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感覺外國的特效相對於國內來說會顯得更加真實
因為做特效用的錢都被黑掉了
因為我們都活在中國的現實里,特效做得再好,也知道是假的,而外國都存在於想像中,特效再差,也能和自己的想像重合
從技術角度和態度角度講吧。
技術角度
全球所有的電腦特效公司,包括國內、好萊塢等。所用的軟體無非就是3DMAX、 MAYA、C4D、AE等等幾個,網路上均有下載及普通人隨時購買正版。你稍微留意一下好萊塢大片的後期或花絮,均可見到上述軟體的蹤跡。
但好萊塢頂級特效公司和國內的或其他二三線的有什麼區別呢?
分三方面講:
第一:強大的、高技術的插件。
上述的軟體,普通人都可隨時下載安裝通過學習,你也能快掌握製作特效的方法。你多上YouTube什麼看看,很過外國民間高手製作。微信上傳過一些熱門特效小視頻,也是用使用這類軟體的。
只是,起製作的質量和頂尖特效公司有很大距離而已。
等等,為什麼有這個大距離?
大家都用這個軟體啊?
答案是插件。
插件就是在某個軟體基礎上,開發出某種快捷效果。如PS中一鍵美白插件,就是你加入自己照片,通過插件則一鍵達到美白效果,如果沒有插件則要自己慢慢調。結果是一樣的,就是插件效率高,幾秒完成。自己調則很慢,可能幾十分鍾或幾小時。
頂尖的特效公司,則在上述這些主流軟體上,開發出自己特有插件。這些插件基本屬於高度的商業機密,你能找到或了解到技術信息十分有限的。
我工作關系原因及愛好電影原因,略略知道一點。
這類插件,無非分為物理效果、塵埃效果、關照效果、材質質感等幾類。
假設你花半年時間,通過專業的學習,你學會了MAYA和3DMAX,你也懂得自己製作了鋼鐵俠的特效。但是,你會發現你製作出來的鋼鐵俠和漫威製作出來的,總感覺不夠逼真。原因就是在塵埃效果(如鋼鐵俠落地時候)、鋼鐵俠的盔甲反光、鋼鐵俠盔甲的金屬質感、人物運動動作軌跡等,無法做到較高的擬真度。
以下是國外一名大師級特效網友製作鋼鐵俠視頻,已經屬於民間最高級別那類。你跟著名字搜索即可,
你會發現還是和漫威差別很大,原因則是個人缺乏這類插件。無法在塵埃、光照、物理、材質、人物動作等四個方面做到逼真。
這里提一下,當下最難的質感效果,就是布料的質感和水體模擬。
2018年1月之前,地球最強特效代表就是《正義聯盟》《復仇者聯盟3》了,但裡面幻視和超人飛起來時候,斗篷效果有很強的CG味道,能看出是假的。
水體更加,好萊塢一直有盡量不碰水的傳聞。你是不是發現,你無法舉例出一個在水體激斗的場景是不是?陸地大戰卻一堆.....漫威拍了十多部超級英雄了,有水上大戰的?
在這之前,最牛隻能是《環太平洋》黑夜大海打怪獸那段了,還只能是黑夜....
再強調一次,這些插件都是當下最高度的商業技術及機密,能解釋的估計也就這么多了。再問技術等細節,地球沒多少人能完整回答了,就不說下去了。總之這些插件你沒有,有錢也買不到就是了。
如果,漫威這些插件都送給你,你能做出和漫威一樣逼真的鋼鐵俠嗎?
答案是能,但時間你耗不起,當做到漫威一樣逼真的鋼鐵俠時候,就算你家裡擁有現在最頂級I9處理器,當下10萬級別頂尖顯卡,你也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製作。因為,渲染時間你耗不起。
第二,超漫長的無敵渲染時間
什麼是渲染時間。渲染時間是指,當這段特效在上述的軟體中完成,需要輸出成視頻文件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是十分漫長的,先看一段新聞。
最新的迪士尼動畫,尋夢環游記,最高特效場景一幀需要125小時才完成!按照平時電影每秒30幀計算,則完成一秒的動畫,需要3750小時!摺合156天才完成一秒。尋夢環游記中,這個場景大約出現了5-6秒,那麼,則用了780天才完成(2年多)。
幾秒就用了2年,等等~這電影製作周期不就要10年8年了嗎?
