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鋼鐵是怎麼煉成的
講述了保爾.柯查金從一個不懂事的少年到成為一個終於革命的布爾什維克戰士,再到版雙目失明卻堅強不權屈創作小說,成為一塊堅強鋼鐵(是制他的精神)的故事.作者是前蘇聯作家尼.奧斯特洛夫斯基,這是一部帶有自傳味道的小說,它贊揚了在絕望的命運中仍堅強不屈,向命運挑戰的精神. 鞭韃了資本主義的醜陋與只會作威作福的貴人.
Ⅱ 昆蟲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閱讀報告500字
今天,我讀了法布爾所寫的一—《昆蟲記》。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用畢生的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完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巨著,他也因此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戴。
法布爾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近了現代文明。
法布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爾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擇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爾一生最大興趣,就是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
我多麼渴望像法布爾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秘,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總是這多一個小括弧,那落一個小數點什麼的。同法布爾相比,我感到羞愧不已。
讀過《昆蟲記》和法布爾的生平,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爾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爾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再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斗。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所描述的事件發生於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歷史時期.保爾-柯察金是作者著力塑造的中心人物,也是書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他是在老布爾什維克朱赫萊的影響下從自發走向自覺的.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會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舊世界,必須成為「勇敢堅強的階級弟兄」和「堅決斗爭的鋼鐵戰士」.在積極投身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偉大斗爭中,他認識到,一個人只有和祖國聯系在一起時,才會創造出奇跡.他曾說:「我贊成那種認為個人的事情絲毫不能與集體的事業相比的革命者.」
保爾總是把黨和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與火的時代,保爾和父兄們一起馳騁於疆場,為保衛蘇維埃政權,同外國武裝干涉者和白匪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在那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年頭,保爾又以全部爇情投入到和平勞動之中,他那種苦幹津神和拚命津神,正顯示了第一代建設者們的崇高品質.在修築鐵路中,保爾所在的潘克拉托夫小隊「拚命走在前頭」,以「瘋狂的速度」進行工作.
保爾從未屈膝投降過.他總是隨時准備承受對自己最沉重的打擊.他經受住了一切考驗,在對待友誼、愛情和家庭等問題上,他也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崇高的共產主義道德原則.
保爾全身癱瘓、雙目失明後,非常苦惱,不能自拔.他產生了自殺的念頭,這時故事情節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程度.自殺就等於背叛革命——正因為如此,手槍的槍口才那樣「鄙夷地瞪著保爾的眼睛」,於是,他以冷酷無情的嚴峻態度譴責自己說:「老兄,你平時說什麼要干出一番英雄事業來,原來全是紙上談兵!……你有沒有嘗試過戰勝這種生活!……你已經盡了最大努力設法沖出這個鐵環嗎?即使到了生活實在難以忍受的時候,也要想辦法活下去.要使生活變得更有益.沒有比掉隊更可怕的了.」對於一個雙目失明的青年共產黨員來說,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夠繼續為黨工作.他以堅強的毅力克服了悲劇命運的打擊,開始了為爭取歸隊而進行的斗爭.保爾也以自己的畢生津力,實踐了自己的生活原則:「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津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是保爾戰斗一生的真多寫照,也是他革命樂觀主義的深刻概括.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解釋這部作品的標題時說:「鋼是在烈火里燃燒、高度冷卻中煉成的,因此它很堅固.我們這一代人也是在斗爭中和艱苦考驗中鍛煉出來的,並且學會了在生活中從不灰心喪氣.」作者在塑造保爾這一形象時,用內心獨白、書信、格言警句,揭示了這一形象的內心的全部復雜性和成長過程.保爾的形象是社會主義青年一代中最光輝最典型的代表.這也就是為什麼保爾-柯察金這個名字能夠響徹世界各大洲,《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能夠成為青年生活教科書的根本原因.同時,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從藝術形式來看,這部小說都可以稱為30年代的蘇聯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而就它對讀者影響的力量和深度來說,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名著早在1942年就由梅益譯成中文.保爾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閃耀著不可泯滅的思想光輝.
