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國特種鋼材都產量不高
中國鋼產量世界第一,但特種鋼材卻嚴重依賴進口
特殊鋼是重大裝備製造、重大工程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國防先進武器所需的核心、關鍵材料,是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力的標志。
原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曾表示,我國特鋼發展的關鍵是要佔領高端市場。在徐匡迪看來,我國裝備製造業主要在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上受制於人。其中,核心技術主要是指控制系統和軟體,核心部件主要是材料不過關。尤其是飛機起落架、高速列車車軸、軸承等抗疲勞高強鋼,核電站用耐高溫、抗輻射不銹耐熱鋼管,燃氣輪機、渦扇發動機的高溫合金葉片等材料,目前尚且不能實現國產化。
中國金屬學會名譽理事長翁宇慶同樣認為,通過產業和產品升級,提升高端特鋼產品的國內市場佔有率是我國特鋼行業發展的核心問題。
高端特鋼受制於人
從世界范圍來看,特鋼產業水平最高的國家是日本和德國,兩國在全球特殊鋼市場所佔的份額分別達到20%和18%。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溪淳表示,相比日德等發達國家,我國特鋼產品的差距主要體現在品種結構上,從而導致主要特鋼品種出口單價和進口單價之間存在較大落差。
以不銹鋼棒材為例。今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不銹鋼棒線材4.46萬噸,平均到岸價格為3991美元/噸;出口3.14萬噸,出口單價僅為2993美元/噸。同期,我國共進口不銹鋼板帶31萬噸,平均單價為3216美元/噸;出口36.98萬噸,平均單價僅為2336美元/噸。
再如合金鋼鍛材。上半年我國共進口3000噸,平均進口價格高達5000美元/噸;出口4.76萬噸,平均出口價格僅為1554美元/噸。
在鍋爐鋼管上,上半年我國共進口4.43萬噸,平均價格達到7697美元/噸,出口量為3.25萬噸,出口單價只有2215美元/噸。
綜合來看,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上述主要特鋼產品91萬噸,進口金額達到23.2億美元,平均進口價格為2549美元/噸。相比之下,上半年我國合金鋼棒線材和合金鋼板帶的平均出口價格只有648美元/噸和606美元/噸。
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特鋼行業的話語權主要體現在對國際主要特鋼產品的定價權上。進口單價與出口單價的巨大「落差」充分證明,若要擺脫原材料受制於人的尷尬境地,我國特鋼產業必須延伸產業鏈,不斷向高端市場發起沖擊。
業內專家指出,特鋼深加工產品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是高端特鋼產品的發展趨勢之一。例如,特鋼板帶、特鋼棒線材、特鋼管材以及工模具鋼、高速鋼等都具備深加工的潛力。
質量穩定性亟待提高
2009年,我國累計生產特殊鋼3470萬噸,佔全國鋼產量的比例只有6.11%。相比之下,在世界范圍內,特殊鋼在一個國家鋼產量中所佔的比例平均為10%~15%,其中,OECD國家達到15%~20%,瑞典接近30%。
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主持的《中國特鋼產業現代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認為,我國特殊鋼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可以概括為如下幾個方面:高品質特殊鋼比例低,結構不合理,部分高端產品不能滿足國內行業發展及重大工程需求;特殊鋼板帶材、管材、棒材、鍛材和復雜型材生產技術水平亟待提高;特殊鋼生產的高資源和高能源消耗狀況亟待改善等。
通常來講,潔凈度、均勻度、組織細化度和尺寸精度等是特鋼的本質特徵,而質量穩定性是其品質高低的主要衡量標准。以高品質軸承鋼為例,其含氧量必須不大於10PPM,可靠性不小於99.99%。
該課題組對汽車、軸承和機械等主要用戶行業的調查顯示,當前我國特鋼產品質量還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有:表面質量不穩定、表面發紋、公差超標、彎曲度超標現象時常出現;交貨期不準時情況時有發生;連鑄材料低倍偏析;夾雜物不均;表面裂紋;為用戶服務理念較差;使用壽命相當於進口材料的四分之一;鋼材硬度不均勻、鋼中碳含量和氧含量控制波動較大、中心疏鬆與夾雜物富集等質量缺陷較為普遍等。
把握製造業升級契機
眾所周知,特殊鋼是製造業用鋼最主要的鋼類,其市場需求特點是多品種、小批量。
當前,國內特鋼的主要消費市場包括汽車行業和機械行業,其中,汽車行業佔35%,機械行業佔24%。以汽車行業為例,2009年我國汽車行業消費鋼材同比增加約700萬噸,同比增長22%。
