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上主要的鐵礦石進口國有哪些
世界上主要的鐵礦石進口國有中中國、日本、韓國、歐盟的法國、俄羅斯、義大利、英國、中國台灣、美國等。中國是世界上目前鐵礦石最大進口國,其進口量佔世界總進口量的1/3。
世界鐵礦資源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印度、美國、加拿大、南非等國。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需求國,自身的鐵礦石儲量雖然不算少,但品位不幸比較低,從工業經濟的角度來講,倒不如從盛產富鐵礦的澳大利亞、巴西等國進口。
(1)美國進口鋼鐵的來源國有哪些擴展閱讀
在鐵礦石暴利的誘惑下,2012年來除去世界三大礦山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和必和必拓公司積極擴建產能,以繼續從高礦價中謀取暴利。與此同時,新興礦山不斷崛起,試圖從繁榮的鐵礦石市場中分一杯羹。
三大礦山發布的產能擴建計劃,到2013年三大礦山新增鐵礦石產能估計為1億噸,2014年和2015年新增產能預計分別達到3.38億噸和1.65億噸,2012-2015年三大礦山總新增產能預計達到6.26億噸。
⑵ 二戰時期,日本發動戰爭的資源都是哪來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貧瘠的島國,主要的戰爭資源石油、鋼鐵、橡膠、煤炭、稀土、銅礦、黃金乃至於民生息息相關的糧食日本都比較稀缺,那麼日本是如何獲得龐大的戰爭資源使他的戰爭車輪保持轉動的呢?
石油資源
先說石油,石油是戰爭中最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沒有石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航行的全都趴窩。甚至可以說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就是源於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
而日本是著名的貧油國家,日本國內石油生產只佔石油消耗的7%,那日本二戰中的石油是那來的呢?
先看一組數據:
1940年日本進口:石油2205萬桶,成品油1511萬桶
1940年底剩餘石油儲備:石油2086萬桶,成品油2804萬桶
1941年日本進口:石油313萬桶,成品油524.2萬桶
1941年底剩餘石油儲備:石油1235萬桶,成品油2588萬桶
1942年日本進口:石油814.6萬桶,成品油237.8萬桶
1942年底日本剩餘儲備:石油684萬桶,成品油1849萬桶
1943年日本進口:石油984.8萬桶,成品油465.2萬桶
1943年底日本剩餘儲備:石油235萬桶,成品油1146萬桶
1944年日本進口:石油164.1萬桶,成品油333.4萬桶
1944年底日本剩餘儲備:石油20萬桶,成品油475萬桶
(1)1941年美國禁運前的石油來源
從數據表中我們可以看出1940年的石油進口和石油儲備是日本的巔峰,而這些石油進口大部分來自美國(美國提供了80%),另外一部分來源於荷屬東印度群島。所以在美國禁運日本前,日本的石油是主要來自於進口和日本之前的石油儲備。
(2)1941年美國禁運後日本進口斷崖式下跌
1941年6月日本佔領越南後,美國宣布對日本禁運,英國和荷蘭效仿,切斷了對日石油供應,因此日本在1941年石油進口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只有313萬桶,只佔1940年14.2%。