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藝術成就
這部小來說的最大成就,就自是成功地塑造了保爾.柯察金這個在布爾什維克黨的培養下,在革命烽火和艱苦環境中鍛煉出來的共產主義新人的典型形象。
他以愛憎分明的階級立場、崇高的道德風貌、高昂的革命激情、奇跡般的生命活力和鋼鐵般的堅強意志,譜寫著把一切獻給黨和人民的壯麗詩篇。
小說中的許多故事都來自於作者的親身經歷,因此讀來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但作者又不拘泥於生活事實,對人物和情節作了大量典型化處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和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一樣,對自傳體小說的革新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3)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研究結果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20年代末30年代初,隨著新經濟政策的結束和斯大林政治經濟體制的確立,在文藝界也要求建立高度集中統一的局面。斯大林時期的國家用「一統化「思想教育青少年,尤其重視文學藝術在培養青少年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中的重要作用。
斯大林要求文學作品要「追求直接的宣傳目的「,許多作品的寫作目的就是為了向青年灌輸「共產主義理想「。官方強調文學用「社會主義精神改造和教育勞動人民「的任務,文學藝術要完成這種教育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塑造體現社會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理想的英雄人物。
Ⅳ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
我很敬佩保爾的這一點品質,他的確是一個頑強的人,當他負傷不得不退出戰場之時,他仍然在後方不停地為社會的發展做著貢獻。當他被診斷出神經中樞有毛病時,他還是一如既往的想方設法的工作,爭取多為社會做事。最後,他兩腿癱瘓、雙目失明,不得不放棄工作。但他仍然堅決的拿起筆,再次頑強地與命運做起了斗爭。正如貝多芬所說:「人應該扼住命運的咽喉!」這是很有道理的,人不應該屈服於命運,應該奮斗終生,頑強拼搏。在小說中,我最欣賞其中的一句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我認為這話很對,准確地說明了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難道不是這樣嗎?一個人不應虛度年華,也不應碌碌無為。一個人總應該為社會、為大家甚至為自己做一點事,那怕是一點點,也不能虛度此生,才能算得上是在「活著」。 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早年喪父,12歲被母親送去車站食堂洗碗,飽受苦難。後到發電廠燒火,認識了朱赫來。紅軍撤走後,德軍進攻保爾的家鄉,加上階級斗爭,人民的日子很艱難。布爾什維克朱赫來被追捕時,暫住保爾家,給他講許多革命道理,對他很有影響。後來,朱赫來被捕,保爾打倒押送兵,放走朱赫來,自己卻入獄。出獄後,他住在冬妮亞家冬妮亞找到保爾的哥哥阿爾焦姆,他讓保爾參加紅軍。一次激戰中,保爾頭部受重傷,但最終死裡逃生。出院後,不宜回前線,便做團的工作,修築鐵路等,以後他參加工業建設和邊防戰斗,入了黨。由於他多次受傷生病,忘我工作等原因,1972年他幾乎完全癱瘓,雙目失明,他在忍受極大痛苦的情況下,決心幫妻子達雅進步,並開始文學創作,以另一種方式生活。保爾能成為英雄主要在於他的追求和努力的塑造。他從小就有一身正氣,反對以大欺小,以強欺弱,反對官僚主義。