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6中國鋼鐵去產能完成了嗎
真心沒有,不過是政府新一輪規模更大的投資及時堵住了產能過剩的局內面,把危機往後推延了
今年秋天容以來幾乎說有的鋼鐵企業都在加緊復產,鐵礦石進口更是創造了新高,更沒聽說哪個煤炭企業停業裁員,我不知道官方宣傳的去產能完成是從哪裡體現的,地方上報一串好看的數字嗎?
房地產市場在今年完成了史上最詭異的一次瘋長,幕後的推手是誰,所有人都知道
❷ 中國鋼鐵產能到底有多少
請看官方的最復新數據:據制國家統計局數字,鋼鐵整個產能是11億噸,中國的鋼鐵表觀消費量,一年8億噸,產能利用率70%多。寧吉喆表示,70%多在市場經濟下有一定過剩,但也不是過剩那麼多,多出的3億噸去年已經去了6500萬噸,今年再去5000萬噸,產能只剩下10億噸,中國鋼鐵消費量前兩年就是8億噸了,鋼鐵的消費還要增長。所以產能利用率算大賬就達到80%了,在市場經濟下也是正常水平。
❸ 中國一年鋼材多少產能
2016年河北省鋼鐵去產能完成了7000萬噸,2017年繼續縮減5000萬噸,全國鋼鐵產能最大的省份河內北省政府日前印發了《容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以下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化解過剩產能「6643」任務,基本完成水泥、化工、石化、有色等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到2020年,力爭全省煤炭產能控制在7000萬噸;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噸和2億重量箱左右。
❹ 2016中國鋼鐵去產能完成了多少
2016年河北省鋼鐵去產能完成了7000萬噸,2017年繼續縮減5000萬噸,全國鋼鐵產能最大的省份河北省內政府日前印發了《容河北省生態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以下稱《規劃》)。《規劃》提出,到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化解過剩產能「6643」任務,基本完成水泥、化工、石化、有色等行業清潔生產審核。到2020年,力爭全省煤炭產能控制在7000萬噸;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噸和2億重量箱左右。
❺ 中國鋼鐵產能有多少的最新相關信息
中國目前的復11.6億噸鋼鐵制產量,除了1.4億噸直接出口以外,大部分是國內消耗,如果不是代表了某些特定的勢力有特定的目地,這個結論應該是顯而易見的,毋容置疑。據國家統計局數字,鋼鐵整個產能是11億噸,中國的鋼鐵表觀消費量,一年8億噸,產能利用率70%多。寧吉喆表示,70%多在市場經濟下有一定過剩,但也不是過剩那麼多,多出的3億噸去年已經去了6500萬噸,今年再去5000萬噸,產能只剩下10億噸,中國鋼鐵消費量前兩年就是8億噸了,鋼鐵的消費還要增長。所以產能利用率算大賬就達到80%了,在市場經濟下也是正常水平。
❻ 中國鋼鐵的產能多少啊世界總共多少謝謝!
中鋼協統計6.6億噸,產能過剩了;新聞聯播說5。7億噸,佔世界產量的40%
❼ 今年要再減鋼鐵產能多少萬噸左右,退出煤炭唱能1.5億噸以上
今年在去年縮減了6500萬噸產能的基礎上,鋼鐵行業再進一步削減產能5000萬噸,退出煤炭版產能1.5億噸以上。據權國家統計局數字,鋼鐵整個產能是11億噸,中國的鋼鐵表觀消費量,一年8億噸,產能利用率70%多。寧吉喆表示,70%多在市場經濟下有一定過剩,但也不是過剩那麼多,多出的3億噸去年已經去了6500萬噸,今年再去5000萬噸,產能只剩下10億噸,中國鋼鐵消費量前兩年就是8億噸了,鋼鐵的消費還要增長。所以產能利用率算大賬就達到80%了,在市場經濟下也是正常水平。
❽ 鋼鐵行業:這兩年鋼鐵行業究竟去了多少產能
號稱壓減產能5000萬噸,明年還要壓減產能6000萬噸,力爭兩到三年內壓減過剩產能1.8億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今年的主要工作是「三去一降一補」,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去產能」,主要是壓縮鋼鐵、煤炭等傳統行業的過剩產能。根據國務院的安排,鋼鐵行業將在近年來淘汰落後的基礎上,到2020年粗鋼產能凈減少1億-1.5億噸。煤炭行業的去產能目標則是,從2016年開始,用3到5年時間退出產能5億噸左右,減量重組5億噸左右,較大幅度壓縮煤炭產能,適度減少煤礦數量。