理論上是的,這個計算方法一般是按當下最先進的、單一的,再次強調,是單一一台計算機計的渲染時間,用來客觀表述技術難度。
但他們擁有渲染農場。
所謂渲染農場,你可以簡單理解為,由數百台、數千台伺服器組成一台超級超級超級超級計算機。簡單說,你家的電腦最牛也是十核 二十核,但人家這樣就是千核、萬核。
這樣的話,渲染時間一般就壓縮到幾十分鍾、幾小時則完成一秒,完成《尋夢環游記》《復仇者聯盟》這類頂級特效電影也就幾周最長數月。
2000年初期,當年特效最強的電影《指環王》系列,由西塔數碼(也有翻譯叫維塔數碼)公司負責渲染其中特效,由於渲染農場晶元組太多,發熱量太厲害。《指環王》的特效要等到冬天才能渲染,為什麼,夠冷啊!夏天的話,散熱的設備都是天價....所以到了冬天靠自然降溫,能節省費用啊老闆。
這個是《指環王》電影,DVD收藏版本花絮裡面有介紹的,你有興趣看看。
要建造一個渲染農場,首先價格當然是天價。以當下最快I9為例,價格接近1萬一顆晶元....搭建一個渲染農場,價格從幾千萬到幾億,不奇怪。
好了,就算思聰哥出錢,花幾億搞個渲染農場,人才呢?
第三:強大科學團隊
好了,插件你有了,渲染農場也砸錢做了。你做了鋼鐵俠出來,一拳砸牆上,牆爛了,碎片亂飛!不夠逼真啊!
鋼鐵俠一拳砸牆,力反饋效果是怎麼樣的?總不能像穿過空氣吧?
碎片飛出速度是否符合物理規律?快了,像棉花。慢了,像金屬。
塵埃的飛起塵埃團,什麼形狀否符合常理?體積多大才合理?
牆上的磚頭爛了掉了地面是否符合物理效果?磚頭掉地上有反彈嗎?有反彈多高才合理?
這些都需要強大科學團隊,通過擬真計算,再調整出來才感覺逼真。
2000年,迪士尼出品一個3D動畫《恐龍》,開始感覺做出來的恐龍跑動、運動不夠逼真。後期要做出主要肌肉,當恐龍運動時候,身體主要肌肉群要配合做出相應改變,模擬真實的動物運動,這就需要請來一些動物身體結構、肌肉什麼專家來指導了。具體細節我忘記了,當年DVD花絮有這個簡介的。
大神諾蘭的《星際穿越》,其中黑洞效果,請了頂尖物理學家來研究,視覺怎麼表現黑洞才合理......
好了,花了這么多口水,講的就是硬體技術,我們和好萊塢的差別。
=====================================================================
製作的態度
第一 投資方影響製作質量
當下,國產電影發展,算是超熱門的投資方向了。早年的《夏洛特煩惱》到今年《戰狼2》,投資回報是10倍甚至幾十倍,引發投資神話。當下國內,很少正規的投資回報能在1-2年達到這個比例的!
熱錢湧向影視投資這個大家都懂。當我們投資影業,和好萊塢標准工業化,差了近100年。
中國電影業也有很久 歷史 啊,電影業是的,但標准商業化是2001年張藝謀的《英雄》開始的。以前的所有電影,都是國家下屬的X製片廠出品的,這個和《新聞聯播》沒區別,國家投資,國家回收。《英雄》才是正式商業運作開端,老闆投資,自負盈虧,到現在才17年!