所以禁運後的日本石油儲備急劇減少,不得不做出了偷襲珍珠港冒險的抉擇。
日本還大肆掠奪東南亞的特產橡膠和錫錠
⑶ 中美貿易戰使什麼成為美國進口商品增長最大的來源地
越南。中美貿易戰使越南成為美國進口商品增長最大的來源地。
⑷ 鋼鐵究竟有多重要全球陷入「鋼鐵荒」,澳洲鐵礦石成「元兇」
目前,隨著全球製造業的復甦,世界鋼鐵需求不斷擴大,全球鋼材供應出現緊缺的狀況,加之鋼價的暴漲,諸如德國、美國、韓國,以及印度等國家陷入了「鋼鐵荒」的境地。
而作為鐵礦石最重要的出口國,以及美國「馬前卒」的澳大利亞,卻是趁機「打劫」,憑一己之力坑慘美國。
簡單來說,鋼鐵是由鐵礦石提煉而來,鋼鐵產量能有多少,很大程度上直接取決於鐵礦石。
當今世界,鐵礦石開采主要由澳洲必和必拓公司、澳洲力拓礦業公司,以及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三大鐵礦石巨頭所把持,這三家公司一共占據了全球鐵礦石出口量的70%。
而澳洲憑借著自身鐵礦石資源產量高、品質好、競爭力突出等優勢,更是成為世界鐵礦石出口的第一大國。
在2020年初,鐵礦石國際售價772元/噸,隨後一路飆升,達到1042元/噸。這相對於鐵礦石20多美元/噸的開采價格來說,簡直是一本暴利。
作為鐵礦石出口的「一哥」,澳大利亞趁機漲價,可謂是數錢數到手抽筋。
自此,國際鋼鐵開始進入一個惡性循環。鋼鐵越是緊缺,鐵礦石的價格越是瘋漲;而鐵礦石越是瘋漲,鋼鐵則會越來越緊缺,且變得越來越貴。
這里有世界鋼鐵協會的一組數據,今年5月份德國熱軋卷板的價格是1226美元/噸,美國熱軋卷板價格是1644美元/噸。
此外,諸如中國的鋼材價格指數較去年同比上漲23.95%,越南的鋼材價格也較去年同比上漲40%左右。
而韓國的鋼筋售價更是達到了97萬韓元每噸,大概就是5500多人民幣,較去年同比上漲高達50%。
就是在這種全球鋼價普漲的情況下,大洋彼岸的美國說是為了保護其國內的鋼鐵行業 健康 發展,不僅對國外進口的鋼鐵加收25%的關稅,而且以此逼迫其國內有鋼鐵需求的企業購買自家鋼鐵。
然而,這一行為卻坑慘了這些企業。
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美國作為疫情爆發的重災區,其國內的製造業,尤其是鋼鐵產業受影響甚大,大量的鋼廠瀕臨破產。
雖然這種情況在美國疫情得到控制之後得到了大幅的好轉,但是產能的恢復卻並不是一時半刻能夠做到的。
這對於美國已經開始復甦的製造業來說,無疑是一個壞消息。
因為諸如 汽車 製造、家電製造以及其它很多行業的生產都離不開鋼鐵, 在大量的需求下,鋼鐵產能跟不上步子直接致使美國鋼鐵的價格比國外的鋼鐵還要高個68%的樣子,較去年鋼鐵價格更是上漲160%左右!
事事愛爭第一的美國,這下如願以償的再次包攬了一個第一名。
但這個第一,對於美國的鋼鐵消費企業來說卻不是什麼好事。你說你不僅比國外進口來的鋼鐵貴就算了,而且居然還不能夠及時交付。
本來用八周就可以拿到的東西,你硬是給我拖到個十五、十六周,這中間的時間差、人力和物力成本怎麼算?
其實,這些企業抱怨也沒啥辦法,干著急沒用。
於是隨著企業成本的增長,美國企業或者說有關的製造商只能通過加價的方式來進行成本的消化,這卻大大減弱了美國相關製造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然而在經濟大復甦的背景下,鋼鐵這類大宗商品的漲價成為必然的選擇。不漲價,就得虧錢,精明的美國人會這樣賠本賺吆喝嗎?
這一時期的美國政府又在做什麼呢?