他佩服朱澤培·加里波第,在朱赫來的教育下,他更加明白他要做的是什麼——就是將個人事業與祖國的需要相結合,做一個能盡一切力量奉獻於祖國的革命者。為了這個理想,他經受住了生活和戰爭的考驗,的確稱得上是一名堅強的革命者。在他的心中,革命事業與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在任何情況下,他的革命信念總是堅定不移的,所以他才有力戰勝死亡與病痛,將畢生投入事業中。這就是保爾這個革命者的崇高精神,鋼鐵就是在這如同烈火燃燒的斗爭考驗中煉成的。 從小說中,我們也看到了對待挫折的正確方法。保爾癱瘓失明後,想到自殺,但自殺就等於背叛革命,於是他又極力鼓勵自己振作起來,想辦法活下去。對待挫折,不是逃避,死亡是最愚蠢的辦法,活著就是一種希望,沒有什麼比堅強地活下去更有意義了。在面對挫折時,應該想到目標,你還有多少沒有完成,你應該從痛苦中走出來,重新為它努力奮斗,理想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即使破壞了,還可以再樹立一個,像保爾那樣的處境,都能摸索出適合自己的生活道路,你為何不可呢? 保爾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 『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這句話說有了人應該有偉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行動,行動了就要盡力,盡力了才不會有遺憾,他這種為實現理想而拼搏的恆心、決心與行動實在令人震驚,正是他這種精神讓中老年人懷念,又鞭策了無數年輕人,為千萬青年人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實現理想並不是件容易之事。不過,你應該明白,理想就像空中的風箏,離你再遙遠,你手中的線總是牽著它,一切盡在你的掌握中,你得從每件小事做起,哪怕只是撿起一顆釘子,為別人倒水,都是實現理想,培養高尚品格的一小步——因為你的事業一定是要奉獻於人的,如果能這樣看待,挫折不也只是一小步么. 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由小事起步,努力鍛煉自我,你也會是一塊鋼鐵,相信,你一定有抓住「風箏」的一日。
Ⅳ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總結是什麼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總結是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描寫新人成長歷程和揭示新人優秀品質的優秀小說。
一個人只有在革命的艱難困苦中戰勝敵人,在生活的巨大壓力中戰勝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才會創造出奇跡,才會成長為鋼鐵戰士。革命者在斗爭中百煉成鋼,這是小說的一個重要主題。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品評價
小說的景物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也都相當出色,語言簡潔優美,富有表現力。人物形象典型情節特徵保爾柯察金當過童工,從小就在社會最低層飽受折磨和侮辱。後來在朱赫來的影響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其後他經歷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戰,使自己越來越堅強。即使在傷病無情地奪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卧在病床上時,他仍不向命運屈服,而是以頑強的毅力進行寫作,以另一種方式實踐著自己的生命誓言。