業內專家認為,就中高端量大面廣的特鋼品種來看,軸承鋼和結構鋼與市場高度融合,是最具市場前景的兩大特鋼長材。
2009年,我國特鋼行業軸承鋼生產量達到240萬噸,預計今年達到250萬噸。
在汽車用鋼方面,我國汽車用優質鋼材約占汽車用鋼材量的30%,汽車用特殊鋼佔全國特鋼總產量的35%左右,其中,合金結構鋼、彈簧鋼、冷鐓鋼和易切削鋼都是各個特鋼廠的支柱產品,汽車產量的快速增長也極大推動了國內特鋼需求。
根據不同車型的耗鋼情況,按照我國汽車產量中乘用車與商用車的比例進行加權測算,2008年我國整車汽車用優特鋼數量達到500萬~600萬噸;根據2008年底的汽車保有量計算,我國汽車維修用優特鋼達到200萬噸。綜合上述兩項數據,目前我國汽車行業每年將消耗特鋼700萬~800萬噸。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認為,為滿足機械工業的用鋼需求,我國特鋼行業必須加強研發、調整結構。
具體來說,主要是:新能源機械行業、風電行業要提高軸承鋼壽命,進而提升軸承鋼材純凈度,同時提高增速齒輪箱壽命,以解決鋼材超細組織問題;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機組用鋼材要早日研發各類品種,早日鑒定、成型,進而完全替代進口;汽車行業要在繼續降低成本的情況下,提高鋼材質量的一致性;重型機械用鍛件主要解決機加工能力和熱處理水平;通用機械用特鋼應向易切削鋼材、非調質鋼材、調質後鋼材、銀亮鋼材等品種傾斜;工程機械需求向特種性能鋼材發展,農用機械向低成本發展。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一德所言,「十二五」期間,我國對高品質特鋼的需求將快速增長。為振興特鋼產業,必須牢牢把握住當前製造業升級的有利契機。
Ⅱ 我國鋼鐵生產量是不是受指標限制
鋼鐵產量總體上來講沒有生產指標,這和香煙等不一樣。但是,隨著國家回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產能政策答的推行,鋼鐵產能的建設和使用,受到指標限制,各地區各部門各企業不得隨意增加鋼鐵產能和生產設備,在鋼鐵廠的搬遷過程中,也是要減量置換鋼鐵產能。國有企業嚴格執行了這一政策,民營企業,尤其是山東、江蘇、雲南、廣西、廣東等執行的較為松動,近幾年鋼鐵產能不斷增加。
Ⅲ 目前我國鋼鐵行業面臨哪些困境
1、產能嚴重過剩(受世界經濟影響,需求嚴重不足,發達國家已完成工業化,中國正快步進入後工業化時代,需求遞減,而中國產鋼量佔全球一半以上)
2、同質化嚴重(中國大部分鋼鐵企業都生產幾乎同類型的粗鋼)
3、低質化嚴重(真正具有競爭力的精細鋼產品尚需從國外進口)
Ⅳ 中國生產鋼鐵難嗎
我國是鋼鐵生產和消費大國,粗鋼產量連續13年居世界第一。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鋼鐵產業快速發展,粗鋼產量年均增長21.1%。2008年,粗鋼產量達到5億噸,佔全球產量的38%,國內粗鋼表觀消費量4.53億噸,直接出口摺合粗鋼6000萬噸,佔世界鋼鐵貿易量的15%。2007年,規模以上鋼鐵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9936億元,佔全國GDP的4%,實現利潤2436億元,占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9%,直接從事鋼鐵生產的就業人數358萬。鋼鐵產品基本滿足國內需要,部分關鍵品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鋼鐵產業有力支撐和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就業,對保障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鋼鐵產業長期粗放發展積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盲目投資嚴重,產能總量過剩。截至2008年底,我國粗鋼產能達到6.6億噸,超出實際需求約1億噸。二是創新能力不強,先進生產技術、高端產品研發和應用還主要依靠引進和模仿,一些高檔關鍵品種鋼材仍需大量進口,消費結構處於中低檔水平。三是產業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鋼鐵企業分布在內陸地區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環境容量、水資源、運輸條件、能源供應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四是產業集中度低,粗鋼生產企業平均規模不足100萬噸,排名前5位的企業鋼產量僅佔全國總量的28.5%。五是資源控制力弱,國內鐵礦資源稟賦低,自給率不足50%。六是流通秩序混亂。鋼鐵產品經銷商超過15萬家,投機經營傾向較重。\
中國鋼鐵工業取得了多項世界第一,但世界鋼鐵生產大國並沒有成為鋼鐵生產強國,在全球鋼鐵產業格局中沒有話語權.