面對國內的經濟狀況,美國的辦法簡單粗暴,那就是瘋狂印錢,也許他們認為世界上沒有錢解決不了的問題,如果有,那就是印的錢不夠多。
去年疫情以來,美國大概印了有十萬億美元,神奇的是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卻一直保持在極為溫和的水平上。
這一切的根源還是與美元的霸權地位相關。
作為世界通用貨幣,大量印製美元的風險被轉移到了國外,也難怪美國可以如此任性了。
這不,今年三月初的時候,在投票商量後,美國又通過了一項經濟救助計劃,此次通過的救助計劃比去年十二月的9000億美元的那一項救助計劃還要多了一萬億美元。
但這些都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舉措罷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的鋼鐵所需。
相比於美國的尷尬處境,作為世界上一年就要生產出十億噸鋼鐵的第一產量大國,中國的鐵礦石原料雖然也受到澳大利亞鐵礦石漲價的影響。
但是,中國高昂的鐵礦石進口成本卻可以通過提高出口鋼材的價格而得到解決。
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世界上因為鐵礦石漲價而備受摧殘的只有美國等國內產能低,但是對鋼鐵的需求量卻很大的國家。
這里,美國似乎要好好「感謝」一下將鐵礦石價格抬高的澳洲小老弟了,有句話怎麼說來著,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話說回來,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的數據,2020年前九個月,全球粗鋼產量是13.474億噸,中國以7.816億噸的粗鋼產量占據全球總粗鋼產量的58.6%。
不僅如此,到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國的鋼鐵蓄積量即將達到120億噸。
要知道,美國的鋼鐵蓄積量也不過是40億噸左右,而中國完完全全是其三倍左右。
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有這樣一種說法,當鋼鐵的蓄積量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鋼鐵的主要原料來源會由鐵礦石轉變為廢鋼。
而在中國鋼鐵總的原材料來源中,廢鋼所佔的比例確實處於不斷上升的狀態。
自2015年到2018年短短三年的時間,中國的廢鋼佔比就由15%上升到了24%。
在我國鋼鐵蓄積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廢鋼的佔比必然會隨之不斷升高。
這意味著, 在未來我國對於鐵礦石的需求會大幅度下降。
而澳大利亞企圖用鐵礦石長久卡住中國脖子,大賺特賺的目的終將會落空。
不僅如此,中國還從其它源頭尋找到了澳洲鐵礦石的可替代物,也就是 西芒杜鐵礦 。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未開發高品位礦山,其礦內鐵礦石不僅含鐵量極高,而且儲量非常豐富。最為關鍵的是,在這里中國說了算。
但不管怎樣,當下中國鋼鐵產業的價格確實隨著國際鐵礦石原料的價格而產生了巨大的波動。
在某些國際資本的有意、無意的帶動下,中國相關鋼材行業的噸鋼均價同比漲幅達到了75%的程度,最高的時候噸鋼均價超過了6600元人民幣。
而為了維護國內鋼材市場,穩定價格, 中國有意調整鋼材的出口,使得鋼價逐步回歸到相對合理區間
2021年5月1日,中國對部分鋼鐵產品關稅及出口退稅率做調整,取消部分鋼鐵產品出口退稅。
5月11日,為杜絕炒作鐵礦石的行為,大連商品交易所對鐵礦石交易所提交的保證金加以提高。
5月14日,上海以及唐山的監管部門各自與本市鋼鐵企業進行約談,大意是共同維持國內鋼鐵行情的平穩運行。
5月18日,國家發改委對企業海外開發鐵礦石資源表示大力的支持。
就目前來看,在中國一系列的舉措下,隨著國內鋼鐵需求不斷被滿足,與之對應的鋼鐵的價格趨於平穩狀態。
但這對於美國來說,倘若中國再降低鋼材的出口,在疫情之下全球經濟全面復甦,國際鋼鐵需求越來越大的情況下,美國製造業無疑會再次迎來一波暴擊。
為什麼這么說呢?這里就要提到 美國的強基計劃 了。
此前,峨眉提出了總額高達三萬億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計劃,初始預計投入2.3萬億美元,其投資數額之高,說是「空前絕後」也不為過。