國內現在影業投資,基本都屬於畸形狀態。投資商有強大話語權,而不是製作人。而好萊塢不是,成熟工業體系,製作出品方已質量為前提,合適的導演、演員、劇本都在製作人的許可權下執行。好萊塢有個經典笑話,1968年,斯坦利·庫布里克製作《太空漫遊2001》,製作周期很久,投資商要去信追問,問了「2001是片名還是上映日期?」。你就從側面知道,導演的權利有多大。
而現在國內不是,老闆告訴你,他要誰導演就誰導演,誰主演就誰主演。君不見多少爛片推著流量明星或老闆包養的明星主演來,國內這種「外行主導內行」「屁股坐在的位置確定製作」。
這樣,就導致了影視製作的質量,高低之間差異很大。而好萊塢很少這情況,就算片子內容再爛,人家攝影、後期製作到音響效果什麼的,還是保持超高水準。最近爛了《正義聯盟》,故事是爛了,技術方面而言,人家特效、音響、攝影、燈光、美工、後期、分鏡、剪輯無一不是當下最高水平的。
第二 資金限制
技術上面已經說得很清楚, 當然這些是燒錢能燒出來的。
但問題是,國產電影基本限制在國內上映,我們的影片的質量還未能達到全球標准。國內算到頂了,10-20億票房已經牛到不行。(戰狼是特例,不能參考)
給你個名單,到今天為止,國產電影票房,超過20億有
戰狼2 56億
美人魚34億
捉妖記24億
羞羞的鐵拳 22億
(今天貌似前任3已經超過,但還未下畫,不能統計)
算到今天,中國國產電影才4部過20億!
而票房分賬形式,投資方是40-45%,院線(電影院)40-45%,剩餘10%有什麼電影發展基金和稅之類。
換言之,20億票房,投資方拿回的是9-10億左右。假設影片製作費用4億,宣發費用2億,成本已經6億了,把稅了交清。實際投資方回報也就有2-3億左右。
一句話,投資成本 X 4 = 不虧本!
好了,懂了投資回報了吧?
你做老闆,投資拍個電影,你總不會發夢做到4 50億吧?保守點預算15-20億票房,折算下來,你投資進去錢不能超過5億。
5億人民幣,算到美元,才8千萬美元不到。你知道當下《婦聯3》投資多少?5億美元,換算人民幣30多億!
明白了吧?製作費用限制了投入到特效、後期、美工等等硬體上面。製作質量,根本無法和好萊塢投資相比!
第三 畸形的市場和製作態度
5億成本,小鮮肉的片酬就去了一半,剩餘只有2億多做影片質量,算下來幾千萬美元.....
老闆要求快,現在投資,2018年暑假上映,只有半年製作周期,長點到2019年春節,也就一年。想學迪士尼拍《恐龍》?連每塊肌肉和骨骼都製作出來,以求逼真?別發夢的,你的恐龍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畫得像一點就算了!什麼,不加班?漲工資?換人!
不是因為經費嗎?
聽說,國外,比如好萊塢,花兩億拍一部電影,服化道具特效這些,基本都要用掉一個多億,那些大牌明星的片酬也未必是天價。
又聽說,國內也花兩億拍一部電影,其中一億五千萬都是演員的片酬,經費劃分到服化道具特效這里,可能只剩幾十萬甚至更少。
成本幾十萬甚至更少,這點錢做出來的特效,跟人家花一億做出來的特效相比?要是不顯得假,那人家花一億不就白花了嗎?
更有甚者,還聽說,很多電影的特效都是外包的,而且是層層分包。
製品人把製作特效的活兒給了A公司,A公司把這一部電影的特效分成幾個部分,分別下包給B、C、D、E、F公司。雖然是同一部電影,但是這些製作特效的人員都沒碰過頭,都是憑著自己的感覺和個人的理解去做,等到最後把所有特效集合起來,進行剪輯的時候,發現每個公司做出來的特效風格都不一樣,無法渾然一體,那可不就一眼假嘛。
此外,據說做這些特效的人,也未必真的是高手。
製片人把製作特效的工作交給A公司;A公司拿了30萬,自己留下15萬,用15萬把這個活交給B公司;B公司自己留下10萬,用5萬把這活交給某學校的老師;老師留下4萬,用1萬把這活交給了自己的學生;學生留下8000,用2000把這活交給了網吧里正在學習做圖的小孩,小孩還美得冒鼻涕泡。
這么搞下來,要經費,經費不足;要製作技術,製作技術稀爛。那你說,還能做出什麼好特效?
再有一個問題。哪怕製作經費充足,製作特效的人員是高手,他也架不住外行添亂。
外國的製作特效的人員什麼樣?咱也看過一些紀錄片,他們製作特效的時候,沒有人來亂摻合。哪怕總製片人來了,想對這些專業工作指指點點,工作人員也就送他一個字:滾!