有著為理想而獻身的精神堅定不移的信念、鋼鐵般的意志和頑強奮斗的高貴品質。
Ⅵ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收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裡面的故事真實性十分強,因為裡面的主角保爾就是作者自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者尼·奧斯特洛夫斯基( 1904~1936)是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和優秀的共產主義戰士。
他出身在於烏克蘭一個工人家庭,1919年加入共青團。在革命戰爭中,他身負重傷,雙目失明,全身癱瘓,但以頑強的意志和驚人的毅力創作出了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那個年代裡,不屈不撓,毅力,信念,像火一樣的燃燒,讓他有足夠的能量繼續戰斗下去。
在他的眼睛裡,彷彿能看見熊熊的烈火正在燃燒著,即使是最危難的時刻,那小小的火苗也不會熄滅。他就像火紅的鳳凰,記得在哈利·波特里就有一隻鳳凰,他就像那隻鳳凰,能夠在灰燼里重生。
(6)鋼鐵是怎麼煉成的研究結果擴展閱讀
藝術特色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生動而又富於生活氣息的語言、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使得該書備受廣大讀者喜愛。
這種唯有真實才能產生的震撼人心的力量使得讀者能完全融入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和他的作品。
所以,當他以一個戰士的超人毅力奮起反抗無情的命運的時候,平凡的生命就在與命運的激烈撞擊中迸射出非凡的光芒。這種光芒是永恆的,永遠能給蒼白的心靈帶來光明和力量。
Ⅶ 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
就是利用金屬的不同容點兒,然後提高溫度,達到一個容易點的時候就會有一種金屬析出。煉鐵就是通過演練將鐵中的雜質去除,獲得高純度的鐵。
Ⅷ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起因經過結果。急需求求了
在所有的金屬材料中,鋼鐵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之一。早在三千年前,人類已經會開采鐵礦,並且發明了煉鐵的方法。我國也是早期發明煉鐵的國家之一。
古代人民煉鐵用的原料是鐵礦石,因它的顏色是紅棕色的,古代人民把它叫做紅棕色的石頭。古代人民雖然不懂得煉鐵的化學原理,但他們知道煉鐵需要很高的溫度。當時煉鐵用的燃料是木材和木炭,到了漢代開始用煤。當時煉鐵用的爐子非常簡單,爐身一般是用石頭和粘土砌成的,呈圓筒形,在爐旁有一個風箱。最初是用人或馬來拉動風箱的,到了漢代發明了水排,才利用水力來鼓風,以提高爐內的燃燒溫度。
在煉鐵時,把鐵礦石和木炭一層間一層地從爐子上面加進去。生火後,用風箱把空氣壓送到爐子里去,木炭就旺盛地燃燒起來,產生很高的溫度。這時鐵礦石熔化,三氧化二鐵被木炭燃燒時生成的一氧化碳還原,還原出來的鐵在 1200℃~1300℃的高溫下熔化成鐵水,從爐腰間的一個小孔流出,這樣就煉出了生鐵。我們的祖先在當時已經掌握了完全合乎現代科學原理的煉鐵技術。
鋼鐵是一個龐大的集團,其應用之廣、產量之大,都無愧於金屬世界的冠軍。各種機器、農具、汽車、火車、坦克以及許多日常生活用品的製造,都離不開鋼鐵。
鋼鐵是鐵與鋼的總稱,實際上,鐵礦石在高爐中經過冶煉得到的生鐵,在煉鋼爐中經過進一步冶煉,才得到鋼。