在這份計劃里,拜登政府預計會將6210億美元投入到交通建設里,包括一些基礎的公路、橋梁、鐵路等,當然還包括一些新型電動車的匹配。
除此之外,還會拿出6500億美元投入到水電設施和一些建築的維護上面。可以說美國3萬億的基建項目,不僅數額龐大,而且工程量浩大。
而有能力助其高標准、高質量完成這一目標的國家,在全球來看,似乎也只有有著 「基建狂魔」 之稱的中國。
換句話說,美國的3萬億基建項目,根本就離不開中國。
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製造已經成為當下全球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關鍵一部分。
就拿鋼筋和水泥來說,美國此次的3萬億基建項目必然離不開這兩樣號稱交通基建「血肉」的東西。
前面有說到,僅僅在2020年前九個月, 中國就以7.816億噸的粗鋼產量占據全球總粗鋼產量的58.6%,是名副其實的全球第一大鋼鐵生產國。
由美國鋼鐵協會的數據可知,早在2017年的時候,美國自中國進口的鋼鐵總量累計達到81.3萬噸。
並且,美國在2018年的時候自中國進口的水泥熟料總量累計達到198.22萬噸,是所有從中國進口水泥熟料第二多的國家。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還要從 美國製造業的衰退 來講起。
製造業的衰退最明顯的表現在 社會 階層當中,曾經的美國中產階級是美國 社會 中的一股主導力量,但現在他們逐漸發現,最富有的400個人擁有的財富甚至超過了 社會 剩餘50%的人的財富,也就是美國剩餘的1.5億人的財富。
社會 開始向兩極化發展,頂層的人越來越富有,底層的人越來越貧窮,而曾經堅厚的中產階級要麼成為頂層的精英人士,要麼淪落為底層的貧困群眾,當然還有兩邊都不沾的,只能整日忙活於被不斷壓榨的工作之中,不見天日。
表現在教育方面就是,來自曼哈頓公園大道的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一條道順暢地從精英學校,再到常春藤名校,最後直接成為 社會 精英;
而出生在貧民窟的孩子在周遭環境種種的影響下,卻因為毒品、犯罪等原因而輟學,只能領取最低生活津貼度日。
漸漸地, 社會 階級開始固化。
中產階級的萎縮和兩頭人群惡性循環的加深,間接導致了美國 社會 從意識形態到客觀條件的極端分化。
於是,似乎是代表上帝來拯救曾經輝煌的中產階級的川普也就得以名正言順的登台表演。
如果現在你對美國的中產階級說,加油伙計,天道酬勤,你一定會成為美利堅最靚的那個仔,大多數人會嗤之以鼻。但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這完全是有非常大的可能的,當時的美國夢讓多少世界男女為之神往。
就比如說下面這一位,他是曾經的世界第二大鋼鐵公司,也就是美國伯利恆鋼鐵廠的創始人查爾斯·施瓦布,更是美國夢的傑出代表。
施瓦布的家境並不好,在他15歲的時候就出去做馬夫謀生,18歲的時候來到鋼鐵廠上班,憑借個人的努力,底層出生的他成功實現了人生的完美逆襲。不僅成為了「鋼鐵大王」卡耐基的副手,而且在之後更是成為新的「鋼鐵大王」,並在1904年創立了伯利恆鋼鐵廠。
但是好景不長,以技術發家的伯利恆鋼鐵廠,卻在發展壯大後失去了自己的本心。
因為忽略技術以及臃腫的管理,加之1973年的時候,美國開始出現鋼鐵產能過剩,以歐盟和日本為代表的新技術、低成本工業迅速崛起,利恆鋼鐵廠很快顯露頹勢。
這里不得不提一嘴彼時強大的美國工會,聯合工人罷工、遊行,逼迫鋼鐵企業不斷提高薪資,當時來說,再也沒有那個傳統製造業的薪資能夠比鋼鐵工人的薪資更高的了。
在工業化完成後,美國開始重點轉向金融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其國內鋼鐵市場需求開始下降。
加之美國鋼鐵的成本不斷提高,技術不斷落後,國家扶持力度不斷下降等等,美國鋼鐵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逐漸消失。
八十年代,在全球化浪潮下,美國為保護國內鋼鐵行業免受外國沖擊,進行了貿易保護,這無疑大大延緩了美國企業去產能化的進程。
2003年,積重難返的伯利恆鋼鐵廠宣布解散,長達一個世紀的鋼鐵帝國黯然退場。
時間的齒輪正在不斷撥轉。
現在的美國靠著矽谷的一大批頂層精英依舊保持著世界霸主的地位,但是卻在不斷丟棄國家強盛的根本——製造業,其泡沫經濟得以建立的根本不過是以美元為基礎的世界貨幣體系,但倘有一日,這體系崩潰了美國該怎麼辦?