國內的,就慘點。不管是製品人還是導演,總之是外行吧,這外行出血來的大外行,看工作人員製作特效,他給你瞎指導,外行指揮內行,每多掣肘,要命不要命?不信你去網上看看,有多少一線人員每天都帶著菜刀上班,不定什麼時候就跟甲方拚命了。有這樣的甲方,工作人員再能,他發揮不出實力呀,那特效能做得好不出鬼了嗎?
確實有這個問題,看過不少大片發現一個問題。就是背景渲染問題,國外大片一到特效背景就是很暗的基調,這樣就顯得特效不違和渾然一體。國內就不一樣,特效感覺很浮誇的樣子。
錢不到位啊,權游單集平均600萬美元的費用。大場面800-1000萬美元的成本呀。
分配不到位啊,國產流量拿大半,剩下幾毛錢怎麼買好的質量?
還有審美呀,看看權游打的光,在看看大多數國劇,仙俠劇打的光?
調色就更不說了,低級。
記得前幾年有一句話「國劇怕你不知道是假的,美劇怕你看出來是假的」
話說回來,國劇在慢慢成長,隨著年輕一代慢慢成長,國人在美學方面也在慢慢成長。
還是技術問題
經費預算有限,投入方向不一樣。一個注重內容,一個注重人文
看春晚,我整個人都覺得頭暈[暈]
不吹不貶,外國一部分大片的特效確實甩國產的幾條街,指環王六部曲的特效個人認為真的很經典,即使現在國產電影也是拍馬也趕不上的。其原因無外乎以下幾點。一是技術不行,國內的電影特效技術確實不如人家。二是習慣性使然,國產商業片所追求的是流量,也就是靠流量明星來撐排面。所以特效上就不那麼用心了。三是資金問題,一部影片的投入就那麼多,明星拿走大部分了,剩下一小點能搞個五毛特效已經不錯了。不像人家好來塢,你明星要價高了人片方就不用你了,直接培養新人
B. 鋼鐵俠1特效花了多少錢
鋼鐵俠一特效花了多少我不知道!反正我這個只花了一毛不到!
C. 現實版鋼鐵俠戰衣來了,中國製作首發,售價多少
這款鋼鐵俠戰衣是由中國製作首發,全球限量50套,它一套的售價是250萬元人民幣。
D. 正版鋼鐵俠限量版滑鼠多少萬
不到一千元。
有一款鋼鐵俠三的限量版是899元。
滾球滑鼠:橡膠球傳動至光柵輪帶發光二極體及光敏三極體之晶元脈沖信號感測器。光電滑鼠:紅外線散射的光斑照射粒子帶發光半導體及光電感應器的光源脈沖信號感測器。無線滑鼠:利用DRF技術把滑鼠在X或Y軸上的移動、按鍵按下或抬起的信息轉換成無線信號並發送給主機。
E. 太震撼,鋼鐵俠的特效是怎樣拍出來的,看完好服氣國外
其實演員只穿了普通的衣服,用特效做出來的,一分鍾多少多少錢呢,最開始確實讓鋼鐵俠穿護甲,但是他怎麼動都別扭,畢竟那東西硬,不方便,後來乾脆用特效,讓他自己想像身上穿東西,
他這個就是在特製的衣服上有很多點陣,然後電腦捕捉點陣來進行動作模仿
F. 鋼鐵俠的特效用什麼軟體可以製作
特效軟體簡介
Houdini(電影特效魔術師) Side Effects Software的旗艦級產品,是創建高級視覺效果的有效工具。我們看到的每一部美國大片的特效都有houdini製作,比如<阿凡達><2012><變形金剛><鋼鐵俠><復仇者聯盟><指環王><後天>等,只要是好萊塢大片,裡面的特效部分都有houdini參與製作,它是應用最廣泛的電影特效軟體之一,也是很難學的軟體,Houdini Master也為那些想讓電腦動畫更加精彩的動畫製作家們提供了空前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G. 5500元強悍游戲本 同方鋼鐵俠X46F評測
【IT168 評測】去年,清華同方推出了鋼鐵俠系列筆記本電腦——X46H,低價位、高性能,讓它一經推出就反響熱烈。今年,清華同方推出了此系列的新款——X46F,雖然外觀整體沒有太大變化,但搭載了最新Ivy Bridge平台,22納米技術的酷睿i7-3612QM四核處理器和NVIDIA GeForce GT650M的2G獨立顯卡,這些都讓新一代的鋼鐵俠性能更上一層樓,同時不足6000元的市場報價,也讓它有超強的市場競爭力,下面筆者就為大家帶來清華同方X46F的詳細評測。