在煉鐵廠里,有個高達 100 多米,容積達 4000 多立方米的龐然大物就是赫赫有名的煉鐵高爐。它的外形像一個大圓筒,中間大,兩頭稍小。爐身的外麵包著鋼殼,裡面砌有耐火磚。高爐每晝夜要吞進上千噸的鐵礦石、焦炭和石灰石等原料。這么多的原料,要舉到幾十層樓高的高爐爐頂上放進爐內,可不是一件易事。不過,在現代化的煉鐵廠里,裝料操作完全是機械化和自動化的。從礦山來的一列列火車。裝載著鐵礦石和石灰石;從煉焦廠來的運焦車,裝載著一罐罐的焦炭,它們由自動給料器送入料車,滿載原料的料車,由輸送軌道跑到爐頂。料車到達爐頂後自動地下料,將原料送入爐內。接著,空車再沿軌道跑下來,並且當高爐缺料時,料車就會自己跑上來送料。煉鐵原料裝入高爐以後,慢慢地不斷由上向下移動。爐身內徑逐漸向下擴大是為了便於爐料向下移動,使它們容易跟上升的氣體接觸。爐子下部的焦炭遇到了鼓入的熱空氣,就跟空氣里的氧氣化合,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氣體上升,被熾熱的焦炭還原成一氧化碳。
C + O2高溫CO2↑
CO2 + C高溫2CO↑
生成的一氧化碳再向上升,遇到鐵礦石的時候就跟三氧化二鐵起還原反應:
Fe2O3 + 3CO高溫2Fe + 3CO2↑
在煉鐵過程中除了鐵被還原出以外,錳、硅、磷等元素也分別從它們的氧化物里還原出來。在高爐內徑最大的部分,還原出來的鐵開始跟碳、錳、硅、磷、硫等元素熔合在一起。因此,由高爐煉出來的不是純鐵,而是含有1.7%以上的碳和少量錳、硅、磷、硫等雜質的鐵碳合金,這種合金就是生鐵。
加入石灰石是為了除去鐵礦石中所含的極難熔化的脈石(主要成分是SiO2)。石灰石加熱到 800℃左右開始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
CaCO3 高溫CaO + CO2↑
生成的二氧化碳隨氣流上升,氧化鈣跟脈石里的二氧化硅化合生成熔化狀態的硅酸鈣爐渣。
CaO + SiO2=CaSiO3
這樣就把難熔的脈石熔化成爐渣而便於除去了,所以我們把石灰石叫做熔劑。
熔化的生鐵和爐渣生成後,爐料的體積逐漸縮小,高爐下部的內徑也逐漸隨著縮小。每隔一定時間,出鐵口和出渣口交替打開出渣出鐵。當出鐵口一打開,其景象極為壯觀,剎那間只見紅熱的鐵水飛奔流出,閃著太陽般的光輝,濺起燦爛的鐵花。鐵就這樣在烈火中誕生了。從高爐中煉出了生鐵,不直接使用,大部分還要送去煉鋼。這主要是因為生鐵的性能欠佳,不能滿足多方面的需要。生鐵硬而脆,耐磨性雖好,但韌性很差,不易加工、鑄造,不易焊接,生鐵的用途往往只限於製造機床床身、外殼、底座及火爐、鐵鍋等,連小小的指甲刀也無法用生鐵來製造。鋼沒有生鐵那些缺點,它具有良好的韌性、塑性和焊接性,可以鍛打、壓延、抽絲,易於進行機械加工,鋼的用途十分廣泛。
生鐵與鋼的主要成分都是鐵,但性能有顯著不同。這主要是由於生鐵中含碳量偏高,並含有一些不適量的硅、錳、硫、磷等雜質造成的。通常把含碳量高於 2%的叫生鐵,含碳量在 0.03%~ 2%的叫鋼,含碳量低於 0.03%的就是熱鐵。
由生鐵煉成鋼主要就是降低含碳量並把硅、錳、硫、磷的含量調到適當的范圍。工人師傅常把這個過程簡單地概括為:降碳、調硅錳、去硫磷。當然,降碳不會是無限制地降,去硫磷也達不到徹底清除的地步。
從煉鋼的化學原理來看,跟煉鐵的過程恰好相反。煉鐵是將氧化鐵還原為鐵的過程;煉鋼則是將生鐵中的雜質氧化而除去的過程。那麼煉鋼時用什麼作氧化劑呢?現代採用的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法,用的是純氧氣。在煉鋼過程中,生鐵中各元素的氧化都是直接或間接跟氧作用,但是它們不是同時被氧化的。誰先和氧作用,誰後和氧作用,主要決定於它們跟氧結合的能力。鐵元素跟氧結合的能力雖然較低,但是鐵水裡鐵的含量遠遠大於其他元素,所以吹煉時部分鐵先被氧化成氧化亞鐵,同時放出大量的熱。
2Fe + O2 = 2FeO + 熱
硅和錳也不甘落後,接著他們從 FeO 中奪取氧而被氧化。
Si + 2FeO = SiO2 + 2Fe + 熱
Mn + FeO = MnO + Fe + 熱
硅和錳在鋼水中非常活躍,它們也會跑去直接跟氧化合。
Si + O2 = SiO2 + 熱
2Mn + O2 = 2MnO + 熱
生成的 SiO2 和 MnO 跟生石灰(CaO)結合而進入爐渣。
SiO2 + CaO = CaSiO3 ↓
當硅和錳的氧化接近結束時,反應放出大量的熱使爐溫迅速上升。當爐中鋼水的平均溫度超過 1500℃時,碳大大地活躍起來,這時它跟氧結合的能力超過了硅、錳與氧的結合能力,因而碳被迅速氧化。