近幾年,中國鋼鐵工業取得了多項世界第一:產量第一、出口量第一、消費量第一,並一躍成為全球鋼鐵生產大國。但世界鋼鐵生產大國並沒有成為鋼鐵生產強國,在全球鋼鐵產業格局中沒有話語權。
中國鋼鐵產量佔全球總產量30%以上,在推動世界鋼鐵工業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也作出了重大貢獻。多年來,正是得益於鋼鐵工業提供的各類鋼鐵產品,才確保了國內機械、交通運輸、建築、國防等基礎行業的大發展。
但是,在獲得諸多「世界第一」的背後,中國也為鋼鐵工業的無限擴產付出了慘重代價。這代價不僅是物質上的、環境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不僅是短期的,還包括長期的,甚至影響到我國鋼鐵工業在做大後難以做強。
Ⅳ 中國煉鋼技術與先進國家相比有哪些缺陷、哪些鋼煉不出來,為何煉不出來
特種鋼,其實我們的材料與發達國家差的不少。嚴重製約航空發動機研發。起落架的鋼材基本解決。
Ⅵ 中國的鋼材產量位居世界前列,為何特種鋼材仍需進口
剛才產量位居世界前列,並不表示特種鋼材產量也很多,因為我國的鋼鐵創新能力還是比較薄弱,所以對於這種特種鋼材還是依賴於外國。
中國雖然是鋼鐵大國,但不是鋼鐵強國。這就相當於有些生產漲價,雖然生產出來的產品量很多,但是質量不好是一個道理,當然我並不是說中國的鋼鐵質量不好,只是一般生產出來的鋼材都是普通鋼材,但是像特種鋼,中國目前的產量還不足以滿足自需。所以一般中國使用的特種鋼都是從日本進口的。中國每年所生產的鋼鐵都是中低級鋼材,特種鋼由於技術不過關,操作達不到要求,所以沒有辦法大量產出,依舊只能依靠進口。那為什麼中國一般都從日本進口特種鋼呢?
為什麼我國沒有辦法去生產特種鋼呢?這是因為我們不具有高精度的模具鋼,如果你想要製造特種鋼,那麼你一定要有精細的模具作為模板,但是這種模具只有日本才有,所以沒有辦法,你只有去買他們的鋼材,所以就算我們如今已經是產量的第一大國,但依舊每年都要從日本進口大約200萬噸的各種鋼材,造成這種原因,就是由於我們本國沒有辦法生產這種鋼材。
Ⅶ 我國現在為什麼要限制鋼鐵產量意味著什麼
限制產量,是因為產能過剩,再加上需求的降低,導致了鋼鐵價格的下跌.進而影響了鋼回鐵行業的利潤答.
另一方面,限制產量,鋼鐵行業對原材料鐵礦石的需求也會縮小,從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鐵礦石的價格吧.
純屬個人想法.
Ⅷ 中國那麼多鋼鐵廠,為什麼就造不出好鋼來
主要是鋼抄鐵規模生產以後管理襲不嚴格出現的質量瑕疵太多。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中國什麼鋼材都可以生產,質量都是不錯的。但是,一旦交付批量生產,每一個環節的一點點質量問題都會被帶到下一個工序,造成最終的剛才質量降低。
Ⅸ 近幾年我國鋼鐵行業整合速度加快,我知道的山東濟鋼和萊鋼,山西關停合並了許多中小鋼廠,目的是調控全國
現在鋼鐵產量過剩是不爭的事實。現在各個鋼廠可以直說沒有一家是不在賠錢生產的。都是為了保住客戶。沒有一個是減產的。要想能防止全國性的鋼材產能過剩唯一的方法國家帶頭,把鋼廠生產並入計劃經濟才能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