▲清華同方 鋼鐵俠X46F
整體外觀設計
▲鋼鐵俠 X46F
同方鋼鐵俠X46F的整體外觀與上一代的X46H保持一致,白色金屬磨砂工藝包裹機身,讓人有一種硬朗和鋼鐵的感覺,很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鋼鐵俠 X46F鍵盤設計
鍵盤依舊採用比較常見的懸浮式巧克力設計,彈性適中,操作順手,同時它也延續了上一代鋼鐵俠風格,附贈了一個防塵鍵盤膜,非常貼心。
▲鋼鐵俠 X46F機身厚度
我們用數字游標卡尺精確的測量了它機身前後的厚度,鋼鐵俠X46F作為一款定位為游戲影音的筆記本,機身纖薄程度自然不能和時下流行的超級本相比。
▲鋼鐵俠 X46F尺寸
▲鋼鐵俠 X46F重量
同方鋼鐵俠X46F採用的是14英寸顯示屏,擁有1366x768解析度。其裸機重量為2.31kg,旅行重量為2.85kg,屬於在14英寸的筆記本電腦中屬於一般水平,建議用戶採用雙肩背包攜帶。
${PageNumber}
ODC智能拓展技術
ODC智能拓展技術是清華同方的特色之一。簡單的說,這個技術就是可以讓筆記本光碟機這個位置變成電池位置或者硬碟位置,用戶可根據自身需要增加電池或者硬碟數量,讓筆記本增加續航時間或者硬碟容量。
▲ODC智能拓展技術實操圖
這個設計用法非常簡單,用戶只需用一個硬幣,對准機器底部的圓形凹槽按鈕,輕輕一擰,光碟機便會彈出,之後用戶就可以通過官方提供的不同模塊來改造屬於自己風格的鋼鐵俠了。
介面介紹
▲同方X46F側面介面
▲機身前端介面
在機身的左面配備了VGA×1、網路介面×1、HDMI×1和USB 3.0×1,;右面則搭載了耳機介面×1、MIC介面×1、USB 2.0×2;機器前方有一個讀卡器介面。
▲介面i較密集
不足之處是介面的整體設計較密集,同時使用多個介面時可能會出現不便,如上圖,當同時用2個USB 2.0介面時,U盤就出現了不能同時插入現象,而且與主流筆記本相比,USB3.0介面相對較少。
${PageNumber}
整機配置
清華同方 X46F
參數名稱參數規格
處理器
英特爾酷睿i7 3612QM
晶元組
HM76
內存
8GB DDR3-1333
顯卡
NVIDIA GeForce GT 650M (2048 MB GDDR5) (支持雙顯卡切換)
硬碟
1TB 5400轉
顯示屏
14英寸(解析度1366×768)
電池規格
11.1V/48Wh
無線網卡
Atheros AR9285 支持801.11b/g/n
有線網卡
Realtek
筆記本尺寸/重量
344x241x32mm/2.31kg
價格
5999元
和上一代的X46H相比,X46F採用了Ivy Bridge平台的第三代酷睿i7-3612QM四核處理器,顯卡也從NVIDIA GeForce GT550M上升到了GT650M,內存增加一倍,變成8G,硬碟也拓展到了1TB,可以說X46F在各個方面都超越了X46H,不論是工作、游戲還是看視頻都會有不錯的表現。
▲清華同方X46F CPU-Z
上圖是X46F的CPU-Z截圖,從中可以看到,X46F搭載的酷睿i7 3612QM處理器主頻為2.1GHz,核心名稱為Ivy Bridge,採用22nm製造工藝,擁有4個物理核心,支持英特爾超線程技術,支持MMX、SSE、EM64T、AVX、VT-x、AES指令集,四個物理核心共享6MB三極緩存等信息。
處理器性能測試
CINEBENCH是Maxon公司推出的一款跨平台測試系統,它使用針對電影電視行業開發的Cinema 4D特效軟體引擎對CPU和GPU進行測試。在CPU測試部分,我們使用的CINEBENCH R10通過渲染一張高精度的3D場景畫面,來測試處理器多線程的處理處理能力。