相比其他工作,去產能的目標清晰、邊界比較清楚,應該是首先有效率推進並完成的任務,這樣才好推動其他挑戰更大的工作。不過,在現實之中,去產能開始面臨現實的挑戰,在去產能壓力大的重點區域,開始出現了抵觸甚至是「反彈」情緒。
今年5月,中國第一鋼鐵大省河北省政府立下壓減1726萬噸鋼鐵、1422萬噸煉鋼產能的軍令狀,此後又出台了《河北省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實施方案》,提出用3-5年時間,全省退出煤礦123處、退出產能5103萬噸。不過,部分河北鋼企表示,當河北省不折不扣地去產能時,外省企業卻到河北購買已經拆除的二手裝備。有鋼企負責人和基層幹部表示,過去三年來,在國家要求去產能之際,東部某省的鋼鐵產能反而增加了1500萬噸。部分鋼企和基層地方對去產能產生了抵觸情緒,稱「鋼鐵去產能是國家意志,不應當只由河北承擔」,「其他有鋼省份不能只享受市場利益,卻不承擔去產能責任,要真正做到全國一把尺子量到底。」
除了對去產能的地區性公平提出質疑,部分鋼企還對環保方面的公平性表示不滿。據媒體援引河北國有鋼廠負責人稱,現在合規企業生產一噸鋼的環保成本約為150-200元人民幣,但環保執行較差的企業成本則為40-50元/噸,甚至沒有成本。一旦國家相關檢查和標准執行有所疏漏,沒有管住執行較差的企業,對於合規鋼廠就形成很大的不公平。此外,補償資金到位也有問題,很多去產能對象是民企,由於民企很少給職工上保險,而職工沒有保險就不能得到補償,又形成了國企和民企之間的不公平。
在中央政府強力推動「去產能」之下,相信類似的「反彈」現象並不多見,而且在行政調控之下,也不會影響「去產能」的大局。但是,政策執行中的現實問題卻不能忽視,否則會留下很多後患。在我們看來,當前「去產能」亟須處理好一些矛盾:一是去產能重點區域與非重點區域的矛盾,區域之間可以有目標差異,但絕不能允許出現其他省份到河北買舊設備的現象!也不能允許這邊去產能、那邊卻在擴產能的現象。二是環保執法既要有硬度,形成環保硬約束,還要有廣度,點和面都要覆蓋,不能有大的遺漏。三是去產能補償中,對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不能形成新的不公平。四是要兼顧行政方式「去產能」與市場回暖後的現實需求。
對於去產能與市場回暖問題,尤其需要處理好。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鋼價上漲與煤價上漲比較明顯,這是在「穩增長」目標下的需求上升所致,對這種有真實需求支撐的變化,就不是簡單化的壓制能解決問題的。這都要求政府主管部門和基層政府能夠系統、全面地來處理問題。我們注意到,國家發改委最近在相關規劃中表示,停止建設擴大鋼鐵產能規模的所有投資項目,對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靠銀行續貸等方式生存的鋼企實施整體退出,推動取消加工貿易項下進口鋼材保稅政策,適時調整重大技術裝備所需鋼材進口稅收減免政策。在這類總量控制政策之下,去產能政策的執行的確也需要有一些彈性。
去產能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也是最緊迫的任務,如果推進不下去,肯定會導致更多的改革受阻,因此,對於地方和企業在去產能的一部分「反彈」需要高度重視。
❾ 鋼鐵產能到底過不過剩
目前,我國鋼鐵12.6億噸產能,8.5億噸消耗量,1.4億噸極限出回口量,過剩產能2.7億噸過剩產能。答中國鋼鐵行業長時期的高利潤強烈刺激了過度的,快速的產能擴張,就連農民,軋棉花的,賣香油的,做鋼結構的,做鋼鐵貿易的,村長鎮長都投資煉鋼,收破爛的都是鋼鐵廠董事長,造成鋼鐵產能幾十年的旋風式增長,達到了12億噸之巨,鋼鐵行業這種產能嚴重過剩局面是導致價格下滑,競爭白熱化效益低下的原因,無序擴張不制止,落後產能不淘汰,鋼鐵工業就沒有回暖的跡象,即使一時復甦,也會被立即死灰復燃的小鋼鐵抵消,最終受害的還是建設項目的質量和老百姓的安全。國家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這樣---沒有經過審批手續的,近二十年建設的鋼鐵廠一律關掉,拆除。