C+FeO=CO+Fe
處於活躍狀態的碳在鋼水中跑來跑去,它也跑去直接跟氧化合。
2C + O2 = 2CO↑
生成的一氧化碳氣體隨爐氣逸出。一氧化碳上升時對鋼水起攪拌作用,使鋼水劇烈地沸騰,這樣就能使反應加速。所以除去生鐵中的部分碳是煉鋼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降了碳,調整了硅、錳的含量,下面就是去掉硫和磷了。為什麼要除掉硫和磷呢?因為硫和磷是兩種有害的雜質元素。硫的存在會使鋼產生「熱脆性」,即鋼在熱加工時發生斷裂現象。磷的危害則相反,它使鋼產生「冷脆性」。磷的「冷脆性」曾是世界上幾起疑案的「主犯」。
1938 年 3 月 14 日,比利時的哈塞爾特城被包圍在寒冷的氣氛中,溫度低達零下 15 度。刺骨的寒風吹到人的臉上如針扎一般疼痛,只有阿爾伯運河的水在歡快地、不知疲倦地流淌著,不時地彈奏出那輕柔悠揚的樂曲。橫跨在運河上的阿爾伯鋼橋,顯得格外雄偉、壯麗,就像是哈塞爾特忠誠的衛士,突然,從橋下傳來了驚天動地的金屬斷裂聲,緊接著是橋身劇裂抖動,橋面出現了裂縫。人們驚恐萬狀,人和車輛爭先向橋的兩側奔去……,在不到幾分鍾的時間內,鋼橋折成了幾段,墜入河中。無巧不成書。時隔十六年,也就是 1954 年寒冬臘月的一天,愛爾蘭海面上寒風凜冽,一艘三萬兩千噸級的英國油輪——「世界協和號」乘風破浪地航行在廣闊的海面上。忽然,有個水手氣喘噓噓地向船長報告:「船長先生,快去看吧,油輪的中部出現了裂縫!」話音未落,一陣刺耳的巨響擊破長空,油輪頓時一分為二,許多水手紛紛跳進大海。就這樣,油輪上的人還沒有來得及用無線電發出求援信號,就和油輪一起葬身波濤洶涌的大海中。誰是這兩起重大事故的肇事者呢?科學家經過深入的研究後宣布:罪魁禍首是鋼鐵中的磷!鋼鐵中磷的含量如果過大,遇冷就會變脆。這兩起惡性事故的發生,就是因為鋼鐵受凍而造成的。因此,在煉鋼時要加入造渣劑氧化鈣,目的是為了除去鐵水中所含磷、硫兩種元素。
在鐵水中疏以 FeS 的形式存在,它跟生石灰作用,生成硫化鈣而進入爐渣:
FeS + CaO = FeO + CaS
去磷的總化學方程式是:
2P +5FeO + 3CaO = 5Fe + Ca3(PO4)2
生成的磷酸鈣也進入爐渣。
煉鋼生成的爐渣比鋼水輕,它浮在鋼水表面上,可以跟鋼水分開。
氧化和造渣過程完成後,還會有未反應的氧化亞鐵存在,最後還要加入脫氧劑,以除去氧化亞鐵,並同時調整硅、錳的含量。若生產某種合金鋼,在最後階段還要加入適量的某種金屬,經化驗鋼樣合格時,即可出鋼。
煉鋼的方法有多種。有平爐煉鋼,電爐煉鋼法。氧氣頂吹轉爐煉鋼法,是 50 年代建立並發展起來的新方法。這種方法用純氧吹煉而不用空氣,爐溫高、反應快,一爐鋼的吹煉時間只需十幾分鍾,因而,這種方法發展很快。
有的國家氧氣頂吹轉爐煉鋼的產量,達到了總產量的 90%以上。
一塊不起眼的鐵礦石經過了高爐的冶煉,除掉了雜質,成為堅硬無比的
鋼鐵,成為在工農業生產、日常生活中具有最廣泛用途的金屬材料,這是多
么偉大的功績。
Ⅸ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最大收獲
其實,人生就如同煉鋼!沒有什麼東西是與生俱來的,「鐵」變成「鋼」,只有一種途徑——煉!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一個工人家庭,飽嘗人間疾苦,二十歲參加了共產黨員,因積勞成疾導致全身癱瘓,後雙目失明,輾轉病榻長達九年,然而卧病期間,在令人難以想像的困境中,他並沒有心灰意冷,而是把筆作為武器,把文學創作當作自己新的工作崗位,開始新的奮斗,並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這部不朽的名著。
文中,奧斯特洛夫斯基所塑造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同樣也鼓舞著千千萬萬的讀者。
保爾·柯察金——一個雙目失明,身體癱瘓的人,在重重的人生道路障礙前,憑自己鋼鐵般的意志及親友的鼓舞,勇敢地與疾病搏鬥.
