍處於營銷轉型期,也可以說是關鍵期,各種新型的銷售模式,包括電商、期貨等等都出現了。不過到目前為止對鋼鐵企業一側來講,這些方式和方法還很難說就是鋼鐵企業主要的營銷模式和營銷方法。大家都在做這件事,可以說處於轉變過程中。什麼樣的方式更適合鋼鐵產品的營銷,目前來看還不能完全下結論。只能說這家電子平台做得比較好,那個產品做得比較好。在這個情況下加上金融的力量,包括期貨和其他方面,使得我們實際的鋼材市場波動就比較大一些。
Ⅲ 去產能效應給鋼鐵行業帶來什麼影響
進入九月,市場持續關注的鋼鐵行業中報業績已悉數發布,行業盈利豐厚態勢確定。
2017年上半年,在需求繼續維持穩中向上態勢的情況下,隨著我國供給側改革不斷推進抑制行業供給,鋼鐵行業盈利持續好轉,各上市鋼企營業收入同比均大幅上升。
盈利好轉之下,鋼鐵企業短、長期償債能力均有所改善。長江證券統計顯示,2017 年以來,行業資產負債率呈持續下行態勢,1
季度環比下降0.48 個百分點,29 家上市鋼企中僅10 家資產負債率有所上升,其餘19 家均出現不同程度回落。2017
年上半年,行業流動比率為近兩年來相對高位,29 家鋼企中僅7 家流動比率有所下降,其餘22 家均有所回升。
2016 年國務院發布《關於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指出要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對於鋼鐵行業目標杠桿率,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稱通過3-5 年去杠桿,鋼鐵行業杠桿率應降至60%以下。在當前行業盈利高企的格局下,行業去杠桿有望進一步加速。
鋼鐵行業在2017年上半年跑出優異行情,這種態勢是否可以延續?
從去產能以及各項督查等綜合來看,供給側的改善將繼續發揮效應,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從需求端來看,下半年PPP及各
項重大工程項目的推進,以及基建投資的托底作用,需求仍將平穩釋放,因此市場基本面仍有改善的趨勢,所以下半年鋼市仍會有好的行情出現。
具體來說,對於2017年下半年,鋼鐵價格最主要的推力可能還是來自於限產預期。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8月21日,環保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十六部委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
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明確在全面完成「大氣十條」考核指標的基礎上,今年10 月到明年3
月,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PM2.5 平均濃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數同比下降15%以上,並將目標分解到各個城市。
廣發證券研究團隊認為,環保高壓或常態化,而環保持續高壓不僅將限制鋼廠的產量釋放,還將使得環保不達標的鋼廠逐步退出市場。
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研究員徐莉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採暖季「2+26」城市鋼鐵產能限產50%,如此強烈的限產預期,讓後期給供給收縮產生了強烈的預期。
而有鋼貿商向記者表示,進入九月份,鋼鐵產品進入傳統的消費旺季,鋼鐵供給需求端的收緊可能將會繼續給鋼鐵企業帶來較大的盈利預期。
國企是很堅強的。
Ⅳ 鋼鐵產能過剩 對哪些行業有影響
鋼鐵產能過剩危害最大的還是鋼鐵行業本身,其次是相互競爭壓價拖累了煤炭行業經專營環境屬,擠死了礦山行業的利潤,打擊了航運市場的發展,干擾了港口和鐵路行業正常的收費標准,摧毀了鋼鐵貿易商的資金鏈,也使得低價格的劣質鋼材進入建築領域,留下後患。
Ⅳ 淘汰落後政策對鋼鐵業有何影響