伯利恆鋼鐵廠的崩塌似乎依舊在眼前映現,川普在位期間曾為美國製造業的重塑所進行過努力,但結果如何不言而喻。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曾經擁有不曾珍惜,如今再要如何能夠?時間在大步邁前,當以美國製造業為棒喝。
⑸ 美國鋼鐵市場現在是壟斷行業嗎
美國鋼鐵市場現在是壟斷行業。美國鋼鐵公司成立於1901年,由卡內基鋼鐵公司和聯合鋼鐵公司等十幾家企業合並而成。曾控制美國鋼產量的65%。它先後吞並了50多家企業,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壟斷了美國的鋼鐵市場和原料來源。總部設在匹茲堡。該公司在國內擁有數十家子公司,還擁有30多條散裝貨船負責運輸。在國外的子公司和聯營公司設在加拿大、英國、義大利、德國、西班牙、法國、日本、印度、奈及利亞、巴西等國。該公司生產的范圍很廣,包括鐵礦砂、煤、白雲石和其他有色金屬的開采,各種鋼管、鋼板、鋼軌的製造,化工產品,石油鑽探和採油設備。在坦克車身、重炮等武器製造方面佔有重要地位,還參與建築、造船等業務。
⑹ 二戰期間日本鋼鐵主要來源
這個問題很新穎啊,仔細想想還真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就日本那點資源想發動這么大規模的戰爭是妄想。在機械化戰爭時代基本的戰爭資源是煤鐵糧食石油。在各大國中,日本的鋼鐵和彈葯是最少的,比如鋼產量是200萬噸,連德國的1/10都不到。當時日本的鋼鐵來源主要是從美國進口鋼鐵和廢鐵。從中國的掠奪是次要的。當時日本並沒有得罪美國,所以美國願意出口。 偷襲珍珠港後,美國斷絕一切對日貿易。 日本的鋼產量急劇下降.日本發動二戰是長期准備的,通過在外國特別是中國的掠奪,積累了大量的資源.戰爭期間又以戰養戰的政策,使日本的資源不會耗盡! 東北有戰爭所需的幾乎所有煤鐵糧食資源!石油有東南亞的,沒和歐美開戰前從他們那進口,開戰後東南亞的油田就是日本的了,當時美英在東南亞還儲存的大量的石油,加上日本本身就是危機意識很強的國家,平時就儲存的大量石油!第三個原因是日本的機械化水平比較低的,看以前的是史料在中國大陸和東南亞日軍基本都是徒步機動,戰斗也大多是和對方的徒步步兵作戰,陸軍對石油的依賴和使用量和蘇美德的軍隊比少的多的多。大部分石油是海空軍用了,可到戰爭結束海空軍的飛機數量也沒美國多,這實際就是國家戰爭能力的極限了。說到這就明白為什麼蘇軍攻佔東北被日本認為是最致命的,東北被佔領戰爭最基本的資源就沒了!日本當時已經有在本土失守的情況下舉國遷移東北,加上關外的100多萬軍隊也許還能頂一兩年的打算。
⑺ 特朗普打響貿易戰歐盟將怎麼做
一觸即發!特朗普打響貿易戰,歐盟將"以牙還牙"!中國商務部這樣回應...
美國當地時間3月8日,總統特朗普在白宮舉行了與鋼鋁行業高管和工人的見面會,並在會上正式簽署了命令,將於15天後對美國進口的鋼鐵和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
9日,我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就此舉做出回應,指出美方措施是以國家安全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中方將在評估美方措施給中方造成損失的基礎上,採取有力措施,堅決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
特朗普簽署公告 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徵收高關稅
一直以來,特朗普把美國工廠關閉和大量工人失業歸因於外國進口和傾銷,8日,他說,向從外國進口的鋼鋁產品征稅是在保護美國的國家安全,將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
特朗普宣布,這次徵收關稅的范圍將暫不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對這兩個國家的臨時豁免是否延長,將視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情況而定。特朗普還暗示,除加拿大和墨西哥外,澳大利亞和「其他部分國家」或許也會被豁免加征鋼鋁關稅。
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 王賀軍介紹,目前我國正在評估美國措施對中國的貿易利益造成的影響,也將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維護我國的正當利益。
⑻ 美國主要從國外進口哪些大宗原材料主要來源於哪些國家和地區
中東地區的石油,主要輸出國為阿拉伯國家。亞洲地區的稀土,主要輸出國為中國和中國台灣。還有澳大利亞的鋼鐵。
⑼ 2009年歐盟向哪些國家進口鋼鐵
歐盟的進口鋼鐵主要來源正是中國、印度、俄羅斯、韓國、土耳其和烏克蘭6國
⑽ 我國鋼鐵企業的所需鐵礦石的主要進口來源國是
鐵礦石的主要進口來源國是澳大利亞、巴西,還有印度、俄羅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