保爾是一個苦孩子,他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受壓迫受欺侮,處在飢餓和死亡線上。但是,他敢於向不公平的屈辱的社會地位挑戰,敢於起來改善自己和勞苦大眾的命運。他在朱赫等老一輩布爾什維克的教育幫助下,積極投身於捍衛蘇維埃政權的斗爭。保爾一生的經歷實際上是向不公正的命運挑戰,向困難挑戰,向自身的殘疾和不幸挑戰的過程。可是,一個人究竟能夠承受多大的苦難和打擊呢?一天之中冒著槍林彈雨向敵人發起17次沖鋒,身患傷寒餓著肚子踩著冰冷刺骨的泥漿修路,從死神那裡掙扎出來,躺在病榻中受盡傷痛的折磨。雙目失明後,他回到家鄉,只求能聽見母親的聲音,然而親愛的母親卻已化作了一堆黃土,即使是這樣,直到最後,他還要把自己的經歷經過升華之後變成精神財富獻給人類:
保爾是正直的,十幾歲的他,因為正義,敢出手教訓市裡的無賴;
保爾是機靈的,身處牢中的他,能抓住機會,輕而易舉地使愚昧的敵人中計而躲過魔爪;
保爾是勇敢的,剛參軍的他,縱馬揮刀地向前猛沖,完全進入奮不顧身和忘我殺敵的精神境界『
保爾是堅強的,作戰的他,在頭部嚴重燒傷後,在堅定的革命信念的支持下,奇跡般的活了下來,以繼續抗戰;
保爾是偉大的,他幾次與死神進行生死搏鬥,最終以勝利而回到親人的身邊,回到戰友的身邊;
……
在學習中,我們應該學習保爾不怕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學習保爾勤奮進取、不怕挫折的精神;
在勞動中,我們應該學習保爾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精神;
……
當我們失敗時,我們應該以保爾為榜樣,分析原因,鼓起勇氣,重新開始;
當我們成功時,我們應該以保爾為榜樣,嚴肅認真,謙虛謹慎,繼續努力;
Ⅹ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專題探究是什麼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專題探究是保爾:從愣頭青到鋼鐵戰士。
少年時期的保爾是個愣頭青,在革命的熔爐里,經過千錘百煉,最後成長為具有鋼鐵般意志的革命戰士。
保爾·柯察金(Павел Корчагин, 英文:Pavel Korchagin)出生於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早年喪父,憑母親替人洗衣做飯維持生計。他因痛恨神父平時瞧不起他,往神父家用來做復活節蛋糕的面團上撒煙灰而被學校開除。
保爾參軍後當過偵察兵,後來又當了騎兵。他在戰場上是個敢於沖鋒陷陣的戰士而且還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宣傳員。他特別喜歡讀《牛虻》《斯巴達克斯》等作品,經常給戰友們朗讀或講故事。
保爾在鐵路工廠任團委書記時,與團委委員麗達在工作上經常接觸,可是保爾以「牛虻」精神抵制自己對麗達產生的感情,後來他又錯把麗達的哥哥當成了她的戀人,最後下定決心斷絕了他們的感情,因而失去了與她相愛的機會。
在海濱療養時,他偶然認識了女民工達雅並相愛。保爾一邊不斷地幫助達雅進步,一邊開始頑強地學習,增強寫作的本領。1927年,保爾已全身癱瘓,接著又雙目失明,肆虐的病魔終於把這個充滿戰斗激情的戰士束縛在床榻上了。保爾也曾一度產生過自殺的念頭,但他很快從低谷中走了出來。
保爾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是用硬紙板做成框子寫。6個月後,寫成的手稿在朋友寄回來時丟失了,保爾一度灰心喪氣。後來,他振作了起來,自己口述,請人代錄。
在母親和鄰居家女孩加莉亞的幫助下,他用生命寫成的小說《暴風雨所誕生的》終於出版了。生活的鐵環已被徹底粉碎,保爾拿起新的武器,開始了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