中國鋼鐵行業長時期的高利潤強烈刺激了過度的,快速的產能擴張,就連農民,軋棉花的,賣香油的,做鋼結構的,做鋼鐵貿易的,村長鎮長都投資煉鋼,收破爛的都是鋼鐵廠董事長,造成鋼鐵產能幾十年的旋風式增長,達到了12億噸之巨,鋼鐵行業這種產能嚴重過剩局面是導致價格下滑,競爭白熱化效益低下的原因,無序擴張不制止,落後產能不淘汰,鋼鐵工業就沒有回暖的跡象,即使一時復甦,也會被立即死灰復燃的小鋼鐵抵消,最終受害的還是建設項目的質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國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這樣---沒有經過審批手續的,近二十年建設的鋼鐵廠一律關掉,拆除。這次去產能的政策是以市場擠壓、政策引導、技術設限、節能門檻、環保監控、銀行抽貸、拆除僵屍為手段,以國資委和地方政府為責任主體,以強力的考核問責為措施進行,不具體分指標到某一企業,誰在線內誰拆除。淘汰落後產能面臨著不少困難。首先,地方政府積極性不高及欠缺大刀闊斧動力是國家政策難以迅速落地的一大阻礙。地方政府幹涉市場過度的現象還是普遍存在,尤其對「招商引資」項目格外偏愛,動輒提供各類稅費減免,土地優惠政策等條款吸引從外省轉移過來的落後產能項目,使這些本該淘汰的「敗兵」又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和死灰復燃的能力。其次,這些落後產能市場退出機制不完善、渠道不暢也是急需破解的難題。手持市場退出令的企業們由於產業結構不合理,產品處於價值鏈低端,導致市場跨地區、跨行業重組轉型困難,財務清算困難,人員安置矛盾重重,讓市場迅速擺脫這些「包袱」、輕裝上陣不是短時間內能看到重大成果的。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要啃掉這些硬骨頭,政府和企業都要拿出巨大的責任勇氣和歷史擔當。地方政府作為國家政策「最後一公里」的實施主體,要時時以國家經濟大局和轉型方向為重,淡漠地方個體「私利」,針對本地區情況因地適宜地開展淘汰落後產能行動,從源頭上減少落後產能審批和政策優待。對能耗高、污染重、質量差的落後產能予以堅決淘汰,對短期因結構性調整出現的短期階段性產能過剩進行宏觀調節。作為政府部門的「當家人」,更該摒棄「唯GDP英雄論」等不合符市場規律、急功近利的思維思想,踏踏實實花心思,花時間重構本地區產業布局,讓地方經濟煥發出有生命力的青春。
對於處在落後產能泥陷里的企業來說,環顧左右抓救命稻草不切實際,依靠自主創新能力的加強,依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倡導的新思路,開辟符合安全、環保、質量、能耗等標准並重的產品生產線,主動拋棄落後產能的「重型鎧甲」,才能減輕「重量」,從泥沼里慢慢爬出來,擺脫生存危機。而後,再經過產業轉型升級、企業跨區域、跨所有制強強聯合、方能打造眾多中國經濟的先進航母。目前鋼鐵行業出現了暫時的回暖,使得鋼鐵界老闆們久旱逢甘霖,興奮不已。已經關閉的民營小鋼鐵廠蠢蠢欲動,就像驚蟄以後的小蟲,從深深躲避嚴冬的地下復甦過來。不過,鋼鐵行業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的格局沒有改變。過去民營企業靠環境污染防治降低費用增加產品競爭力,現在嚴格監管不能再不開除塵設備了;過去靠低工資降低用工成本,現在的工人可選擇的就業機會多了,低工資不能吸引員工;過去靠承包稅收優惠政策降低上繳國家稅收增加企業收入,現在嚴格執行稅法和淡化GDP政績考核,地方保護主義漸漸變得越來越不受歡迎;過去低質劣質產品降低工序成本,現在產品過剩,低劣產品沒有了市場。唐山的小民營鋼廠雖然有資源優勢,但是破產是必然的,是經濟新常態了供給側經濟改革的必然結果。
Ⅵ 國家現在要減產能,鋼鐵行業會不會有影響
減產能主要是針對鋼鐵行業,參考《2016-2021年中國鋼鐵行業節能減排發展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鋼鐵產能過剩不僅僅是鋼鐵行業本身的問題,也是中國當前面臨的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五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把去產能放在第一位,足見當前去產能形勢之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