▲CPU多線程測試成績
從上面X46F的得分來看,酷睿i7 3612QM四核處理器性能已經超過上一代酷睿i7 2630QM,在目前主流筆記本CPU中性能相當出色,並且酷睿i7 3612QM可將設計熱功耗僅為35W,比上一代同等定位的四核八線程處理器擁有更低功耗。
SYSmark測試
▲X46F SYSMark得分
SYSMark是一款硬體效能評估工具,它側重於對電腦的商業運算性能和製作性能的評估。同方鋼鐵俠X46F憑借高性能的處理器在該項測試中總成績225分,這樣的成績高於目前主流筆記本該項的平均水平,可較好的滿足我們運行Photoshop、After Effects 、3ds Max等專業軟體的需求。
游戲測試
3Dmark是futuremark公司的一款專為測量顯卡性能的軟體,在顯卡的基準性能測試中,我們選用基於DX10的3Dmark VANTAGE進行測試。
▲3Dmark Vantage GPU
在基於DX10的3Dmark Vantage GPU測試中,配備GT650M的X46F在Entry模式下的總得分為E28863,其中GPU項得分34125,這在目前筆記本顯卡中處於較高水平,在14寸筆記本當中,GT650M算是頂級配置。
在游戲方面的測試中,我們選取了三款目前較為熱門的、對顯卡要求較高的三款大型3D游戲《塵埃3》、《戰地3》 和《地鐵2033》。
▲游戲測試幀數
從上面的測試結果來看,在1366×768解析度下,將游戲畫面設計在較高的水平時,同方X46F可非常流暢的運行《塵埃3》和《戰地3》,其平均幀數均在30以上,《地鐵2033》是一款對顯卡要求極高的游戲,在一般畫面下,游戲幀數可至40~50幀,在顯示較激烈打鬥場面時,幀數會下降至20左右,不過總體來說,GT650M顯卡游戲性能還是不錯的,可在較高畫質下運行3D游戲。
${PageNumber}
電池使用時間
▲X46F電池使用時間
同方鋼鐵俠X46F配置了4400mAh、11.1V鋰電池,在以辦公為主的MobileMark軟體測試下,續航時間為151分鍾(約2.5小時),在同類同尺寸的電腦中低於平均水平。
機身表面發熱量
▲X46F發熱測試圖
雖然搭載了高性能的顯卡和處理器,但同方X46F在高負載的情況下發熱量不是很大,在經過半小時拷機測試之後,其左掌托出現小范圍熱量堆積,此處最高溫度為40℃,長時間使用接觸此位置會有溫熱的感覺。在機身底部發熱量上,X46F主要發熱區域集中在底部左側散熱孔附近,最高溫度47.3℃。
清華同方X46F評測總結
在硬體配置方面,同方X46F搭載的i7 3612QM處理器,為我們帶來了強勁的性能。除此以外,開普勒構架的GT650M獨立顯卡,配合2GB GDDR5顯存和8GB 系統內存,保證了X46F出色的游戲能力。同時1TB大容量硬碟為我們提供了更加充裕的存儲空間。
▲測試數據匯總
從整體來看,清華同方X46F是一款外觀硬朗,性能強大的影音游戲本,其ODC智能拓展技術讓人印象深刻,使用戶不再被動與筆記本的配置,而是輕松打造屬於自己風格的筆記本。唯一比較遺憾的是它較短的電池續航時間,不過移動辦公並不是此本的定位。現在此本官方報價5999元,但在淘寶大部分都在5500元以內,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多關注一下。
H. 《鋼鐵俠》中的特效是怎麼做出來的
鋼鐵俠裡面的特效肯定是經過大肆調整而做出來的呀,每個電視劇裡面都會,電影裡面都會有一些特效,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覺得美國裡面的電影做的特效都是非常的棒的,而且鋼鐵俠這部電影我也是非常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